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書名: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原文書名:이제껏너를친구라고생각했는데,ISBN:9789576582998,作者:成裕美, ...
關於三采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行動版
訂閱電子報
三采文化
心理勵志人際關係
全站分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字卡/練習本
遊戲書
圖畫書
兒童文學
兒童故事/小說
史地/傳記
科普/百科
藝術美勞
知識學習漫畫
語言學習
青少年文學
青少年小說
橋樑書
親子教養
育兒妙招
生活教養
潛能/學習力啟發
教育現場
懷孕/小兒
文學小說
翻譯文學
華文創作
詩
世界經典文學
懸疑/推理小說
恐怖/驚悚小說
溫馨/療癒小說
愛情小說
輕小說
華文作品
日本作品
BL
藝術設計
收藏/鑑賞
繪畫
書法
雕塑
設計
室內設計
建築
攝影
電影
商業理財
傳記
管理與領導
專業管理實務
職場工作術
成功法
行銷/廣告/業務
電子商務
經濟/趨勢
投資理財
心理勵志
快樂學
情緒/壓力
個人成長
勵志故事/散文
人格天賦/潛能開發
人際關係
兩性與家庭關係
生活哲學
熟齡生活
生死醫病
心理學
心理諮商/治療
生活風格
塑身美妝
居家生活
寵物
手作
圖文書/繪本
運動/戶外活動
休閒/嗜好
飲食
酒
咖啡/茶
飲食文化
美食名店/指南
食譜
料理百科
旅遊
台灣
日本
中國/香港
歐洲
主題旅遊
醫療保健
常識/概論
疾病百科
中醫
養生法
飲食保健
家庭醫藥保健
自然科普
科普叢書
大腦科學
物理/化學
動物/植物
社會科學
文化研究
社會工作
社會議題
性別研究
網路趨勢
國際關係
法律
心理學
閱讀
漫畫
靈異/神怪
職場/社會寫實
合集/同人誌
BL/GL
宗教命理
新時代
靈異/神秘
宗教概論
命相/命理
語言學習
語言能力檢定測驗
英語
日本語
韓語
中文/方言
人文史地
概論
世界史地
中國史地
當代思潮
哲學
商品
系列套書
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이제껏너를친구라고생각했는데
作者:成裕美
繪者:
譯者:林侑毅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2020/2/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6582998
分類:人際關係、心理勵志
規格:平裝/264頁/14.8x21cm
定價:360元
優惠價:79
折
284元
數量:
(庫存>10)
加入暫存清單
分享
相關書籍推薦
渣男辨識術:脫「渣」必看!42種辨別「隱藏渣男」…
79折優惠價:300元
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
79折優惠價:277元
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特…
79折優惠價:284元
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美國婚姻權威高特曼點出親…
79折優惠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序
譯者簡介
書籍目錄
精采試閱
審定推薦
推薦序
專欄推薦
內容簡介
♦席捲韓國各大書店暢銷榜,掀起IG盛讚狂推的「關係之書」!♦
從現在起,我們需要的不再是「被討厭的勇氣」,
而是「前進,重新愛對人的勇氣」。
/一本為了你而寫的「關係心理學」,寫出人際往來的愛與痛。
/
韓國超人氣精神科醫師告訴你
最赤裸、最現實的人際關係應對之道!
{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約見面,十次有七次都是我等對方。
□平常都無消無息,只有和男朋友分手才聯絡我。
□每次有困難的時候,都會把我叫出來吐苦水。
□「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只會提議,卻把所有事情丟給我。
□「你不是賺更多嗎?」每次都用這種藉口要我請客。
□我家的婚喪喜慶都沒出席,卻一直邀我參加婚禮、孩子周歲等活動。
□只有需要我的時候,才會裝熟靠近我,卻把我的資源都搶走。
□「我比較忙走不開,請你過來我這裡。
」總是按照自己方便的時間、地點約見面。
只要有任何一點,讓你深深覺得「這就是在說我啊!」你就需要這本書。
~~~~~~~~~~~~~~~~~~~~~~~~~~~~~~~~~~~~~~~~~~~~~~~~
/你是「吃點虧也不要緊」的人嗎?
