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的意思|漢典“疑”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疑”字的解釋,釋義,異體字,音韻方言,部首筆劃,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yínǐㄧˊㄋㄧˇ部首疋 部外9 總筆畫14儗𠤗𠤘𠤜𢁄𥎲𦬦𩉏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區U+7591 左右結構35311345452134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xtdhpkniorrxi27881 拼音yínǐ注音ㄧˊㄋㄧˇ部首疋部外9總筆劃14基本區7591筆順35311345452134 常通標 疑基本解釋 ●疑 yíㄧˊ 不信,猜度(duó):~惑。

~問。

~心。

~團。

~慮。

~竇。

~點。

~端。

猜~。

懷~。

半信半~。

不能解決的,不能斷定的:~案。

~難。

~義。

存~。

●疑 nǐㄋㄧˇ 安定,止息。

同「擬」,比擬。

英語doubt,question,suspect德語zweifeln,zweifelhaft(Adj)法語doute,soupçon,douteux,douter,soupçonner 【漢典】 疑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疑yí 動 (1)(形聲。

小篆字形。

从子止匕,矢聲。

止,不通。

子,幼子。

幼子多惑。

本義:懷疑) (2)同本義[disbelieve;doubt;suspect] 疑,惑也。

——《說文》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孫子·謀攻》 時至而疑。

——《周書·王佩》 疑鄰人之父。

——《韓非子·說難》 吾嘗疑乎是。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靜夜思》 自疑身外。

——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疑思(疑慮);疑影(懷疑;疑團);疑猜(懷疑猜測);疑齪(疑惑);疑狐(懷疑;狐疑);疑念(因懷疑而思索);疑蹤(可疑之處);疑結(猶疑團);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敵(迷惑敵人);疑人(懷疑他人);疑揣(懷疑猜測);疑惑(懷疑,不相信) (3)迷惑,猶豫不定[bepuzzled]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商君書》 盛容服而飾辯說,以疑當世之法,而人主之心。

——《韓非子·五蠹》 又如:疑阻(埋伏);疑冢(疑墓);疑敵(迷惑敵人);疑人(用以迷惑敵人的草人);疑軍(疑兵,虛張聲勢以迷惑敵人的軍陣) (4)遲疑;猶豫[hesitate]。

如:疑滯(遲疑不決;猶豫不定) (5)疑忌;猜忌[besuspiciousandjealous]。

如:疑防(猜疑而防範);疑畏(猜疑畏懼) (6)猜度;估計[surmise;conjecture;estimate] 內有疑妻之妾。

——《管子·君臣下》 臣疑其君,無不危國。

——《史記·李斯列傳》 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禮記·燕義》 又如:疑詞(不確切的言詞);疑罪(證據不足,難以量刑之罪) 詞性變化 ◎疑yí 名 (1)疑問[query;question] 其妻獻疑。

——《列子·湯問》 無以致疑。

——清·劉開《問說》 則無疑也。

——[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又如:疑礙(疑問;問題);疑事(難以辨別的事);疑法(疑難案件) (2)驚恐;畏懼[fear]。

如:疑怖(疑懼;惶恐);疑沮(恐懼沮喪);疑(因驚疑而改容);疑駭(疑懼;驚駭);疑惡(畏懼厭惡) (3)怪異。

引申爲責怪[blame]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晉·陶潛《飲酒》 又如:疑詬(責罵) (4)類似;好像[seem] 用志不分,乃疑於神。

——《列子》張湛注:「分猶散,意專則與神相似者也。

」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遊山西村》 又如:疑論(疑似的言論) 常用詞組 疑案疑兵疑冰疑點疑竇疑惑疑忌疑懼疑慮疑難疑難疑念疑似疑團疑問疑問句疑心疑義疑獄疑雲疑陣【漢典】 疑國語辭典 疑ㄧˊyí 動 迷惑、不明白。

