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精進創新轉型 - 科技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嶄新年度的開始,科技部將以攜手精進、創新轉型的施政主軸,跨部會共同合作及跨領域整合,擴展臺灣科技布局。
攜手精進—厚植臺灣科技國力 1.支援基礎科研、厚實人才培育 ...
學術研發服務網登入
回首頁
關於科技部
科技部簡介
相關單位網站
本部各單位網站
相關法規
出版品
重大政策
施政計畫
施政績效
查詢及下載專區
動態資訊
防疫專區
一般公告
計畫徵求專區
新聞資料
活動訊息
園區動態
求才訊息
國外博士後研究徵才
即時新聞澄清
科研採購公告專區
整體科技發展
規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
審議、管考與評估政府科技計畫
調查全國研究發展動態
學術研究
補助獎勵辦法及表格
專題研究計畫專區
儀器服務平台
研究人才查詢
學術補助獎勵Q&A
學術統計資料庫
學術補助獎勵查詢
本部及所屬機關獎項
南海科學研究成果平台
新南向專區
科學園區
園區分布及介紹
園區動態
園區統計資料庫
園區生態整合資訊
資訊及資料公開
前瞻基礎建設
檔案應用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資料開放
相關連結
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
科技部貴重儀器資訊管理系統(基礎研究核心設施預約服務管理系統,110.1.1實施)
科技大觀園
性別統計專區
政策宣導專區
1000萬元以上科學儀器管理資訊平台
科技部科技預算對民間團體及個人補(捐)助經費查詢
搜尋
意見信箱
科技部電子報
RSS服務
Q&A
網站導覽
跳到主要內容
:::
中華民國科技部官網
小
中
大
意見信箱
Q&A
網站導覽
科技部電子報
RSS服務
English
Facebook粉絲團(另開視窗)
Youtube(另開視窗)
熱門關鍵字:
前瞻基礎建設
、
海外人才橋接
、
AI創新
、
青年創新創業
、
進階搜尋
關於科技部
科技部簡介
首長介紹
科技部簡介
組織與職掌
聯絡資訊
交通資訊
相關單位網站
園區相關網站
駐外科技組網站
主管行政法人及財團法人網站
科技及研究單位網站
本部各單位網站
相關法規
出版品
重大政策
施政計畫
施政績效
查詢及下載專區
動態資訊
防疫專區
一般公告
計畫徵求專區
新聞資料
活動訊息
園區動態
求才訊息
國外博士後研究徵才
即時新聞澄清
科研採購公告專區
整體科技發展
規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
審議、管考與評估政府科技計畫
調查全國研究發展動態
學術研究
補助獎勵辦法及表格
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延攬科技人才
獎勵科技人才
推動科技交流與合作
補助產業前瞻技術計畫
創新產學合作計畫
其他
專題研究計畫專區
相關辦法
共用表格
自然司表格
工程司表格
人文司表格
生科司表格
科國司表格
學術倫理
相關函釋
常見問答(FAQ)
審查致謝
儀器服務平台
研究人才查詢
學術補助獎勵Q&A
學術統計資料庫
學術補助獎勵查詢
本部及所屬機關獎項
南海科學研究成果平台
新南向專區
科學園區
園區分布及介紹
園區動態
園區統計資料庫
園區生態整合資訊
資訊及資料公開
前瞻基礎建設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科技部推動項目
新聞資料
檔案應用專區
提供政府資訊服務
相關網站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資料開放
相關連結
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
科技部貴重儀器資訊管理系統(基礎研究核心設施預約服務管理系統,110.1.1實施)
科技大觀園
性別統計專區
政策宣導專區
1000萬元以上科學儀器管理資訊平台
科技部科技預算對民間團體及個人補(捐)助經費查詢
學術人士
English
學術研發服務網登入
身份
研究人員及學生
研發機構行政人員
登入
新人註冊|註冊查詢|忘記密碼
儀器服務平台
研究人才查詢
專題研究計畫專區
中文
English
下一步
Sci-TechNewsroom
動態資訊
回首頁|
科技部
>
動態資訊
>
新聞資料
>
:::
關於科技部
科技部簡介
相關單位網站
本部各單位網站
相關法規
出版品
重大政策
施政計畫
施政績效
查詢及下載專區
動態資訊
防疫專區
一般公告
計畫徵求專區
新聞資料
活動訊息
園區動態
求才訊息
國外博士後研究徵才
即時新聞澄清
科研採購公告專區
整體科技發展
規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
審議、管考與評估政府科技計畫
調查全國研究發展動態
學術研究
補助獎勵辦法及表格
專題研究計畫專區
儀器服務平台
研究人才查詢
學術補助獎勵Q&A
學術統計資料庫
學術補助獎勵查詢
本部及所屬機關獎項
南海科學研究成果平台
新南向專區
科學園區
園區分布及介紹
園區動態
園區統計資料庫
園區生態整合資訊
資訊及資料公開
前瞻基礎建設
檔案應用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政府資料開放
相關連結
政府科技計畫資訊網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
科技部貴重儀器資訊管理系統(基礎研究核心設施預約服務管理系統,110.1.1實施)
科技大觀園
性別統計專區
政策宣導專區
1000萬元以上科學儀器管理資訊平台
科技部科技預算對民間團體及個人補(捐)助經費查詢
:::
攜手精進 創新轉型
發稿日期:110年1月13日
新聞組 聯絡人:王儷珍組長 電話:(02)2737-7586
E-mail:[email protected]
科技部吳政忠部長自去(2020)年5月20日上任後,在「擘劃科技政策」、「支援基礎研究」、「完善科學園區」、「推動創新創業」4大任務上推行各項重大政策,並攜手部會推動多項科技計畫,持續加強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發展,在國際合作上更寫下新頁!