這就是你難以擺脫「情感債務」的根源!/
面對每次約見面總是遲到,卻一句抱歉也沒有的朋友
平常無消無息,需要的時候才打電話給你的前同事,
總拿「你是哥哥、姊姊」的理由,要求你犧牲的家人,
遇到這些情況,你從沒拒絕過,只是在心中不斷隱忍。
因為被迫拓展人脈的壓力、擔心自己變成壞人的顧慮,
我們多年來被禁錮在各種令自己不舒服的關係中。
40篇直指人心的人性真相,
讓你保持清醒,全面檢視所有朋友、家人、職場的人際關係,
真正的朋友,沒有理所當然的義務,更不會因此產生心理負擔。
透過本書的引導,以及對於人際關係的解決之道與處方,
我們將能正視那些關係中看似微不足道,卻對他人難以啟齒、因時間而逐漸麻木的傷害,
並憑藉個人意志重新建立關係。
精神科醫師成裕美,建議那些因人際關係問題而情緒低落的人:
「世上沒有非得接受不可的關係,我們也可以選擇。
只要意識到這個事實,就能斷絕虛假的往來,並且建立真正交流的關係。
僅僅如此,我們就能重獲幸福。
」
願我們的善良都能被善待,在關係裡都能尋得自在。
▍關係心理學‧觀念搶先看
★對於「每次約會都遲到」的朋友
你與其選擇隱忍,最後一次爆發,
不如當下即時反映自己的心情,有不滿的地方就說出來。
★對於「總是把別人當配角」的朋友
如果和這種人扯上關係,並因此受到傷害,請毫無懸念地離開吧。
這種人一開始就只在意你的「用途」,而非「你」。
就算你離開了,那個人一輩子也不會有所改變。
因為能夠取代你的某個人,將會填補你的位置。
★對於「交情不深,婚喪喜慶都要炸我」的朋友
在你為了維持關係而花錢時,請再三思考和經濟考量同等重要的心理因素,
自問:「他是值得我花這筆錢的人嗎?」
★對於「把我當情緒垃圾桶」的朋友
安慰和鼓勵低潮的人,自己會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
如果過去共享美好時光的機會較多,那麼最好向對方表明,並就此打住;
如果認為和對方美好的回憶並不多,再採取行動也不遲。
★對於把「我們是家人,怎能見死不救?」掛嘴邊的家人
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為了守護這段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該將「你我」放在「家人」的框架下異樣看待。
別因為你現在行使拒絕權造成家人的失望,對此感到挫折或自責。
因為這是為了營造健全的關係,必經的挫折。
如果某天,你忽然發現對方其實不曾為你著想,
那麼現在開始也不遲,
從現在起,重新描繪「我和你的距離」,
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愛,遠離痛……
作者簡介
精神科醫師
成裕美
光化門延世Feel精神健康醫學科院長。
韓國精神分析學會正式會員,目前正攻讀國際精神分析師課程。
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醫學院,並曾於梨花女子大學附屬醫療院進修,現為精神健康醫學科專科醫師。
2019年,藉由首部作品《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的暢銷佳績,在韓國社會引起廣大好評。
希望這本書,對於前來看診的患者,能持續關注他們在意的人際問題,至於無法前來看診的更多朋友,希望藉由本書,治療他們的傷痛,幫助他們找回關係中的主體性。
作者序
|作者序|
〈對你來說,什麼是朋友?〉
坦白說,這本書是我的處女作。
第一次總是如此,有擔憂、有緊張,也有些激動。
我就這麼朝著陌生而特別的旅程,邁出了第一步。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是關係?」我立刻被這個主題吸引住了。
當然,我也相當好奇如何透過書本這個媒介來傳達想法。
於是,到這把年紀從沒想過的「寫書」計畫,就這麼展開了。
當時我正準備生下第二胎,心想著一旦孩子出生後就不會再有心思可寫作,便打定主意「盡速」完成本書,並迅速投入寫作中。
這本始於對人際關係疑問的書,也在緊密的「人際關係網絡」中完成、出版。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肯定無法辦到。
幸虧在我提出初稿後,這本書沒有立刻出版,我才得以進一步完善書中內容。
正如孩子出生前,在母親的子宮中成長一樣,這本書在面市前,內容也不斷與時俱進。
就這樣一年、兩年過去,我的想法也不斷改變與有所進展。
