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政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的流亡政府列表[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結束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 流亡政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流亡政府是主張為某國家的合法政府,但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執行法律權力,而駐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臨時性政治組織[1]。

目次 1概論 2歷史上的流亡政府列表 3現存的流亡政府列表 3.1現存國家被推翻的前政府 3.2有爭議的被某方稱為流亡政府的現政府 3.3無實際管轄權的地方政府 3.4歷史上無實際管轄權的地方政府 3.5意圖取代現政府並草創政府架構的組織 3.6意圖另立國家並草創政府架構的分離主義組織 4參考文獻 5參見 概論[編輯] 流亡政府經常發生於戰時的佔領,而有時亦是內戰、革命、軍事政變,或廣泛相信某執政政府為非法的後果。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擴張期時,眾多歐洲政府和君主被迫在英國尋求避難而避免被納粹德國所摧毀。

流亡政府的效力主要依靠它所能獲得的外國政府支持,及其國家本身的人口。

某些流亡政府可以發展成強大的力量,對實際掌握國家的競爭對手構成巨大的挑戰,其它一些則主要維持一種象徵性的姿態,實際作用微小。

流亡政府的現象早於術語產生。

在君主政府時期對應的是君主流亡並成立流亡朝廷,如先遭克倫威爾驅逐,後又在光榮革命中遭到驅逐,喪失王權的斯圖亞特王朝,以及在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統治時期的波旁王朝。

隨著君主立憲制的發展,流亡政府開始包括君主及首相二者。

流亡政府的運作,通常假設有一天將回到它們的國家並重新掌權。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

它們與殘存國家(Rumpstate)的區別是,殘存國家仍控制原先領土的最少一部份[2]。

相反地,流亡政府已喪失它的全部領土。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盧森堡全部領土被德國佔據。

歷史上的流亡政府列表[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結束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釋 主張疆域 西恩納共和國政府 1555 1559 托斯卡尼大公國 義大利西恩納城敗在馬西亞諾戰役中併吞並托斯卡尼大公國後,700個錫安家族沒有承認失敗,在蒙塔爾奇諾建立了自己,並宣布自己是西恩納的合法共和政府。

這一直持續到1559年,當時圖斯坎部隊也抵達併吞並了蒙塔爾奇諾。

普法茲流亡政府 1622–1623* 1648° 巴伐利亞選侯國 在三十年戰爭的早期階段,巴伐利亞選帝侯的當選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占領了選舉帕廷茨,並被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二世授予它。

1622年底和1623年初,逃犯弗雷德里克五世,當選總統帕拉蒂尼在海牙組織了一次帕廷特流亡政府。

這個帕拉丁理事會由路德維希·卡比魯斯領導,由約翰·約阿希姆·魯斯多夫於1627年取代。

弗雷德里克本人在流亡中去世,但他的兒子和繼承人查爾斯·路易斯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重新獲得了下帕廷納特。

英國樞密院 1649 1660° 英格蘭聯邦(1649–1653)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聯邦(1653–1659) 英格蘭共和國(1659–1660) 政府改組期間的總部設在西屬尼德蘭,由查爾斯二世領導;該樞密院積極支持查爾斯對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王位的主張。

梵蒂岡囚徒流亡羅馬教廷 1870 1929 義大利王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在羅馬城於1870年9月20日被義大利王國攻陷之後,教宗庇護九世開始以梵蒂岡之囚(義大利語:prigionierodelVaticano)自稱。

羅馬城的陷落宣告了教宗對義大利中部及周邊地區的近千年世俗統治的結束,教皇國滅亡,羅馬也由此成為義大利的新首都。

1929年,《拉特蘭條約》訂立,今日的梵蒂岡城國由此建立,「梵蒂岡之囚」時期也就此結束。

夏威夷王國流亡政府 1893 1895 美利堅合眾國 皇家政府在1893年夏威夷革命後流亡,在利留卡拉尼女王退位後,為應對1895年夏威夷反革命而解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流亡政府(英語:Belgian_government_in_exile_during_World_War_I) 1914 1918 德意志帝國 1915年由比利時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後成立。

