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做《守望先鋒》聯賽的背後,是電子競技行業都在思考的五個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柏悅酒店,暴雪娛樂《守望先鋒》項目電競總監 Nate Nanzer ,召集了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內的相關人士,舉行了一個閉門會議。

在這個會上,有電競戰隊俱樂部的老闆,有鬥魚、戰旗、熊貓這些直播平台的相關負責人,甚至還一些傳統體育界的人士,如此等等。

Nate Nanzer 向各位講述了有關暴雪建立一個新的《守望先鋒》聯賽的想法,並向他們發出合作的邀約。

正如一個月前在暴雪嘉年華上,他在洛杉磯對著諸多美國電競行業人士說和做的那樣:暴雪想要舉辦一個和之前他們做的完全不一樣的聯賽,比如讓城市擁有其代表的戰隊,比如擁有漫長的休賽期舉辦第三方比賽,比如擁有一個季前賽訓練營。

暴雪《守望先鋒》電子競技總監 Nate Nanzer。

實際上,不僅僅是 Nate Nanzer 在說這些事情,世界上所有在做電競的人幾乎都在想這些事情。

這其中就包括姚明。

雖然他坐在會場倒數第二排最靠邊的位置,但他絕對讓所有人意識到了他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高。

在會議結尾的提問環節,他主動向 Nate Nanzer 提出了三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涉及了到比賽具體的運營細節。

姚明對電子競技的關注只是一個縮影。

傳統體育行業早就開始涉足電競行業。

今年 9 月,費城 76 人戰隊成為第一個收購了電子競技的傳統體育球隊,而在此之前,已經有諸如 Rick Fox 之類的 NBA 球員以個人名義買下整支電子競技戰隊。

涉足電競行業也不僅僅是傳統體育屆。

3 月底,阿里體育宣布舉辦 WESG 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9 月,教育部宣布增加電子競技運動和管理專業;12 月,騰訊宣布推出騰訊電競,為這個行業做了最好的背書。

然而,對於這個不算成熟的行業,到底怎麼做才正確誰都不知道。

而暴雪關於《守望先鋒》聯賽的想法,又恰好涉及到了行業里最重要的幾個方面:要做好一個電競項目,到底要解決哪些問題?

聯賽:到底需不需要升降級?

對於眾多體育愛好者來說,欣賞涉及升降級的比賽是一大樂事:在諸多體育項目里,升降級的比賽甚至會比一些聯賽決賽還精彩。

電子競技也是一樣,就拿國內最高級別的英雄聯盟職業聯賽 League of Legends Pro League(以下簡稱 LPL)來說,每年春季賽、夏季賽結束以後都會有相應的升降級賽,戰隊為了保級互相拼殺,看起來很過癮。

然而,和目前國內諸多聯賽不同,《守望先鋒》的聯賽將沒有升降級。

這意味著,你不必擔心你喜歡的戰隊,會因為一次聯賽的表現不利,被降級到次級聯賽甚至退出;然而,這也意味著有些隊伍可能喪失動力,在聯賽里混日子——就像一些 NBA 球隊一樣。

Nate Nanzer 稱這主要是為了戰隊的生存考慮,他稱現在電子競技戰隊無法獲得必要收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贊助商。

「全球那麼多戰隊在爭搶為數不多的贊助商,這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沒有哪個贊助商會和戰隊簽訂一份 2 年的合同,因為戰隊可能在 3 個月之後就因為降級離開聯賽了。

」Nate Nanzer 說。

於是《守望先鋒》選擇了固定席位的做法,試圖讓投資者、粉絲和選手都更有信心。

「升降級賽制確實很精彩,就像我很喜歡歐冠……但英國足協已經有 153 年的歷史……這種(升降級賽制)制度需要時間來建設。

而《守望先鋒》是一個僅僅 6 個月的新遊戲,為了建立一個長期的聯賽系統,需要為戰隊選手和粉絲提供穩定性。

我們並不是認為升降級賽制不好,而是對於現在的《守望先鋒》來說沒有必要。

」Nate Nanzer 說。

關於升降級的問題其實在電子競技圈發生過諸多討論,不過並不是所有公司最後選擇都像《守望先鋒》這樣。

今年《英雄聯盟》 S6 世界總決賽四強隊伍之一 H2K 戰隊的 CEO Susan Tully ,就曾對北美 LCS 聯賽(NA LCS,類似 LPL,是北美地區級別最高職業聯賽)提出異議,稱如果一個隊伍因為三到四個月的狀態不佳就失去了聯賽資格是非常不公平的,並指責這損害了戰隊隊員和粉絲們的利益。