雖然尚有不足之處,不過書中的內容也豐富了許多,值得慶幸。
「分享,能使快樂加倍;分擔,能使痛苦減半。
」這句古老而精闢的句子,近來難以再喚起人們心中的共鳴,而是遭到漠視,實在令人心酸。
反倒是各種荒謬的言論,更為貼近真實。
在長久的關係中累積下的創傷與痛苦、背叛,並不容易抹去。
如果最終只留下傷疤,那還算萬幸,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會因此改變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視角,冷卻了對待他人的心靈溫度。
不過,比起被背叛的當下,更難過的是自己被背叛之後的日子。
因為那種疼痛幾乎令人夜不成寐,深深烙印在心上的污痕,經過數年也遺忘不了。
我希望經歷過那種傷痛的人,都能來讀這本書。
雖然本書對於想要展開新關係的人,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我更關注的,其實是人們在經歷長久的關係後,在各方面受到的創傷。
希望藉由本書的介紹,鼓勵他們面對之後的治療過程,從而挑戰新的人際關係。
這段路也許很辛苦。
但是我想透過本書傳達給讀者的是「分享,能使快樂加倍;分擔,能使痛苦減半」這句名言,希望這種情誼終將回到我們身旁,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奇蹟。
對你來說,什麼是朋友?這問題可能問十個人,會出現十種不同的答案。
但是在我看來,能夠一起分享快樂、分擔痛苦的人,就是朋友。
儘管我們的目標各不相同,但是同在一起時,我們就是最幸福的、最親密的朋友。
本書獻給我的家人與真正的朋友小綠、小炫、元元,是你們成就了今日的我,我衷心愛著你們,並要向你們說聲感謝。
還有總是真心與我分享,和我一起走過出版前所有旅程的某兩位摯友,我要向你們表達最深的敬意。
最後,感謝影響力(INFLUENTIAL)出版社,全力推動這本「處女作」的出版。
2019年3月
成裕美
譯者簡介
林侑毅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韓國高麗大學碩、博士學位。
譯有《安哲秀的想法》、《像三星一樣工作》、《解語之書》、《自行車上的中國壯遊》、《再也不當吼爸吼媽》等五十餘本,著有韓國漢學論文十餘篇。
歡迎來信賜教:[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推薦序|別在關係裡忽視自己的感受──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作者序|對你來說,什麼是朋友?
|前言|我是不是被人利用了?
──|Part1從現在起,我不會再被人利用了|──
Chapter1有些人,一開始就不在乎你
✦總在需要時,才聯絡我的朋友__「利用」與「好意」的差別
✦你會因為吃虧感到不滿嗎?__「超我」給你的良心懲罰
✦我再也不想做朋友的配角__當你遇上極端的自我主義者
✦愛自己和以自我為中心並不同__當欲望勝過自我時
|好好想一想|當人們喪失自我,只剩下「欲望」的時候
✦我不是讓你呼來喚去的奴才__認清自己是不是「冤大頭」
✦對你而言,我是「你」,還是「它」?__看透關係本質的練習
Chapter2關係中沒有欺騙和背叛,只有誤解
✦用金錢可收買人心,用人心可換來金錢__建立為對方花費的限度
✦婚喪喜慶費的問題,並不難解決__金錢是關係的重要指標
✦你要迎合對方到什麼時候?__人們會在錯誤關係中循環的原因
✦擊退壞人的幾種方法__有助關係健全的五人法則 82
✦一開始,我們可能就不是朋友__背叛並不存在,我們都誤解關係了
✦當彼此的付出天差地遠時,該怎麼辦?__什麼是「雙向性」的關係?
✦在「被討厭的勇氣」後,我們該知道的事__給自己再愛一次的勇氣
Chapter3有些人,會利用身旁親近的人
✦有些家人比外人更自私__關於「接受」與「拒絕」
✦從現在起,關閉奉獻模式__即使犧牲,也有「有效期限」
|好好想一想|越是家人,越需要刻意的關心
✦這世上沒有理想中的友誼__ 破除對兒時死黨的幻想
✦好友的成功,令我感到不自在__妥善處理嫉妒的破壞本能
✦你對我好,我就得承受同等的憤怒嗎?__關於情感的債務關係
|好好想一想|送走壞人,留下好人的幾個準則
──|Part2保護自己,避免受到情緒攻擊|──
Chapter1如果你不喜歡,就直接說出口
✦人際關係也該有損益計算表__物質資源與心靈資源的交換
✦沒有人天生該為誰付出,連母親也是__你是不是對損失遲鈍的人?