在比利時恢復主權後,隨著與德國停戰,它解散了。

流亡的德布羅克維爾政府是指由查爾斯·德·布羅克維爾領導的兩屆比利時歷屆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占領比利時期間,該政府曾作為流亡政府。

1914年10月以後,他們駐紮在法國北部的勒阿弗爾。

第一個政府,被稱為第一德布羅克維爾政府,是一個天主教政府,在1911年當選,並一直持續到1916年,當時社會黨和自由黨加入,將其擴大到第二德布羅克維爾政府,將持續到1918年6月1日。

1914年11月,比利時絕大多數領土(2,636個市鎮中的2,598個)被德國占領。

比利時唯一仍被流亡的比利時王國控制的地區是伊塞爾陣線背後的領土。

[3] 烏克蘭流亡總統(英語:PresidentofUkraine(inexile)) 1920 1992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 羅馬尼亞王國 在俄羅斯內戰期間蘇聯占領烏克蘭後組織起來。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流亡政府(英語:GovernmentoftheDemocraticRepublicofGeorgiainExile) 1921 1954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在1921年蘇聯入侵喬治亞之後形成的流亡政府;總部設在奧爾日河畔勒維爾。

遜清皇室流亡小朝廷 1924 1931 中華民國 總部位於中國天津日租界。

波蘭流亡政府 1939 1990 納粹德國蘇聯波蘭人民共和國 總部最早在法國巴黎、昂熱;最終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波蘭地下國 1939 1945 納粹德國蘇聯 是一個在遭納粹德國及蘇聯占領的波蘭國土上以「共和」名義活動的政府體系[4]。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1939 1945 納粹德國(蘇台德地區)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地區)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匈牙利(喀爾巴阡烏克蘭)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及英國倫敦。

荷蘭流亡政府(英語:Dutchgovernment-in-exile) 1940 1945 納粹德國 荷蘭戰役戰敗後,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在英國成立流亡政府[5]。

德國的佔領在1940年5月17日正式開始,5年後這個國家才獲得解放,佔領期間,有三十萬荷蘭人死亡[6]。

比利時流亡政府 1940 1944 納粹德國 總部當時位於英國倫敦,在1940年比利時戰役中被打敗後,眾多比利時戰士和平民設法躲避至英國,並且加入了流亡比利時政府。

盧森堡流亡政府 1940 1944 納粹德國 總部當時位於英國倫敦,在1940年比利時戰役中被打敗後,盧森堡被納粹德國所吞併。

挪威流亡政府(英語:Norwaygovernmentinexile) 1940 1945 納粹德國 總部當時位於英國倫敦,在1940年挪威戰役中被打敗後,挪威被納粹德國所吞併。

希臘流亡政府 1941 1944 義大利王國納粹德國保加利亞王國 在德國入侵、雅典和克里特相繼陷落之後,喬治二世國王和希臘政府逃往埃及,並宣佈成立流亡政府。

開始設在埃及開羅,後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西班牙流亡政府 1939 1977 西班牙國 開始設在墨西哥合眾國墨西哥城,後總部位於法國巴黎。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1943 1945  英屬印度 位於仰光,後來所在地在布萊爾港。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是政府的領導人,這個臨時印度政府的國家流亡的負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失敗後,這個政府在1945年被解散了。

愛沙尼亞流亡政府 1953 1992 蘇聯 總部當時位於挪威奧斯陸,該政府不承認蘇聯占領愛沙尼亞,1992年恢復法統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19 1945  大日本帝國 大韓民國的法統前身;該流亡政府不承認日韓合併及其條約的合法性,遂建立臨時政府反日抗日恢復國家主權。

總部先後位於中華民國上海市、杭州市、重慶市等多處。

自由法國臨時政府 1940 1943 納粹德國維希法國 總部早先位於英國倫敦;後位於法屬赤道非洲法屬剛果佈拉柴維爾,1943年宣佈恢復法統,1944年進行諾曼底登陸。

法蘭西國 1944 1944 納粹德國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 1940年7月1日,貝當政府遷到維希。

在1944年盟軍登陸法國後,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的錫格馬林根,次年垮台。

南斯拉夫王國流亡政府 1941 1945 納粹德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1942年11月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阿夫諾伊為最高權利機關,選里巴爾為大會主席。