回顧這半年多的施政,科技部延續原有的基礎持續向前邁進:公私協作辦理第11次全國科學及技術會議,凝聚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共識;推動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及厚實中堅各項方案,系統化布局科研人才培育及全階段職涯規劃,引領我國科研能力再向上進階;補助建置防疫科學研究中心,整合學研能量全方位防疫需求;跨部會協力打造新創生態系、吸引國際創業家投資人進駐TTA,以鏈結國際爭取全世界的商機;為因應未來量子世代所帶來的變革,跨部會合作成立「量子國家隊」;與國防部合作打造尖端國防科技學研中心,奠定發展國防科技的基石;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帶動我國下一波生醫科技創新發展動力;拓展科研國際合作,臺美簽定「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持續深化合作與交流。
面對數位科技時代,科技與全民生活及產業發展息息相關,科技力的提升將直接影響國力的發展。
嶄新年度的開始,科技部將以攜手精進、創新轉型的施政主軸,跨部會共同合作及跨領域整合,擴展臺灣科技布局。
攜手精進—厚植臺灣科技國力
1.支援基礎科研、厚實人才培育
科學及技術發展需要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等各領域之基礎科學長期穩健打底,方能成為前瞻性創新研發之磐石,科技部透過長期且策略性支持基礎研究,厚植國家科學資本以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際能見度,於去(2020)年促成基礎研究經費獨立編列制度化,今(2021)年編列預算數為300億元,較去年成長約6%。
科技部將持續鞏固基礎研究資源及制度,致力維持基礎研究經費之穩定及適度成長,使基礎研究能為往後面臨的社會、經濟、民生及新興技術之重大挑戰尋求解方。
此外,臺灣目前從事STEM科研的女性科研人數偏少,且隨著少子女化趨勢,更應鼓勵女性投入STEM領域。
科技部將持續打造女性科研人員友善研究環境,透過專題計畫補助機制,協助女性科研人員持續進行研究工作。
2.投入前沿科技研究
隨著全球科技發展,未來是個創新驅動、萬物聯網的社會,現在5G的高速寬頻下、人工智慧漸漸普及各行各業以及未來五年衛星通訊、6G等科技,將翻轉我們生活模式、生產製造甚至商業模式。
科技部為因應科技快速發展及後疫情時代變局,將擘劃以下前瞻科技研究:
(1) 先進網路—布局先進網路建設,讓臺灣成為亞太的樞紐、在本土上民間和政府的網路皆可順暢交換資料,因應萬物聯網的未來;在國際上更吸引全球來台設內容傳遞網路(ContentDistributionNetwork,CDN),或資料中心、2021年完成國家級海纜介接交換中心及網路數據中心初步建置。
(2) A世代半導體—為了長保臺灣半導體全球領先地位,所以包含量子電腦的布局。
重視IC設計、半導體製造跟晶片應用,應用於通訊、低耗能AI高速運算、未來自駕車用電子等。
(3) 精準健康—以BioICT布局我國精準健康藍圖,減少未來高齡少子化社會之預防、醫療與照護資源投入問題,推動臺灣成為全球健康大數據應用之標竿國家,建置國家級之友善生醫資料分享平台及轉譯導向之生醫巨量資料,並促成國際大廠/跨國企業來臺合作或投資或設立研發中心、研議智慧醫療法規沙盒實驗架構。
(4) 資安—讓臺灣社會及產業有韌性的資安深耕、憑藉臺灣擁有優越資安人才之基礎,強化深耕保護國家安全,更加值臺灣產品輸出國際、設立資安卓越中心(CoE),目標成為亞洲地區代表性高階資安人才及技術創新基地。
創新轉型—打造數位智慧科技社會
2020年,COVID-19造成全球人流、物流、金流的劇烈變動,加速了全球消費模式與產業數位化轉型;也更加速了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區域經濟版圖的劇烈變化。
在國際舞台Taiwancanhelp的國家實力形象下,臺灣變中求進,持續在後疫情時代與變動的國際政治局勢中把握方向超前部署,正是臺灣未來面對的空前挑戰,卻也是絕佳的機會。
1.推動創新創業
科技部著重轉化學界科研成果衍生新創公司,將持續透過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TA)提供科技新創早期輔導;同時亦將與經濟部、國發會跨部會串接整合新創育成機制,共同扶植臺灣新創。
吸引國際創業家投資人來臺,是臺灣新創結國際爭取全世界商機的重要助力,科技部將規劃矽谷創業投資家專區,持續透過TTA黑卡機制延攬國際傑出創業人才進駐,發揮人才聚集及外溢效果,提供加值資源,協助募資。
2.完善科學園區發展