✦也許你需要多長點心眼__「調節情緒」的真正意義
✦感受不到憤怒,也是一種病__也許你有情緒認知障礙
✦沒有人可以批評我勢力眼__精神分析中的結婚要件
✦有時也炫耀一下,讓自己舒坦些__不必逃離他人的視線
✦行為搞笑,最後可能真的變成笑話__看起來高不可攀也是種策略
Chapter2讓自己放手吧,期待下次再見
✦如果現在不是交流的好時機,不如避開__當慢熟的我遇到快熱的你
✦脫離讓你「無奈」的關係__對你只能回答YES的關係放手
✦我不是你的心靈加油站__對抗需索無度的壓榨
✦原來,我只是你的情緒垃圾桶__關係中的另一種攻擊
✦即使出現負面情緒,也是真實的我__客觀看待個人感受
✦如果我不吭聲,對方就會得寸進尺__練習守護關係,並說出內心話
✦別離比相識更困難__如何好聚好散?
✦無論何時,都要以自己為優先__導正混亂的關係
✦放手吧,期待下次再見__讓關係暫時休息,而非分離
|好好想一想|關於人際關係的Q&A
|結語|我們有時是彼此的明燈,有時是彼此的所需
精采試閱
|前言|
〈我是不是被利用了?〉
▌每個人都會遇到「被利用」的課題
某天,十九歲的智賢看見朋友的IG後,發現自己竟然不是朋友的頭號閨密,心情大受打擊;上班族禹連因為認為一定會來參加自己婚禮的十年好友,竟用各種藉口逃避出席,氣得說不出話;四十多歲的英玄對數十年來把自己當情緒垃圾桶的家人氣憤不已,最後生了心病,開始尋求心理諮商。
是的。
翻開本書的讀者,很可能是曾經在關係中受傷的人。
這些人有老有少,面對的人各不相同,情況也迥然不同,不過都能歸結到一個核心。
那就是這都是關於「我與你」、以及「我與它」的問題。
在正式進入內文前,我想先指出這略顯沉重卻非常重要的議題。
因為接下來,我們即將開始「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並且真正地認識到「關係」。
▌馬丁‧布柏的「關係本體論」
被譽為關係哲學家的馬丁‧布柏(MartinBuber),將彼此的邂逅定義為我選擇了他者,或者我被他者所選擇1。
換言之,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同時發生著「選擇」與「被選擇」的情況。
在此定義中,存在著對關係的重要洞見。
關於遇見,人們大多只想到是自己選擇了對方。
但是,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想法,因為我們自己也是被對方所選擇的人。
唯有明白人我關係之間也存在著這種「被選擇」的觀點,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麼對方抓著我不放?」、「為什麼對方想利用我?」站在這種觀點來看,分手、離婚、絕交等緣分的斷絕,就是「選擇」與「被選擇」關係間的斷裂。
馬丁‧布柏的「關係本體論」將關係區分為「我與你的關係(Ich-Du)」與「我與它的關係(Ich-Es)」。
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前者是以「你(個體)」為對象,後者是以「它(事物)」為對象。
在此最重要的,是「我」這個角色的雙重性。
這是什麼意思?布柏認為,「我」會隨著遇見的對象而改變。
在「我與你」之中的「我」,是為「個體」,而在「我與它」之中的「我」,則是試圖利用事物的主體。
看似是相同的「我」,其實存在著「個體」與「利用者」的雙重意義。
「我相信你,然而你卻利用了我。
」現代人所受到的傷害,便是由此誕生。
我以「個體」的身分站在你面前,你卻以「利用者」的身分對待我,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引發了憤怒與失落。
而在這句話中,蘊含著「對於自己未被視為個體的不滿」,以及「對於他人時時評價自己,衡量自己價值的不安」。
▌你可能也利用了別人
但是,我要在這裡提出一個問題:究竟有誰能逃開這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呢?我們一般只對自己變成對方眼中的「它」感到不滿,可是其實沒人能保證自己又何嘗不是「我和它」關係中的「我」(利用者)。
在諸多原因下,任何人都需要其他人的存在。
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我們都在利用他人。
事實上,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無論如何,重要的是發現「我」有意利用他人的態度,並正視這個態度。