另外,這樣的做法還將使得戰隊瘋搶經驗成熟的老隊員,而忽視了那些次級賽中的新人。

今年 11 月初,一封北美和歐洲 LCS 聯盟中的大部分隊伍向 Riot 寫的郵件被泄露。

在郵件中,LCS 的隊伍希望 Riot 取消 LCS 聯賽中的「升降級」制度,改為 10 隊固定席位、類似於 NBA 的聯賽模式。

而 Riot 方面的回應表示,在 2018 年以前,他們不會考慮取消當前的升降級模式。

《守望先鋒》的嘗試,或許能給找個爭論找到新的答案。

戰隊和俱樂部:到底怎麼賺錢?

有關升降級的討論其實並不僅僅是一個「新生的遊戲到底需不需要殘酷的淘汰,從而讓贊助商望而卻步的問題」,而是現在大多數戰隊在沒有贊助商的幫助下,根本賺不到錢活不下去的問題。

因為贊助商撤資而解散的戰隊數不勝數,典型的例子發生在今年韓國的星際圈:《星際爭霸》算是韓國的國民遊戲,而《星際爭霸 2》也在韓國享有極高人氣,其競技水平之高几乎碾壓世界其他國家。

然而,今年 10 月,由於觀眾數量萎縮、假賽醜聞造成贊助商撤資,韓國《星際爭霸 2》戰隊幾乎全面解散。

SKT、CJ 這樣老牌強勢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星際爭霸 2》分部無一倖免。

即便在一個《星際爭霸》成為國技的國家,沒有贊助商支持,一個戰隊也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戰隊解散後,創辦 14 年的星際爭霸 SPL(StarCraft Proleague)也隨之停辦。

《守望先鋒》聯賽給出的方法,除了獎金之外,一方面是給予戰隊選手最低工資補貼,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是通過戰隊的本地化,來產生額外的收入。

暴雪希望以城市為單位組建戰隊,就像足球裡面上海申花和廣州恆大那樣。

一方面,和城市之間的連結會讓戰隊粉絲凝聚力更強,比賽更精彩,未來出現類似「北京 VS 上海」之類的宿命對決;另一方面,暴雪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守望先鋒》聯賽拓展到更多城市中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國內絕大多數的比賽集中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

這樣,會吸引更多不同城市的人進入到本地線下、來現場觀看電子競技比賽。

進一步的,他們希望在那些擁有戰隊的城市裡建立戰隊的主場,類似電子競技館的形式。

在他們終極規劃里,未來電子競技戰隊之間的戰鬥就像足球的主客場一樣,上海的隊伍會跑到紐約,在客場迎戰那裡的《守望先鋒》戰隊。

這一切都是為了為戰隊產生收入。

看看曼聯的財報就知道,比賽日收入是多麼的重要:通過主場比賽出售球票、球衣等周邊,並為球迷提供停車、餐飲等周邊服務等,曼聯這樣的球隊每年都會收入 1 億歐元以上的收入。

這樣的收入甚至能夠促進隊伍的比賽表現:畢竟成績差就沒有比賽打,沒有主場比賽,就賺不到錢。

線下主場這種聽上去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實際上是電子競技行業的一股潮流。

《英雄聯盟》在今年 8 月也提出了《英雄聯盟》的本土化結合,只不過他們的落腳點是高校而不是城市:利用高校之間既有的文化競爭,讓《英雄聯盟》更加普及,也加強了粉絲的認同感。

而至於那個看上去會很花錢的主場,也就是電子競技館,實際上阿里和騰訊開始涉足這方面的業務:阿里體育於今年 7 月底將打造自己的電子競技館,類似於一個網吧的升級版,首期阿里體育先開放了 40 家電競館,未來將在全國範圍內拓展至 10000 家;而騰訊在本月初宣布推出騰訊電競互娛版塊之時,也同時宣布將和王者互娛、鈦度科技一起在中小城市中間建立 1000 家電競館。

看上去,如果暴雪要聯合戰隊找相關的合作夥伴場館並不是那麼困難,但其中又牽扯到諸多細節問題。

姚明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電競館,到底屬於暴雪,還是屬於戰隊?

