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神社--忠烈祠:: - 桃園縣議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桃園縣忠烈祠的規模不僅完整,而且造形雄偉,屋頂樣式有歇山、撫殿、唐破風等變化,而且建築的配置逐層拾階而上,極盡宗教建築的氣氛。

更可貴的,是這些建築採用完整檜木 ... 桃園市議會 ::: 網路郵局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行動版 議會簡介 議員介紹 議事資訊 法規查詢 出版品 便民服務 資訊公開 桃園采風 議會沿革 本屆議會 議會組織 議會職權 黨團介紹 環境介紹 歷屆議員 歷史回顧 議長 副議長 本屆議員 議事日程表 議事直播 會議記錄 議事影音 議事錄 相關質詢審查及活動表 議事法規 法律網站 議事錄 議政通訊 電子報 表單下載 FAQ 相關連結 招標資訊 預決算資訊 人事徵才 利益衝突迴避 辦理政策及業務宣導執行情形 ::: 桃園采風 ::: 首頁桃園采風桃園采風 友善列印 小中大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Plurk   桃園神社--忠烈祠 歷史沿革 清光緒20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割讓臺澎,從此日人統治臺灣50年。

在日人曾經統治過的臺灣、朝鮮、與中國東北,皆有日人精心規劃設計與建造的神社。

由於神社建築本身蘊涵著日本的歷史、文化、思想與政治精神,所以在日本本土及其所佔的殖民地,神社的建造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象徵。

日本人所建立的神社,除了較地方性的稻荷神社或小型的無格社外,大多對地點及方位頗為講究,藉以體現神社庇護百姓,彰顯神社居高臨下的地位。

依據現存史料統計,日據50年中,大約建立了近二百座大大小小的神社,大部份為一般社、縣 社、或無格社,依不同需要而建立,例如臺北圓山的臺灣神社屬於官幣大社,臺中神社與嘉義神社屬於國幣小社,臺南開山神社及高雄神社屬於縣社,都具有政治懷柔、地方守護的意味。

昭和時期(約1930年之後)在臺灣的街庄等鄉鎮級地方普建神社,神社大量增加,包括北部的淡水、汐止、新莊、瑞芳、中壢、竹東;中部的豐原、鹿港、南投;以及南部的旗山、佳冬、恒春等等都是。

其增加原因主要是軍國主義思想,及諸多皇民化政策的實施,以加強思想控制。

桃園神社即是在這一波浪潮中所建立的代表性神社。

興建神社是日治時期總督府治台的重要宗教政策。

藉由各地的神社,日本人可以達到教化台灣人,使台灣人「皇民化」為大日本帝國臣民的目的。

台灣各地的神社就是在此一宗教政策的前提之下,陸陸續續興建的。

為了推廣日本總督府種種的教化運動,日本人甚至提出了「國有神社,家有神棚」的口號,企圖在台灣全島推行「神社中心說」的「一街庄一神社」的神社興建計畫。

但是,興建神社的經費當可觀,想要募集到這樣龐大的經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桃園神社座落在桃園市北方虎頭山麓,其方位是座東北,朝西南,可遠眺桃園市區。

而且從神社的鳥居外石階連接參道,沿山坡而下可連通到今桃園火車站前的中正路,神社的中軸線大約通過市中心的開漳聖王廟,似乎暗示著居高臨下、庇佑桃園的意涵。

桃園神社是在昭和10年(1935年),由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堀鐵吉同意,擇定今址開始籌建。

工事設計者為春田直信,監督者為春田本人與幸野千一,於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舉行鎮座式。

神社每年都有例祭日,如新年祭、紀元節、天長節及明治節等,由郡守或當地行政長官,率同職員、士紳、民眾祭祀。

桃園神社建立後,目前不知有任何修繕紀錄,而且因日人規定神社周圍禁止污穢物,車馬不可駛入,也禁止人民在四周伐木或捕捉魚鳥,加上上好的建材,因此週遭環境與建物保持良好,也是臺灣目前僅存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孤例,建築群組包括了本殿、拜殿、樓門、栟柵、社務所(東沐)、手水舍(西淨)、鳥居、宿舍、石燈、銅馬及石階等。

光復後,民國39年(1950)才開始將之改為桃園縣忠烈祠,每年春秋二祭,由縣府負責。

民國73年一度有拆除重建之計畫,引起專家學者,及各界熱烈的討論,終獲保留,並在83年2月15日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

另,75年曾由李重耀建築師主持初步調查研究與整修計畫,後發包施工,於民國76年春整修完竣。

   日治時期,桃園縣境內建有多座神社,年代最早的一座建於1924年,座落於桃園市辨天池(現被填築為建地,即今陽明社區)。

其後在大溪、桃園、中壢相繼又建造多所,在山地的角板山、高坡、高岸(今三光村)也另建有小型的神道社祠。

但這些建物多已拆除,中壢神社仍在原址遺有一座銅馬彫塑,立在中壢高中校園內,唯一仍完整保留者,只剩桃園神社,這也是目前日本本土以外全世界唯一一座完整保留的神社。

昭和10年(1935年),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堀鐵吉同意,擇定桃園市虎頭山麓展開籌建大計。