一年後召開第二次會議,確認阿夫諾伊為最高立法機構,剝奪王國流亡政府權利。

不久,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流亡政府解散。

菲律賓聯邦流亡政府(英語:Government_in_exile_of_the_Commonwealth_of_the_Philippines) 1942 1944 日本帝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日軍占領菲律賓群島後,由曼努埃爾·奎松領導的菲律賓聯邦流亡政府於1942年5月至1944年10月從美國華盛頓特區設立。

1941年12月16日,奎松總統批准了菲律賓議會通過的第671號聯邦法。

該法案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賦予總統特別權力,以應付緊急狀態。

一般而言,該法案授權總統在緊急狀態期間頒布他認為為執行國家政策所必需的規則和條例。

這些權力包括權力轉移政府所在地或政府組成部分。

[7] 保加利亞流亡政府(英語:Bulgariangovernment-in-exile) 1944 1945 納粹德國 1941年二戰期間,保加利亞加入軸心國。

後意希戰爭義大利攻希臘失利,這促使納粹德國決定要幫其盟友和對巴爾幹地區進行干預,保軍跟著德意匈三國聯軍入侵南斯拉夫並另外組織政府,4月德意佔領希臘,保加利亞獲得了希臘的馬其頓地區,在5月底德意部隊攻占希臘克里特島後,成功迫使同盟國軍隊於此處撤退。

1944年蘇聯反攻時,聯繫保加利亞共產黨,策劃並發動了政變,使得保加利亞王國向盟軍及蘇聯投降並退出軸心國,1946年在蘇聯的扶持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君主制被廢除,保加利亞王國宣告滅亡。

全巴勒斯坦政府(英語:All-PalestineGovernment) 1948 1959  以色列  埃及(加薩走廊)  約旦(約旦河西岸) 全巴勒斯坦政府於1948年9月在加薩宣告成立,但由於擔心以色列發動進攻,不久就遷至開羅。

儘管埃及有能力控制加薩走廊,但全巴勒斯坦政府被迫流亡在開羅,逐漸剝奪其權力,直到1959年納賽爾總統的法令將其解散。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緊急政府 1948 1949  荷屬東印度 印尼民族主義者在獨立戰爭期間建立的臨時政府,首都武吉丁宜市,主席為沙弗魯丁·普拉維拉內加拉[8]。

1948年荷蘭發動烏鴉行動(英語:Operation_Kraai),占領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首都日惹,俘虜蘇卡諾、穆罕默德·哈達等共和國政府成員,於是原經濟部長沙弗魯丁根據戰略委員會制定的應急計劃和蘇卡諾早前的指示[9],在武吉丁宜成立流亡政府,自任主席[10]。

為避免被荷蘭人逮捕、流亡政府的領導層在西蘇門答臘省頻繁轉移。

1949年年初,流亡政府與位於爪哇的印度尼西亞抵抗力量和六個正在爪哇逃亡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部長接觸。

根據魯姆-范·羅延協議(英語:Roem–vanRoijenAgreement),自7月13日起,所有荷蘭部隊應撤出共和國領土,同時,所有被捕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領導人應立刻釋放。

自此緊急政府完成了使命,於是沙弗魯丁在當天解散緊急政府,把政權移交給共和國總統蘇卡諾[10][11]。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 1971 1972  巴基斯坦 普遍被稱為穆治那加政府(MujibnagarGovernment),是孟加拉人在孟加拉國解放戰爭時在印度加爾各答設立的流亡政府。

臨時政府成立於1971年4月,並確立了早前孟加拉國領袖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在3月26日於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宣言。

謝赫·穆吉布接著被西巴基斯坦扣留,而由孟加拉國人民聯盟(BangladeshAwamiLeague)領導的孟加拉國解放運動在巴基斯坦陸軍的殘酷鎮壓下從達卡逃離。

[12] 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 1970 1975 高棉共和國 1970年,西哈努克於中國北京成立。

1975年4月共和國垮台,聯合政府真除。

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 1975 1992 安哥拉共和國 1975年11月11日,安人運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阿戈什蒂紐·內圖任總統。

