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哲學?台大教授苑舉正:面對各種生命歷練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半輩子都與哲學為伍,最後問苑舉正,念哲學的好處到底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回答:「哲學是個走遠途的乾糧,而不是頓豐盛的菜餚。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人物 名人 為什麼需要哲學?台大教授苑舉正:面對各種生命歷練,哲學讓人繼續走下去 收藏 圖片來源/廖祐瑲 瀏覽數1,935 2021/09/30· 作者/盧智芳 ·出處/Cheers雜誌 放大字體 大半輩子都與哲學為伍,最後問苑舉正,念哲學的好處到底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回答:「哲學是個走遠途的乾糧,而不是頓豐盛的菜餚。

」 苑舉正演講,常常講這個笑話:他當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時,每次碰到新生家長座談會,總是在大家的強力要求下,最後內容演變成「新生轉系座談會」。

這幾個字一出口,不出意外,幾乎都是一陣笑聲,但這時,苑舉正會正色說:「不過,我要告訴你,這是大家對哲學的誤解,不是我的誤解。

」這個笑話的上半段,生動地傳遞出在今天強調就業、實用導向的價值驅動下,「技法」成為學子追逐的焦點。

哲學、歷史、文學這類人文學科,縱使是養成一個人獨立思考、人文關懷、文化涵養的基礎,也是真正長期影響人生的「道法」,卻因為不能馬上對應於「找工作」,而被貼上「冷門」、「無用」的註記。

但真是如此嗎?苑舉正下半段的補充,不只因為他是哲學家、哲學系教授,更因為哲學確實改寫了他的生命,他也希望透過親身實踐,扭轉一般人對於「讀哲學能做啥?」、「哲學關我什麼事?」的刻板印象。

「我為什麼去電視台拋頭露面?因為我要讓學生看到,哲學可以活用,」苑舉正說。

他寫書、上電視、是談話節目的固定來賓,從投資理財到國際政經,任何議題他都可以找出用哲學切入的角度,亦莊亦諧的流暢口才加上反應極快的思辨力,講出電視台的收視率,也講出他的個人品牌和粉絲。

廣告 台上,苑舉正魅力十足。

有金控公司邀他對高階主管講思考與決策,只見台下一排總字輩的經理人聚精會神,聽得頻頻點頭。

如果不是苑舉正本人透露,很難想像他因為是左撇子,小時候被逼著用右手寫字,強大的精神壓力下,8~10歲間,苑舉正曾整整口吃3年,也一度失去自信。

是接觸哲學後,讓他找到潛力的開關,從此優游其中,如魚得水。

大半輩子都與哲學為伍,最後問苑舉正,念哲學的好處到底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回答:「哲學是個走遠途的乾糧,而不是頓豐盛的菜餚。

」所謂乾糧,是指它碰到水就會化開,讓人吃得久、吃得飽。

而這「水」是各種生命歷練,和哲學碰撞能創造能量,讓人繼續走下去。

採訪哲學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一天,苑舉正難得聊起他和哲學相知相遇的故事,以及哲學之為用。

Q1:談談你和哲學的「初邂逅」?我是1977年進入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在台灣當時的政治氛圍下,讀政治系就跟今天讀哲學系一樣,不知道用途在哪裡,而在政治系課程中,「政治思想」最吸引我,嚴格來說,它的內容就是政治哲學。

大三時,東海成立哲學系,很多香港來的老師讓人耳目一新。

我發現,原來東西方真正的差別,是對學問的態度。

西方一切從哲學出發,東方則是從生活出發,最高點到達思想。

我這個人喜歡輕鬆過日子,政治把很多事都弄得太嚴肅,那時候,我就考慮要轉系。

廣告 結果系主任對我說:「你都快升大四了,怎麼轉?」如果不想多花時間延畢,不如出國到歐洲讀哲學史。

於是我到了比利時魯汶大學,在大學部重新補一年課,才開始讀碩士,直到修完博士,從此一路在歐洲讀書讀了十多年。

Q2:決定時,沒有遇到阻力?沒人問你「讀哲學要做什麼?」首先,我有個很能幹的媽媽。

自費出國留學,幾乎是一棟房子的價錢,有這種準備,也包括心理準備--兒子要讀個冷門科系的媽媽,不多。

她非常支持,完全沒有不同的意見。

至於我太太,她後來發現我「很適合」讀書,就慢慢建立起信心。

念了哲學後,我才知道,我的潛力是有辦法被「實現」的,我有三樣能力是一般人沒有的。

第一,我讀書不怕難,不怕書很厚。

有些人一聽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還沒打開書就睡著了,但我不會。

第二,在讀書的過程中,不管3頁還是300頁,我都知道我要什麼,而且可以清楚地把書的內容「講」出來。

第三,我學語言非常快,不管英文、法文、荷蘭文,講話完全不用打草稿,打了反而不會講。

很久之後才知道這叫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跟歌手蕭敬騰一樣(笑)。

但這三點加上哲學,把原來一個病態的人生,扭轉出良性發展。

廣告 Q3:一路上都沒有出現過困惑?當然有,工作啊。

我從國外回來後失業,你知道嗎?35歲回到台灣,開始面對現實。

台灣當時有三種大戰:第一是土洋大戰,土博士認為洋博士也沒什麼;還有城鄉大戰和省籍大戰,三種,我都居於政治不正確。

直到有個朋友介紹我去補空缺,我才到清華大學歷史所當博士後研究員。

去到那裡,大家都很驚訝,說你又不是去美國,英文怎麼這麼好,我可以做同步口譯,也做了好幾次。

後來才知道這工作pay(收入)很高,早知道不教書去幹這個比較好(笑)。

在清華,碰到一位通識教育中心的老師,他引介我去當時剛成立的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現為南華大學)。

