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蹴鞠(拼音:cù jū,中古拟音:chiuk giuk,注音符号:ㄘㄨˋ ㄐㄩˊ),亦称“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蹴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5月4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蹴鞠"—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 蹴鞠于日本京都 蹴鞠(拼音:cùjū,中古拟音:chiukgiuk[1],注音符号:ㄘㄨˋ ㄐㄩˊ[2]),亦称“蹋鞠”,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蹴鞠是现代足球最早的形式,现代足球正是由蹴鞠所演化而来,国际足球协会在2004年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

蹴鞠始于战国时代,在唐朝开行。

[3] 目录 1文学 2历史 3现代发展与影响 3.1足球与蹴鞠 4流行文化 5注释 6参见 7外部链接 8延伸阅读 文学[编辑]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古诗曰:“斗鸡金宫里。

蹴鞠瑶台边。

” 宋代陆游有诗云:“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 历史[编辑] 蹴鞠是一种以脚击球的运动,相传最早是中国的黄帝为了训练士兵而发明[4],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大部分学者认为蹴鞠起源于战国的齐国(现今山东临淄),本为军训之用,进而演变为游戏。

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率军驻守边疆时,曾闲时蹴鞠。

蹴鞠运动也见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国家。

中国最早记录蹴鞠的古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策》。

《战国策·齐策》记载: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东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蹴鞠运动之所以能在齐国流行,其主要原因为,时战国时代兼并剧烈,城市居民也要应征从军,从事蹴鞠运动有增强体质以适应军事需要的性质,自然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在另一部古籍《史记·苏秦列传》中,也同样印证了当时齐国的“蹴鞠热”:临淄城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为乐…… 汉代,仍保留军事训练的用途,但由于汉高祖刘邦的推行,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

汉朝皇室中的蹴鞠规模很大,设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球则是实心的。

汉成帝本人亦雅好蹴踘。

[5]在当时比较正规的蹴鞠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十二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的球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记载:“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西汉时已经有了专业的书籍《蹴鞠二十五篇》。

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曾有与倭(日本)人以蹴鞠对战的记载。

东汉李尤《鞠城铭》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疏,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是非。

”后来蹴鞠也和佛教一起传到了日本,今日韩语和战前的日语中仍可见称足球为蹴球的用法,便是受到中国蹴鞠的影响。

唐代时马球兴起,练兵习武多采用马球,而蹴鞠则向著娱乐方向发展。

此时,还发明了以气球作球胆,并设球门进行比赛。

大大促进了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当时蹴鞠的形制有很大的改变,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更接近于现代的足球。

就是把唐以前的用毛发填充的实心球改成了充气足球。

人们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球壳,并且在球壳里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使得足球的各种性能都表现出来。

球门用两根竹竿支起一个网,分成两门两队比赛。

另外还有一种踢法是两队隔网比赛,中间的网上有一个球门,以射门进球数决定胜负。

有宫庭的数百人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也有家庭式的几个人的小比赛。

宋代时两门两队的对抗性踢法开始消失,盛行以表现个人技巧的踢法,谓之“白打”。

踢球者围绕成一圈,以除手以外身体任何部位触球,表演各种动作而不使球落地。

既有单人表演,亦有二三人乃至十馀人的共同表演。

也形成了专业的蹴鞠艺人团体,名为齐云社(圆社),并出版各种专业书籍。

蹴鞠在民间已成为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还有全国性的比赛山岳正赛。

宋代的帝王将相也多是蹴鞠竞赛的爱好者。

《水浒传》里所描写的太尉高俅,便是凭一脚好球艺而发迹,说明了当时人们喜爱蹴鞠的程度。

宋代时,中国古代足球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在唐代兴起了女子足球运动,这与蹴鞠发展为讲求个人技艺的表演性游戏有直接关系。

由于表演性取代了激烈对抗的竞赛性,蹴鞠运动在明代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蹴鞠也开始流行于蒙古人之间,尤其是门阀贵戚,习风更盛。

明代之后,蹴鞠仍流行于贵族与官吏间,其中许多贵族与官吏过度沉迷于蹴鞠,而荒废了自己应尽的职务、不理政事;以及当时青楼的娼妓知道男人爱玩蹴球,便开始以玩蹴球的方式招揽客人,使得蹴鞠逐渐趋于下流低俗。

明太祖因此下令官吏、武士等禁止蹴鞠,“鞠圆者诛九族”。

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后,满人以明朝为鉴,为防止贵族与官吏也因此荒废政事而全面禁止了蹴鞠,蹴鞠就此没落,爱好溜冰的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

现代发展与影响[编辑] 现今日本的传统活动中仍保有蹴鞠(日语:蹴鞠/けまり ‧ しゅうきく kemari ‧ shūkiku)的活动。

现今中国部分地区的小学将蹴鞠列为正式课程。

足球与蹴鞠[编辑] 国际足球协会(FIFA)在2004年初公开确认足球最早的形式出现于中国[6],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英语:PeterVelappan)颁发了起源纪念杯和证书。

蹴鞠也是圆的。

流行文化[编辑] 电影《赤壁》中亦有曹操以蹴鞠训练魏军的片段。

电视剧《一脚定江山》的主题为蹴鞠的故事。

注释[编辑] ^《广韵》屋韵:“鞠,蹋鞠,以革为之,今通谓之球子,(渠竹切,)又菊、麹二音。

”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05-01. ^FIFA.com-HistoryofFootball-TheOrigi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veryearliestformofthegameforwhichthereisscientificevidencewasanexercisefromamilitarymanualdatingbacktothesecondandthirdcenturiesBCinChina.” ^《太平御览》卷七五四引《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

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

令军事无事,得使蹴鞠。

有书二十五篇。

” ^《世说新语·巧艺》刘孝标注引傅玄《弹棋赋叙》云:“汉成帝好蹴踘,刘向以谓劳人体,竭人力,非至尊所宜御。

乃因其体作弹棋。

今观其道,蹴踘道也。

”《太平广记》卷二二八引《小说》云:“汉成帝好蹙鞠,群臣以蹙鞠劳体,非尊者所宜。

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

’刘向奏弹棋以献,上悦。

赐之青羔裘、紫丝屡,服以朝觐。

” ^FIFA.com-HistoryofFootball-TheOrigi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veryearliestformofthegameforwhichthereisscientificevidencewasanexercisefromamilitarymanualdatingbacktothesecondandthirdcenturiesBCinChina.” 参见[编辑] 中国足球运动 外部链接[编辑] FIFA网站上对蹴鞠的介绍(英文)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蹴踘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规范控制 LCCN:sh2008006616 NDL:0057238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蹴鞠&oldid=69544178” 分类:​蹴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球类运动朝鲜传统球类运动源自中国的运动隐藏分类:​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自2018年5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含有中文的条目含有日语的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BrezhonegCatalà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मराठी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文言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