其他諸如場館利益怎麼分配,有什麼樣的標準;在中國,暴雪又希望在哪幾個城市建立《守望先鋒》戰隊和他們的主場等等。

這是未來很長時間內,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主辦方:第一方還是第三方?

2017 年的《守望先鋒》賽季將在第三季度左右開始,但是在此之後,《守望先鋒》聯賽會固定在每年 3 月到 8 月,決賽將在在夏天進行。

比起《英雄聯盟》貫穿全年的職業聯賽和 Dota2 一年四季的四大 Major,《守望先鋒》的聯賽這種只有半年的聯賽,可以算是短的。

這一方面是基於《守望先鋒》年齡受眾的考慮。

根據暴雪官方的說法,《守望先鋒》的玩家群體在暴雪和競爭對手的遊戲中,算是年齡層次最小的,很多都是學生,平時要上課。

因而,暑假這個時間段是他們要關注的重點。

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想要在休賽季建立大量的第三方賽事,也就是不由暴雪自己主辦的賽事。

這些賽事有些是國際性的,但更多是區域性的。

《守望先鋒》聯賽本身將會是一個不分區的比賽:不像現在《英雄聯盟》 和 Dota2 在世界範圍內劃分各大賽區,在《守望先鋒》里聯賽的一整個賽季中,從開始就會有諸多國際的交鋒,中國的戰隊可能一上場就會和韓國隊伍交手。

作為補充,就會相應的有一些相應的區域性賽事和第三方賽事。

比如今年 10 月,電子競技傳統強國就率先舉辦了守望先鋒 APEX 職業聯賽,由暴雪授權韓國 CJ E&M 公司旗下的賽事主辦方 OGN 舉辦。

而國內由王思聰投資創立的香蕉遊戲也經由暴雪授權,舉辦了 APAC 泛亞太職業錦標賽。

「休賽季是為了確保在《守望先鋒》之外,有一個第三方賽事的生態系統。

《守望先鋒》聯賽是遊戲競技的巔峰,而在這之外要有另外一個強壯的生態。

你不能只建一個金字塔的塔尖,對嗎?」Nate Nanzer 說。

第三方賽事對於電子競技有著存在的必要性。

「相對於遊戲廠商的賽事,第三方賽事的優勢能夠更加好的體現競技的公平性,而不是讓比賽變得逐漸娛樂化和封閉。

」黑色時空的董事長秦袁說。

他們剛剛舉辦了 China Top 國家杯,目標是做成純粹、綜合性的體育賽事。

大多數第一方賽事只會有遊戲廠商自己的比賽,因而綜合性的賽事大多見於第三方,更加符合體育公平和競技的原則。

然而事實是,在諸多電競遊戲中,第三方賽事相對於遊戲廠商主辦的第一方賽事來說,正在逐漸變得弱勢。

這一點在發展最為成熟的《英雄聯盟》反而最為明顯:由 Riot 主辦的賽事基本上占據了每年觀眾大部分的時間。

國內的 LPL 體系之完整、賽事種類之豐富讓人不禁感慨騰訊的運營能力,但與之相比第三方賽事諸如 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和 IET(義烏國際電子競大賽)這樣比賽影響力就小了很多。

最具盛名的 WCG 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已於 2013 年走完最後一屆,目前,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比剩下 ESL、DreamHack、MLG 之類的賽事。

成為絕唱的 WCG

本質上這是因為,這些靠著贊助商支持的第三方賽事很難保持盈利,現存的 ESL 之流背後都有資金雄厚的贊助商。

而對於遊戲廠商來說,舉辦比賽的費用可以算作深化遊戲運營的一部分,而遊戲本身的吸引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他們自然可以設置更高的獎金池、更大的排場來吸引玩家的關注,並對選手施加影響。

