核能發電回顧與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年來, 燃燒化石燃料(煤、 石油、 天然氣)電廠以複循環及利用氣電共生,將能源使用效率從百分之三十幾, 提升到五、 六十, 甚至達百分之八、 九十。
相較之下, 核能發電僅約 ...
廢止核四評估報告
附錄三、核能發電回顧與未來
(一)簡介
四十多年前,
核能剛開始前景十分樂觀:能量便宜到無法量度;
可以用來推動船支、飛機、火車...;所有都以電為動力,...。
實際經驗顯示,當初的想法與現實有顯著落差。
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讓人們充份瞭解核能的危險。
美國艾森豪總統在一九五三年刻意提出「原子能和平用途」
(AtomsforPeace)的口號,企圖淡化核能的不良形象。
同時期許多的大氣中核子試爆,
如美國核子試爆摧毀太平洋小島及污染附近日本漁民等,
都讓公眾開始擔心輻射物的危害。
一九五七年十月英國
文斯蓋(Windscale)再處理工廠,3公噸鈾起火燃燒,500
平方公里範圍內所有牛奶回收、銷毀,此地後來改名為
Sellafield。
六十年代全球許多工程師赴美學習核能,
擴大核能市場,
並推銷到世界各地。
同時對核能的關切也隨之散播;
因此在六十年代末期,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有積極推動核能的計劃,
然而對核能的質疑也同時逐漸增高。
七十年代中期,對核能的質疑由零星的意見漸漸匯為社會運動,
公眾漸漸失去對核能的信任,而一九七九年三月美國三哩島
(ThreeMilesIsland)事件更增加人們的恐懼與抗拒。
自此美國取銷一百一十座核電訂單,而最後一座完成的核電廠是在
一九七四年訂購!
雖然核能工業期盼大眾能忘記三哩島事件,
同時刻意隱瞞發生的許多嚴重事故,但核能工業早已不再用「便宜到無法量度」說辭,
改口要求以「不偏頗」的資訊,做為「理性」「多樣化」的決策基礎。
雖然五十年代末蘇聯嚴重核能事故,
數千平方公里區域受到輻射污染,在蘇聯解體前消息一直被封鎖。
一九八六年四月現於烏克蘭的車諾堡核能電廠發生爆炸,雖然蘇聯官方當時不願承認,
也未告知民眾防護,但因瑞典迅速量度到空氣中大量輻射物質,
而無所遁形。
許多國家在壓力下建立的監測系統,
使得隱瞞意外及事故的發生逐漸不可能。
1960到1997年這段時間內,
百座以上核能機組關閉,總共的發電量為2260萬千瓦。
這段期間內總共曾有527座機組參與商業運轉,
總共發電容量為37,210萬千瓦。
這段期間可大致分做三段:1970
到1980非常快速成長,每年增加約25%;1980到1990年每年增加
6%,快速成長;1990年到2000年僅每年增約1%,成長緩慢。
一九七五年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預測在公元2000年前,全球將有230,000萬千瓦(2300GW)
核能發電。
現在最多不超過36,000萬千瓦(360GW),僅約原先預期的七分之一左右。
由於經濟因素提早關閉,及核能機組日益老化,
公元兩千年之後的核能工業前景黯澹。
(二)核能工業逐漸萎縮
核能工業沒有其它生存方式,
所以仍然抱持希望。
許多似是而非的說辭,應運而生:「核能對環境有善,
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
」「西方國家不應太自私,
應該容許其他國家也有發展的機會。
」「發展核能是對大家都有好處。
」
「只要大家有耐心,許多核能未解決的問題,如:安全,
核廢料妥善處理等,將來會有能力解決。
」
