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杉(學名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長習性 台灣杉台灣杉(學名:Taiwaniacryptomerioides)又稱台灣爺、亞杉等,是一種大型的杉科台灣杉屬植物(APG3分類法將杉科併入柏科),為台灣特有種。

主要分布於台灣中部約1,500至2,500米高的山區,由於非法伐木的行為,已經導致這個樹種瀕臨絕種。

台灣杉是分布在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一種常綠喬木,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孑遺植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它的樹皮淡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長條形,樹冠成錐形,為中國台灣的主要用材樹種之一。

這個樹種是亞洲能長的最高的樹種,可高達90米和直徑達3米的。

100歲以下的樹,樹葉呈針狀,約8-15毫米長;成熟的樹,樹葉變成像鱗狀,3-7毫米長。

中文學名台灣杉拉丁學名Taiwaniacryptomerioides別稱禿杉界植物界門裸子植物門綱松柏綱目松柏目科杉科屬台灣杉屬種台灣杉分布區域雲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台灣及緬甸北部局部地區形態特征喬木,高達60米,胸徑3米;枝平展,樹冠廣圓形。

大樹之葉鑽形、腹背隆起,背脊和先端向內彎曲,長3-5毫米,兩側寬2-2.5毫米,腹面寬1-1.5毫米,稀長至9毫米,寬4.5毫米,四面均有氣孔線,下面每邊8-10條,上面每邊8-9條;幼樹及萌生枝上之葉的兩側扁的四棱鑽形,微向內側彎曲,先端銳尖,長達2.2釐米,寬約2毫米。

雄球花2-5個簇生枝頂,雄蕊10-15枚,每雄蕊有2-3個花葯,雌球花球形,球果卵圓形或短圓柱形;中部種鱗長約7毫米,寬8毫米,上部邊緣膜質,先端中央有突起的小尖頭,背面先端下方有不明顯的圓形腺點;種子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連翅長6毫米,徑4.5毫米。

球果10-11月成熟。

生長習性台灣杉的分布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夏熱冬涼,雨量充沛、雨日及雲霧較多,光照較少,相對濕度較大。

據雷公山氣候資料,年均溫14.3℃,7月份均溫23.5℃,1月份均溫3.6℃,大于等于10℃有效積溫4110℃,≥10℃天數197天,凝凍約20天,年降雨量為1400毫米以上,雨量集中在4-9月,10-3較少約300毫米。

台灣杉的主要分布區雷公山地質構造為江南古陸雪峰台凸,地處雲貴高原東部邊緣,由于雷公山台塊上升,流水侵蝕,深切割的溝谷縱橫交錯,形成以高中山、中山為主,低山局部出現的地貌特征,基岩為前震旦紀板溪群變質岩系,以淺變質岩為主。

土壤為山地黃壤類,酸性,PH值4.0-5.3,質地為壤土,土層較深厚。

台灣杉壽命長,生長迅速,主幹發達,淺根性,側根和須根發達,多集中于80釐米的土層中,幼樹梢耐蔭,在全光照條件下生長也比較迅速,種子萌發率良好,為擴大其資源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地理分布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為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孑遺植物。

曾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東部,由于第四紀冰期影響,主要殘存于中國雲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貢山、瀾滄江流域的蘭坪、湖北南部的利川、毛坎,台灣中央山脈、阿裏山、玉山及太平山,貴州東南部的雷公山,緬甸北部亦有少量殘存。

台灣杉貴州省的台灣杉主產東南部雷公山一帶,集中分布于雷山縣的挌頭村、方祥村、劍河縣的昂英村、昂宿村、橋水村、榕江縣的丹江村等,台江縣交包、交密、巫中,劍河縣南哨、白道,榕江縣兩旺、樂裏、本裏,丹寨牛角山、加配等有小片零星分布。

經濟價值為中國台灣的主要用材樹種之一,心材紫紅褐色,邊材深黃褐色帶紅,紋理直,結構細、均勻。

可供建築、橋梁、電桿、舟車、家具、板材及造紙原料等用材。

台灣杉為優良珍貴用材樹種,也是優良的庭園綠化樹種,也是台灣的主要造林樹種。

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植物區系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栽培技術播種繁殖,亦可扦插,移植容易成活。