因此,如果暴雪不能為那些第三方賽事主辦方提供一些更好的方案或者支持,那麼想要建立強大的第三方賽事系統的生態,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目前在《守望先鋒》方面,暴雪也只是以授權的方式進行賽事運作,還沒有公布更多其他合作。

當然,提到獎金池問題,Nate Nanzer 稱目前只能透露獎金池為七位數的美元,並稱他們並不想把獎金高低作為《守望先鋒》聯賽的重點。

他的說法是:「你知道超級碗,但你知道超級碗的獎金嗎?」

電子競技:到底應該怎麼做平衡?

而《守望先鋒》聯賽不設分區的目的,是為了讓整個比賽是一個自始至終的國際性比賽,這樣有助於戰隊與戰隊之間實力平衡。

「在電子競技中,很多情況是你只在你的賽區打,你習慣了這裡的套路和方式,而當你去了另外一個別的地方,你會非常不適應對方的風格、打法和技巧。

」Nate Nanzer 說。

這也就造成了諸多問題,比如一些戰隊在國內打比賽生龍活虎有如神助,一出國就迅速萎靡不振;而在一些國際性賽事中,也經常出現一方被令一方「剃光頭」的一邊倒局面。

電競圈裡的兩句俗語可以很好地表現這一狀況:「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以及「畢竟 3 比 0,我上我也行。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貫穿全年的國際性比賽,來解決戰隊之間實力相差過大的問題。

」Nate Nanzer 說,當然這個比賽不僅是指《守望先鋒》聯賽,還包括其他第三方賽事。

不像一些已經形成巨頭割據的遊戲,《守望先鋒》作為一款新出不久遊戲,世界範圍內各個區域的水平差距還不是特別明顯(雖然韓國依舊拔尖)。

在暴雪嘉年華上的《守望先鋒》世界盃上,可以看到瑞典這樣非傳統電子競技強國表現優異挺進決賽。

泰國隊在世界盃的時候的表現也不錯進入四強,其中一位選手 Mickie 也被美國老牌強隊 EnVyUs 挑中簽約。

《守望先鋒》世界盃明年是否舉行還尚未可知,Nate Nanzer 說,如果要繼續,可能會改成每個國家挑選出最強選手的全明星賽模式。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對抗目前還是很稀缺,這是一個可以努力方向。

然而,這種國際化的做法並不一定都是好的:當某些區域水平太強的時候,國際交流過於自由會讓比賽最後很沒有觀賞性:就像大多數《星際爭霸》的決賽都是韓國人的內戰一樣,過於單調的對抗會讓其他區域的一些玩家失去興趣。

Riot 就不允許《英雄聯盟》選手在第三方賽事進行跨區比賽,但這又減少了國際上選手之間的交流。

在觀賞性、自由度和平衡性上,所有的遊戲廠商都需要做一些取捨。

當然,電子競技的平衡性並不是僅僅靠一個國際化就能解決問題:遊戲內容本身也對平衡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作為一款多人對戰網路遊戲,《守望先鋒》需要不斷加入新的地圖和角色來保持生命活力,而不同地圖的難度、不同角色的強弱,對於勝負來說尤為關鍵。

沒有戰隊願意在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圖上承擔進攻方,也沒有戰隊願意把那些特彆強的角色讓給對手。

這些遊戲內容的不平衡需要暴雪通過遊戲補丁來修改。

但頻繁的遊戲補丁更新不僅讓職業選手難以適應,可能讓觀眾看懂比賽都有了困難。

對此,暴雪的解決方案是:他們可能讓比賽的版本稍稍落後於玩家伺服器上的版本,並儘量在聯賽期間不推出大的平衡性改動,來保證整個賽程的安排。

同時,暴雪將會為觀看遊戲提供更多便利:比如提供更多視角的選擇,和數據統計提示等,方便玩家觀看遊戲。

普通玩家:到底怎樣變成一個職業選手?