過去十年新增核能發電的成長迅速下降,
一九八七年核能發電增加2500萬千瓦(25,000MW),
一九九七年新增核能發電得增加為200萬千瓦(2,000MW)。
過去十年每年平均增加
410萬千瓦,從一九九三年開始衰減。
一九九六、九七、及九八,許多核能電廠提早關閉,
這些事實核能工業儘量不提。
(三)一九九六/九七年
核能工業成長停止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宣佈:
一九九六年新加入商業運轉的核能機組有五座,共162.8萬千瓦:
兩座位於日本,法國、羅馬尼亞、及美國各一座。
澳洲鈾資訊中心甚至宣佈有七座機組加入商業運轉。
實際上,
僅三座進入商業運轉,日本(Kashiwazaki-6,131.5萬千瓦),南韓(Wolsung-2,
65萬千瓦),及美國的WattsBar-1(117萬千瓦)。
田納西春田的
WattsBarUnit1,一九七三年估將耗資美金3.25億,預計1978年完工,
但到1996才完成,費用已用超過70億美金。
有多少電廠加入商業運轉數目的差異,
主要因為電力公司早先提供數據,後來未達到預期進度,
但沒有仔細追蹤。
一九九六年有兩座機組關閉:烏克蘭(Chernobyl-1,
92.5萬千瓦)及美國(Connecticut,Yankee,58.2萬千瓦)各一座。
關閉的容量低於新增,所以核能機組多一,發電量增加44萬千瓦。
全球共440座機組。
一九九七年,
加拿大渥太華水力電力公司,
決定關閉五座機組。
雖然電力公司並未放棄再度運轉的可能,但多數認為這幾座機組不可能再重新啟用。
新加入商業運轉的機組有三座:
日本兩座(Genkai-4,112.7萬千瓦;Kashiwazaki-7,131.5萬千瓦),
及羅馬尼亞(Cernavoda-1,65萬千瓦)。
如果加拿大關閉的不算永久關廠,
全球尚有三座機組關閉:荷蘭一座(Dodewaard,5.5萬千瓦),美國兩座
(MaineYankee,86萬千瓦;BigRockPoint,6.7萬千瓦)。
法國原先希望
ChoozeB-1及B-2能於一九九七年商業運轉,但因財務、
技術、商業問題及事故不斷,因此無法。
另一座Civaux-1
也有類似的問題。
此時全球仍有四百四十座核能機組。
但此年首度核能總發電量下降,比前一年少約2百萬萬千瓦小時,
相當約百分之一。
而美國一九九七年核能發電較
一九九六年少百分之七。
(四)一九九八年
核能工業發電容量首度下降
九月底有三座機組加入商業運轉:
斯洛伐克一座(Mochovce-1,40.8萬千瓦),南韓兩座(Ulchin-3,100
萬千瓦;Wolsung-3,65萬千瓦)。
法國的ChoozeB-1及B-2
意外及問題叢生,無法商業運轉,再度延期。
法國最後興建的機組Civaux-1及2無法依預定計劃於1998
年運轉。
九月底前共有六座機組關閉:
法國一座(Superphenix,120萬千瓦),德國一座(Muelheim,121.9
萬千瓦),日本一座(Tokai,15.9萬千瓦),美國三座(Zion-1,and2,
各104萬千瓦;Millstone-1,66萬千瓦)。
此外,
加拿大兩座核電機組(Bruce3及4)暫時關閉,停止商業運轉,
加國政府並未正式宣佈永久關閉,因此不列入關閉機組中,
兩年內加拿大已暫時關閉發電量436.7萬千瓦的七座核電機組,
五至十年內不再運轉。
首度全球商業運轉核能機組數目減少,
發電量也較前一年少,至少少約326萬千瓦。
全球總核能機組為437座。
(五)核能工業未來十年不斷縮減
noindent{b12
許多現在運轉中的核能電廠逐漸接近使用期限,預期中將有越來越多的電廠關閉,
興建的核能電廠的計劃越來越少,真正能完工的更少,
