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商怡記洋行(Elles & Co.)設立。

特別是光緒年間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期,臺北大稻埕千秋街(今迪化街中南段)與建昌街(今貴德街)一帶被劃為洋人居留區,洋行林立, ... 洋行為清末1858-1860年(咸豐8-10年)臺灣開放四口通商時,由西洋列強出資設立的貿易公司。

早在鴉片戰爭時,中國南方的廣州即有十三行,即包括英國、美國、法國、西班牙及荷蘭等國在碼頭邊建造洋樓,做為其貿易辦公的場所。

咸豐8年「天津條約」之後,雞籠(今基隆)、淡水、安平及打狗(今高雄)開始出現洋行,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Co.)在淡水、大稻埕及打狗首先設立,僱用本地人為買辦,並受英國領事館保護,以推展商務。

1864年(同治3年)英商天利洋行(MacPhail&Co.)及德商勒士拉洋行(Lessler&Co.)在打狗設洋行;臺北則有英商寶順洋行(Dodd&Co.)與德商美利士洋行(Milisch&Co.)。

寶順洋行曾自福建引入茶種而聞名一時。

隨後又有美商費爾哈士迪洋行(FieldHastis&Co.)、英商怡記洋行(Elles&Co.)設立。

特別是光緒年間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期,臺北大稻埕千秋街(今迪化街中南段)與建昌街(今貴德街)一帶被劃為洋人居留區,洋行林立,如寶順洋行、德記洋行(Tait&Co.)、水陸洋行(Brown&Co.)、和記洋行(Boyd&Co.)及嘉士洋行(Case&Co.)等,多從事茶葉與樟腦出口,進口則包括機器與鴉片。

臺灣最早的鐵路機車騰雲號即委託英商怡和洋行向德國購買。

洋行的建築一般包括辦公室、住宅與倉庫。

辦公室多採「殖民迴廊式」,單面或三面留設拱廊,面對碼頭以了解船舶進出。

而倉庫則以巨大的木桁架形成大跨度的室內空間,方便貨物儲藏。

以尚完整保存的淡水嘉士洋行倉庫為例,牆體為磚構造,木桁架跨度達16公尺。

嘉士洋行除了經營茶業之外,也代理英國殼牌(SHELL)公司石油,因而倉庫緊鄰碼頭,並私設木棧橋,以利運輸。

臺南安平現仍保存英商德記洋行建築,採三面迴廊之平面布局,二層樓構造,底樓做為倉庫,二樓供辦公用。

安平的德商東興洋行建築單面設拱廊,室內略提高,可防潮。

迴廊欄杆使用19世紀流行的綠釉花瓶形式,頗具特色。

撰稿者:李乾朗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