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商業模式為何突然成為企業的救命丹? - 獨家報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亙久以來便在運作的商業模式,就是所謂的「訂閱經濟」。

早在百年前,人們就會訂閱 ... 事實上,訂閱經濟仍有如下缺點。

首先,企業得先付出成本來 ... 簽到加入 熱門話題 即時新聞 封面故事 娛樂新時代 政壇風雲 社長聊天室 社長的話 風水百寶箱 淯知產業 看新聞搞懂法律 看新聞搞懂健康 看新聞搞懂稅務 財經產業動態 科技 產業 財經 文創 藝術與財富 獨家筆陣 Speaker 九思鳴邑 伯仲之間 儀視新觀點 千山萬徑 同島一命 品・牌@地球 大數據看臺灣 媒知識 島國獨家 工程新語 彭濤看天下 戰略思維 旅遊與文創 日新月異 本田善彥專欄 活水旋城 無所不談 獨家民調觀天下 理明視角 男道這樣 細說俄羅斯 蝴蝶細語 觀國之光 談談 財經博雅 追夢部落客 鏡緣奇思 陸地發聲 雯說未聞 國會週報 國會實況 國會春秋 國會消息 焦點人物 獨家大人物 經典人物 名家專欄 21世紀議程X心動在一起 健康管理 兒童教育 兩岸觀察 公民經濟學 勞動法報報 商情聚焦 地產直擊 天馬行空 女人悄悄話 心動行銷學 心靈與生活 政壇解碼器 星座塔羅女巫傅子綺の每週運勢 法律守護站 法律諮詢室 演說力 燕南講堂 獨家品味 獨家真善美 玩美女人 璩道渠道 社會觀察 組織心理學 縱橫房市 趙靖宇看台灣 趨勢驅勢 身心靈幸福學 醫療前線 陳霆正面思考 獨家影音 活動資訊 行旅速報 獨家萬花筒 電影萬花筒 獨家好書 簽到 歡迎!登入到您的帳戶 您的用戶名 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了嗎? 創建一個帳戶 註冊 歡迎!註冊一個帳號 您的電子郵件 您的用戶名 密碼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您。

找回密碼 找回密碼 您的電子郵件 搜索 2021/11/13週六04:54:08 登入/會員 簽到 歡迎!登錄到您的帳戶 您的用戶名 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了嗎? 創建一個帳戶 創建一個帳戶 歡迎!註冊一個帳戶 您的電子郵件 您的用戶名 密碼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您。

找回密碼 找回密碼 您的電子郵件 密碼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您。

獨家報導 熱門話題 即時新聞 封面故事 娛樂新時代 政壇風雲 社長聊天室 社長的話 風水百寶箱 淯知產業 看新聞搞懂法律 看新聞搞懂健康 看新聞搞懂稅務 財經產業動態 科技 產業 財經 文創 藝術與財富 獨家筆陣 所有Speaker九思鳴邑伯仲之間儀視新觀點千山萬徑同島一命品・牌@地球大數據看臺灣媒知識島國獨家工程新語彭濤看天下戰略思維旅遊與文創日新月異本田善彥專欄活水旋城無所不談獨家民調觀天下理明視角男道這樣細說俄羅斯蝴蝶細語觀國之光談談財經博雅追夢部落客鏡緣奇思陸地發聲雯說未聞 經營力,現代創業管理的第… 一個應該被寫進歷史的政治… 臺大跌出百大排名高教小… 魔鬼藏在細節裡揭新聞背… 國會週報 所有國會實況國會春秋國會消息 《公督盟國會週報》第二季… 公投論辯不能省,勿忘20… 《公督盟國會週報》第二季… 《公督盟國會週報》第二季… 焦點人物 所有獨家大人物經典人物 削去稜角圓融處世造就… 活著就是為了說故事 人生… 大同史上最威董事長解密… 法律可以白話一點嗎?熊大… 名家專欄 所有21世紀議程X心動在一起健康管理兒童教育兩岸觀察公民經濟學勞動法報報商情聚焦地產直擊天馬行空女人悄悄話心動行銷學心靈與生活政壇解碼器星座塔羅女巫傅子綺の每週運勢法律守護站法律諮詢室演說力燕南講堂獨家品味獨家真善美玩美女人璩道渠道社會觀察組織心理學縱橫房市趙靖宇看台灣趨勢驅勢身心靈幸福學醫療前線陳霆正面思考 旅行的意義,展開一場與自… (10/28-11/03… 深入夢境:探索日常難言的… (10/21-10/27… 獨家影音 活動資訊 行旅速報 獨家萬花筒 電影萬花筒 獨家好書 首頁熱門話題封面故事這個老商業模式為何突然成... 熱門話題封面故事訂閱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LINE 文:社長張淯|製作人:張淯|文:陳曉玫、石雨鑫、陳煥鈞|圖:編輯部|責任編輯:陳曉玫 萬物皆訂閱的時代正來臨。

