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有一天,IG上的「完美形象」也成了壓垮你的最後一根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費根認為,若我們要理解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我們得先認識到一件事情:當代年輕人是第一代「網路原生代」(digital natives),網路徹底改變了他們建立 ... OKAPI閱讀生活誌選單 HOME ○作家上線中 ●熱門專欄 個人意見|閱讀Remix 馬欣|孤獨眾生相 宅女小紅|紅媽咪的不快樂書房 比才|日常的講究 諶淑婷|思考教與養 王昀燕|文青理財的50道陰影 賴以威|數感超展開 黃麗如|玩真的 在10樓上班的OKAPI君 \本月大人物/ 新手上路 譯界人生 集散地 雜誌總編說 編輯、邊急、鞭擊 不讀不知道! 這本書很有事 性平閱讀.閱讀性平 滑滑圖文史 文字的旅程 紙的旅程 讀者告訴我們的事 內容的樣貌 OKAPI農曆春節不打烊 +製作我的特企 生活提案 早晨聽音樂 今天的餐桌上有什麼? 書桌上的甜點時光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 無可取代的街角小店 於是,我這樣觀看 挖掘心裡的老派文具魂 咖啡日常的問與答 靈感的一體兩面 好書指南 作家專業書評 OKAPI選書推薦 詩人╱私人.讀詩 一起看圖文 一起讀輕小說 一起翻雜誌 鹹水傳書機 好評.外文書 博客來偵探社 好設計 書籍好設計 唱片好設計 年度好設計 設計視野 青春博客來 高中生讀什麼 青春一起讀 學習力倍增 親愛的十七歲 青春漾觀點 青春排行榜 博客來獨書報 博客來選書 年度百大 獨厚心得 閱讀特輯 創作獨白 動漫編輯私推薦 電子書|有聲書 試讀偵探|無劇透閱讀 ►影音 #每天閱讀幾分鐘 小歇3分鐘 充電5分鐘 深讀10分鐘 防疫食譜快找 減壓解憂處方 會員專區 熱門文章 週排行 月排行 熱門特企 訂閱/取消電子報 最新文章NEWSTORIES 明明讀的是繪本,為什麼像在看驚悚片?──《米娜有個傻爸爸》《波可是個小鼓手》 林新惠/人類如何免於「宇宙式孤獨」?──讀生態科幻小說《螞蟻》 李函/導讀《克蘇魯事件簿》:福爾摩斯的「人」+克蘇魯的「魔」=米斯卡托尼克怪物 【黃麗如專欄|玩真的】掰了偽出國、儀式感!還有什麼比刷機票更容易進入多重宇宙 【日常的講究】吃筍的症頭 熱門文章HOTSTORIES 週排行 月排行 熱門特企 1 【紅媽咪的不快樂書房】申論說老公壞話之正當性 2 個人意見:在胡蘭成頭上蓋下「渣男」二字之前,先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讀《今生今世》 3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寫出這個故事跟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 4 沒有天生記性差的人,你缺的只是一套深化記憶法——《過目不忘的文轉圖深化學習法》 5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年節料理】過年吃剩菜大作戰:蘿蔔糕五吃 6 日文譯者張克柔:「好」的字幕翻譯,是讓觀眾忘記它的存在 7 馬尼尼為/為什麼主張「原創」是不成熟又令人羞赧的事? 8 個人意見:打造一個不引來壞東西的最強結界──讀《好事吸引力結界》 9 【完美樹洞|來函照登】家人這種病—讓受傷的地方成為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蘇絢慧心理師回覆 10 蘇絢慧/一本和至親「善了親緣」的真實記錄──讀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 1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寫出這個故事跟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 2 個人意見:在胡蘭成頭上蓋下「渣男」二字之前,先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讀《今生今世》 3 【紅媽咪的不快樂書房】婚後會激活的不是熱情是脾氣啊 4 日文譯者張克柔:「好」的字幕翻譯,是讓觀眾忘記它的存在 5 【完美樹洞|來函照登】家人這種病—我只是想用自殘來壓抑住想流淚的感覺/留佩萱心理師回覆 6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年節料理】過年吃剩菜大作戰:蘿蔔糕五吃 7 個人意見:你等待的新事物或轉變會出現嗎?抽一張牌開始占卜 8 【紅媽咪的不快樂書房】申論說老公壞話之正當性 9 【餐桌上的老二哲學|007】搶到大夥要猜拳:醬燒甜不辣炒小黃瓜 10 【完美樹洞|來函照登】家人這種病—讓受傷的地方成為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蘇絢慧心理師回覆 1 有趣的閱讀 2 2022_博客來人文社科選書 3 來台南!最靠近嘴巴的地方 4 虎年貓登場!貓貓好文讓新年唬唬生風 5 國際婦女節的今天,一起看5篇女力滿滿的文章 6 時尚 7 罪與罰~推理之外的秘密與人性 8 顯示名稱 9 他們為什麼上山? 10 OL下班後的煮婦魂 頁面路徑列表 首頁 好書指南 作家專業書評 子選單列表 OKAPI選書推薦 作家專業書評 詩人╱私人.讀詩 一起讀輕小說 一起看圖文 一起翻雜誌 鹹水傳書機 好評.外文書 博客來偵探社 作家專業書評 會不會有一天,IG上的「完美形象」也成了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吳曉樂讀《麥蒂為何而跑》 作者:吳曉樂/2018-05-21瀏覽次數(160624) Share URL 字級 這幾年來,有愈來愈多人戮力研究,社群媒體究竟是如何形塑了當代人的精神與物質生活。

