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百步蛇化身赫氏角鷹保育有成翱翔天際 - Taiwan New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8日電)赫氏角鷹是台灣猛禽體型最大種類,一度瀕臨絕種,幸經多年保育數量初估1000隻左右;尤其,牠飛羽上長串菱型白色斑紋, ...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 E-Mail 送出 返回登入頁 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 首頁 社會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8日電)赫氏角鷹是台灣猛禽體型最大種類,一度瀕臨絕種,幸經多年保育數量初估1000隻左右;尤其,牠飛羽上長串菱型白色斑紋,與百步蛇紋路類似,也被魯凱族認為是地上的百步蛇化身。

赫氏角鷹(台灣慣稱熊鷹,因「角」的日語發音與「熊」相同),經屏東科技大學孫元勳教授最近3年來深入南部山區調查,數量已比4年前台灣猛禽協會估計的數量要多。

2004年猛禽協會估測全台熊鷹的數量只剩下500隻,受屏東林管處委託在南、北大武山調查熊鷹的孫元勳3年來調查,估計全台熊鷹的數量應有500對、1000隻左右,南、北大武山(台東縣、屏東縣和高雄縣)約300隻左右。

最近屏東鳥會有鳥友在屏東縣的霧台鄉看到了熊鷹翱翔天際,非常興奮,霧台鄉是魯凱族的最大部落,而有著龐大身軀的熊鷹被魯凱族和排灣族視為「神鳥」。

根據孫元勳研究,魯凱族和排灣族裡有兩個熊鷹的傳說,因熊鷹亞成鳥深褐色飛羽上有長串菱型白色斑紋,與百步蛇身上紋路類似,尊奉百步蛇為祖靈守護者的魯凱族認為,熊鷹是地上的百步蛇化身。

另一個傳說是,熊鷹是一名頭目的兒子的化身,由於父親逝世,這名少年遭受部落的欺負,而化身熊鷹,發出淒厲的叫聲。

由於熊鷹被視為「神鳥」,在兩個族裡,只有頭目才能配戴熊鷹的羽毛,早期,獵人不小心打到了熊鷹,會拔幾根羽毛送給頭目,然後把鷹放走,但日據時代後,頭目地位逐漸式微,民國60年代,頭目要鷹羽必須向獵人買,商業行為導致熊鷹遭到被獵殺命運。

另外,由於傳統文化在部落裡式微,一般平民也會在婚禮時,讓新郎的頭飾插上熊鷹羽毛,是導致熊鷹被獵殺的另一原因。

原始林棲地被破壞也是熊鷹數量急劇減少原因。

孫元勳說,早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使熊鷹棲息地受威脅,,後來林務局不再砍伐原始森林後,熊鷹數量有回升。

孫元勳表示,在台東縣,熊鷹在海拔300公尺的山就有分布,高屏地區約要500公尺以上,主要分布在1000至3000公尺的原始闊葉林或針闊葉林內,以南台灣的山麓為主要分布區。

屏東林管處表示,熊鷹捕食山羌、獼猴等哺乳類或蛇類,牠後頭羽毛常豎成角狀冠,所以被稱為「角鷹」,因數量稀有,已嚴重面臨瀕絕,是野生動物保育法指定公告的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孫元勳研究團隊調查,熊鷹成鳥平均體長72公分,體重3.2公斤,雙翅展開寬幅有達2公尺以上,為本島體型最大的居留型性森林猛禽。

另外,熊鷹通常以飛鼠、松鼠、雉雞等中小型野生動物為食物,此外也記錄到熊鷹會捕捉小的台灣獼猴、小長鬃山羊、黃鼠狼或鼬獾為食物。

從過去13年及現在的調查發現,屏東縣5個原民鄉(霧台、泰武、來義、春日及獅子鄉)與台東縣境的卑南、延平、達仁、金峰等鄉等都有熊鷹分布。

屏東林管處巡山員鍾智勇近幾年在霧台鄉的巡山中,發現因為颱風造成的山林崩塌,部分山區登山客不能再到達,使得原始林相更美,以往聽不到山羌等野生動物叫聲,現在已經聽得到,這或許是熊鷹現在能在霧台被輕易發現的原因。

980218 Tweet 更新時間:2022-04-1621:59GMT+08: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