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恐龙化石是恐龙的化石。

目前已在全球各大洲發現恐龍化石,包含南極洲在內。

目录. 1 发掘历史; 2 化石分布; 3 相关研究; 4 公共展览; 5 参考文献. 发掘历史编辑. 恐龙化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古生物古生物学 化石化石 ·遗迹化石 ·微体化石 ·指标化石 ·化石遗址列表 ·特异保存化石层 ·过渡化石列表 ·人类进化化石列表 自然史生物地理学 ·生物集群灭绝 ·地质年代学 ·地质年代 ·地质记录 ·生命进化史 ·生命起源 ·生命演化历程 ·过渡化石 器官与演化鸟类飞行 ·细胞 ·多细胞生物 ·眼睛 ·鞭毛 ·毛发 ·哺乳动物听小骨进化 ·镶嵌进化 ·神经系统 ·有性生殖的演化 不同类群的演化鸟类 ·蝴蝶 ·头足类 ·鲸目动物 ·恐龙 ·鱼类 ·真菌 ·人类演化 ·昆虫 ·哺乳动物 ·软体动物 ·植物 ·爬行动物 ·海牛 ·蜘蛛 ·四足类 进化进化论导论 ·共同起源 ·系统发生树 ·支序分类学 ·生物分类学 古生物史古生物史 ·古生物学年表 古生物学分支生物地层学 ·化石足迹学 ·无脊椎古生物学 ·微体古生物学 ·分子古生物学 ·木化石 ·古生物学 ·古植物学 ·古生态学 ·古遗传学 ·古湖泊学 ·古土壤学 ·古风暴学 ·古动物学 ·孢粉学 ·硬化年代学 ·埋藏学 ·古脊椎动物学} Portal:生物学Category:古生物学查论编 恐龙化石是恐龙的化石。

目前已在全球各大洲發現恐龍化石,包含南極洲在內[1]。

目录 1发掘历史 2化石分布 3相关研究 4公共展览 5参考文献 发掘历史[编辑] 参见:化石战争和恐龍文藝復興 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已發現恐龍的化石,但當時並不曉得這些石頭的真實面目。

古代中國人將恐龍化石認為是中國神話中的龍骨頭,可當作中醫的藥材[2]。

例如在東晉時期成書的《華陽國志》中,作者常璩便記錄到,四川武城曾經發現龍的骨頭[3]。

在歐洲,恐龍化石則被認為是神話中的巨人遺骸,或是大洪水時期前的大型動物。

居住於古代中亞地區的西徐安人,可能將當地發現的原角龍化石,描述成獅子身體、大型爪、以及鷹頭,且守衛黃金的生物,成為獅鷲的形象來源[4]。

1677年的書籍《NaturalHistoryofOxfordshire》封面,由羅伯特·波爾蒂(英语:RobertPlot)所著。

左邊是波爾蒂所繪的斑龍股骨末端。

1676年,英国牛津市附近的Cornwell的一處石灰岩採石場出土了一個骨头化石。

牛津大学的教授羅伯特‧普勞特(英语:RobertPlot)研究后,认为是一隻大型動物的股骨最下端。

波爾蒂認為這些骨頭過大,所以並不屬於當時任何已知物種,而是來自於某種巨大人類的大腿骨。

這些骨頭之後就遺失了,但留下了詳細的敘述[5]。

1824年,牛津大学的地質學家威廉·布克蘭将其命名為斑龍[6]。

1699年,EdwardLhuyd在牛津市近郊發現一顆牙齒化石,命名為Rutellumimplicatum[7][8]。

在2002年,科學家發現這顆牙齒屬於蜥腳下目恐龍[9]。

1822年,英國動物學家吉迪恩·曼特爾在萨塞克斯郡采石场找到了几颗巨大的牙齿,并認為这些化石與鬣蜥有類似處。

此后他又先后发现了31具带着牙齿的骨骼化石,经过拼凑进行了复原,并在1825年建立了禽龍屬(Iguanodon)[10][11]。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認為斑龍、禽龍、林龙等物種具有許多明顯共同特徵,因此建立Dinosauria一詞,以包含這三個屬。

