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偶,是中文文學(包括文言文、漢詩、現代漢語文學)及越南喃字詩的術語,也是漢詩及喃字詩的創作手法與修辭規則,前後兩句(即出句和對句)語法結構相同。

对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介紹的是修辞手法。

关于数学上的对偶,请见「对偶(数学)」。

关于“对偶”的其他含义,请见「对偶(消歧义)」。

對偶,是中文文學(包括文言文、漢詩、現代漢語文學)及越南喃字詩的術語,也是漢詩及喃字詩的創作手法與修辭規則,前後兩句(即出句和對句)語法結構相同[1]。

「對」字在此做動詞,意謂著將兩兩一對的東西放在一起。

「仗」字則來自古代儀式往往由兩人一組來舉行,有「儀仗」的「仗」意。

對偶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所构成的修辭。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相對,充分利用声调。

[2] 目录 1句型分類 2內容分類 3對聯 4參見 5參考資料 6延伸阅读 句型分類[编辑] 句中對:同一句中的上下兩詞語互相對偶。

例如:「峰迴路轉」、「曉風殘月」、「羽扇綸巾」等。

單句對:上下兩句相對偶。

例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岡陵起伏,草木行列。

」 鼎足對:三句或以上為對,在文言韻文中只限用於元曲。

隔句對:又稱扇對、雙句對,第一句對偶第三句,第二句對偶第四句。

例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長偶對:奇數句與奇數句相對偶,偶數句與偶數句相對偶,至少三組。

例如:「親不負楚,疏不負漢,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行地大文章。

」[3] 內容分類[编辑] 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前后两个部分构成的对偶。

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对偶。

串对:由意义上有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形成的对偶。

對聯[编辑] 主条目:對聯 複雜的對仗則牽涉到音節,也就是平仄聲調,還有用字內容和排列順序等。

因此在漢文文學對聯當中,就以此來做難易之分。

由某人出好上句,再徵求對的最工整的下句。

如上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相對的下聯可以為: 「花蓮白種人種白蓮花」 「花蓮噴水池水噴蓮花」 「台北通聯車聯通北台」 「前门落叶松叶落门前」 「新橋高樓多樓高橋新」 「黄山落叶红叶落山黄」 (连云港海港云连) (飞云洞石洞云飞) (平湖水涨水湖平) (石上軒民族民軒上石) (唐允巷十五十巷允唐) (登成孟令入令孟成登) (輝言孫五十五孫言輝) (君毛英文惠文英毛君) 「西湖靈隱寺隱靈湖西」 又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全詩就是由兩組對句所構成:「白日依山盡」對「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對「更上一層樓」。

律詩則規定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必須相對,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參見[编辑] 駢文 對聯 排比 層遞 反覆 頂真 參考資料[编辑] ^王力:《詩詞格律》(北京:中華書局,1977),頁127。

^修辭寶典----對偶修辭.[2018-02-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對偶修辭.[2016-10-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陳萬成:〈對偶新探──以永嘉四靈詩為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對偶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查论编修辭方法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

比喻 明喻 隐喻(暗喻) 略喻 轉喻(借喻) 轉化 擬人 擬物 形象化 映襯 對襯 反襯 雙襯 設問 懸問 激問 提問 對偶 單句對 句中對 隔句對 鼎足對 類疊 類字 疊字 類句 疊句 歇後語 藏詞 其它 誇飾 排比 讽刺 標語 借代 引用 析字 鑲嵌 互文 雙關 層遞 顶真 回文 倒裝 錯綜 摹寫 示現 轉品 象徵 倒反 飛白 婉曲 對比 感嘆 呼告 仿擬 衍文 析數 跳脫 移覺 列錦 烘托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对偶&oldid=72466656” 分类:​中国文学文言文學越南文學修辞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日本語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