《說文解字·匕部》:「疑,惑也。

」《易經·繫辭下》:「中心疑者,其辭枝。

」 猜忌、不相信。

如:「懷疑」、「半信半疑」。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

」 猶豫不決。

如:「遲疑」。

《書經·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 怪。

《淮南子·氾論》:「當此之時,有立武者見疑。

」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九:「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 恐懼。

《禮記·雜記下》:「故有疾飲酒食肉,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飲酒食肉,皆為疑死。

」漢·鄭玄·注:「疑,猶恐也。

」唐·劉蛻〈與京西幕府書〉:「富貴固不足疑其來,爵土固不足畏其大。

」 副 彷彿、好像。

如:「疑似」、「嫌疑」。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漢典】 【午集上】【疋】 疑·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9 疑《康熙字典》 【午集上】【疋】 疑·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9 〔古文〕𦬦【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𠀤音宜。

惑也。

【廣韻】不定也。

【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

【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

以爲民坊者也。

【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又度也。

【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又【廣韻】恐也。

又【增韻】似也,嫌也。

又【爾雅·釋言】戾也。

又山名。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

【註】九疑,山名也。

在蒼梧。

又神名。

【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又【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𠀤音凝,定也。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傳】疑,定也。

【疏】正義曰:疑,音凝。

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

【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銀入聲。

【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

【註】疑,止也。

有矜莊之色。

【釋文】疑,魚乙切。

又【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

【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韻】【韻會】𠀤偶起切,同擬。

【易·文言】隂疑于陽。

【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

【疏】疑,擬也。

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又【韻補】叶魚記切,音義。

【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又叶魚求切,音牛。

【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

細故芥蔕,何足以疑。

【漢典】 【卷十四】【子】 疑《說文解字》 【卷十四】【子】 《說文解字》 惑也。

从子止匕,矢聲。

語其切〖注〗徐鍇曰:“止,不通也。

𠤕,古矢字。

反匕之幼子多惑也。

”〖注〗𦬦,古文。

文十五 重四 《說文解字注》 (疑)惑也。

惑,亂也。

从子止匕,矢聲。

此六字有誤。

匕矢皆在十五部,非聲。

疑止皆在一部,止可爲疑聲,匕部有𠤗。

未定也。

當作从子𠤗省,止聲。

以子𠤗會意也。

語其切。

一部。

【漢典】 疑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ji˧˥;ni˨˩˦唐代读音*ngiə日语读音UTAGAUUTAGAIUTAGAWASHI韩语罗马UYUNG现代韩语의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ngi2[客英字典]ngi2[沙头角腔]gni2[宝安腔]ngi2[海陆腔]ngi2[梅县腔]ngi2ni2[陆丰腔]gni3[东莞腔]ngi2[客语拼音字汇]ngi2粤语ji4潮州话ghi5 近代音影母齊微韻平聲陽移小空;中古音疑母之韻平聲疑小韻語其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疑母咍部;王力系统:疑母之部; 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疑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𠤗」鄴初下.39.3合22577「疑」疑觶西周早期集成6480「」郭.緇.4「疑」說文‧子部「疑」「𠤗」京都2540合32908「疑」齊史疑且辛觶西周早期集成6490「」郭.語2.36「𠤗」明藏356「疑」伯疑父簋蓋西周晚期集成3887「𠤕」郭.唐.18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儗𠤗𠤘𠤜𢁄𥎲𦬦𩉏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䴊(yi2)頉(yi2)䐅(yi2)柂(yi2)姨(yi2)拸(yi2)㹫(yi2)匜(yi2)宜(yi2)㺿(yi2)萓(yi2)宐(yi2)掜(ni3)棿(ni3)婗(ni3)䘽(ni3)䭲(ni3)伲(ni3)抳(ni3)䕥(ni3)䰯(ni3)擬(ni3)妳(ni3)孴(ni3) 同部首 疌疍疏疐㽰疋疎 同筆畫 箢慁㨿塼瑹䞰綯蓻聚碩㓿㕐 小學古詩詞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节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初中古詩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先秦·列御寇列子《愚公移山》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