從數百年前的訂報開始,人類就已經每天訂牛奶、每月訂雜誌。

但,這個老商業模式,為何突然成為企業的救命丹呢? 這是未來10年,即將成為主流,卻被嚴重低估影響力的新商業模式。

這是巨大的商業變革,你絕對不能低估它的後座力。

未來幾年內,「訂閱」商務將成為人類生活主流的一部分。

網路時代發展至今,媒體業界進入一種不確定的狀態,提供免費內容,由廣告求取獲利屬主流,各家媒體都在摸索最佳獲利模式。

然而,很早就耕耘網路的《紐約時報》,自2017年首季轉虧為盈,獲利約合新台幣4億元,營收甚至還比2016年同期成長5.1%。

而讓《紐約時報》能在網路時代中續命的關鍵,來自於一個數百年前便已存在的商業模式。

萬物皆「訂閱」的時代來臨 這個亙久以來便在運作的商業模式,就是所謂的「訂閱經濟」。

早在百年前,人們就會訂閱牛奶、報紙或雜誌。

《紐約時報》不顧主流網路新聞提供免費內容,靠廣告獲利的模式,毅然採取「訂閱制」。

最終,《紐約時報》成功在新聞媒體業界殺出血路。

不僅如此,連一度看衰媒體未來的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都發出「我錯了!」、「紙媒有救了!」之語,也決定讓旗下媒體跟進採訂閱制。

其實,不僅《紐約時報》,在其他類型媒體,甚至其他產業也可以見到「訂閱經濟」的蹤跡。

究竟,「訂閱經濟」在現今是什麼形貌? 事實上,現在的「訂閱經濟」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所謂「訂閱」的基本定義,也就是「顧客必須支付一定費用,從企業處取得商品或服務」並未改變,時至今日,「訂閱」已不只是訂閱像牛奶、報紙或雜誌等有形商品,企業向顧客提供的內容已延伸到無形,甚至更為全面且貼近消費者需求的「服務」。

顧客和企業的交易行為,在「訂閱」形式中不同於傳統以金錢換取有形商品,顧客支付費用後,取得的是該商品或者服務的「使用權」,而不是其「所有權」。

不僅如此,顧客使用過後的產品,可再回到業者手上,運用維修保養或重新包裝方式,再給下一位客人租用,成為另類的循環經濟。

在「訂閱」的交易行為中,顧客的身份從原先的「消費者」,搖身一變成為「訂閱者」。

當然,這兩種身分對於交易標的物重視的點也截然不同,消費者會將商品本身具備的價值與費用作為優先考量,訂閱者則是看重商品服務內容和是否帶來好的使用體驗。

典型模式:Netflix 當今「訂閱經濟」模式如何運作?從影音串流龍頭Netflix的運作便可窺知一二。

Netflix自2007年起推出的影音串流服務,正是採取訂閱模式,用戶每個月定期支付一筆費用,就可以跨平台,以至於在各個不同地方收看多元影音內容。

Netflix此一「訂閱經濟」模式的確立,以及提供更佳的使用者體驗,讓其取代百視達(Blockbuster),成為供應影視內容平台的霸主。

諷刺的是,當年是全球出租影業龍頭的百視達,曾拒絕Netflix的併購提議,而今在全球僅剩一間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門市。

這種消費者付費換取「使用權」的模式,也出現在付費串流音樂平台上。

KKBOX、Spotify、AppleMusic等各大付費串流音樂平台,提供付費會員制,消費者只要每月支付固定的金額,就可依照自己的喜好,從各大唱片公司所授權的合法音樂資料庫中存取音樂。

對消費者而言,比傳統的一次性消費模式,來得更划算、更經濟。

對公司來說,可以透過大數據,提供客制化的優質服務,框住一群忠實用戶,建立公司與客戶長期關係。

強大的後座力 2018年麥肯錫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訂閱經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訂閱經濟何以在當今大行其道?率先開第一槍使用「訂閱經濟」一詞的美國訂閱帳務軟體大廠祖睿(Zuora)執行展左軒霆認為,成熟科技和消費意識轉變這兩個原因,是訂閱經濟能成為現代主流模式的重要原因。