受COVID-19疫情影響,2020年度全球經貿預估成長幅度下修,惟受惠台商回台投資、5G基礎建設加速等因素,科學園區廠商半導體高階製程接單暢旺,5G應用、高效能運算、AI人工智慧、物聯網及智慧型手機等相關應用商機,帶動科學園區廠商營業額持續成長。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新興科技應用,以及環境永續發展之趨勢挑戰,科技部將規劃新型態的科學園區,朝向小而美、優生活、低耗能,打造園區與在地共享共榮的生活圈,成為在地產業高值化、多元化、智慧化、國際化的精緻園區,以結合在地並連結全球科技發展,作為產業數位轉型及研發創新的樞紐。
3.探索布局科技新藍海
臺灣的太空科技在太空計畫第一期及第二期推動下,已累積自主研發衛星系統零件的能力,並成功自主研發多衛星操控系統,順應國際太空發展趨勢,進一步促進我國太空活動及太空產業之發展,科技部研擬「太空發展法」草案,作為國家太空中長期發展政策之法源依據,草案已於2020年12月函請行政院審議,將積極配合相關程序送立法院審議。
為推動臺灣太空產業發展,科技部啟動立方衛星的研製,培育國內新一代太空技術人才,驗證多項國產元件,促進立方衛星相關商機。
科技部所轄的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已完成公開遴選3組立方衛星研發團隊製作1.5U、2U、3U三枚立方衛星,皆由國內團隊自主研製,其中1.5U及3U立方衛星預計於美東時間2021年1月21日(或晩於1月21日),由SpaceXFalcon-9獵鷹九號火箭發射,這是國內首次大規模立方衞星發射活動。
面對物聯網應用不斷創新擴展、5G時代網路傳輸需求量遽升,B5G(Beyond5G)低軌通訊衛星可覆蓋整個地球,讓通訊無死角,與5G成為互補關係,已成為世界發展趨勢。
臺灣的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在國際上有堅實的競爭力,具有成為世界低軌道通訊衛星及地面設備的零組件、模組、元件、次系統、系統之重要供應鏈的優勢。
政府將於2021年正式啟動低軌通訊衛星計畫,跨部會整合完成國內第一顆實驗型低軌衛星通訊技術開發與系統建置,以建立我國衛星通訊技術能量。
布局科技 前進未來
揮別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展望2021年的科技新布局,科技部將持續深耕基礎研究,致力科技人才的培育,加重力道投入前沿科技之研發,以厚植臺灣科技實力;而推動創新創業的腳步不停歇,攜手跨部會力量讓臺灣新創接軌國際;透過全方位的創新轉型打造新形態的科學園區以及加速太空產業的發展,打造具數位智慧的科技社會。
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及產業仍將面對變數,科技部將串接跨部會資源,共同協力用科技力協助臺灣前進2030「創新」、「包容」、「永續」的社會!
科技部部長吳政忠致詞
更新日期:2022/04/01
延伸文章資訊
- 1攜手精進創新轉型 - 科技部
嶄新年度的開始,科技部將以攜手精進、創新轉型的施政主軸,跨部會共同合作及跨領域整合,擴展臺灣科技布局。 攜手精進—厚植臺灣科技國力 1.支援基礎科研、厚實人才培育 ...
- 2創新轉型特快車 - Facebook
新創總會以協助企業接班傳承為核心,記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也分享企業在轉型期間,如何思考及運用新的商模/技術與管理知識。 臺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 ...
- 3集結六年數位轉型創新力,創建「贏者全拿」致勝商模!
集結六年數位轉型創新力,創建「贏者全拿」致勝商模! September 1, 2021 by TechNews Tagged: 數位轉型, 永續經營, 緯創5G, AI 人工智慧, 市場動態, ...
- 4專家傳真-以「轉型創新」取代「創新轉型」 - 財經要聞
未來我們周遭的環境,都會走上數位化和智慧化,形成各種創新生態系統,如智慧零售、智慧醫療和智慧製造等,這需要企業管理者自身的覺醒,才能夠推動轉型。
- 5社團法人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CEITA
透過原物料、產品、商業模式和價值鏈的系統性創新, 在設計時考量可恢復性及再生性, 使產品、零組件或材料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有最高價值。 W. Mcdonough & M. Braung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