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分的控糖心法不把糖尿病當作病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苑舉正罹病前,周遭已有不少病例,除了母親66歲時因併發症離世,家中往來的親戚朋友中,許多人都有糖尿病。

只是沒想到,印象中「專門處罰老人的疾病」, ... 75分的控糖心法 不把糖尿病當作病 2019/10/24 · 作者/張雨亭 · 出處/身體百科-糖尿病100問併發症完全解答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明年就滿60歲,從37歲確診至今,糖尿病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卻有著非典型觀點,認為「糖尿病不是病」。

但該吃的藥、該打的胰島素絕不馬虎,甚至比任何人都更細膩地探索糖友的內心世界。

採訪前的電話溝通,苑舉正先打預防針,特別提醒:「我不是指標型的病人,念哲學的思考比較不同,而且平時念學生習慣了,說話比較直接。

」見了面,苑舉正開門見山說:「糖尿病不是病。

」「雖然取名叫作『病』,但它是一個新陳代謝的問題……我的基本態度是,我一直不願意把自己當作病人看待。

」他說話俐落乾脆,速度快、滔滔不絕,自稱「大俗之人」,卻能把哲學落地,在台大開課受學生歡迎,還用哲學談投資,曾經是財經節目的固定來賓,也曾以「糖尿病患的哲學議題」發表演講,談及發病歷程、糖友的內心世界,細膩而有溫度。

家族有糖尿病史 37歲即發現得病「我山東人,喜歡吃麵食,我家其實對『糖尿病』這3個字並不陌生,我媽媽就是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走的。

」苑舉正罹病前,周遭已有不少病例,除了母親66歲時因併發症離世,家中往來的親戚朋友中,許多人都有糖尿病。

只是沒想到,印象中「專門處罰老人的疾病」,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時他剛從歐洲學成歸國,馬上面對學術工作的壓力,自己都不知道疾病找上門。

多虧弟弟有照顧媽媽的經驗,加上生化背景的相關知識,察覺到異狀,「他有一次看到我突然身材暴瘦,瘦了大概7、8公斤吧,你買7、8公斤的豬肉就知道那有多少,他就說『你有糖尿病』,我不敢相信。

」 苑舉正很快到三軍總醫院求診,檢查後確定罹患糖尿病,當時只有37歲,「那時候我去醫院排隊,人家都以為我是幫我父母排。

」除了吃藥,醫師要求他多運動,飲食盡可能少油少鹽少糖,而且心情要放輕鬆。

前面幾點好配合,但最後一點,實在很難,「我剛開始教書,很難放輕鬆嘛,而且我那個時候找工作不容易啊,第1個工作在新竹、第2個工作在嘉義、第3個在台中,沒辦法很輕鬆。

」正因為如此,他發現醫師的指示是一回事,但在台灣社會,面對事業衝刺期罹患糖尿病,要嚴格遵行醫囑,真的不簡單。

(推薦閱讀:生活7面向:控制血糖,你可以做得到)台式應酬文化 讓控糖問題更棘手「很多人的狀況是明明知道自己有病,也很想控制,可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嘛……」他說糖尿病在華人社會也可以算是一種「社會病」,因為應酬文化讓人很難控糖,「我們這裡沒有什麼打球啊、踢足球啊、打羽毛球什麼的,比較少,都是吃吃喝喝的,要不然就是去唱歌。

」為了控制血糖,苑舉正儘量少應酬,聚餐的時候也會主動告知自己有糖尿病,所以太油、太甜都不吃。

從事教職尚且能做到,如果是做生意,幾乎很難避免應酬。

苑舉正認為,20多年前他剛發病的年代,醫護人員很少重視每一名病患的獨特性,「醫生按照(檢查)數字說話,沒有問到病人個人的心情。

」所以他切入糖尿病的角度與眾不同,認為與其以「疾病」看待,不如重視它對患者心理面的影響,也提出改善應酬文化、讓病友坦然控糖是「社會共同的責任」,因為自己也走過一段心理建設期。

(苑舉正隨身攜帶胰島素筆針,飯局中也大大方方拿出來打,已不在意他人眼光。

圖片來源:陳德信)調整心態坦然面對 飯局中大方施打胰島素「我現在心理建設比較成功,可以在眾人面前大搖大擺把胰島素拿出來打針,人家看了嚇一跳。

」苑舉正10多年前開始打胰島素,也曾在意他人眼光,但現在已不在乎,隨身攜帶胰島素筆針,形容筆針「比鋼筆重要」,因為他三餐飯前和睡前,1天要打4次。

「社會上對於打針(胰島素)的觀念不一樣,有人認為是外力侵入,比吃藥嚴重一點,可是我個人覺得胰島素效果比較好。

」聚餐應酬,苑舉正也能默默在桌下掀開衣服注射胰島素,對照過往媽媽的經驗,他認為筆針已經非常方便,「我媽以前打胰島素的時候好慘,胰島素放冰箱裡,要用針抽出來……而且針頭很長啊,要從肚皮上打下去。