安解陣和安盟則在萬博另外建立了一個「政府」,得到了當時南非的種族隔離政權和美國的支持。

但由於在蘇聯的支持下,古巴軍隊和安人運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安解陣和安盟的聯盟很快就破裂了。

其後的安哥拉內戰中,與蘇聯、古巴支持的安人運一黨制政府作戰的是美國、南非和中國等國支持的安盟反政府武裝,而安解陣幾乎沒有參與之後的內戰,最終甚至直接銷聲匿跡了。

羅貝托在巴黎定居多年,而且安解陣的一些領導人,如約翰尼·愛德華多、皮諾克·愛德華多和恩里克·瓦爾·內托等,都轉投了安人運政府一方。

1980年代末,安人運政府宣布要在安哥拉建立多黨民主制度,並要在1992年舉行安哥拉首次多黨選舉(英語:Angolangeneralelection,1992)。

為參與選舉,安解陣改組為政黨。

流亡政府解散。

納米比亞流亡政府 1966* 1989°  南非 在反對種族隔離的南非對西南非的行政管理(由聯合國裁定為非法)後成立;1990年,納米比亞在南非邊境戰爭後獲得獨立。

[13] 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 1982 1992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在聯合國及主要會員國拒絕承認越南支持的政府的情況下成立。

1993年的選舉使流亡政府重新融入新近重建的柬埔寨王國政府當中。

科威特國流亡政府 1990 1991 科威特共和國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成立了一個伊拉克的傀儡政權,已逃亡到沙烏地阿拉伯建立流亡政府的埃米爾賈比爾·艾哈邁德·荷屬沙巴赫,被受支配的臨時政府宣布為非法政權,不日被伊拉克宣布為科威特省,1991年復國。

緬甸聯邦全國聯合政府 1990 2012 緬甸聯邦 總部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羅克維爾。

1990年12月18日全國民主聯盟與緬甸聯邦的其他反對黨,推舉翁山蘇姬的堂兄昂山溫博士為緬甸聯邦國家聯合政府的總理。

自由越南臨時政府 1995 2013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夫和德克薩斯州密蘇里城。

現存的流亡政府列表[編輯] 流亡政府經常未獲其它國家承認,或僅有極少數國家承認。

現存國家被推翻的前政府[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之領土的國家 注釋 主張疆域 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拉達 1919 白俄羅斯共和國 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

[14] 卡扎爾王朝 1925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

阮朝 1945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

巴列維王朝 1979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由目前居住於美國馬里蘭州波托馬克的禮薩·巴列維領導。

葉門共和國政府(英語:CabinetofYemen) 2015  葉門共和國(最高政治委員會(英語:SupremePoliticalCouncil)) 總部設在利雅德的領導。

見葉門內戰(2015年至今)。

[15] 有爭議的被某方稱為流亡政府的現政府[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政權 注釋 主張疆域 中華民國政府 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本 菲律賓 越南 馬來西亞 蒙古 俄羅斯 1945年8月15日,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軍事接管臺灣。

而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共產黨擊敗中華民國政府,並在1949年10月1日在中國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於同年12月退守臺灣,政府撤至臺北,維持對臺灣地區的統治。

現今的中華民國政府不自認為是流亡政府,但被一些中國近代史描述者和臺灣問題議論者稱為流亡政府(參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論)[16][17][18][19][20][21][22]。

該理論的基點是依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主權沒有合法移轉給中華民國[23],據此中華民國政府位於不屬於自己的領土上,所以是流亡政府[24];相較之下,此論點不被中華民國政府接受,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臺灣主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已被合法地歸還給中華民國。

「控蘇案」時的主張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政府 1976  摩洛哥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政府目前的行政中心在阿爾及利亞西部廷杜夫省的撒哈拉難民營內。