由於現今科技發展已臻成熟,在Appstore或GooglePlay等平台訂閱內容,已成為主流的交易方式,且扣款僅需一秒。

不僅訂閱流程簡易有效率,在諸如大數據與雲端運算等技術加持下,還能計算顧客訂閱內容使用量,還能分析使用行為,讓訂閱商品能持續改進,以迎合使用者需求。

另外,和過去大家都希望能夠「擁有」不同,時下消費意識轉為重視「使用」,以至於整個使用過程的體驗,當今網路世代並不在意擁有與否,而是希望以訂閱方式,確保自己聽到的歌曲或收看的節目多元化、使用最新版本軟體,抑或是像食物或日用品等消耗品能固定獲得補給。

諸如Uber等共享經濟形式更是推波助瀾,讓「使用權」普及化。

被嚴重低估影響力的新商業模式 「訂閱經濟」逐漸融於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意味著除了像Netflix或AppleMusic這種以固定費用,換取特定期限的使用影視、音樂內容等的影音平台之外,其他領域也可見到「訂閱經濟」的影子。

開「訂閱經濟」風氣之先的是亞馬遜(Amazon)公司,這間線上書店起家的跨國電子商務企業,最早推出付費會員服務制,它的會員數超過1億,遍佈全球、市值破兆。

亞馬遜prime採用的是不同於普通會員,類似VIP的收費會員制度,可以享有兩日送達服務、提前參加閃購、免費試聽音樂等多重會員特權優惠。

對「訂閱經濟」模式嫻熟的亞馬遜,提供的訂閱經濟相關服務也很多元,他們提供各式各樣日常必需品的定期補充訂購服務,只要顧客設定好送貨日期,時間一到,亞馬遜就會把商品自動送上門。

在這種模式下,一來,消費者無需擔心忘記買必需品,二來,可以省下囤貨的空間。

供應日常用品「訂閱經濟」的相關廠商,其實不僅止於亞馬遜。

英國零食公司Graze提供的點心盒服務,由客戶決定送貨頻率,消費者不必出門,就可定期收到裝有4種零食的點心盒;英國Pactcoffee公司提供咖啡訂閱消費服務,用戶只需自行選擇沖泡咖啡的方式,就能獲得Pactcoffee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推薦,配合定期送貨服務,就可以輕鬆在家喝上一杯專屬自己的咖啡。

衣服也可套入訂閱經濟模式運作,諸如美國新創企業RentTheRunway是一個專門提供租賃高級設計師品牌服裝的網站,會員按月費租用服裝,可以選擇月租30元美金租借4至8天,或者加入Unlimited159美元包月任意穿搭的訂閱服務。

不僅日常用品,「訂閱經濟」也應用在人們的代步工具上。

顧客只要使用手機應用程式挑選自己喜歡的車款,並繳納從數百至2或3千美元不等的月費,待車輛一運送到家,即可享受駕駛車輛的體驗。

提供這種訂閱汽車服務的車廠,有不少是知名大廠。

舉例來說,像是保時捷、凱迪拉克、Volvo、賓士和BMW等高檔汽車品牌大廠,在最近一兩年間,先後在歐美國家的城市推出這種訂閱服務,前述幾間車廠中,Volvo更是將其推行到全美各地皆適用。

除了車廠本身,也有像福特汽車在背後支持的Canvas、Fair,還有Borrow等第三方汽車訂閱公司也加入戰局當中。

雖然因為包含像是保險、維修及里程等費用,一般來說,訂閱汽車費用比租車貴,其差價甚至可高達102%。

然而,訂閱汽車服務在市場上仍然具備獨特吸引力,其原因在於可視需求跟喜好換車,以及租約有彈性的靈活性,還有整體交易過程相對來說較為簡易而親民的方便性。

巨大的商業變革 不只歐美國家,訂閱經濟風氣已開始吹向台灣,並且逐漸滋長當中。

然而,訂閱經濟一開始受台灣人原先的消費習慣影響,並未在台灣造成立即性的影響。

台灣的消費者習慣單次性、永久持有的傳統購物方式,對於持續性付費的訂閱制度接受度相對低。

調查顯示,用戶比較傾向使用App內單次購買,而對於訂閱制的購買付費版的意願較低。

雖然如此,台灣仍難擋訂閱經濟風潮的來臨。

嗅到訂閱經濟的商機,台灣實行訂閱經濟的廠商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台灣電動機車大廠Gogoro嗅到訂閱制潛在的商機,推出機車電池月租的收費方式,按照里程數推出不同價格月租費,而里程數多寡取決於租費高低。