化石戰爭的两位主角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1858年,北美洲正式發現第一個恐龍化石。

早在1838年,紐澤西州哈登菲爾德鎮的一個泥灰坑挖出大型的骨頭,直到20年後,化石收藏家威廉·帕克·佛克(WilliamParkerFoulke)在當地挖出更多的化石,並由古生物學家約瑟夫·萊迪命名為鴨嘴龍。

這副鴨嘴龍標本是首次發現的接近完整恐龍化石,也顯示牠們是種二足動物,在此之前,大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群類似蜥蜴的四足動物。

佛克發現的鴨嘴龍標本,開啟了美國的恐龍狂潮。

在19世紀後期的恐龍狂潮中,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與愛德華·德林克·科普間有激烈的競爭,兩人競相發現新的恐龍,這段著名的競爭稱為化石戰爭。

許多恐龍標本,因為兩人的粗略挖掘與處理步驟,而遭到損毀或破壞,例如採用火藥來挖掘化石。

儘管如此,他們的貢獻却非常巨大,馬什命名了86個恐龍的新種,科普則命名了56個,共計142個新種恐龍。

馬什發現的化石存放於耶鲁大学的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馆,科普的化石則存放在纽约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2]。

1861年,德国南部的索倫霍芬石灰岩礦床中發現了始祖鸟化石,是第一個所謂的「有羽毛恐龍」。

始祖鳥是個過渡化石,明顯具有現代爬蟲類與鳥類的中間特徵。

這種早期鳥類非常像恐龍,至少有一個標本,因為周圍沒有明確的羽毛痕跡,而被誤認為是美颌龙[13]。

1878年,比利时貝尼沙特發現了31個禽龍化石,可能是洪水所造成的集體死亡,這是恐龍群居行為的第一個證據[14]。

1907年,非洲坦尙尼亞境內的坦德古魯(英语:Tendaguru)地區出土了巨大的骸骨,被命名为长颈巨龙。

1908至1912年間,柏林自然史博物館的艾德文·亨尼希(英语:EdwinHennig)和韋爾納·亞南施(英语:WernerJanensch)來到這裡探勘,又挖掘出一隻腕龍屬的巨大恐龍,以及一隻劍龍屬的肯特龍骸骨。

1922至1925年間,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工作隊在蒙古戈壁考察,也發現了恐龍骸骨。

[15]1971年,在蒙古戈壁沙漠發現了一個極為著名的化石標本,一隻伶盜龍正在攻擊一隻原角龍[16],這是恐龍會獵食其他恐龍的直接證據[17]。

1986年南極州的羅斯島上发现了第一個恐龙化石,来自南極甲龍;但在1994年,獸腳亞目的冰脊龙首先在科學期刊中被正式命名、敘述,成為第一個被命名的南極洲恐龍。

1998年,意大利一處石灰岩地層出土了幼年棒爪龙化石,保存了極為良好的軟組織痕跡,包含部份氣管、小腸、結腸、肝臟及肌肉[18]。

1999年,美国北达科他州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恐龙木乃伊,它保存了大部分外皮组织、肌肉、肌腱乃至消化系统内的食物[19]。

目前的主要新化石挖掘處,多是在過去沒被探索過的區域,例如:印度、南美洲、馬達加斯加、南極洲、尤其是中國,大部分的新發現有羽毛恐龍多出自於中國,因为當時的乾燥氣候有助於保存化石與化石化的過程。

化石分布[编辑] 全球各大洲均发现有恐龙化石。

美国西部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一带,盛产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被称为“恐龙三角区(英语:DinosaurNationalMonument)”。

著名的雷龙、梁龙、剑龙和跃龙都是在此发现的。

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达省走大量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包括霸王龙、鸭嘴龙、甲龙、角龙等化石。

蒙古是白垩纪早期到晚期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

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坦达古鲁产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

[20] 相关研究[编辑] 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龍的基础。

最熟悉的恐龙化石如牙齿(英语:Dinosaurtooth)和骨骼(英语:Dinosaurbones)的化石被称为体躯化石;而恐龙的遗迹如糞化石、蛋化石、足跡化石、胃石等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被称为生痕化石。

