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疫苗到底要不要補打?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所以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 ...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77期
出刊日:2017-01-15
返回上一層
B肝疫苗到底要不要補打?
「明明小時候有打B肝疫苗,怎麼現在20歲了卻測不到抗體?」這是蠻多民眾的疑問,不過,抗體消失不代表就沒有保護力,那麼到底需不需要補打B肝疫苗?
諮詢/黃立民(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
撰稿/張雅雯
台灣在1984年先針對B肝帶原母親產下的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1986年起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
這群「B肝疫苗世代」年紀最大的已經32歲了,但是,很多人去檢測都發現沒有B肝抗體,這是怎麼一回事?
1%~3%打B肝疫苗不會產生抗體
照理說接種疫苗後,人體內會產生具保護力的B肝抗體,不過醫學沒有百分之百的事,目前已經知道確實有1~3%的人,打了B肝疫苗卻沒有產生抗體。
主要是體質的緣故,少數人先天對某些抗原反應就比較差。
人出生時身體裡面有很多淋巴球,理論上都能逐一對應世界上存在的抗原,就像養著各種兵,面對外來各種敵人都可以對付,因此免疫系統最完美的操作狀態,就是有專門對付不同外來敵人的兵,但沒有會攻擊自己的兵。
但這個過程可能出紕漏,有些人就是無法靠疫苗產生抗體。
過去遇到這種情形是嘗試重打3劑B肝疫苗。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高劑量的B肝疫苗或第三代B肝疫苗,跟目前最常用的第二代疫苗相比,第三代B肝疫苗的蛋白質呈現全抗原,就好比有些人需要比一般人用更長的皮帶,多出來的這段可能就有淋巴球認識的抗原。
不過有這種需求的人很少,所以台灣目前並沒有引進高劑量的B肝疫苗和第三代B肝疫苗。
B肝抗體會隨年齡增長而消失
除了少數人體質因素即使打疫苗也無法產生抗體外,如果已經20歲以上,測不到B肝抗體也很正常,因為新生兒是在0、1、6個月完成3劑B肝疫苗接種,然而產生的B肝抗體其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消失,臺大醫院針對台北市學子的研究發現,5歲時抗體幾乎都還在,到10歲約20%沒有抗體、15歲約40%沒有抗體,等到20歲就讀大學時,高達70%的人已測不到B肝抗體。
這就好比背書的內容會隨著時間而忘記,不過這個記憶可能還存在,有些人補打1劑後就能全部記起來,但有些人則完全忘光光,必須重新打3劑、讓免疫系統重背這個抗原。
抗體消失可補打一劑
喚醒免疫記憶
所以沒有B肝抗體不代表沒有免疫記憶,但是目前沒有方法去測量記憶,必須靠補打1劑疫苗來刺激,若抗體量馬上高起來,代表成功喚起免疫記憶。
免疫記憶至少可存在10年,因為過去研究發現,10歲時補打1劑、免疫記憶全部都可喚起,但在台北市研究發現如果在國中時才補打1劑,發現那40%沒有抗體者中,半數免疫記憶也喚不起了;至於沒有抗體的大學生去補打1劑,有接近80%的大學生連免疫記憶也沒有了。
抗體消失、且免疫記憶又喚不起,代表對B肝病毒沒有免疫力,長大後有可能無意間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成為B肝無症狀帶原者,但機率並不高就是了。
目前全面補打不符經濟效益
也因此,目前國家政策不打算全面補打疫苗,因為如果每個人打了疫苗後,還要再檢驗是否產生抗體,這樣的做法太不符合經濟效益。
另外也考量台灣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已經30年,已大幅降低B肝帶原者的比例,病例數減少、其他人受感染的風險也跟著降低。
此外,B型肝炎是年紀愈小感染、愈容易變成帶原者,統計顯示1歲以前感染、90%會變成慢性B肝帶原者;若15歲才感染、只有5~10%的機會會變帶原者;成人才感染,更只有2~3%機會變成帶原者。
不論從環境或個人防護力的角度來說,現在成為B肝帶原者的風險愈來愈低,因此國家認為全面補打B肝疫苗,不是目前經費運用的優先順位。
個人視風險程度決定是否補打
國家政策是大方向的考量,但對個人來說,沒有B肝抗體,就有被B肝病毒感染的風險,若不想冒險,或是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是高危險群,可自行選擇補打疫苗。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所以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肝帶原者,以及可能接觸血液的醫療、救護工作者。
除了醫護人員是工作因素會長期暴露風險,本就規定要補打疫苗,一般人補打一劑即可(喚醒免疫記憶後可撐10年),未必需要繼續每10年補打疫苗。
B肝帶原率與肝炎發生率未顯著上升
雖然20歲後B肝抗體多數消失是事實,但近年來國人的B肝帶原率或急性肝炎發生率,並沒有顯著上升,因此國家防疫政策沒有做改變。
甚至,因為接種B肝疫苗成為有效降低帶原者的手段,當帶原者較多的世代隨老化過去,理論上新生代帶原率就會降到很低,未來或許不需要全面施打B肝疫苗,只要針對有帶原的媽媽施打B肝疫苗即可,防止垂直傳染給新生兒,不過在世界衛生組織還沒有提出這項建議之前,相關政策不會改變。