這種「只租不買」的購物行為,讓消費者可以用負擔得起的價錢使用產品,而業者為了留住顧客,會提供更多優惠或加值服務來吸引消費者持續使用產品。

除了Gogoro,台灣也有其他領域廠商採用訂閱經濟服務。

台灣金融科技新創INSTO是一家主打用App提供分期付款、每月定期定額付款的訂閱服務買賣公司,旗下推出的訂閱制購物網站INSTOStore,用戶可以透過訂閱服務長期訂閱產品。

目前免費模式在現行的經濟模式中仍屬主流,然而,現在正受到挑戰。

而訂閱模式正式是免費模式對其直接回應。

免費模式固然可以獲得更大的市場,但用戶無法獲得比較愉悅的使用體驗。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不可能不勞而獲,而是有成本的。

誠如資訊科技產業常說的「如果一個東西免費,你才是商品」。

商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就需要有人付費獎勵這種價值,因此有廣告主從中介入的空間。

事實上,目前仍有大量平台仍然仰賴免費模式,以廣告收入維持運作,然而,如此有巨大的副作用。

一方面消費者們不喜歡頻頻跳出的廣告,另一方面,某些平台通常也會透過收集用戶隱私,以從中獲得額外受益。

舉例來說,前段時間像是Facebook與劍橋分析出賣客戶數據的醜聞,就讓免費模式具備的風險暴露出來。

隱憂? 雖然有不少人謳歌訂閱經濟的美好,然而,有光就有影,訂閱經濟並非完美無缺。

事實上,訂閱經濟仍有如下缺點。

首先,企業得先付出成本來吸引新訂戶,也許是將價格壓低,或是付出大筆行銷費用。

首先,為了吸引消費者,企業得透過壓低價格,或是先付出大筆行銷成本,到最後,這些企業可能要透過提高價格的方式來增加利潤,或是提供更多服務,抑或是踩到其他訂閱服務的地盤。

接著,顧客未必對與其有訂閱經濟行為的對象忠誠,雙方契約一旦到期,顧客有可能不會續約,而是找上其他公司,以某些企業的狀況來說,Netflix每個月損失顧客不到,但有部分餐點外送企業,則是致命的10%。

若競爭加劇或調升價格,可能增加這些企業的磨耗率。

進一步來說,由於顧客不會對企業主忠誠,有可能隨時會「劈腿」,所以也就會使顧客加入同類型不同方案,少了排他性也使訂閱經濟世界產生飽和的狀況。

訂閱經濟也有可能讓企業主承受產品受損的風險。

過去,一次性購買商品有壽命,會隨著時間折舊或損壞,但訂閱就不同了,基於消費者類似用租的形式獲得產品,沒有擁有權,自然無需負擔折舊或淘汰的風險,而這風險也轉移到企業主身上。

雖然訂閱經濟有其隱憂存在,然而,其仍舊會成為人類生活的趨勢。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行銷學教授費德(PeterFader)預期,未來幾年,訂閱商務將成為人類生活主流的一部分。

這意味訂閱制度不僅會改變消費習慣,更為企業帶來無盡的商機、巨額的營收。

究竟訂閱經濟是否會建構出人類生活的桃花源?或是和其他經濟模式結合?抑或是會被其他經濟模式所取代?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當中,是值得我們觀察的重點。

相關文章更多文章 全球社會型企業高峰會改變應即刻開始 《玻璃心》破2000萬點閱!悟覺妙天禪師揭爆紅玄機... 無二講堂菩提協會成立鄒嵩棣任創會理事長 《獨家報導周刊》(英語:ScoopWeeklyTaiwan)是竄紅於台灣的一本綜合性雜誌,1986年由沈野創立,初期以雙周刊方式發行,並以全開本版面全彩印刷於市面發售,由於銷售情況非常好,自1990年4月起改為周刊形式發行;但在創辦人沈野2010年6月9日過世之後,接手發行的原總編輯林家男,再改回雙周刊發行。

2011年2月9日,進入內部重整。

2011年10月1日,由張淯取得《獨家報導》經營權,將雜誌改為菊八開彩色本上市銷售,榮譽發行人為璩美鳳,張淯為發行人兼社長、副社長為張鐙勻。

2012年8月17日,張淯成立【獨家報導集團】(台灣獨家傳媒),旗下產業橫跨平面、電子媒體、圖書出版、創業媒合,影視製作、演藝經紀,電子商務、服務媒合、直播、網紅,從創意發想、直播App曝光、程式設計到整體規劃的一個文字影音社交媒合的全方位媒體平台。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關於我們 合作夥伴 電子書訂閱 訂閱獨家 雜誌平面廣告刊登價目表 網路廣告刊登 隱私權說明 授權申請程序 網站使用條款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台灣獨家傳媒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 名稱 網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