工事設計者為春田直信,監督者為春田本人與幸野千一,歷時三年,於1938年6月10日落成,舉行鎮座式。

神社每年都有例祭日,如新年祭、紀元節、天長節及明治節等,由郡守或當地行政長官,率同職員、士紳、民眾祭祀。

民國39年(1950年)桃園神社被改立為桃園縣忠烈祠,每年春秋二祭,由縣府負責。

民國73年一度有拆除重建之計畫,引起專家學者及各界熱烈的討論,終獲保留,並在83年2月15日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

台灣光復初期,桃園還未設縣,由新竹縣所轄,俗稱大新竹縣,縣治設在桃園鎮,縣長劉啟光倡議將神社改為忠烈祠,於祠前的「鳥居」上題「民族正氣」,左右柱題「忠魂昭日月,義氣薄雲霄」;正殿主祀鄭成功、劉永福及丘逢甲,左右偏房置本省拒清、抗日各役烈士神位。

為保持神社的「尊嚴」,需具有一定的規模。

土地要4000、5000坪以上、本殿5坪左右、拜殿20坪左右,另外還要設手水舍、社務所、鳥居等。

如此一來,要達到「一街庄一神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日本人當時在台灣所設的行政區總共分為5州3廳11市51郡2支廳67街197街庄,要達成「一街庄一神社」的目標,全台灣總共要興建三百座神社。

就當時日本政府及民間經費的狀況而言,這目標是太遠了一點。

截至日本戰敗為止,日本官方在台灣總共興建68座神社。

在各個州、廳以及市政府所在地都建有神社。

而在51郡中,除了新竹州大溪郡、台中州大屯郡、台南州新豐郡以及台東廳、花蓮港廳六郡等九郡之外,也都建有「郡總鎮守」的神社。

「一街庄一神社」的遠大計劃,隨著其侵略性帝國主義的戰敗而中斷,台灣的神社興建就此劃下句點。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欲將日本帝國主義全數掃盡,頒佈政策,消除一切有帝國主義思想的事物,包括各地的神社在內,幾乎都遭到拆除毀損的命運。

現在台灣的神社除了桃園神社(今桃園忠烈祠)保留的較為完整之外,其餘各地幾乎見不到神社的蹤跡,或許只留下一些鳥居、石燈的遺跡,供人憑弔。

  日本人對於神社設有社格制度,每一座神社都有一定的地位,日本人將神社的地位稱作是神社的「社格」,其中國家經營的神社稱作「官社」,其餘的則稱作是「諸社」。

官社中則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大社、國幣中社、國幣小社六種。

而諸社則分為府社、蕃社、縣社、鄉社、村社六種。

其餘的神社則稱為「無格社」。

1873年增加了紀念歷史上功臣的「別格官幣社」。

重要行政單位所在地的神社,其地位「社格」通常較高,也較受重視。

以台灣而言,社格最高的是圓山的「台灣神社」,社格是「國幣大社」。

往後各地所興建的神社大體都是以台灣神社為藍本興建。

  對於許多歷經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而言,神社就像傳奇故事一樣,曾經出現,但是又早已消逝,本單元希望藉由一些前輩拍攝的老照片中,說說曾經出現台灣各地神社的一些故事。

雖然神社的空間早已隨著時代的移轉而消失,我們期待藉由照片能夠重現當年各地神社的風貌。

  本單元從日本人治台所興建的第一座「開山神社」說起,再介紹台灣的第一座官幣大社「台灣神社」、弔念英靈的「建功神社」、為保護日本移民而設立的「吉野神社」、虎尾糖廠中的「五間厝神社」、以撫蕃為目的設立的「台東神社」、公園中的神社「台中神社」、第一座因應台灣多雨氣候所設計的「新竹神社」、用鯨魚骨作為鳥居的「鵝鑾鼻神社」等等。

藉由照片與各地神社的對照說明,讓各位瞭解關於曾經出現在台灣各地的神社故事。

日治時期,桃園縣境內建有許多座神社,年代最早的一座建於1924年,座落於桃園市辦天池(現被填築為建地,及今陽明社區)。

其後在大溪、桃園、中壢相繼又建造多所,在山地的角版山、高坡、高岸(今三光村)也另建有小型的神道社祠。

但這些建物多已拆除,中壢神社仍在原址遺友誼作銅馬雕塑,立在中壢高中校園內,唯一仍完整保留者,只剩桃園神社,這也是目前日本本土以外全世界唯一一做完整保留的神社。

昭和10年(1935年),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斥掘鐵吉同意,擇定桃園市虎頭山麓展開籌建大計。