因此核能工業是否在萎縮中?比較興建中與可能關閉的核能機組數目和發電量,
就可做判斷。
由於經濟因素提早關閉,及核能機組日益老化,公元兩千年之後的核能工業前景黯澹。
興建中的核能機組:
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報告:一九九八年有三十六座興建中的核能機組,
發電量達2860萬千瓦。
仔細分析發現,不是所有這些機組工程都積極興建中,
例如一九九七年IAEA宣稱烏克蘭有五座興建中的電廠,
但實際只有Khmelnitsky2及Rovno4(K2/R4)在進行。
在IAEA
宣稱的三十六座中只有二十八座進行中。
其中,印度政府一再宣稱工程繼續,
但意外不斷,加上財務危機,前景不樂觀。
即將關閉的核能機組:
多數核電廠興建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在未來十年內,
許多核電機組將到達使用期限,
少數電廠或許可能被允許延長使用期限,大多數都會被關閉,
而關閉的數目會比新增加的要多。
公元2000年時,
全球四分之一的核能機組超過25年,公元2010年時將有70%
超過25歲。
電廠年齡越高,發生事故的機率也越大。
此外,
經濟因素、政策改變都會加速關閉核能機組的速度。
預計在公元2005年起關廠數目會激增。
(六)改善核能發電效率及延長核電機組壽命的可能
核能工業近來努力於改善現有核電機組的發電效率並延長機組壽命,
試圖以此緩和核能發電萎縮的趨勢。
但因為興建電廠數量十分有限,這些努力也僅獲暫時性效果。
部份核電公司更換效率較高的渦輪機,
可以提升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發電效率。
新的核能機組運轉執照取得日益困難,
因此許多核電廠各種組件換裝,多數現有核能機組的蒸氣產生器及渦輪都曾換新,使用年限則需視核能反應器的情況而定。
原本在核能機組設計時,使用年限是在25到30年,
但許多核能業者希望能延長至50到60年。
目前核能業者一方面希望國際社會會因氣候變遷問題而傾向核能的使用,另方面企盼能找到妥善處置核廢料的方法,
目前都不成功。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與核能總署(NEA)
向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科學顧問團---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
(IPCC)建議:在公元2100年前拓展核能至3300GW,也就是現在核電廠發電量的近十倍!
因為核電須要五到十年興建,亦即每年必需增加3000
萬千瓦裝置,要增加十多座核四廠!
(七)未來
近年來,燃燒化石燃料(煤、
石油、天然氣)電廠以複循環及利用氣電共生,將能源使用效率從百分之三十幾,
提升到五、六十,甚至達百分之八、九十。
相較之下,
核能發電僅約百分之三十五的效率,競爭力相差太多。
另方面,由於核能發電須要鉅額資金,獲利不斷下降,
更難以維持研究發展及一定的安全標準。
此外,
因為核能工業萎縮,鈾燃料供過於求,價格下滑,鈾礦開採利潤減少。
核燃料在核能發電所佔比例近乎零,因此,便宜的核燃料並未影響核能的發電成本;
同時,化石燃料價格也不斷下降。
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南美、
俄羅斯等地,許多計劃中的核能電場廠被擱置或取消。
此外,
電業自由化更使得許多核能電廠提早關閉。
核電工業以漸漸進入尾聲,只不確定的是什麼時候結束,
但可確定的是:
未來數十代、百代的子孫要承擔我們留下的核廢料!