[18] 一般而言,只有很小比例的恐龙最后会成为化石保存下来,况且绝大部分的化石都仍埋藏于地底。

只有极少数的已被发现的样本保留有完整的骨骼,而其中保存有皮肤和其他软组织痕跡的则更为稀有。

藉由比較不同骨頭的大小與型態,来重建一副完整的骨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重塑肌肉和器官则更為困難。

親緣分支分類法是以不同生物的特徵來確定彼此關係,被成功地應用在恐龍的分類上。

親緣分支分類法與其他現代科學方法,有助於解決不完整、破碎化石所產生的許多疑點。

恐龍的糞化石顯示,白堊紀晚期的大部分草食性恐龍仍以裸子植物為食,只有少部分以開花植物為食。

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大部分發現於過去為乾旱或季節性乾旱的地層中,牠們可以大量、低營養價值的植物為食,以在這些環境中維持生存[21]。

公共展览[编辑] 自从19世纪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

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在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艾伯特親王的支持下,在伦敦南肯辛頓建立了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展出英國的恐龍與其他動物的化石。

德国柏林洪堡博物馆展放着長頸巨龍的骨架模型,是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組合而成的。

该模型高12米,长22.5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间,被认为是最高和最重的恐龙。

[22]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展放有1907年在怀俄明州发现的梁龍,有27米长。

中国四川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专业性恐龙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23]。