」不麻煩家人 生活飲食自己照顧很多男性糖尿病患依賴太太、家人料理三餐,苑舉正卻是很懂得照顧自己,「台灣外食很方便嘛,1,000塊錢全家人都可以吃得好好的,何必為你一個人花800塊錢做飯。

」話說得灑脫,但從飲食就能看出他養病的細心,有時候自己下水餃、有時候煮麵條,「今天中午在家裡下水餃,人家送我個南瓜,我就做成湯,完全不加油啊鹽啊糖啊。

」有時候則只是剩菜重新料理,大原則是量少而簡單,「自己下廚,食物裡的油、糖、鹽,很清楚。

」(推薦閱讀:糖尿病人怎麼吃)正因為了解糖尿病情因人而異,所以他從來不道聽塗說,而是很謹慎地在醫療、飲食、作息、運動各方面,都儘量依循最健康的方式。

「我不太聽人家講說,誰誰誰也是糖尿病,然後照吃照喝照抽菸,我不相信這個。

」(圖片來源:陳德信)把劣勢看作優勢 高血糖讓靈感大爆發要嚴格控制血糖,生活有點像苦行僧,但像苑舉正這樣能跳脫社會慣性思維的人,或許懂得苦中作樂,他話鋒一轉:「我跟你講一個糖尿病讓人想不到的好處,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創意,要寫文章的時候,我就不太管血糖,因為血糖高的時候,創意十足,因為腦袋都充滿了糖嘛。

」雖然不是最佳示範,但他懂得與疾病共處,准許自己有偶爾「犯規」的空間,「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時候,那段時間我就特別愛睡覺,心情比較穩定,但是血糖沒有控制很好的時候,那段時間反而變得比較活躍。

」他說血糖高的時候,居然還能夠一邊在校務會議發言、一邊把文章大綱寫出來,「但是很像曇花一樣,就是活躍完了之後像花謝了,會很累。

」理解自己的極限 更能充實把握每一天巧妙運用高血糖,苑舉正說大概沒有其他人會這樣看糖尿病,哲學思維訓練下,他總是能跳脫框架,「糖尿病應該是我的劣勢,但我把它講成我的優勢。

」「我再好也有個天花板,因為我是糖尿病患者嘛,這種天花板對我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就很像賈伯斯一樣,會認為今天就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天,這種心態對於一個人的鼓舞,是很大的,除了不怕死以外,你會發覺每一天的時間都要把握好。

」正因為知道自己的限制,所以每一天都安排得充實,「台灣出的哲學書,有85%的推薦序是我寫的。

」他說,能做的就多做,「中國人講『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也就是這個道理,這是你的命。

」他意外地認命,但這樣的認命不是悲觀,反而像是認知極限後的自我覺醒。

採訪當天,他有個1年才1次的聚會,「應酬的時候,就讓自己放放假,但是我通常很少應酬的。

」平時靠自己下廚控制糖、鹽、油量,但也懂得適時放鬆,趁聚會的時候打打牙祭。

苑舉正在22年與糖共處的生活型態中取得平衡,請他為自己打個分數,他一開始說不好評分,後來還是給了75分。

遠超過及格線但也不到極高分,這個相當哲學性的分數,或許很符合苑教授的風格。

更多糖尿病日常保養、預防併發症,全都在《糖尿病100問併發症完全解答》 看更多 訂閱《控糖生活學電子報》,1分鐘掌握控糖大小事! 先吃飯還是菜肉?飲食順序影響血糖 胰島素失控,有多嚴重? 糖尿病用生酮飲食的7大健康風險 文章關鍵字 作息正常 定期追蹤 應酬 糖尿病 胰島素 運動 看下一篇文章 如何幫助另一半好好控制糖尿病? 訂閱控糖生活學電子報 加入控糖生活學LINE好友 查資料 飲食代換計算機 3步驟算出你一天所需熱量,輕鬆學會6大類均衡飲食的法則和食物代換方法。

立即計算 一鍵搜尋全台優質醫院 找醫院 你是高危險群嗎? 立即測驗 控糖生活學電子報 每次1分鐘,快速掌握控糖大小事。

立即訂閱 控糖生活學LINE好友 不錯過任何最新、最正確的控糖知識。

立即加入 康健官網 康健雜誌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康健LINE 康健FB 康健知識庫 大人社團 康健線上學習 樂活島 Copyright©2021康健雜誌(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Allrightsreserved.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