各核能國近況
目前全球有近四百三十七座核能機組運轉,
興建中的近三十多座,核能工業在全球逐漸萎縮。
美洲
美國
過去三十多年,被取銷的核電廠計劃有123座,發電量相當於13,500萬千瓦,
比美國現有109座核能電廠發電量(9,900萬千瓦)
還多。
也相當於核四廠發電量的100倍。
最後一座完成的核電廠訂單是在1974年。
加拿大
已有23年沒新核能電廠訂單,一座於1995年關閉,1997年12
月因無法維持安全運轉又關閉四座,1998
年再關兩座。
拉丁美洲
儘有五座核能機組:阿根廷兩座,墨西哥兩座,巴西一座;
阿根廷及巴西各有一座興建中;拉丁美洲的核電機組問題重重,
並不能提供足夠的電。
1992年
古巴暫緩興建部份的兩座蘇聯設計的核能機組工程。
西歐
一九五七年歐洲認為推動核能十分重要,
所以成立歐洲原子能聯誼(EuropeanAtomicEnergyCommunity,EURATOM)。
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丹麥、義大利、希臘、
奧地利沒有任何核能發電。
現在,歐盟各國,
有的完全沒有核電廠,有的正逐年削除(phase-out)中,
不然是完全沒有新電廠訂單。
瑞典
一九九六年三月,瑞士社會民主黨開始核能消除(Phase-out)工作,
一九九七年一月,決定巴斯貝克的核電廠為第一個關閉的電廠,
時間為一九九八年七月。
英國
電廠民營化分析顯示核能不符經濟效益,不應由政府出資建新核電廠。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英國能源取消兩座核電廠興建計劃。
一九九七年三月,環保部長否絕一項在地下處理中、
低強度核廢料之研究計劃,而此計劃已花費2.5億英磅。
芬蘭
一九九三年九月,議會否絕政府所提第五座機組興建計劃。
西班牙
一九九一年四月,政府通過一九八三年之延期核能興建決議,
一九九五年一月,通過新法律正式取消自1983年已來拖延的五座核能機組。
荷蘭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議會決議,
於一九九七年三月關閉兩座核電廠之一,
而另一座只能運轉到公元2003年。
德國
統一後,因安全因素,
所有原東德的核能電廠均立即關閉。
民眾以激烈的行式抗議,
放射性廢料的運送及儲存,一九九七年三月,上萬民群眾聚集,
試圖阻撓核廢料堆置於哥利本。
比利時
七座核能機組提供百分之五十五的電。
一九九一年議會特別小組決議不可在人聚集處三十公里內蓋核能電廠,在比利時這樣地狹人稠之處,
沒有可蓋核電廠之地。
比利時能源公司的未來規劃,
被大眾批評缺乏有效的核能消除(phaseout)方案。
瑞士
現有五座核能機組運轉,一九九七年瑞士電力公司委託調查,顯示瑞士可以在公元
2030年擺脫核能發電。
法國
一九九八年尚有一座興建中,
是西歐唯一有核電廠在興建的國家。
不過是自1970年代已來,
規模最小的核電工程。
自一九九六年起,沒有新電廠計劃。
法國工業部一九九七年研究報告指出,核能顯然不會是最便宜的能源。
中歐、東歐及俄羅斯邦聯
亞美尼亞
一九八八年在民眾要求下關閉的Metzamor核能電廠,因與鄰國亞塞拜然七年戰爭,
缺乏資金及原油,在一九九五年再度運轉。
保加利亞
雖然歐盟及西歐核能安全人員強烈反對,保加利亞政府於1995年
從新啟動Kozloduy核能電廠。
保加利亞政府計劃與西門子、Framatome,西屋、
及Minatom合作,將Kozloduy的第五、六號機組升級。
但不清楚,如何能找到財源。
捷克
一九九四年三月捷克政府同意繼續Temelin核能電廠,時間不斷落後,
花費不斷上升,預計還有更多的延誤。
立陶宛
一九九七年三月國際專家一致認為在Ignalina的兩座核電機組安全堪慮,
不值得整修再運轉。
羅馬尼亞
耗時十六年才完成的核電廠在
一九九六年五月運轉。
原先預計為五座機組之第一座,
但因缺乏財源,完成第二座都已不可能。
俄羅斯
原子能部(theMinistryofAtomicEnergy,MinAtom)
所有核電廠因缺乏經費,群眾反對,陷入困境。
位於Rostov的核電廠已完成百分之九十,
但因當地居民反對,至今無法完成。
一九九六年,
舉行第一次公投,近百分之九十的投票者反對將停工的Kostroma