唯有如此,我們日後才能在某個人反過來利用我的時候,不立刻定對方的罪,而能妥善解決關係的問題。
✦「我」的特性:我需要他人
這裡的「我」,不具有高層次的目的,例如人與人的交往、互動、分享等。
當前的我,單純只是需要別人所具備的「某種東西」,並帶著這個目的認識他。
因為他人確實擁有我所渴望的「某種東西」,因此我想積極地接近他。
即使發現自己有意利用他人,這個態度在實際的人際關係中也不會造成問題。
唯有我們忘了以下的重要認知,「利用與被利用的問題」才真正開始。
✦對「個體」的感知:
(我需要而利用的)那個人,是和我同樣身為「個體」的人。
然而,這種感知,並不會簡單明瞭地以「有」或「沒有」的形式出現。
我認為這點,正是人際關係必然會變得困難、複雜的最大原因。
因為利用是有程度之別的,所以希望各位在看待自己或他人時,試著去感知自己將對方視為「個體」的程度有多少,才能衡量雙方的關係。
因為每個人的感知水平確實不同,所以我們利用他人的程度或性質、頻率也不同。
▌我們都活在「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中
我把可能略顯艱澀、沉重的內容,放在正文之前,其實是有原因的。
第一,擔心讀者抗拒貫穿整本書的主要觀念,例如因為「利用」、「壓榨」等用語,因而扭曲了本書的重要訊息。
因為當「利用」這個詞用在人們身上,立刻就像被貼上負面標籤一樣。
「利用」並非都是不好的。
現在各位也許無法完全接受,不過希望你至少接受這種想法的可能性,用這種態度翻開第一章。
第二,如果受限於「我經常被人利用,我是受害者」的被害意識,我們就永遠無法走進期盼的公平關係中。
如果你正因為人際關係的問題受盡折磨,那麼無論是經由何種方式,肯定會有不少被傷害的經驗。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得接受各種可能性。
我希望各位體認到「我可能並非永遠的受害者」、「我也可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我需要的,並且一直利用著對方」,以開放的態度,重新描繪關係的圖樣。
在我們處理關係中「被別人利用」的問題時,用上述提及的「以各種利用程度所造成的問題」來考量,會是較為妥當的。
這種利用的程度是否會破壞彼此到目前為止的關係?又是否會打擊到我的自尊心?仔細判斷後,再採取後續舉措即可。
在此過程中,我們將可察覺到某些處於這種範圍末端的角色,也就是所謂的極端自我主義者。
本書中出現的案例,盡可能以實際情況為主,甚至有些案例都不禁讓人懷疑,那些人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
如果各位讀者遇到對方無禮的程度與此類似,那時請不必猶豫,立刻以「保護自己」為優先。
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你必須確實想好「我要的是什麼」。
關於這個部分,本書將會在許多章節中大幅說明,在跟隨書中的引導時,請你務必時時將這個問題放在心中。
|內文|
〈總在需要時,才連絡我的朋友〉
──「利用」與「好意」的差別
▌只有和男朋友分手,才會找我的前輩
寶妍最近心情相當低落,原因是一位前輩平時無消無息,只有在和男朋友分手或心情鬱悶時,才會和自己聯絡。
如果是經常見面的關係,還可以直接抱怨,但是偏偏兩人一年才見兩三次面,要是連這種情況都不回應,恐怕兩人的關係會就此斷絕。
寶妍也不敢直率地說出不滿,只能默默隱忍。
就這樣獨自滿腹委屈的寶妍,遇見了同樣被前輩如此對待的晚輩。
「姐姐你太善良了,還是你是放不下?我也和那位前輩往來過幾次,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就和她一刀兩斷了。
你知道那位前輩怎麼說你嗎?她說你是LPG。
」
「LPG是什麼?」
「嗯。
她說姐姐會好好聽(Listen)她說的話,讓她的想法變得正面(Positive)。
所以每次跟姊姊見完面,就會是美好的一天(Goodday)。
」
「什麼意思呀?聽起來像是稱讚,又好像不是。
」
「這是哪門子的稱讚,這是在利用姐姐啊。
她說事情順利解決的時候,或是過得幸福的時候,就沒必要和姐姐見面。
這是我聽到那位前輩親口說的。
姐姐難道是那位前輩的心理治療師嗎?」
「原來我只是被用來維護她的自尊心啊。
我又不是為了讓她這麼說我,才聽她講整整五、六個小時的話,甚至還買酒給她喝……」
▌是善意的交流,還是你被利用了?