發現新的職業選手一直是每一個電子競技項目的問題,韓國的《星際爭霸2》就因為新鮮血液補給不足而衰弱。

而對於《守望先鋒》這個新遊戲來說,如何從普通玩家成長為一名職業選手顯得尤為重要。

Nate Nanzer 和他們團隊的想法,是做一個《守望先鋒》的新人訓練營。

他們將採用和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一樣的新人選拔機制。

NFL 每年將舉行 NFL Scouting Combine,即聯合測試營來進行選秀之前的新人選拔。

在 Combine 中,將測試球員的諸多基本屬性,比如身高、體重、衝刺速度等,然後各大球隊將在這個測試中提前物色他們中意的球員。

這個測試營中,最頂尖的職業選手將被邀請來和潛在的新人們互動。

「當然,我們不會像 NFL 那樣考察你的臥推之類的能力,我們有自己的一些指標:比如反應速度、動態視力、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考等。

這還包括一些遊戲中的操作技巧:比如路霸的鉤子到底準不準,這當然很重要。

」Nate Nanzer 說,「但是我們還會考察選手的一些團隊能力,比如交流能力。

因為《守望先鋒》畢竟是一個團隊遊戲。

」雖然,目前他們還沒有公布具體的測試手段和方式。

參加選秀的人將從《守望先鋒》天梯排名靠前,以及在各種第三方賽事表現優秀的人之中選出。

同時,暴雪還可能將舉行線上、無需固定組隊的新人選拔賽,來為訓練營輸送候選人員。

為了照顧那些單打獨鬥的人,他們在相同的天梯排名下,傾向於選擇單排而不是和朋友開黑的玩家。

這種選秀的形式最早在 2005 年就被韓國 KeSPA(韓國職業電子競技協會)引入《星際爭霸》遊戲當中,曾經誕生過諸如 Bisu、JieDong、Flash 這樣天皇級別的職業選手。

這個選秀一直延續到 2013 年,因為選秀參賽人數過少而停止。

Flash、Bisu、JieDong,都是通過選秀出來的最頂級的韓國職業選手。

如今隨著向傳統體育概念學習的風潮興起,這種類似 NFL/NBA 的選秀又在逐漸復甦。

年初,國內《英雄聯盟》宣布2016 職業電競俱樂部訓練生選秀計劃,並於 5 月完成了 18 名新人的選拔。

今年 11 月,《英雄聯盟》北美 LCS 進行了一次為期一周的新人選秀,將北美地區天梯前 20 名的選手,邀請至線下和歐美頂級戰隊進行切磋和訓練,最後也有 18 名被戰隊看中列為 LCS 的候補選手。

問題是,選拔到了新人,能不能用都是個問題。

一方面是選手可能隨時違約:直播平台為職業選手提供了打比賽之外的生財之道,消極訓練甚至違約離隊、退役去打直播賺錢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由於依賴獎金作為戰隊收入,大多數戰隊不敢啟用新人,而喜歡重金購買甚至不顧合約挖角那些經驗豐富、出過一定成績老選手,甚至盲目迷信外援。

Dota2 中的「遺老」和《英雄聯盟》的韓援,一直是各大遊戲論壇里容易引戰的話題,但顯然更多人希望看到國內的新人取得成績。

今年 Dota2 世界最高級別賽事 TI6 中國新星戰隊 Wings 奪冠(雖然最近表現有點頹),還是讓不少遊戲內外的人都為之興奮的:這是一個規定隊員不允許打直播、有著固定訓練計劃甚至身體訓練計劃的隊伍,這種規範性的新人戰隊出現得更多,顯然更有利於電子競技的發展。

然而從根本上,戰隊需要一些獎金之外的支持,才能給新人提供一個上戰場的機會,這又回到了前面戰隊如何盈利的問題:對於電子競技這個新興的行業,各種問題一環套著一環,不是頭痛醫頭就能解決的。

在整個採訪中的過程中,Nate Nanzer 說的最多的就是「我們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計劃」或者「我們目前還不能透露具體的方案」。

現在暴雪確定的只有自己方向,也就是「想要做什麼」。

《守望先鋒》聯賽的想法並不一定是上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但是它告訴了所有人,要建立起這個行業,應該去思考什麼問題。

而那個交出最高分的答卷者,在電子競技行業興起的未來,一定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題圖來自:Overwatch Leagu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