核電廠工程繼續。
其他地區可能採用類似方法,
以停止進行中的核電工程。
斯洛伐克
1994年,公眾參與對Mochovce兩座機組是否應完成,對技術、
經濟及公眾生存等問題進行評估。
原先此項工程由歐洲重建及發展銀行(EBRD)
歐盟及法、德政府資助,法、德、俄、
捷克、及斯洛伐克技術合作完成蘇聯設計的核電廠;
此計劃在歐洲引起強烈反彈,鄰國七百萬人口的奧地利出就有一百萬人聯名反對。
面對強烈反彈,斯洛伐克政府在公眾參與評估後取消該計劃,
並於1995年3月通知銀行團停止。
目前為止,
電力公司仍試圖復工。
斯洛芬尼亞
1996年曾對是否在十年內關閉Krsko核電廠進行公投,
但因冗長繁複的聯署程序,
未能及時得到足夠聯署而失敗。
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希望能儘早關閉。
烏克蘭
1995年12月烏克蘭政府與G7及歐盟政府簽署"備忘錄",同意於
2000年前關閉車諾堡電廠,並列舉共31億美元的國際援助計劃,其中最大部份用於完成在
Khmelnitsky和Rovno兩座機組,約12億美元。
但1997年2月EBRD
指定的獨立小組分析,認為繼續完成機組不符經濟效益,其他計劃應該提高優先順序。
車諾堡核電廠第一座機組於1996年11月永久關閉。
亞洲
東亞的日本、南韓、中國、
臺灣政府都計劃擴大核能發電。
南韓估計新電廠投資是舊電廠的兩倍,但公眾反核能及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日益昇高,
可能阻撓核能發展。
臺灣
如何處理現有六座機組產生的核廢料,興建中的兩座機組因民眾及國會反對,一再延展,經費不斷上升。
日本
日本有五十四座電廠,一座興建中。
雖然國際貿易及工業部
(MITI)於1992年預計再興建40座新電廠,
但現在看來已不可能。
1997年9
月底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能意外,核燃料處理進入臨界達
20小時,51人被輻射污染,三名工作人員死亡。
1996年1月1日起電業自由化,
核電不能再加徵8%作為「投資報酬」,前景更不樂觀,
而未來電價是依發電成本加利潤,
三大核能公司都將縮減核能比例。
Rokkasho
燃料再處理工廠原預算為76億美金,1997年底追加為180億,
工程延誤三年,到公元2003年才可能完工。
北韓
美、日、南韓答應提供4億美元的燃油及兩座西式核電廠,以換取北韓不發展核武。
印度
1993年印度有九座機組,但運轉時間僅39%,遠比一般60-80%運轉時間低許多。
1994年Kaiga興建中核電廠130公噸圍阻體水泥塊崩塌,增加安全疑慮。
印尼 雖然西方核能廠商,包括Mitsubishi,WestinghouseandAECL
(Canada)等,近十年積極推銷,1997年3月印尼政府宣布核電廠計劃無限期擱置。
回上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各式發電比較
國際石化燃料價格持續攀高使火力發電的成本吃緊,加以京都協議中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嚴控管,核能發電勢在必行。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署發佈最新的年度能源展望 ...
- 2核能利弊
○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 ...
- 3各機組發電量 - 台灣電力公司
- 4核能發電回顧與未來
近年來, 燃燒化石燃料(煤、 石油、 天然氣)電廠以複循環及利用氣電共生,將能源使用效率從百分之三十幾, 提升到五、 六十, 甚至達百分之八、 九十。相較之下, 核能發電僅約 ...
- 5台灣到底該用「哪種電」?——其實完美的發電方式並不存在
雖然煤的放射性物質比例極低,但燃煤發電,需要遠比核電更多的燃料,才能產生同等 ... 而核能的優點有:發電穩定、單位電力成本便宜(若不考慮核廢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