其總部位於廷杜夫省南部。

另外,有些政府官員派駐於西撒哈拉東部的「自由區(英語:FreeZone(region))」內的幾個由波利薩里奧陣線控制的城鎮。

雖然政府實際管理區域包含其控制下的西撒哈拉部分領土及位於阿爾及利亞廷杜夫省的撒哈拉難民營,但其所宣稱的領土範圍並不包括後者。

目前有幾個外援機構持續派員在難民營服務,包括聯合國難民署。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2021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參見:潘傑希爾衝突、2021年塔利班攻勢和阿富汗戰爭(2001-2021)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欲維持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的法統延續;原共和國總統阿什拉夫·加尼·艾哈邁德扎伊流亡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繼2021年8月15日喀布爾陷落後,許多阿富汗執政官員已經逃離該國。

由副總統阿姆魯拉·薩利赫領導的北方聯盟的一群前成員組成了一個反塔利班聯盟,試圖恢復對國家的統治 [25][26]。

目前未有證據證實共和國當局駐在國內抑或國外。

無實際管轄權的地方政府[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釋 主張疆域 以北五道委員會 1949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包括咸鏡北道、咸鏡南道、黃海道、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

韓國總統亦指派5道的知事,但實際上並未治理北方五道。

總部位於韓國首爾。

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政府 1993 阿布哈茲共和國 總部位於喬治亞提比里斯。

南奧塞提亞臨時行政實體 2008 南奧塞提亞共和國 總部位於喬治亞提比里斯。

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2008 科索沃共和國 總部位於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2014 俄羅斯聯邦 總部位於烏克蘭赫爾鬆。

塞瓦斯托波爾市 2014 俄羅斯聯邦 總部位於烏克蘭赫爾鬆。

歷史上無實際管轄權的地方政府[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結束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釋 主張疆域 北京政府遣藏代表使團 1912年 1928年 西藏噶廈 詳見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西藏地區職官列表。

蒙藏事務局蒙藏院 1912年、1921年(蒙古,第二次開始流亡) 1919年(蒙古,第一次結束流亡)、1928年 大蒙古國大蒙古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圖瓦人民共和國西藏噶廈 蒙藏事務局和蒙藏院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中央機構,負責管理蒙古、西藏等地區的少數民族事務。

然而當時西藏事實獨立,由噶廈政府統治,外蒙古也在1911至1919年與1921至1992年期間內受蘇聯扶植的各衛星國事實獨立。

甘肅代表團 1919年 1920年 西藏噶廈 國民政府國務院電咨甘肅督軍張廣建所派 護送班禪專使行署 1934年 1938年 西藏噶廈 詳見中華民國治藏歷史。

蒙藏委員會 1949年 2017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 蒙古 蘇聯 俄羅斯西藏噶廈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行政院所屬部會,主管對蒙古族和藏族交流及其他有關蒙藏各項事務。

建國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為行政院所屬部會,2017年9月15日裁撤後業務陸續交由文化部、外交部與大陸委員會承接。

浙江省政府 1949年 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政府的省會一直在杭州,1937年12月,日軍攻襲杭州,省政府遷至金華。

1938年初又遷至永康方岩。

1942年夏遷到雲和。

1945年10月,省政府遷回杭州。

1949年5月3日杭州為解放軍佔領,省政府遷至舟山島北部的干𥗽,並由蔣經國親自將該地更名為克難,統治浙江沿海諸島。

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駐舟山各機構及大量人員隨中華民國國軍撤退台灣,省政府因之撤銷。

新疆省政府辦事處 1949年 199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長期以來由中華民國地方軍閥實質統治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在1955年被新成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取代;而中華民國的新疆省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前後遷至台北市四維路52巷31號辦公(新疆省政府辦事處),於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1月16日裁撤,至此無該省的省政府編制。

金門縣人民政府 1955年 1970年  中華民國 金門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的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定劃定的行政區之一,轄區與中華民國所統治的金門縣範圍重合。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以來的海峽兩岸分治格局,該規劃於法定設置階段而未實施正式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宣稱擁有此地區的主權,然從未實際管轄。

國共內戰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未能攻占金門島,因此福建省人民政府行政區劃中的「金門縣」從未實際運作。

1955年5月,設立金門縣人民政府。

1958年成立大嶝公社。

1970年12月金門縣人民政府撤銷,1971年3月,大嶝公社改隸同安縣。

亞塞拜然納哥諾卡拉巴克共同體 1994年 2021年 阿爾察赫共和國 總部位於亞塞拜然巴庫。

臨時立法會 1997年 1997年  英屬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滿彭定康政改方案,故放棄末屆立法局議員全數過渡成為特區首屆立法會議員的「直通車」協議,並單方面成立臨時立法會[27]。