人際關係中所謂的「利用」,究竟是什麼?我們經常說:「今天又被○○○榨乾啦。
」但是天天把這句話掛在嘴上的人,被問到為什麼這麼想的時候,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只有被利用的感覺,卻不曾好好思考過具體的情況或模式。
「總覺得哪裡不舒服,這是什麼感覺啊?」
「(事情經過後),我不能說是被人利用了,但是也不能說沒被利用。
」
安慰、鼓勵情緒憂鬱者重生,得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
只要見過一次面,就足以令人精神委靡,安慰他人正是如此辛苦的事情。
各位是否有過為了「對方的方便」,導致心神耗弱的經驗?就算只有一兩次,如果相同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那麼最好有所覺悟,盡快結束這段關係。
有許多人正經歷與寶妍一樣的事情。
問題是,他們分不清楚自己是被對方利用了,還是只是自己太過敏感。
因為這些事情,並不像自己的錢包被對方偷走一樣,是明確可見的犯罪事實。
如果心底忽然冒出這句話:「我現在是不是被利用了?」請立刻抓住這個質疑。
其實不管答案是否為真,最重要的是「我心裡正感到不舒服」。
就算不能當場質問對方,至少也要有這樣的認知:「不應該是這樣的」。
要是當時沒有面對、解決,在不滿的情緒日積月累之下,日後雙方見了面,肯定會有更強烈的憤怒,「你那時竟然利用了我?」不但失去了朋友,情感也消耗殆盡,甚至可能責怪自己:連這件小事都處理不好,最後還落到這般田地。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每個人情況不同,但是整理情緒,收拾殘局,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幾乎長達好幾個月。
有時甚至遇到令人痛心的事件,令人生暫時陷入停頓。
▌別被「利用」的傷害沖昏頭
如果各位有遇到類似上述案例中寶妍的情況,像是被利用的經驗,或正經歷這樣的事情,請好好思考「促發效應(Primingeffect)」和「判斷的時機」。
在認識利用的本質前,我們先來了解「利用」一詞的影響力。
仔細想想,還沒有其他詞彙像「利用」一樣,能夠瞬間使我們被憤怒包圍。
在心理學用語中,有所謂「促發效應」,指的是在先前出現的刺激,影響了對下一個刺激的反應。
如果一開始受到刺激,出現「現在的我被利用了嗎?」的想法,並受困於此,那麼未來對方再怎麼真誠以待,也難以正面接受他的親切與真心。
甚至全盤否定對方,心想「難道我對他還有利用價值嗎?」
寶妍也是相同的情況。
聽完晚輩的話後,她或許會想著「自己被當作前輩的情緒垃圾桶了」。
難過的心情可能讓她當場封鎖對方的KakaoTalk(韓國通訊軟體,類似LINE),但是最好立刻停下這個舉動,再好好思考。
檢視自己是不是因為促發效應,導致和前輩相處的美好時光也因此失色。
其實在門診中,我都會告訴患者「別意氣用事」,要他們先靜下心來。
比起在情緒爆發時下決定,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心裡確實知道「這是我經過一番思考才做的決定」。
這並不是要你忽視自己的感受,而是為了在尊重情緒的前提下,理性作出個人希望的決定。
當然,這也是為了保護自己。
所以,在思考「被人利用的事件」時,也要想想「其他沒被利用的時間」。
除了現在發生的事件外,過去相處期間的「關係的質量」,也要一同檢視。
如果過去相處時,感到有價值的時間較多,那麼最好向對方表明真心,並就此打住;如果認為美好的回憶並不多,屆時再做出決定或採取行動也不遲。
審定推薦
▍專家一致推薦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
★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
(依姓氏筆畫排序)
▍讀者社群淚推
★一翻開書,越看越著迷,一口氣從頭看到尾。
要是我在二十多歲時讀了這本書,我想理解關係也許會更容易一些吧。
感謝作者,在用通訊軟體就能隨時建立關係的今天,給了我們一本教導自己如何建立健康關係的好書。