◎雲林研究
國中生B肝抗體消失者
8成仍有免疫記憶
諮詢/盧勝男(高雄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教授)
B肝疫苗是否需要補打,曾經引起一番討論,高雄長庚醫院曾經在雲林縣台西鄉進行研究,連續10年針對12至15歲的國中生,檢測是否有B肝抗體,結果發現接近一半抗體已經消失。
後來進一步做介入研究,替他們接種1劑B肝疫苗,1個月後進行檢測,8成的人抗體都跑出來了。
這表示那群國中生抗體消失者中,其實8成的人仍具有免疫記憶。
因此,如果新生兒時期已經完成3劑B肝疫苗者,8成以上都有免疫記憶,其實不需要補打。
曾接種B肝疫苗的人,若檢查呈抗體陰性,可以追加一劑來確認有無免疫記憶,也就是打一劑疫苗,看是否產生抗體,若有抗體稱為免疫記憶,就不必再追加疫苗。
施打一劑之後,沒有產生抗體,就當作沒打過疫苗,把3劑打完,完成整個療程。
但對於常有機會暴露於血液或體液的高危險族群,則建議用追加的方式,維持抗體的保護力。
◎評估B肝疫苗補接種流程
當抽血檢驗報告呈現B肝表面抗體陰性,這時需再檢驗核心抗體(*註),若都呈陰性反應,表示不曾受過B肝病毒感染,缺乏對B肝病毒的免疫力,需要補接種疫苗。
又分以下狀況:
一、過去沒有完整接種3劑B肝疫苗者:必須接種3劑疫苗(間隔0、1、6個月),接種完畢後1個月檢驗表面抗體。
A:檢出有抗體,表示接種成功,對B肝病毒有免疫力。
B:沒有檢出抗體,表示體質因素難以產生抗體。
二、過去有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者:先補打1劑,再檢驗是否有表面抗體。
A:檢出有足夠量抗體(>100mIU/mL),表示B肝病毒仍有免疫記憶,且已成功再次加強免疫記憶對B肝病毒有免疫力。
B:沒有檢出抗體或抗體量不高(<100mIU/mL),代表免疫記憶已消失,需要再接種2劑,接種完畢後1個月檢驗表面抗體。
如果有抗體,表示重新接種成功有免疫力,反之代表體質因素難以產生抗體。
*註:若核心抗體呈陽性,代表曾經感染B肝,不需要接種疫苗,而是檢測B肝表面抗原。
若表面抗原陽性表示感染B型肝炎,若抗原持續6個月,就是B肝帶原者,需要定期追蹤治療。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我打過B肝疫苗,我要如何知道抗體有沒有消失?還有沒有免疫記憶?
A曾接種B肝疫苗者要知道自己有沒有抗體及免疫記憶,要花至少補打一劑疫苗以及檢測B肝表面抗體的費用,B肝疫苗1劑約台幣500元並不昂貴,檢測抗體只需要抽血。
但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去測有沒有抗體,還是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比如從事醫護工作,性伴侶或日常密切生活者有B肝患者,因為較可能暴露在B肝病毒環境下,建議去檢測與補打。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微博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根治C肝新年大禮
吳宗憲膽結石開刀「臉書直播」
腰圍粗藏脂肪肝風險!「腰圍八九十健康常維持」
B、C型肝炎健保給付大突破
我的B肝痊癒了嗎?
沒B肝也沒C肝,卻罹肝癌李宏婷抗癌成功的故事
器官捐贈讓生命無限延續
嬰兒滿月了還有黃疸肝膽出問題了嗎?
什麼是肝臟實質性病變?
肝癌轉移怎麼辦?
看病吃藥,要有智慧!
肝硬化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乳糖不耐症可以克服嗎?
殺菌保「胃」戰!認識幽門螺旋桿菌
肝爹信箱有問必答
延伸文章資訊
- 1小時候打過B肝疫苗就OK?這些人補打更保險!B型肝炎疫苗成分
目前可供民眾施打的B型肝炎疫苗共有2種廠牌,幼童可於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第1劑B型肝炎疫苗,並於出生滿1個月後施打第2劑,等到出生滿6個月後再接種第3劑。若為高風險族群 ...
- 2乙型肝炎疫苗 - 维基百科
B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常簡稱B肝疫苗。是用來預防B型肝炎的疫苗。第一劑建議於出生後的24小時內就注射,要視情況決定之後還須追加第二或第三劑。
- 3一般民眾已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如抗體檢驗為陰性
但由於B 型肝炎主要藉由體液或血液,經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建議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如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 ...
- 4B肝疫苗到底要不要補打?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所以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 ...
- 570%成年人已檢測不到B肝抗體!是否補打疫苗?權威醫師提出 ...
沒有B肝抗體不代表沒有免疫記憶,但是目前沒有方法去測量記憶。雖測不到抗體,但淋巴球記憶還在,假如遇到B型肝炎感染,將自行產生抗體。或是,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