根據正式紀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向英國保證香港回歸前不會有兩個立法機關在英屬香港平行運作[為何?][28],因此臨時立法會才會在1997年7月1日前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會議,直至當日子夜才移師香港。

意圖取代現政府並草創政府架構的組織[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釋 主張疆域 伊朗全國委員會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36個伊朗反對派政治組織組成的鬆散政治聯盟,由禮薩·巴列維領導;總部位於美國馬里蘭州。

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 1981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5個伊朗反對派政治組織組成的鬆散政治聯盟,其中最大的組織是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總部位於法國巴黎。

臨時越南國家政府 1991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海姆。

衣索比亞王權委員會 1993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大都會區。

寮國王家流亡政府 2003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格雷沙姆。

赤道幾內亞流亡政府 2003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總部位於西班牙馬德里。

敘利亞臨時政府 2013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是一個由敘利亞反對派政治聯盟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成立的臨時政府,目前其總部設於土耳其加濟安泰普。

拯救烏克蘭委員會 2015  烏克蘭 由烏克蘭前總理米克拉·阿扎羅夫等人組織成立;總部位於俄羅斯莫斯科。

委內瑞拉流亡最高法院 2017  委內瑞拉 2017年7月21日,委內瑞拉反對派主導的人民代表大會依法選出33名法官,組成委內瑞拉最高法院[29]。

自由朝鮮 2019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019年3月1日,在第二次美朝首腦會談談判結束之後,該組織宣布成立北朝鮮流亡政府 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內閣 2021  緬甸 緬甸前國會議長曼溫凱丹與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大部分資深幹部一起逃亡。

由遭罷黜緬甸國會議員組成的「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任命曼溫凱丹為代理副總統,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內閣為平行文人政府[30][31][32]。

意圖另立國家並草創政府架構的分離主義組織[編輯] 名稱 開始流亡年份 控制該政府所主張領土的國家 注釋 主張疆域 但澤自由市流亡政府 1947  波蘭共和國 總部位於德國柏林。

[33][34][35][36] 南摩鹿加共和國 1950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總部位於荷蘭。

藏人行政中央 1959  中華人民共和國 通稱「西藏流亡政府」,總部位於印度達蘭薩拉。

西巴布亞流亡政府 1969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總部位於荷蘭。

[37][38] 卡賓達共和國 1975  安哥拉共和國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

科普特流亡政府 1992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39] 庫德斯坦社群聯盟 1998  土耳其共和國 [40] 亞巴佐尼亞共和國 1999  喀麥隆共和國 [41]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流亡政府 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 2005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總部位於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撣聯邦臨時政府 2005  緬甸聯邦共和國 [42] 俾路支斯坦流亡政府 2006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總部位於印度。

[43] 比亞法拉流亡政府 2007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44] 高加索酋長國 2007  俄羅斯聯邦 活躍於敘利亞內戰中伊斯蘭國一方。