工事設計者為春田直信,監督者為春田本人與幸野千一,歷時三年,於1938年6月10日落成,舉行鎮座式。

神社每年都有例祭日,如新年祭、紀元節、天長節及明治節等,由圳守或當地行政長官,率同職員、士紳、民眾祭祀。

民國39年(1950年)桃園神神社被改立為桃園縣忠烈祠,每年春秋二祭,由縣府負責。

民國73年一度有拆除重建 之計畫,引起專家學者及各界熱烈的討論,終獲保留,並在83年2月15日內正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

建築特色 桃園神社位於今桃園市忠義里成功路三段底,在虎頭山西麓,從市區成功路口直到神社正門,是一段長達三公里的參拜大道,原建有三座「鳥居」,兩旁植以黑松,並建有成排的石燈,使得前往參拜的人,在設計者巧思營造的肅穆氣氛下,心境得以轉換。

目前三座「鳥居」均已拆除,石燈也早已不見蹤影。

整座神社所採用的建材,全是木質堅美、蒼勁耐久的台灣檜木,它容易加工、耐蟻、耐溼性強、不裂不翹,而且色澤木理都很整齊美觀。

所有使用的檜木,都是由師傅親自到深山挑選,經過砍伐,依固定的程序乾燥,再依設計採用,絕不馬虎。

桃園縣忠烈祠的規模不僅完整,而且造形雄偉,屋頂樣式有歇山、撫殿、唐破風等變化,而且建築的配置逐層拾階而上,極盡宗教建築的氣氛。

更可貴的,是這些建築採用完整檜木建築風格,不僅保留著檜木的木質美感,而且在不著粉飾的木結構中,也極盡蒼勁樸實之美,其肅穆、祥和之感,是台灣現有廟宇建築中,極為罕見的,甚具歷史文化價值。

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完整的日式神社建築。

忠烈祠整體的形式,為「仿唐式」的建築風格,原色檜木,搭配青銅製屋瓦,呈現出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

桃園神社是在昭和10年(1935年),由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堀鐵吉同意,擇定今址開始籌建。

工事設計者為春田直信,監督者為春田本人與幸野千一,於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舉行鎮座式。

神社每年都有例祭日,如新年祭、紀元節、天長節及明治節等,由郡守或當地行政長官,率同職員、士紳、民眾祭祀。

光復後,民國39年(1950)才開始將之改為桃園縣忠烈祠,每年春秋二祭,由縣府負責。

民國73年一度有拆除重建之計畫,引起專家學者,及各界熱烈的討論,終獲保留,並在83年2月15日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

另,75年曾由李重耀建築師主持初步調查研究與整修計畫,後發包施工,於民國76年春整修完竣。

桃園縣忠烈祠位於今桃園市忠義路成公路三段底,在虎頭山西麓,從市區成公路口直到神社正門,是一段長達三公里的參拜大道,原建有三做「鳥居」,兩旁植以黑松,並建有成排的石燈,使得前往參拜的人,在設計上巧思營造的肅穆氣氛下,心境得以轉換。

目前三做「鳥居」均已拆除,石燈也早已不見蹤影。

整座神社所採用的建材,全是木質堅美、蒼勁耐久的臺灣檜木,它容易加工、耐濕性強、不裂不翹,而且色澤木理都很整齊美觀。

所有使用的檜木,都是由師傅親自到深山挑選,經過砍伐,依固定的程序乾燥,再依設計採用,絕不馬虎。

臺灣光復初期,桃園還未設縣,由新竹縣所瞎,俗稱大新竹縣,縣治設在桃園鎮,縣長劉啟光倡議將神社改為忠烈祠,在祠前的「鳥居」上題「民族正氣」,左右柱題「忠魂昭日月,義氣薄雲霄」;正殿主祀鄭成功、劉永福及丘逢甲,左右偏房置本省拒清、抗日各役烈士神位。

桃園縣忠烈祠的規模不僅完整,而且造型雄偉,屋頂樣式有歇山、撫殿、唐破風等變化,而且建築的配置逐層拾階而上,極盡宗教建築氣氛。

更可貴的,是這些建築採用完整檜木建築風格,不僅保留著檜木的木質美感,而且在不著粉飾的木結構中,也極盡蒼勁樸實之美,其肅穆、祥和之感,是臺灣現有廟宇建築中,極為罕見的,甚具歷史文化價值。

回上頁 回上方 政府入口網 隱私權政策資訊安全政策網站著作權聲明交通資訊相關連結 地址:330017桃園市桃園區三民路一段九號電話:03-332-2191 最佳瀏覽環境1024x768視窗模式以上,IE8.0&Firefox3.0以上版本瀏覽器 瀏覽人數:2252218人 最新更新日期:2022/04/1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