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行情回顧,兩大趨勢建立投資理財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1 年市場可說是風起雲湧,疫苗正式施打、中國監管風暴、 OPEC+ 回歸增產、聯準會開啟縮減購債… 瀏覽器建議 親愛的客戶你好, 由於你的瀏覽器版本較低,部分頁面可能會有跑版或功能無法正確顯示的情況。

建議立即升級現有瀏覽器或選用其他瀏覽器: 下載升級InternetExplorer 下載GoogleChrome 下載Firefox ※微軟已於2016年1月停止對舊版IE提供安全性更新,詳情請見《微軟停止支援公告》 使用本公司網站過程中有任何疑問,請洽詢客服人員,我們將竭誠為你服務,謝謝! 客服專線:0800-818-001/手機請撥:02-2383-1000 理財觀點 多元理財內容,成為你投資的心靈雞湯 全球產業動態 2021行情回顧,兩大趨勢建立投資理財策略 2021.12.24 一、回顧2021各類資產走勢 2021年市場可說是風起雲湧,疫苗正式施打、中國監管風暴、OPEC+回歸增產、聯準會開啟縮減購債...等重大事件發生頻繁,資本市場也為之展開博弈,對投資人來說可說是忙碌的一年。

本篇文章將帶您回顧今年市場,同時對2022上半年作出展望! 首先回顧2021年主要各類資產走勢: 單位:% 單位:% 可以發現,上半年行情中,例如工業金屬如銅、鐵礦砂等大宗商品都看到雙位數漲幅,因此製造業為主的新興市場股市表現良好,反映經濟復甦背景下的製造業榮景。

而下半年,行情風雲變幻,隨著市場意識到聯準會或將縮減購債,資金動能可能減弱下,美元擺脫築底向上攀升,S&P500、Nasdaq、歐股等股市表現漲幅收窄,上半年表現不錯的原物料國如巴西、俄羅斯等國家開始看到負報酬,僅剩原油因能源供不應求使價格維持高檔。

以上市場走勢,與接下來我們要談的2021年兩大趨勢有很高的關聯。

二、趨勢一:疫苗覆蓋率普及,疫情與經濟共存! 我們認為2021年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疫苗施打覆蓋率的大幅提升。

新冠疫苗於2020年底正式問世,隨著一年時間過去,觀察各國新冠疫苗施打劑數占總人口比率,一開始由疫苗生產國的美國、英國領先,而台灣、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施打較慢,後續隨著疫苗供給增多才急起直追,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的疫苗施打依舊有落差,這一定程度造成各國經濟復甦快慢不均:若疫苗施打進度順利,自然能給予民眾外出消費、就業重啟的信心,反之若疫苗施打較慢,在封鎖措施的限制下經濟恢復則受到拖累。

以美國為例,其國內有70%的人已施打一劑以上,給予就業市場信心。

11月失業率已下降至4.2%,就業人口距離疫情前缺口進一步收窄至390萬人。

加上大規模財政擴張政策,民眾消費意願快速回升,不斷創高的企業稅後獲利反映在股市表現,給予市場基本面支撐。

時序來到2021年末,我們可以發現各國在疫苗施打進度上差距逐漸彌合,且覆蓋率更是大幅增加,預期2022年可以看到新興市場多數國家亦能逐漸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也大大提升『疫情與經濟共存』的可行性,為明年的行情吃下定心丸。

三、趨勢二:商品與服務消費週期轉換 消費支出可以分為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兩種,商品消費以耐久財、能源、家具等物品等為主,而服務則以醫療保健、教育、休閒娛樂為主。

疫情以來各國政府不斷透過財政、貨幣政策放水,使民眾擁有充足的消費力。

在去年疫情仍然延續、限制措施尚未解除下,消費大部分限於「商品」,甚至助力其突破疫情前的前高,而「服務」消費則明顯較疫情前減少,直至現今也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不過如前文所述,今年隨著疫苗施打進行,各國放鬆限制規定,在2021年我們可以觀察到,除了商品消費的成長之外,也逐漸看到服務性需求的復甦。

以美國為例,兩者占比為4:6,新興市場等偏重製造業的國家,則以商品消費為大宗,也成為帶動今年下半年歐美股市漲幅更勝新興市場的原因,此外,美國就業人口結構中更是有超過七成屬服務業,因此服務消費的熱絡也會帶動相關就業的提升,對經濟景氣形成正回饋效應,可以期待的是,美國經濟恢復尚未到頭,這也將給予2022美股資本市場後續的信心支撐。

結論 那麼,隨著目前聯準會已於11月正式宣布縮減購債,美元向上趨勢不變,股市漲幅收斂,然而taper方才啟動,11月底南非變種病毒Omicron出現,市場短期恐慌情緒再起,2022年資金面將如何變動?揮之不去的疫情是否將再成為市場陰霾,為經濟復甦投入不確定因素?我們提及的消費動能由商品轉向服務,是否將因為各國限制措施再起而出現中斷?對2022年展望及分析,請詳見下篇專欄文章! 用LINE分享 用Facebook分享 延伸閱讀 沈寂一年,兩大指標觀察中國經濟是否落底 大經濟體邁向緊縮,中國人行為何逆勢寬鬆? 投資風險與機會?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 關鍵字 產業動態 市場波動 市場聚焦 市場展望 回列表 02-2383-0289 聯絡我們 隱私權保護政策 顧客資料保密措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