参考文献[编辑] ^(英文)MacLeod,N,Rawson,PF,Forey,PL,Banner,FT,Boudagher-Fadel,MK,Bown,PR,Burnett,JA,Chambers,P,Culver,S,Evans,SE,Jeffery,C,Kaminski,MA,Lord,AR,Milner,AC,Milner,AR,Morris,N,Owen,E,Rosen,BR,Smith,AB,Taylor,PD,Urquhart,E&Young,JR.TheCretaceous–Tertiarybiotictransition.JournaloftheGeologicalSociety.1997,154(2):265–292[2018-03-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3).  ^(英文)恐龍骨頭被當作醫藥使用.BBCNews.2007[2007-07-0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31).  ^(中文)董枝明.DinosaurianFaunasofChina.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ISBN978-3-540-52084-9.  ^(英文)Mayor,Adrienne.TheFirstFossilHunters:PaleontologyinGreekandRomanTimes.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ISBN 0-691-05863-6.  ^Sarjeant,WilliamA.S.Theearliertdiscoveries.Farlow,JamesO.;andBrett-Surman,MichaelK.(eds.)(编).TheCompleteDinosaur.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7:3–11.ISBN 0-253-33349-0.  ^(英文)Buckland,W.(1824)."NoticeontheMegalosaurusorgreatFossilLizardofStonesfield."TransactionsoftheGeologicalSocietyofLondon,series2,vol.1:390–396. ^(英文)Lhuyd,E.(1699).LithophylaciiBritanniciIchnographia,sivelapidiumaliorumquefossiliumBritannicorumsingularifigurainsignium.GleditschandWeidmann:London. ^(英文)Gunther,R.T.(1945).EarlyScienceinOxford:LifeandLettersofEdwardLhuyd,volume14.Author:Oxford. ^(英文)Delair,J.B.,andSarjeant,W.A.S.(2002).Theearliestdiscoveriesofdinosaurs:therecordsre-examined.ProceedingsoftheGeologists'Association113:185-197. ^(英文)Mantell,GideonA.NoticeontheIguanodon,anewlydiscoveredfossilreptile,fromthesandstoneofTilgateforest,inSussex..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1825,115:179–186[2007-02-21].doi:10.1098/rstl.1825.0010.  ^(英文)Sues,Hans-Dieter.EuropeanDinosaurHunters.JamesOrvilleFarlowandM.K.Brett-Surman(eds.)(编).TheCompleteDinosaur.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7:14.ISBN 0-253-33349-0.  ^(英文)HolmesT.FossilFeud:TheBoneWarsofCopeandMarsh,PioneersinDinosaurScience.SilverBurdettPress.1996.ISBN 978-0382391477.  ^(英文)Wellnhofer,P.EinneuerExemplarvonArchaeopteryx.Archaeopteryx.1988,6:1–30.  ^(法文)YansJ,DejaxJ,PonsD,DupuisC&TaquetP.ImplicationspaléontologiquesetgéodynamiquesdeladatationpalynologiquedessédimentsàfacièswealdiendeBernissart(bassindeMons,Belgique).ComptesRendusPalevol.2005,4(1-2):135–150.doi:10.1016/j.crpv.2004.12.003.  ^Michard,Jean-Guy.第二章:尋找名分.《恐龍:失去的侏羅紀王國》.發現之旅.20.萬美君/譯2002年2月5日初版六刷.臺北:時報文化.1995年3月10日:第39–40頁[2018年10月18日].ISBN 978-957-13-158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3日)(中文(臺灣)).  ^(英文)搏鬥中的恐龍.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2007-12-0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英文)Carpenter,K.Evidenceofpredatorybehaviorbytheropoddinosaurs..Gaia.1998,15:135–144[2007-12-05].(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7).  ^18.018.1(英文)DalSasso,C.andSignore,M.Exceptionalsoft-tissuepreservationinatheropoddinosaurfromItaly.Nature.1998),292(6674):383–387.doi:10.1038/32884.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帮助) ^杨孝文.美国发现保存完好恐龙木乃伊.新浪科技.2007-12-04[2018-03-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科普小组.恐龙科考.吉林电子出版社.2006.ISBN 9787900444066.  ^(英文)Carpenter,Kenneth.Biggestofthebig:acriticalre-evaluationofthemega-sauropodAmphicoeliasfragillimus.Foster,JohnR.;andLucas,SpencerG.(eds.)(编).PaleontologyandGeologyoftheUpperJurassicMorrisonFormation.NewMexicoMuseumofNaturalHistoryandScienceBulletin36.Albuquerque:NewMexicoMuseumofNaturalHistoryandScience.2006:131–138.  ^Colbert,E.H.(1968).MenandDinosaurs:TheSearchinFieldandLaboratory.E.P.Dutton&Company:NewYork,vii+283p.ISBN978-0-14-021288-4. ^自贡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2015-03-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查论编化石相关议题形成 石化 碳化 成岩作用 地质年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化石类型 按保存特点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按作用 指準化石 过渡化石 典型例子 琥珀 叠层石 盘星石 恐龙化石 蛋化石 粪化石 木化石 硅化木 微体化石 相关学科 古生物学 古动物学 古植物学 微体古生物学 古生态学 考古学 地质学 埋藏学 博物馆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甲仙化石館 澎湖化石館 加的夫國家博物館 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 衍生概念 亚化石 活化石 動物群 左鎮動物群 澎湖動物群 化石分类 恐龙主題頁 查论编恐龙-有关议题特征 恐龙木乃伊 恐龍的體型 恐龙骨骼 恐龙牙齿(英语:Dinosaurtooth) 恐龙皮肤 恐龙粪便 恐龙蛋 恐龙的羽毛 中生代 三叠纪 晚三叠世 侏罗纪 早侏罗世 中侏罗世 晚侏罗世 白垩纪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 分类蜥臀目 艾雷拉龙类 兽脚亚目 堅尾龍類 角鼻龍類 蜥脚形亚目 原蜥脚下目 蜥脚下目 鸟臀目 角足龙类 鸟脚亚目 頭飾龍類 角龙亚目 厚头龙亚目 装甲类 剑龙亚目 甲龙亚目 分布 亚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南美洲 印度与马达加斯加 大洋洲 欧洲 非洲 博物馆 中国 禄丰县恐龙博物馆 自貢恐龍博物館 美国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波士顿科学博物馆 加拿大皇家蒂勒尔博物馆 柏林自然博物馆 伦敦自然博物馆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 主题公园/保护区 中华恐龙园 西峡恐龙遗址园 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相关学科 恐龙生理学 古生物学 古动物学 古生態學 地质学 埋藏学 恐龙分类 恐龙主題頁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恐龙化石&oldid=68013449” 分类:​恐龙化石隐藏分类:​引文格式1错误:日期使用ISBN魔术链接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添加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