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追究過去,重要嗎?從美國種族問題與台灣轉型正義談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歐巴馬執政的期間(2009~2017)在種族、移民議題上提高關注,而他的形象堪稱是黑人模範,與妻子蜜雪兒(Michelle Obama)一同在全球檢視下,給出完美 ... 國際 【投書】追究過去,重要嗎?從美國種族問題與台灣轉型正義談「和解」的共擔 作者 游孟舉 2021-01-18 2020年的多元美國,各大城市街頭上演著大規模的「BlackLivesMatter」運動,提醒整個社會,百年前的傷痕並沒有得到和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已成功複製連結 不必多說,凡事都有過去,不管有無生命。

一台路邊、生鏽的腳踏車,20年前可能是展示架上最新的款式,也可能是《單車失竊記》中主角追尋許久、關於父親的記憶。

沒有生命、沒有自主性的腳踏車,隨著時間由新轉舊、換過主人,物體上乘載被投射的情感,便有了過去。

一台腳踏車,只是少數人與物體的相處,經過時間、留下記憶後,有了強烈的情感;甚至不只是車主,與車主有連結的人,都可能對沒見過、沒摸過的腳踏車,產生與往事有關的情緒。

那麼,更龐大的對象,如由眾多人口所組成的社會,所留下的過去是無以量計的。

時間推移,換過好幾個年代,對整體社會的影響力,是演化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環。

而通常在回顧群體的過往時,被提出來的總是些瘡疤。

「比喻」有時總是特別好用,像是用瘡疤來形容國家社會演變上發生過、尚未修復的議題,似乎比較好懂。

你我都受過傷,不管外傷或內傷。

如果只是一直看著傷口,只能被動的等待人體自我修復;然而過大的傷口,必需要檢視受傷的根源,並選出治療方法。

但,人畢竟是有惰性的,若影響不大,總不會想當下就處理。

消極處理,往往會在未來造成影響。

當這個瘡疤留在整個社會上許久,經歷過世代輪轉,便特別棘手。

但是,我們追究過去的用意在哪?這會變成一場集體追殺嗎?選擇不回頭、放下往事,傷口就能自動癒合了嗎? 美國民主下的自由暴力:黑人的掙扎 「民族的熔爐」一詞,常用來形容美國種族多元、且具有包容性的特質。

說來相當諷刺,1492年西班牙人以開拓者之姿掠奪美洲原住民土地,英國人也在隨後的1600年代大舉遷徙;1776年美國從英國獨立出來、發表《獨立宣言》,各州並達成使用奴隸制度的共識。

經過百餘年,2020年的多元美國,各大城市街頭上演著大規模的「BlackLivesMatter」運動,提醒整個社會,當時的傷痕並沒有得到和解。

《美國夢的悲劇:為何我們的進步運動總是遭到反撲?》書中,作者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Coates)提出一個概念:所有的體制,在壓迫另一個族群後,成為建立民主政體的基礎。

我們稍微簡單回顧一下黑人與美國的淵源。

起初為應付開拓美洲所需的人力,從西班牙籍的船上,引進第一批非裔奴隸。

隨著棉花業的興盛,對奴隸的需求大增,以農業為主的南方大量蓄奴,造就美國生產力的提升。

隨後就是我們熟知的歷史情節:北方開始主張廢奴、發動南北戰爭,南方戰敗,廢除了奴隸制度。

然而,表面上解放了黑人、有色人種的自主權,卻造成日後影響社會更深的種族歧視。

奴隸制度存在的時代,黑奴雖然不被當作人看,但會因為是「財產」而被蓄奴主保護。

打破奴隸制後,本來就不被當作人看的黑人不再是私有財,社會上的人種便產生了階級。

如1876年開始施行《吉姆克勞法》,對白人與有色人種(以黑人為主)在「隔離但平等」的原則下,形塑有貴賤之別的社會制度。

公車、球場的觀眾席、電影院甚至道路,皆以人種作為區分,不能跨越界線。

這類法律的存在,給了種族歧視正當性,直到1964年國會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CivilRightsActof1964),種族歧視才失去法理上的支撐。

然而在這期間,種族隔閡的影響超越了法律的強度,已如同世襲般留在社會結構裡。

書中提到,「外界解讀為解放有色人種的南北戰爭,在黑人社群裡,其實是白人的故事、白人的戰爭、白人的規則。

黑人只能扮演定型角色,充當道具。

」以作者的見解,黑人在美國恢復自由之身,並不表示他們重獲人權,而只是白人的政治籌碼,需要解放黑人這一步棋。

整個事件打著解放之名,主角卻不是他們,而是由白人主導一切。

這種「解放」後的社會,造就了更混亂的暴力。

任何事都用膚色分出貴賤,近乎壓榨、霸凌的待遇、層出不窮的私刑出現在街頭角落,是有色人種獲得自由後的景象。

即便用優秀表現證明自己,在白人的視角裡,優秀的黑人反而是會奪取他們地位的威脅,此時便會用人種在社會上、法律上的優勢打壓異己。

更不用提一般的黑人,黑色的皮膚、曾是奴隸的身分,讓他們站在社會上,被視為未來可能犯罪的不安因子,而他們甚至可能毫無前科、品行端正。

要責難當時的民眾,其實不大公平,因為這樣的歧視風氣,有政府官員的背書。

1922年,密西西比州聯邦眾議員約翰藍金(JohnRankin)曾公開表示:「黑人犯罪的陰影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掛在每一個白人女性的頭上」,彷彿控訴所有黑人都會成為性侵犯,且一定會侵犯白人女性。