採種台灣杉球果于10-12月成熟。

趁球果鱗片未張開時採下,放置通風幹燥處陰幹,待果鱗開裂,用棍棒輕擊球果,種子即脫出。

種子宜用布袋裝置,放于陰涼通風處幹燥儲存。

勿使曝曬,勿使受潮發酶。

種子發芽力可以保持一年左右,千粒重1.53克。

育苗播種後20-30天出苗。

播種苗床用砂壤土,平床。

播種前用福爾馬林消毒土壤,7.天後播種。

採用條播,每隔15釐米播一行,播種溝深o.5釐米,播後用沙、炭灰或火土薄薄覆蓋。

再用稻草覆蓋苗床,上面再搭蔭棚。

防止幼苗曝曬。

播種量每平方米2克。

場圃出苗率20%。

扦插育苗經試驗,台灣杉也可以用扦插育苗,扦插時間以1月底至2月初為好。

秋插雖然也能成活,但生根率低。

扦插及管理方法,可參照雪松。

3個月後,插穗開始生根,第一次翻床于7月初進行,生根率可達35%,未生根者,繼續培養。

第二次翻床于11月進行,生根率7.3%,兩次生根率42.3%。

容器育苗將苗床內5-10釐米的實生苗或扦插苗,移入容器內,培育壯苗,容器可用花盆、塑膠袋、竹籮或其它材料做成。

容器內盛營養土。

營養土配製;用60%的紅土、20%炭灰、10%的沙,另加10%的有機肥(廄肥,油枯等),無機肥(氮、磷、鉀),拌和均勻,並經消毒處理後裝進容器。

將苗木移入培養,當苗木生長達到50釐米左右,即可上山定植。

保護狀況採種經貴州省台灣杉種源試驗結果表明:貴州省雷山種源具有生長快、抗性強、適應性廣之特點,可在貴州省1200m以下地區大力推廣造林。

提倡用1年生實生壯苗造林,成活率達90%以上。

台灣杉結實年齡60_70生,種子于10_11月份成熟,球果變為淺褐色時採摘為宜。

採下的球果攤曬數日,反復篩出種子,再將種子曬幹,便可用布袋等幹藏。

一般均在第二年早春播種,種子不耐貯藏,隔年播種發芽率即大大下降。

育苗方法與杉木相似。

造林1、林地選擇:台灣杉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酸性、中性、微鹼性土壤中均可生長。

在粗骨土、石礫土都能生長,但忌土壤積水,幹燥多石土薄的陽坡、山脊不宜造林。

2、整地方式:塊狀整地,規格40釐米×40釐米×30釐米。

3、造林密度:以2米×2米株行距為宜。

4、造林時間:宜在2月下旬至3月初栽植。

5、造林技術:一是起苗根系要完整,適當深栽;二是提倡與杉木混交造林。

養護管理1、苗木撫育:造林後頭3年松土培苗,鏟除雜草每年5、6月和8、9月各1次。

台灣杉自然整枝較好,可不必修枝。

2、間伐期:台灣杉主要培育中大徑材,間伐宜在15年左右進行,間伐強度視立地條件情況而定,立地好的主伐株數為80~100株/畝,立地一般的為120株/畝左右。

3、主伐期:依市場需要而定,一般為30~40年左右。

病蟲害防治苗期主要為猝倒病,用敵克松500~800倍液,蘇農6401可濕性劑800~1000倍,每隔10天左右施用1次,可抑製病害發生,也可用8:2草木灰石灰粉撒施。

相關搜尋台灣杉林溪台灣山脈其它詞條TBD中央處理器光之冒險幸甚至哉文字處理軟體新人類昱期貨手續費江南style騎馬舞深田恭子寫真集遊俠牙痛瑪麗亞古琦美麗日記美圖貼貼荷蘭資生堂重生之鐵血戰將音效網黑糖薑茶台灣杉@華人百科台灣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