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雉 - 臺灣國家公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帝雉分佈於海拔約1800-3300公尺的陡坡上,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佈最高,亦是台灣特有種鳥類。

牠們常在下雨過後出現於薄霧迷濛的林道上,其姿態雍容華貴因而 ... 跳到主要內容區 保育與研究自然與人文資源保育成果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知識學習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生態旅遊生態工程無痕運動(LNT)休閒遊憩墾丁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高雄都會公園台中都會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創新遊憩公園新聞最新消息活動快報活動報名RSS聯播關於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簡介發展史大事紀年度成果統計資料熱門點閱率排行榜關於國家自然公園 入園入山線上申請 關於都會公園出版品微旅行護照書籍出版品影音出版品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公園學報電子報出版品購買資訊著作權聲明公園專欄主題報導他山之石愛戀公園誌公園萬象私房景點步道推介繪本說故事部落社區保育新知志工心語社區參與公園風情藝廊影音專區國土之美特展回顧重大事件 ::: 保育與研究 熱門景點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玉山]雪見遊憩區[雪霸]武陵遊客中心[雪霸]七星山[陽明山]龍鑾潭自然中心[墾丁]熱門步道瓦拉米步道[玉山]南仁山自然步道[墾丁]雪劍線[雪霸]大屯主峰、連峰步道[陽明山]雪山西稜線[雪霸] ::: 首頁 / 保育與研究 / 保育成果 / 生態櫥窗 / 帝雉 生態櫥窗 生態櫥窗 保育研究成果 研討會資料 友善列印字級: 帝雉 最近更新:2009-08-21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帝雉命名起源於西元1906年,由英國WalterGoodfellow(華特‧古費洛)深入玉山進行蒐集標本工作時,無意間在鄒族人的頭飾上發現了兩根雄帝雉的尾羽,經送回英國鑑定後,發表為新品種。

這兩根尾羽也是當年鑑定並命名的唯一證據。

自此以後,許多科學家如黑田長禮、鷹司信輔以及謝孝同等人都慕名而至,尋找帝雉的芳蹤。

帝雉 科  名:FamilyPhasianidae 學     名:Syrmaticusmikado 英     名:Mikadopheasant 形態特徵: 雄鳥體長72~87公分,雌鳥體長46~52公分;翼長雄鳥21.5~23公分,雌鳥18.5~21.5公分;尾長雄鳥52~60公分,雌鳥17~21公分。

雄鳥全身大致深藍黑色而有光澤,背以下各羽有藍色羽緣,翅膀有一白色翼帶,次級飛羽末端白色;尾羽甚長,有白色橫紋。

胸、腹部之紫藍色羽毛在適當的光線下,羽緣會閃光而呈現魚鱗狀寶藍斑紋。

眼部為裸露的皮膚呈血紅色。

雌帝雉體型較小,全身大致為橄欖褐色帶有淺色縱斑。

頭至頸部暗橄欖綠褐色,眼周裸露皮膚暗紅色。

背部羽毛之羽軸為白色或黃白色;上背及覆羽有黑斑及褐色蟲蠹斑。

飛羽棕黑色,有橙褐色橫斑。

尾較短,尾羽栗色有明顯之黑色橫斑。

胸、腹部羽毛褐色,有黑色斑點或白色箭頭形斑紋。

生物習性: 為台灣特有種,性謹慎,遇干擾時常緩緩躲入草叢中,較少驚飛。

領域性強,常單獨行動。

習慣邊走邊覓食,食性極廣,包含木本、草本植物之嫩芽、果實、種子及昆蟲和蚯蚓等。

棲所生態: 帝雉主要棲息於中、高海拔的山區,這個範圍內氣候形態含蓋亞熱帶、暖溫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其所對應的植群帶為闊葉林帶、檜木林帶、鐵杉林帶、冷杉林帶和亞高山矮盤灌叢帶,植群型態相當複雜而多樣。

地理分布:東部地區在海拔1000公尺左右之瓦拉米山區即有發現,而西部地區則必須到海拔1800公尺以上的山區才有;最北端的分布為拉拉山一帶,但在塔關山地區則無出現記錄;最東的分布應為和平林道;最南之分布為北大武山區。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帝雉命名起源於西元1906年,由英國WalterGoodfellow(華特‧古費洛)深入玉山進行蒐集標本工作時,無意間在鄒族人的頭飾上發現了兩根雄帝雉的尾羽,經送回英國鑑定後,發表為新品種。

這兩根尾羽也是當年鑑定並命名的唯一證據。

自此以後,許多科學家如黑田長禮、鷹司信輔以及謝孝同等人都慕名而至,尋找帝雉的芳蹤。

帝雉分佈於海拔約1800-3300公尺的陡坡上,是台灣雉科中海拔分佈最高,亦是台灣特有種鳥類。

牠們常在下雨過後出現於薄霧迷濛的林道上,其姿態雍容華貴因而被喻為「迷霧中的王者」。

雖然帝雉分布多在2000公尺以上的森林,且許多的區域位於國家公園或國有林自然保護區內,但對帝雉最大的危機仍是適合棲地和繁殖範圍日漸縮小。

為減少帝雉面臨滅種的危機,未來須加強野生的帝雉的研究及保育工作,同時也應避免人為的干擾、破壞及狩獵,並考量人工復育的可能,才能確保帝雉在台灣的永續生存。

刊登日期:2008-12-09 回上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