跟校長碰面時,校長問:「我們為什麼要用你?」我說,你用我一個人等於用三個人,我會教學,我會研究,我還會主持節目。

談了不到5分鐘就決定,Igotmyfirstjobbecauseofmymouth.(我靠一張嘴拿到了第一份工作)Q4:生活中,你有實際應用哲學解決問題的經驗嗎?Everyday,每一天都是。

哲學最強調的,就是creativethinking(創意思考)。

我常跟學生講,你來聽我課的目的,就是把我幹掉。

Creativityistheonlyrequirementofthisfield.(這領域唯一要求的,就是創造力)所以,每次我遇到問題,都習慣倒過來想。

比方說,談合作,大家覺得情勢不太好,但我會這麼看:「這事情遲遲不能展開,表示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不要急著下手。

」我在台大開通識教育課,很多人說,這不是營養學分嗎?我說,走著瞧吧。

開了之後,第一,因為學生多,我再也沒有選課的問題;再者,台大是好學校,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認得我;第三,我不開通識教育課,我不會知道一般台大學生怎麼思考。

所以我們系上對於台大學生了解最深的,搞不好就是我。

這也是倒過來想。

Q5:也可應用在人際關係上嗎?這是現代人最煩惱的課題。

為什麼哲學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是兩個希臘字philo和sophia的結合,前面是友誼,後面是智慧。

人要跟智慧交朋友,不能沒有朋友,也不能都是朋友。

像我們學校要我去領「導師獎」,但我不認同,什麼叫「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的子女」?這太矯情了,任何人都知道這做不到。

我把對太太的愛、對孩子的愛當做標的,在社會關係中,依親疏遠近,遞減來分配。

對學生當然也有付出,但不會那麼完整。

把親情當成燈塔來看接下來的人際關係,這對我幫助很大。

Q6:看待個人的「能」以及「不能」,透過哲學思維,是否也能有不同詮釋?儒家有「天」的觀念,就是用來回答人的能與不能。

一年有春夏秋冬,月有陰晴圓缺,這些自然規律不能改變,稱之為天道。

然而天之外還有「人道」。

要扮演什麼角色,怎麼扮演,這就牽涉到判斷。

所有跟「能」、「不能」有關的問題,要先判斷有無做判斷的機會,若有,要做什麼判斷?這個判斷是對現在好?還是等一下好?還是未來好?要能說出道理。

這就是哲學。

Q7:所以,涉獵哲學後,人會比較快樂嗎?至少我滿快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4個字:「因人而異」。

我最近讀馬基維利(NiccoloMachiavelli)的《君王論》,讀到一段二手的詮釋,它說:「《君王論》的內容很簡單,講的不外乎做君王要兇猛得像獅子,狡猾得像狐狸。

」關鍵是,世界上有四種人,第一種人是讀了後才有啟發;第二種人是讀了後受到啟發,會真的學著去做;第三種人是還沒讀之前,他就有共同的觀點,所以讀到一半就不讀了,因為他知道該怎麼做;第四種人是根本不用讀,他早已經在實踐了。

哲學必須「只渡有緣人」,這跟禪宗講的一樣。

快問快答最欣賞的哲學家齊克果。

因為理性是內在的。

推薦哲學門外漢讀的第一本書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讀哲學書,要讀好懂的、夠厚的,有生活的意境,可以和它相碰觸。

用一句話形容哲學的魅力創意思維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寶藏。

對成功的定義維根斯坦是20世紀最有名的三大哲學家之一,他在死前說:“Ihadawonderfullife.”。

如果一個人死前能講出這句話,這個人是成功的。

碰到困惑時做的第一個動作我相信哲學中的「可錯論」,人有限制,錯誤不可避免。

所以碰到困惑,先做了再說。

想了2回或想了20回後做的決定,不見得比較好。

面對事與願違時的態度要懂點陰陽五行,相信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有些是命,有些是運氣,再不行的話,天底下最高又最便宜的享受,就是讀書。

苑舉正1960年次。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集中於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科技反思哲學、西洋哲學史與哲學教育。

著有《所有做投資的人都應該要讀哲學:臺大最受歡迎哲學家——苑舉正的〈苑文其詳〉》、《索羅斯的投資哲學》、《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等著作。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轉載)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哲學 成功 人際關係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PICC如何為急、重、難症病患打造一條安全之路? 熱門文章 1. 降血糖食物有哪些?飲食3原則,5招不吃藥自然降血糖 4. 用「太極陰陽圖」看喝咖啡的好處、副作用與禁忌 2. 妳吃的食物 會影響下體的味道 5. 失眠?睡前穿雙襪子 3. 心肌梗塞症狀有哪些?前兆自我檢測,心肌梗塞急救3招 6. 每天多走路 你的身體會起什麼變化?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薑黃功效6好處!薑黃怎麼吃?禁忌、料理方式一次看 最新專題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中醫順時調養|24節氣養生口袋日曆 【2021國病大調查】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 測測看你的心血管罹患風險值|避免急性心臟病發 保健懶人包 胰島素問世百年|胰島素糾察事件簿 控糖有方法 心安家|一起認識腦中風,守護全家人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