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五四運動係中華民國一次社會運動,1919年5月4號喺北洋政府治下嘅京兆地方發生。
... 當時最著名嘅口號之一係「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 ...
五四運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呢篇文或者呢段要翻譯(或者由zh:五四運動加料)。
請譯佢。
而家譯咗17%,上次編輯:2022年7月27號09:35。
(翻譯指引)
呢篇文冇引任何嘅出處。
請幫手改好呢篇文,加返出處同埋寫低根據。
冇根據或冇出處嘅嘢可能隨時受到質疑;經唔起質疑就會畀人剷走。
唔好同五四屠殺搞亂。
五四運動係中華民國一次社會運動,1919年5月4號喺北洋政府治下嘅京兆地方發生。
呢次運動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主嘅學生運動,以及廣大市民同商人等基層同中層都有廣泛參與嘅社會運動。
成個運動包括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同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
事件起因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喺巴黎和會,列強將德國喺山東嘅權益轉讓畀日本,即係山東問題。
當時北洋政府唔能夠捍衛國家利益,協調失敗,引起國人極度不滿,從而上街遊行以及罷學、罷工,罷市表達不滿。
當時最著名嘅口號之一係「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處媚日官員)」「捍衛主權,內除國賊」。
卒之中國代表冇簽到《凡爾賽條約》。
廣義上來講,五四運動係一次影響深遠、規模龐大嘅文化運動,包括早前「新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嘅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極之大。
台灣教科書將五四運動同新文化運動拉埋一齊講,兩者合埋叫「五四運動」。
目錄
1背景
1.1新思想嘅傳播同埋白話文運動
1.2北京大學為首開始改革
1.3民初以來嘅反日以及國恥情緒
2導火線
背景[編輯]
新思想嘅傳播同埋白話文運動[編輯]
西方思想喺晚清,尤其係甲午戰爭(又叫「中日黃海大戰」)之後大量傳入中國,並對年輕一輩中產生咗影響,但係,喺民國初年呢種影響隨住《新青年》等刊物嘅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嘅推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嘅思想,影響咗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北京大學為首開始改革[編輯]
中國嘅教育制度喺清末嘅新政之中已經學習西方同埋日本嘅學制,到咗民初,高等教育獲得進一步嘅發展,喺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嘅領導下,引進咗開放嘅學風,提出「思想自由,相容並包」嘅辦學方針,李大釗、陳獨秀、章士釗、胡適、辜鴻銘(英國文學)、劉師培、魯迅(周樹人,教中國小說史)、錢玄同(教音韻學)、吳梅(教戲曲史)、劉半農(教新文學)等俾人請咗喺北大教書,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開放進步嘅思想同埋精神,呢種思想同埋精神成為咗五四運動嘅重要動力。
民初以來嘅反日以及國恥情緒[編輯]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喺5月9號,接納咗其中大多數嘅要求,呢啲原本日方要求保密嘅協定,俾新聞界知道咗,激起咗民族主義嘅情緒,令中國知識分子同埋民眾對於日本以及「賣國」嘅政府強烈不滿,被認為係國恥,同時亦引發唔少嘅反日活動,呢種情緒喺五四運動裏面進一步發展而發揮作用。
1917年8月14號,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咗第一次世界大戰嘅「參戰國」。
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嘅北京政府提供咗大量貸款,並且協助組建同埋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啲貸款重俾人用喺安福國會龐大嘅賄選開支。
9月,北京政府同日本交換關於向日本借款嘅公文,作為借款嘅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咗關於山東問題嘅換文,主要嘅內容有:
膠濟鐵路沿線嘅日本國軍隊,除咗濟南留一個部隊之外,全部都調集喺青島。
關於膠濟鐵路沿線嘅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嘅巡警隊代替。
膠濟鐵路將會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
北京政府喺換文入面,對日本嘅提議「欣然同意」,駐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政府親自遞交換文,後嚟俾北京學生打。
中國對德宣戰,同日本一齊都係戰勝國,但係德國喺山東嘅權益就收唔返,反而俾日本擴大咗,呢一份換文就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嘅藉口。
導火線[編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喺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喺會議上,中國政府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華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華駐軍等七項希望、取消日本強加嘅「二十一條」及換文嘅陳述書,但被拒絕。
巴黎和會冇當中國係戰勝國,決定將德國喺中國山東嘅權益轉交日本,只係歸還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德國掠走嘅天文儀器。
北洋政府重準備喺呢條合約上簽字。
消息傳到中國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同好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嘅無禮行徑,並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喺呢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出關於山東問題嘅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喺山東嘅德租界同埋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合法條件。
但結果,英、美、法、日、意等國唔理中國民眾呼聲,終於喺4月30號簽訂《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梵爾賽條約》,仍然將德國喺山東嘅權益轉送日本。
喺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嘅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中國民眾嘅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五四運動。
由「https://zh-yu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五四運動&oldid=1854414」收
屬於5類:譯緊嘅文章社會運動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北京第一次世界大戰屬於2隱類:冇根據嘅文所有冇根據嘅文
導覽選單
個人架生
未簽到同呢個互聯網地址嘅匿名人傾偈貢獻開戶口簽到
空間名
文章討論
粵語
外觀
閱改睇返紀錄
多啲
查嘢
導覽
頭版目錄正嘢時人時事是但一版關於維基百科聯絡處捐畀維基百科
交流
說明書城市論壇社區大堂最近修改
架撐
有乜連過嚟連結頁嘅更改上載檔案專門版固定連結此版明細引用呢篇文維基數據項
打印/匯出
下載PDF印得嘅版本
第啲維基項目
維基同享
第啲話
العربية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Vahcuengh中文文言Bân-lâm-gú
改拎
延伸文章資訊
- 1五四运动口号是什么- 头条搜索
[最佳回答] 五四运动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头可断,青岛不可失"、“抵制日货”等。 大家都在问.
- 2五四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五四運動百年: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斗- BBC News 中文
一對父子在北京的五四紀念雕塑前牽著手。 北大學生,走出校門,舉橫幅,喊口號,為不公而鳴,向當權者發出宣言和公開信,各地大學生踴躍聯動,工人與 ...
- 4五四運動_百度百科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羣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 ...
- 5- 五四運動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五四運動是民國八年(1919)五月四日,由北京各校學生所發動的一次在中國近代 ... 當時提出的最時髦的口號是「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同時也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