──讀者媽媽的書房
★這是一本適合經常帶在身邊閱讀的指南,用來提醒我,如果想要保護自己,就要斷絕錯誤的關係,避免相同的對象一再出現,才能為自己的人際關係帶來新的曙光。
就像本書第一章說的,從現在起,我不會再被人利用了。
──讀者juventa
★多虧這本書,讓我反省了自己的情況,得以用更開闊的眼界來看待關係。
閱讀時,我想起了過去無數的關係。
要是我更早看清那些關係的模樣,以及我的內心和需要,並且用更健全的方式表達出來,或許就不會失去許多好友。
──讀者抹茶布丁
★本書以各種案例說明在人際關係中受害或被害的人,對此給予一針見血的實質建議。
作者所提出的建議看似簡單容易,不過若能持之以恆實踐,任何人都能逐漸迎接巨大的變化。
──讀者裘莉h
推薦序
|推薦序|
〈別在關係裡忽視自己的感受〉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這本書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在談操控關係的樣貌與本質,第二是在談如何設立界線。
基本上,當關係失去了平等與尊重時,這本書就是個指引。
對方如果願意以平等與尊重的態度善待我們,那我們其實不太需要常把界線亮出來。
但對方如果不願意善待,那界線就是我們自我保護的防線──能自我保護,是關係永續的基礎。
「我相信你,然而你卻利用了我。
」
這本書談操控關係,頗有新意,也深刻入理。
常被背叛與欺騙,是一種很明顯被利用的處境。
然而,更幽微的是,我們被看待成某種「功能」,而非一個完整的「個體」。
譬如說,有朋友被當成是情緒垃圾桶的角色,常在對方失落的時候,被吐苦水,要花上許多時間與力氣傾聽。
可是,吃喝玩樂同享福的事,就輪不到她,這讓她相當寒心。
「將對方當作情緒垃圾桶的人,如果發現善於傾聽自己感受的朋友,某天再也不願意配合,他們肯定會用盡各種方法對付朋友,試圖扭轉回原本的關係。
如果行不通,最後甚至可能演變成攻擊對方的行為。
」
作者的舉例太寫實了,正好是她碰上的難題。
當她感受到自己被對方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之後,她開始提出她也有自己的事,沒辦法好好聽對方訴苦。
於是對方開始罵她,說她「不夠朋友」,說她「見死不救」……這反而讓她更認清了這段關係的真相,再次表達自己無力配合,對方在全力糾纏之後放棄。
最後聽說,對方找了另一個人繼續當情緒垃圾桶。
操控關係常有一種很根本的互動方式:如果我們沒有乖乖聽對方的話,我們就會受到對方各種形式的「處罰」。
所謂的處罰,常見的除了施加情緒壓力,還有口語攻擊,甚至肢體暴力,或者實質的威脅。
但我們會被傷害,我們自己常常是共犯,因為我們常常不尊重我們自己的情緒,為了保有關係所以選擇忽略或壓抑自己的感受。
作者帶著我們接納自己負面情緒,教導我們「想要守護關係,就要練習說出內心話」。
從自己的需求照顧起,再談滿足他人會較有餘裕。
以自己為優先,那是愛自己、顧根本,不是都得淘空自己才可以換一個「不自私」的美名。
關係也可以暫時休息,或者保持距離,包括離開關係,也可以是選項之一。
沒有能力離開關係,常常是任人宰割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真的就是會找那些好欺負的人,發洩自己的情緒。
常提醒自己:想跟人好好相處,不能被當成好欺負!
要記得,這世上沒有我們非得接受的關係。
要爭取自己的尊嚴,那就要試著在經濟與情感上獨立。
我們沒辦法脫離對方生活,我們就自然容易受到對方制約。
祝願您,藉著閱讀這本書,看清操控關係的本質,因此滋生力量主導關係!
專欄推薦
又忍不住答應別人了?學會對你只能回答「YES」的關係放手!
文/成裕美《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最後收尾再請承佑幫幫忙了,今天晚上我有點事情。
」
「你前天不是買了一件洋裝嗎?借我一下,這個週末有相親。
」
「你就讓讓弟妹嘛,都已經當姐姐的人了……。
」
面對忽然把自己的工作丟過來就下班的組長、要自己把一次都沒穿過的新洋裝借給她的朋友、希望把僅剩的一間房間讓給弟妹的媽媽,你們通常怎麼回答?