根據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RoyalSocietyforPublicHealth)所做的研究「#StatusOfMind」,過去25年內,青年群體中,躁鬱跟抑鬱的狀況成長了70%。

該項研究同時指出,在五個社群媒體中(youtube、twitter、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以視覺、圖片為導向的IG所引發的焦慮感最為嚴重,理由是:「看到朋友出遊以及玩樂享受的照片,會讓青少年感到生活的匱乏與渾渾噩噩,在比較中產生了絕望與焦慮的情緒。

」而這本書的主角:麥蒂.霍蘭(MadisonHolleran),她最依賴也最喜愛的社群媒體,正好也是IG。

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打開《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之前,老實說,心底很忐忑,理由很簡單:這是一個「結局」已被揭曉的故事。

作者凱特.費根(KateFagan)要面臨的挑戰是:她並不真正認識麥蒂,只能仰賴麥蒂的親友對於麥蒂的描述,以及,麥蒂的家人允許費根閱讀麥蒂的每一封郵件與即時通訊息。

即使如此,費根所獲得的素材,仍不足以撐起一次「紀實報導」所需要的質量,她因此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以麥蒂的人生為引,織入了許多不同議題的討論,而每一個議題都為「麥蒂為何而跑」提供某個方向的見解。

費根表現不凡,她把視野一口氣抽高到對於當代社會現象的探討,以「常春藤高材生之死」為起點,抽出許多條線,最後再逐一整合成廣袤的平面。

她循循善誘,技巧高明,旁徵博引,剔掉了「獵奇」與「窺隱」成分,建立起讀者與這本書的高度連結,一如書名,麥蒂為何而跑?支撐著麥蒂的動力是什麼?這些動力都是健康而無害的嗎?費根一一分析這些動力,到最後,讀者們將愕意地察覺,我們何嘗不是在這些扭曲又紛雜的動力中,追逐著不切實際的目標嗎? 青少年的困境:物質富裕,精神荒蕪 費根認為,若我們要理解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我們得先認識到一件事情:當代年輕人是第一代「網路原生代」(digitalnatives),網路徹底改變了他們建立及維持情誼的模式,聯絡的成本變得相當低廉、好負擔,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同儕交換消息,哪怕是「待會要吃什麼」這種問題,而這樣頻繁的交流,費根指出:「這些孩子日益依賴外界的認同,而漸漸失去自我撫慰的能力。

