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能時光旅行嗎—以星際效應探討相對論 - 科技大觀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是一部2014年的美國科幻電影,電影講述一組太空人 ... 但電影確實藉由這樣 的背景,讓主角們可以合理且快速的前往那些十分遙遠的星球。

跳到主要內容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教師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教師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Login! × 請先登入 登入 註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我們真的能時光旅行嗎—以星際效應探討相對論 107/04/24 瀏覽次數 2839 孫彤|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是一部2014年的美國科幻電影,電影講述一組太空人穿越蟲洞為人類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而蟲洞是什麼?我們可以透過其進行所謂的時光旅行嗎?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是由時空彎曲所造成的。

如果時空可以彎曲,而適當的彎曲竟然可以將原本很遠的兩地以某種捷徑連接在一起,這個捷徑便形成了所謂的蟲洞。

  蟲洞:原本很遠的A、B兩地需以ACDB連接,但若有蟲洞的存在,結果經由AEFB這條捷徑便可相連。

(圖片來源:路德維希.弗萊姆(LudwigFlamm) 你可以把蟲洞想像成一個時空隧道。

穿越蟲洞,就是走捷徑,可以立刻到一個數千萬((甚至上億))光年的地方。

只要我們能穿越蟲洞,便有可能進行時光旅行。

可惜到現在,科學家們還沒有任何蟲洞存在的證據,但電影確實藉由這樣的背景,讓主角們可以合理且快速的前往那些十分遙遠的星球。

  但當主角到達其中一顆星球時,卻被一道襲來的海嘯耽誤了回程時間,然這短短的耽誤在地球上卻已過了13年。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簡單來說,我們很常在說的「時間」,其實可以用三種角度來看。

在我們國高中所學的牛頓古典物理中,時間是絕對的。

譬如說:你跟朋友約好看電影,你正在電影院門口等他,他說十分鐘以後他就會到。

你也在那邊等了十分鐘。

那他到底會不會到呢?會。

因為朋友手錶上的十分鐘跟你手錶上的十分鐘是一樣的。

第二種是高三或是大學近代物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時間是相對的。

根據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速度越接近光速,時間過的越慢。

在剛剛那個例子中,同樣的你也在等你的朋友,但因為這個朋友超有錢,所以搭太空船來,他說他再過十分鐘後到,而你同樣的在那邊等十分鐘。

十分鐘後他會到嗎?就真的不會喔!因為他飛過來的十分鐘,你可能就已經過了一百分鐘。

因為他以很快很快很快的速度在飛,所以對他來說時間過的很慢。

(但只有在速度接近光速時這個效應才會顯著,而這也是為什麼在第一個例子的牛頓物理中,我們感覺不到這個有趣的現象)。

而第三種是廣義的相對論,通常一般人也是感覺不到的。

根據這理論,時間不僅會被剛剛所說的速度影響,也會被重力影響。

譬如說:這個超有錢愛遲到的朋友今天不只是搭太空船來,還很倒楣的差點撞上黑洞(黑洞的重力非常大)。

不管他說再幾分鐘到,你都別等了。

因為重力的關係,他會比單獨搭太空船還來的慢,這就是所謂的引力時空膨脹。

這些科學家在電影裡面對的就是這些抉擇,可能不小心一個失誤就要用好幾年的光陰作為代價。

而任何一個選擇就要面臨到地球的存亡,畢竟已經沒有糧食的地球也等不了這麼多年,或是失去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五件事讓你的「星際效應」更好看。

(http://mike0123783.pixnet.net/blog/post/41740960-%5B電影討論%5D-) 以現在的科學理論解釋,我們進行時光旅行的可能性還是極低,但是伴隨科技的日新月異,說不定哪天電影中的情節也有可能實現呢!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張志立/國家太空中心、傅麗玉/國立清華大學 審校:品保組型管小組/國家太空中心   推薦文章 111/04/29 立方衛星又來了,你追了幾顆?專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張起維教授 廖珮君|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1/01/28 異質整合、2奈米晶片之爭,2022年臺灣半導體重大影響趨勢與關鍵技術有哪些?—專訪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吳志毅 廖珮君|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1/04/29 臺印首次太空合作,有何特殊科研及戰略意義?專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趙吉光教授 廖珮君|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0/12/29 精準醫療在「準」什麼? 何沁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