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的大腦鍛鍊》:你覺得「利己」與「利他」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此,利他的人便透過這些日常行為搏得他人的信任,最終便得到重要的工作,被拔擢為團隊的負責人,年收也因此增加,與只懂得利己的人拉開差距。

順帶一提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07/21,科學PhotoCredit:PixabayCC0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岩崎一郎利他和多管閒事的差別其實我曾猶豫要不要談論「利他」這件事。

若問我為什麼猶豫,是因為我之前都不懂「利他的生存方式」。

一如前述,我曾經是個被父親拿菜刀威脅,飽受家庭暴力的人,所以從小就有「自己的生命要自己保護」的想法。

從這層意義來看,這與利他是背道而馳的想法。

我會走上研究者的道路,其實與利他、社會貢獻沒什麼關係,只是單純地喜歡自然科學,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在大學進行研究時,曾聽過獲頒世界大獎的知名研究者為了搶先發表研究,而使計讓其他的研究者拿不到實驗器材的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就是了)。

一直以來,我都抱持著「自己保護自己」的想法,所以覺得只有「自我優先主義」才是重要的,談論「利他」這件事也才讓我如此猶豫。

之前也提過,我是個只知道「利己」的人,但在讀了稻盛和夫所寫的《生存之道》後,知道了「利他」這個詞彙。

自那之後,我便試著實踐「利他主義」,一路上卻是跌跌撞撞,因為之前的我只懂得「自我優先主義」,突然要實踐所謂的「利他主義」,還真是不知道什麼才算是「利他」。

接下來的例子可能有點好笑。

切蛋糕的時候,通常會依照人數切成等分,但難免會切得有大有小,若要在此時實踐利他主義,應該要拿最小的那一塊吧?此外,大家聚餐結束後,通常是大家一起分攤餐費,但有時候沒辦法除得盡,此時負責收錢的你若是從每人手中多收一點,應該算是利己吧?如果少收一點,自己補上不足的部分,應該算是利他吧?再者,坐公車的時候,原本打算將位子讓給老人家,結果對方說「我還沒老成那樣」,惹得對方不高興的話,應該不算實踐了利他主義吧⋯⋯?「利他」與「多管閒事」的界線到底在哪裡呢?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些或許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我卻煩惱了好久,我覺得這都是因為「我從來沒有為了實踐利他主義而鍛鍊大腦」。

看起來我好像搞錯重點,但是當我為了釐清「利他」與「雞婆」的不同,讀了很多研究論文之後,才發現其實我沒有搞錯重點。

若只看「行動」,常常分不清是「利他」還是「多管閒事」,但簡單來說,兩者的差異在於「無私(或接近無私)」。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馬將吉克博士的研究指出,若能讓大腦接近「無私」的狀態,除了能與同類型的人相處,也能自然而然地與類型截然不同的人相處,所有的行動與行為都將是利他的。

當我看過許多證實利他會對大腦帶來好影響的論文之後,我便慢慢釋懷了。

我知道自己離「無私」的狀態很遠,所以我的行為多半是「雞婆」才對,但我還是每天努力鍛鍊大腦,希望盡可能接近「利他」的狀態。

本章將介紹許多與「利他」有關的研究。

「利他」與「利己」的生活方式,哪一邊年收比較高?比方說,下班後,累得半死的你正坐在電車上,結果看到不遠處有位老人家站著,而你決定把位子讓給他(而且坐在你旁邊的是比自己年輕,看起來更有活力的年輕人),這當然也是小小的利他行為,但乍看之下,這類利他行為似乎很吃虧。

過去的我總忍不住這麼想。

感覺上,不管幫別人再多也不會得到任何好處,反而還得賠上自己的幸運。

但實情並非如此。

那麼利他與掌握幸福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埃里克森博士的研究曾對一般人實施「你覺得利己與利他的人,何者的年收較高?」的問卷調查,六成八的人回答「利己的人」,回答「利他的人」只有百分之九,有此可知,大部分的人都覺得以自己為主,有點小聰明的人賺得比較多。

但實際調查之後才發現,情況與一般人的推測完全相反。

埃里克森博士請四千零十七人接受問卷調查,詢問他們捐款與參加志工活動的頻率,調查這些人利他與利己的傾向。

之後也調查這些受測者十四年來的變化。

結果發現,就算利己與利他的人一開始的年收一樣,但隨著時間經過,利他的人的年收成長率比較高。

其成長率是利己的人的一・五倍,換言之,利他的人年收高於利己的人。

為什麼會有如此差距呢?利他的人即使身在職場,也很關心周遭的人,看到別人遇到麻煩會問需不需要幫忙,也會盡力幫忙自己做得到的事,隨時準備幫助別人。

因此,利他的人便透過這些日常行為搏得他人的信任,最終便得到重要的工作,被拔擢為團隊的負責人,年收也因此增加,與只懂得利己的人拉開差距。

順帶一提,在不重視人際關係的組織採取利他行動,最終生產力是不會提升的,這與在重視人際關係的組織不採取利他行動的情況沒有兩樣。

我們應該都覺得利他的人,比利己的人更值得信賴對吧?比起自私的人,為他人著想的人更讓人覺得放心,也更值得信賴。

會在緊急時刻伸出援手的,也通常是那些平常就為他人著想的人,至於那些只為自己著想的人若是陷入困境,也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總是實踐利他主義的人會在緊要關頭的時候助他人一臂之力。

前一章曾提過「擁有交心的關係」這件事,利他的人很容易與他人建立這種關係。

一如「善有善報」這句諺語,實踐利他主義就會好心有好報。

基於共鳴的利他行動,能促進大腦功能活躍利他行動會根據是否基於「共鳴」這點分成兩種。

基於共鳴的利他行動,是純粹為了對方著想所採取的行動。

例如你的朋友陷入悲傷,你也感受到他的悲傷,便想著能否幫他一把,拉他一把而採取行動。

不是基於共鳴的利他行動則是一種「回禮」,是得到幫助之後的回饋,或是期待對方給你一些「報酬」而採取的行動。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改變人生的大腦鍛鍊腦科學腦島皮質岩崎一郎心理學利他多管閒事雞婆無私利己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書評】《嚴家祺回憶錄》:親身參與中共失敗的政治改革,體認毛鄧江胡習都是一體的1則觀點「什麼是女人?」美國大法官提名人在聽證會上無法回答的問題,延燒成推特最熱門話題1則觀點國防部公布「全民國防手冊」,空襲停水電等彙整為緊急應變QRCode,學者立委質疑:戰時網路能通嗎?1則觀點純素主義:純素飲食一定健康?1則觀點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慢遊」、「workation」、「旅遊房產」成熱門關鍵字1則觀點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印太經濟框架」有哪些地緣政治意涵?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有何不同?1則觀點為何東西方對威爾史密斯「巴掌事件」的風向不同?這正好是宗教思想的差異1則觀點主教山配水庫事件:究竟調查小組檢討了什麼?1則觀點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1則觀點林鄭月娥不參選,蔡子強:抗疫差及與建制派關係差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