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細懸浮微粒PM2.5 - 台灣醫事檢驗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天空灰灰的,其實是「霾」不是「霧」!細懸浮微粒PM2.5已經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新興污染物。

究竟什麼是細懸浮微粒PM2.5呢? 細懸浮微粒為飄散在空氣中的 ... 醫檢小百科 MedicalLabEncyclopedia 回首頁 / 醫檢小百科 醫檢小百科MedicalLabEncyclopedia 2016/03/15 認識細懸浮微粒PM2.5 謝明昌組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檢驗科 天空灰灰的,其實是「霾」不是「霧」!細懸浮微粒PM2.5已經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新興污染物。

究竟什麼是細懸浮微粒PM2.5呢?細懸浮微粒為飄散在空氣中的極微小的顆粒物質,英文名稱為particulatematter;而PM2.5則是直徑僅有2.5μm(微米,即百萬分之一公尺)的懸浮粒子,它的大小只有頭髮直徑的1/28。

而這些微小的粒子容易附著病菌、戴奧辛、多環芳香烴以及重金屬等有毒物質,當PM2.5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後,因為非常微細所以可以穿透肺泡,除了會沉積在支氣管及肺泡中,導致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支氣管纖維化等外;也會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影響腦部與心臟等幾乎全身所有器官,故會大幅增加心血管、肺線癌罹患率和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空氣中PM2.5濃度過高,容易造成過敏、氣喘或孕婦早產。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已有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證實PM2.5對健康的危害,包括早逝、支氣管炎、過敏、氣喘、肺氣腫、肺癌、心血管疾病與肝癌等。

其中美國學者波普等人的研究,發現每增加10μg/m3的PM2.5,就會增加8%肺癌死亡率、6%心肺疾病死亡率與4%總死亡率;反之,PM2.5濃度每下降10μg/m3,該地區居民平均壽命就增加0.61歲。

另外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醫師,更指出「國人10大癌症死因,都與PM2.5有關!」而對於PM2.5可能造成身體過敏方面的影響,建議可以抽血檢測嗜酸性白血球、總量免疫球蛋白E(TotalIgE),或者更進一步地,利用特異性IgE(SpecificIgE)來找出真正的過敏原為何;如果是屬於接觸情況較頻繁者,則建議可作肺功能試驗(透過儀器測量肺部功能來「定量」呼吸系統的異常,常見包括測量空氣進出身體的流速、流量、壓力變化、肺容量、吸吐氣分子濃度變化(肺擴散功能)和心肺運動功能等)。

目前已知細懸浮微粒來源有三種,1.自然源懸浮微粒:如火山灰、塵灰、海鹽懸浮微粒等(佔極少數)、2.原生性細懸浮微粒:火力發電廠、石化工廠、一般工廠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包括重金屬、戴奧辛、多環芳香烴、及柴油車燃燒不完全的有機碳。

3.衍生性細懸浮微粒:工廠、汽機車、石化業排放之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有機碳化合物,受到日光照射後所產生的硫酸鹽、硝酸鹽及有機碳等細懸浮微粒。

而主要來源是人為的火力發電廠、石化工廠與一般工廠所產生的原生及衍生性的懸浮微粒。

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是參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訂定PM2.5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平均值為35μg/m3,年平均值為15μg/m3。

但根據環保署2013年發布的空氣品質監測報告,全台30個測站年平均值,高達24μg/m3,遠遠超標。

若超過35μg/m3,將對敏感體質者如:老人、小孩、有心肺和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有害;若超過65μg/m3,則對全數國民的健康都會造成傷害。

因此想減少吸入PM2.5,除了少出門、多戴口罩、使用空氣清淨機等治標的方式外,應該還要學習治本的方法,從日常生活中減少PM2.5的排放,力行節能減碳,以期對環保以及自己的身體盡一份力量。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年監測資料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返回列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