「又沒辦法說不要,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
來到門診尋求幫助的患者,多數都曾告訴我類似的經驗。
我想藉這個機會直截了當地說:這…..看更多交朋友也有慣性?你為什麼老是建立有害的關係
文/成裕美《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這一篇,我想繼續談談那些被他人壓榨而受傷的人。
那些被自我主義者徹底傷害,決心結束這段關係的人,「下次」理應不該再認識那樣的人。
這是我們都清楚的常識,但是問題就在於他們並非如此。
矛盾的是,有許多人會再次對那些利用自己的人產生好感。
如果你只對讓自己人生走向失敗的人充滿熱情,並且難以否認這個事實的話,請好好利用這個機會,認真思考箇中原因。
這種現象,的確與我們過去曾經渴望卻無法建立的某種關係有所關聯。
請分辨清楚,你現在是習慣性複製或…..看更多朋友每次約會必遲到,覺得沒關係、不生氣可能是你出了問題!
文/成裕美《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吃虧的一方,常會遇到別人和他們約會時總是不守時的問題。
雖然這看似相當微不足道,不過也沒有像約會時間這樣能夠明確定義兩人關係的標準了。
為什麼呢?這正是出於依賴效應。
當等待的一方淪為「低價者」時,遲到的一方就成了決定對方時間的「影響者」。
甚至可以說在見面之前,雙方的關係就已經排出高低尊卑了。
就像在相親或某些聚會中,巨星永遠是最後出場一樣。
智仁無助地向我抱怨,有位朋友每次和他約會都遲到。
他說和朋友見面時,…..看更多閨密跟別人太要好,忍不住吃醋怎麼辦?
文/成裕美《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在臉書和IG設定的追蹤名單中,敏善一直特別關注一位朋友。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很想知道自己在她心中的地位置。
如果她在其他朋友發文的留言很有誠意,可是在我的發文的留言很短,我就會覺得很難過。
」
「遇到這種時候,你會告訴朋友自己鬱悶的心情嗎?」
「以前我會看看就算了,現在偶爾會說一下。
」
「看來你在這段時間出現改變了呢。
你本來不會說出來的,現在會說了。
」
「是的。
」
「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自己改變呢?」
「因為我…..看更多又被朋友當情緒垃圾桶,要怎麼說出內心話?
文/《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推薦序──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這本書有兩個重點,第一是在談操控關係的樣貌與本質,第二是在談如何設立界線。
基本上,當關係失去了平等與尊重時,這本書就是個指引。
對方如果願意以平等與尊重的態度善待我們,那我們其實不太需要常把界線亮出來。
但對方如果不願意善待,那界線就是我們自我保護的防線──能自我保護,是關係永續的基礎。
「我相信你,然而你卻利用了我。
」
這本書談操控關係,頗有新意,也深刻入理。
常被背叛與欺騙,是一種很明顯被利用…..看更多
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
關閉視窗
此功能目前限定會員使用,請先登入會員
三采文化集團 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3號8樓(遠東貝塔大樓) Tel:02-87971234 Fax:02-87971688 Copyright©2021SUNCOLORCULTURECO.,LTD.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理學家:總是在拒絕別人以後產生內疚感,說明你 ... - 日日新聞
我們一直都在強調一個行爲——學會拒絕他人。 尤其是在一些被動、內向和討好型的人身上,我們總是會看見他們不懂拒絕他人而吃虧。
- 2「先說感謝,再說辦不到的理由!」學會拒絕別人
學會拒絕別人,卻能為自己加分的3個小技巧. 到底有多少人,因為太過在意營造好氣氛、避免搞壞氣氛,導致自己很難說不,徒留 ...
- 3被拒絕為何難受?因為把拒絕當作「不在乎」 - 女人迷
我一直強調,低自尊者的特徵主要會反應在對自己的感覺很負面,以及懷疑自己的價值上,因此,他們很容易認為別人是不喜歡他的。
- 4如何聰明拒絕別人?用心理學三方法不得罪人的說「不!」
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不太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實際上,懂得 ... 追根究柢,我們不想要讓別人失望──不論是朋友、父母、情人或是老闆,出於 ...
- 5拒絕別人,卻不會內疚的7個方法
我們前面講到你可以同理他,可以了解他,但是不用道歉喲! 結語. 如果你學會拒絕別人,你就可以不用,都一直在道歉。 我們常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