」 除了網路,費根還提到所謂的「多元入學」是如何讓當代青少年疲於奔命。

當代年輕人不僅得具備外語能力、擁有在庇護所當志工的經驗,還得定時參加SAT的準備課程。

學子們被鼓勵「活得豐富且精彩」的社會價值觀,佐以社群媒體的崛起,產生的效果即是:你得證明你可以勝任許多事。

這就是麥蒂在一躍而下之前所過的生活,她花好幾個小時練習踢球,也花好幾個小時推敲每一則習題的答案。

為了讓自己成為「大學教授青睞的對象」,年輕人像是展示架上的商品,得一再地擴充外在條件,以金錢兌換一項又一項才藝與證書,他們缺乏餘裕暫緩腳步,詢問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

大學是個強調「自我管理」的環境,對長期下來被套著韁繩的年輕人而言,進入大學後,他們反而茫然無依,問題叢生又狀況百出,他們濫用藥物,或者出現憂鬱及飲食失調的狀況。

費根引用了非常多專家、學者、以及學生的說法,以釐清這絕對不僅僅是麥蒂個人「抗壓性不夠」的問題,而是美國社會對於年輕人時常抱有過高的要求與標準,而年輕人所面對的結構,又無助於他們回應或滿足這些期望。

在這種「外界的期望很飽滿,實際的支持很骨感」的前提下,部分年輕人產生情緒問題,但他們絕口不提,理由是,「一旦公開討論,就徹底應證了我果然是個魯蛇」。

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 本書作者凱特.費根為出身籃球校隊的ESPN體育記者(圖片來源/dailycamera) 除了上述情境,費根還抽繹出我個人認為相當關鍵的一條支線:運動員在賽場下的真實人生。

麥蒂為什麼無法坦承自己已經超乎乘載?除了社會對於「示弱者」的鄙夷,她身為備受期待的大學生運動員的身分,更是增添了新的難度。

美國社會對於體育的投入與熱切關注,讓運動員面臨著相當尷尬的處境,他們被灌輸「堅持不懈才有偉大成就」的道理,這導致他們相較於一般人,更不敢吐露自己的心理狀態,即使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大學運動員有憂鬱傾向,一旦面對著教練與訓練員,他們隻字不提,而選擇在四下無人時放聲哭泣。

費根引用了亞倫.泰勒(AaronTaylor,美國前國家足球代表隊前鋒)的說法:「為什麼運動員的許多情緒及心理問題直到爆發的最後一刻才被注意到,因為他們早已擅長在任何時候都擺出一副準備應戰的臉。

」 最後一根稻草:社群媒體 費根在書中加入了許多人對於當代社會種種現象的討論,像是: 曾幾何時,身為普通人成了一件不被社會容忍的事? 父母一再地讚美與說服孩子,你很特別,你與眾不同,難道沒有副作用嗎? 是否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所有人都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我們力求表現,只為了行銷自己,說服別人自己值得擁有更多? 每一個現象,都可能在麥蒂的決定中發揮程度不一的影響力。

而費根在最後,交出她在深入理解麥蒂的生活後做出的結論,像是她最一開始針對麥蒂的故事所寫的文章〈分裂人格〉,費根認為:社交媒體上的我們,發光又發熱,起初,這沒什麼不好,但是這個網路上的人格開始排擠「真正的你」時,事情可就不妙了。

像是麥蒂留下的書信,引用了吳爾芙的名言做為開場白:「我以為被隔絕在外很糟糕,但或許被封鎖在內其實更為不幸。

」麥蒂有一群摯友的關懷,也有一個願意包容她做任何決定的家庭,為什麼麥蒂會認為自己「被封鎖在內」呢?是什麼阻攔了麥蒂走出來? 費根試圖把麥蒂的自殺,做不同方向的細緻歸因。