未修復的傷口,成了今日的噩夢 時間快轉,2008年歐巴馬(BarackObama)當選美國總統,種族問題在百年之後看似得到救贖,美國終於出現第一位有非裔血統的領導者。

歐巴馬執政的期間(2009~2017)在種族、移民議題上提高關注,而他的形象堪稱是黑人模範,與妻子蜜雪兒(MichelleObama)一同在全球檢視下,給出完美總統家庭的模樣。

然而,就是如此優秀的歐巴馬,點燃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的火苗。

歷任美國總統沒去嘗試撫平、調解過去,甚至提油救火,如1966年尚未當上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Nixon)曾將當時犯罪率的提升與馬丁.路德.金恩(MartinLutherKing,Jr.)的公民運動連結,可想他上任後,對黑人的偏見會如何影響社會。

尼克森其中一名幕僚霍爾德曼(H.R.Haldeman)曾表示,「對於社會福利,尼克森總統相信問題完全來自於黑人」。

世襲般的思想,植留在民選總統體制的更迭,歐巴馬上任反而讓多數白人突然警覺自己「地位不保」,危機意識下,2016年的選票,便往川普身上集中。

當社會尚未準備好面對過去,迎來突然巨變的時代,反而造成更強的反動。

對於舊時代的美好眷戀,從好幾個世代的傳遞中被喚起。

縱然歐巴馬執政期間關心少數人權,在黑人議題上仍無法暢所欲言,在黑人少年特瑞方.馬丁(TrayvonMartin)事件上尤其明顯。

馬丁遭白人槍殺,大眾都心知肚明這與種族因素有關,歐巴馬卻只能聚焦在「少年」身上,嘆息生命太過短暫。

而即使如此,他的回應還是遭到扭曲,被解讀成替黑人族群打抱不平。

社會和解沒有達成之下,要任何一方接受過去的悲痛,或放棄原有的優勢,任誰也辦不到。

無法妥善的面對過去,在科技與網路全速衝刺下,所有言論都無所遁形,社會的對話還能安然無恙?看美國現狀,仇恨未解,在網路社群凝聚,並在真實世界做出反應:街頭遊行、破壞市容,甚至衝撞議員正在開會的國會,帶來更多傷亡。

台灣:是肅清異己還是爬梳根源? 金馬獎導演傅榆在電影同名著作《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一書中提到:「藍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沒有強大的動力,回頭去爬梳它的根源。

我們不難發現,民主的演化就是一種多數決的壟斷暴力。

」 蘇慶軒在《國民黨國家的重建與台灣左翼的消逝》一文中解析韋伯對『國家』的定義:「國家若要進行有效的統治需有三要素,領土、正當性、壟斷暴力」,不論是民主或極權皆然。

但這不是在幫極權或共產說話,民主可貴之處在於,即便是少數,還是能有凝聚意識、推動修復的機會,而極權只有少數領導者說了算,面對現況需要「必要手段」時,便有效率的下達命令,排除障礙,不論犧牲多少,只為達成目的。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的戒嚴期間,228事件與白色恐怖在現今被擁護者視為時空背景下的「必要之惡」,但不管是為了剿滅在台的共產黨分子、抑或是鞏固政權而打壓所有異議的知識份子,都留下了傷痕。

一如美國黑人的歷史,到了現今,即便政權輪轉,反而更加凸顯那道未被撫平的隔閡。

如今當權政府在進行「轉型正義」的同時,能否真正修復過去、達到世代和解,有待未來檢視。

但如何避免讓爬梳過去變成「追殺異己」,值得讓社會一同檢驗。

或許我們該慶幸,台灣對過去的糾纏,不像美國的種族問題那樣因為血統而流傳至今,所以更有面對過去的機會。

我們視美國為民主體制的楷模,也因為民主體制,才能看到黑人與白人的問題,雖然衝突根深,但相較專制的壓迫,任何一方都還有表達的權利。

多數決是民主的本質,所以需要的是比多數壟斷更強力的制衡,且要與時俱進。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沒有一種強制法律能夠通用於所有年代。

除了政黨需要更謹慎處理,將「和解」的必要性放在更高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大眾需要更積極的參與公民討論。

過去、現今、未來,我想都是同等重要的,在往未來看的同時,對於過去的修補絕對不可忽略,因為進步與修補,只有現今做得到。

(作者為電台節目企製,本人言論不代表電台立場。

) 瀏覽次數:1263 已成功複製連結 訂閱電子報 給您當週最熱議題,飽覽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編輯推薦 【投書】以傷痛為記憶、傷痕為共體:台灣身份認同的感性與理性 GeorgeFloyd之死:「兩極分化」如何阻礙我們理解世界 《像我一樣黑》:穿越回1959年的美國南方,你會看到什麼? 延伸閱讀 關鍵字: 美國 種族 黑人 歷史 種族歧視 民主 政治 台灣 轉型正義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讀者投書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獨立評論@天下」歡迎讀者投稿。

投書時請加註「獨立評論@天下讀者投書_您的姓名」字樣,以加快我們的處理速度。

本站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

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文章 1 【投書】被操弄的國中三年、一輩子的傷痕:「台中房思琪」資優班性侵案同學再發聲 2 【投書】我的國中生活彷彿邪教:「台中房思琪」資優班性侵案同學發聲 3 【投書】一場遲來的Metoo:我所知道的「台中房思琪」資優班性侵事件 4 「老師,悔改才會讓你自由」:台中狼師案件的另一名受害者自白 5 台中狼師事件背後,是當年集中式資優班制度加重形成的「完美風暴」 訂閱電子報 時事、國際、社會、教育、性別⋯⋯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飽覽當週最熱議題與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 支持獨立評論,成為天下雜誌全閱讀訂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