麥蒂敏弱、求勝心強的人格特質,這個以成就和地位為導向的文化,以及運動圈對於「超越自我,抵達巔峰」的推崇,以及大學心理輔導制度的緩不濟急,種種因素的互動下,造就了麥蒂內心的破洞日益擴大,這時,社群媒體的存在,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一手打造出來的完美形象,最後反倒成為我們的頭號敵人。

我們理應反抗社會不切實際的期待,我們理應指出過著平凡又默默無聞的人生也有其欣許之處,最後我們卻成了鞏固這扭曲結構的一份子,並且被狠狠吞噬掉。

回應書名:麥蒂為何而跑最後,我獨獨想提出一個畫面,可能是籃球校隊出身的費根才能捕捉到的畫面:一天,麥蒂非常沮喪,她先是發了信給教練,解釋她不會參加練習,她吐了,身體非常不舒服。

麥蒂的父親,吉姆在車站迎接女兒,他發現到麥蒂不太對勁,看起來很憂鬱,麥蒂說,她只想快點回家睡覺。

兩人一到家,麥蒂上樓,吉姆跟妻子史黛西討論出一個結論,先打電話給諮商師,安排門診時間。

沒想到,一個小時後,麥蒂穿著齊全的運動設備,看起來精神抖擻,麥蒂表示,她要找個地方運動。

費根形容,麥蒂的行為儼然是運動員都不應陌生的「高強度間接訓練」,在這種模式下,運動員被要求衝刺,歇息,然後再更加奮力地衝刺。

麥蒂內化了她在田徑場上所接受的訓練,此時的喘息只為了下一次的爆發,麥蒂未能意識到,這個模式不能也不應適用到人生上。

麥蒂為何而跑?沒有人知道。

我們只知道她有一天做出了選擇:她再也不要跑了。

 延伸閱讀  【鹹水傳書機】臉書世代的警訊!她如何從IG上的「完美女孩」變成冰冷的遺體?──《麥蒂為何而跑:一位典型美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i世代」就像動森島上的居民,你與他們相處,但不真正了解他──吳曉樂讀《i世代報告》 【書評】范欽慧:「寂靜」不光是美學的名詞,更是生命存活的必要條件──讀《聆聽寂靜》 【書評】當世界充滿無人商店、社交機器人,你可能會懷念起真人的機掰嘴臉──萬金油讀《在一起孤獨》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虛構自我:為什麼他們會美化自己、誇大表現?你又為什麼會受騙? 公開:阿格西自傳 韋瓦第效應:你的人生是不是被貼了標籤?別讓刻板印象框住,普林斯頓大學必讀心理學講義 回文章列表 Share URL 上下則文章 PREVIOUSARTICLE 【光點台北.閱影展│巴布狄倫專題】張硯拓:試著攀登一座高聳的山 NEXTARTICLE 【馬欣專欄|敬這殘酷又美好的世界】中年,就是發現自己變得很陌生──《厭世媽咪日記》的瑪蘿 相關主題RELATEDTOPICS 社群媒體 Instagram KateFagan 作家讀書筆記 憂鬱 精神疾病 自殺 青少年 延伸閱讀RELATEDSTORIES 蔡宜文/《歡場女孩》:用來「穩定社會」的邊緣工具人 林新惠/人類如何免於「宇宙式孤獨」?──讀生態科幻小說《螞蟻》 個人意見:在胡蘭成頭上蓋下「渣男」二字之前,先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讀《今生今世》 上一則 下一則 主題推薦RELATEDSTORIES 沒有人該為自己的性向道歉 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出櫃可以是溫馨故事,也可能是家庭革命,正因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更應由自己選擇出櫃與否、以何種方式出櫃。

2157 1 上一則 下一則 上一則 下一則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人該為自己的性向道歉 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出櫃可以是溫馨故事,也可能是家庭革命,正因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更應由自己選擇出櫃與否、以何種方式出櫃。

2157 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