坦米爾伊拉姆過渡政府 2010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45] 共和國委員會 2017  西班牙 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46] 參考文獻[編輯] ^WordNetSearch-3.1.wordnetweb.princeton.edu.[2020-07-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Tir,J.,2005-02-22"KeepingthePeaceAfterSecessions:TerritorialConflictsBetweenRumpandSecessionistStates"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StudiesAssociation,HiltonHawaiianVillage,Honolulu,HawaiiOnline<.pdf>.2009-05-25fromhttp://www.allacademic.com/meta/p72056_index.html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1 ^Thielemans,Marie-Rose(編),Albert1er,CarnetsetCorrespondancedeGuerre,1914-1918,Paris:Duculot:14–5,1991,ISBN 2-8011-0951-7  ^ArmiaKrajowa–szkicezdziejówSiłZbrojnychPolskiegoPaństwaPodziemnego,podredakcjąKrzysztofaKomorowskiego,Warszawa1999,s.27. ^Shirer,WilliamL.TheRiseandFalloftheThirdReich.NewYork:Simon&Schuster.1960:723.ISBN 0671624202.  ^Oorlogsverliezen1940–1945.MaandschriftvanhetCentraalBureauvoordeStatistiek,blz.749.[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mmonwealthActNo.671 :ANACTDECLARINGASTATEOFTOTALEMERGENCYASARESULTOFWARINVOLVINGTHEPHILIPPINESANDAUTHORIZINGTHEPRESIDENTTOPROMULGATERULESANDREGULATIONSTOMEETSUCHEMERGENCY.officialgazette.gov.ph.December16,1941[2020-03-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JacquesBertrand.NationalismandEthnicConflictinIndonesi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166[2020-03-26].ISBN 0-521-5244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Pour,Julius.DoorstootnaarDjokja:PertikaianPemimpinSipil-Militer[DoorstootnaarDjokja:DisagreementsbetweenCivil-MilitaryLeaders].Jakarta:PenerbitBukuKompas.2010.ISBN 9789797094546(印度尼西亞語).  ^10.010.1ROBERTCRIBB;AUDREYKAHIN.HistoricalDictionaryofIndonesiaSECONDEDITION.[2020-03-26].ISBN 978-081084935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8).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Ricklefs,M.C.AHistoryofModernIndonesiaSincec.13004th.London:MacMillan.2008[1981].ISBN 978-0-230-54685-1.  ^存档副本.[2016-11-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2).  ^ColinLeys,JohnS.Saul,andSusanBrown.Namibia'sLiberationStruggle:TheTwo-EdgedSword(London:JamesCurrey,1995).pp.20–21,40. ^OfficialwebsiteoftheBelarusianNationalRepublic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04. ^Profi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co.uk;accessed6April2015. ^LoriReese.China'sChristianWarrior.Time(TimeInc.).August28–30,1999,.Vol.154(No.7/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5月11日)(英語).Afterfouryearsofcivilwar,ChiangandthenationalistswereforcedtofleetotheislandofTaiwan.Theretheyestablishedagovernment-in-exileanddreamedofretakingthemainland.  ^ChiangKai-shek(1887-1975).BBC.[March4,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18日)(英語).ThereChiangestablishedagovernmentinexilewhichheledforthenext25years.  ^TIMELINE:MilestonesinChina-Taiwanrelationssince1949.Reuters.[March4,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英語).1949:ChiangKai-shek'sNationalistslosecivilwartoMaoZedong'sCommunistforces,setsupgovernment-in-exileonTaiwan.  ^Establish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ct1,1949).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March10,20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28日)(英語).......aftertheinaugur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inBeijingonOctober1,1949,ChiangandtheNationalistsinstalledtherivalRepublicofChina(ROC)asagovernmentinexileonTaiwan.  ^JohnJ.Tkacik,Jr..Taiwan's"Unsettled"InternationalStatus:PreservingU.S.OptionsinthePacific.HeritageFoundation.19June2008[20December2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7).ChiangKaishekwantedtofightitoutonanallornothingbasis.TherearealsoreportsthatChiang'sadvisorsconvincedhimthatiftheROCmissionstayedtorepresentTaiwan,ChiangwouldbeunderpressuretodemonstrateinsomeconstitutionalwaythathisChinesegovernmentinexilerepresentedthepeopleofTaiwanratherthanthevastpopulationofChina.DoingsowouldrequireChiangtodismantlehisexistingregime(whichwaselectedin1947ontheChinesemainlandandcontinuedtoruleinTaiwanunderemergencymartiallawprovisionswithoutbenefitofelections),adoptanentirelynewconstitu­tion,andinstallanentirelynewgovernment. 參數|quote=值左起第610位存在軟連字符(幫助) ^ROCGovernmentinExileIsIllogical(Englishtransl.).(originalsource:"「流亡政府」邏輯不通"byNOWnewsNetwork).June1,2010[7October2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4).  ^JonathanI.CharneyandJ.R.V.Prescott,ResolvingCross-StraitRelationsBetweenChinaandTaiwan,Americ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July2000[2011-02-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22)  ^TaipeiTimes,CIAreportshowsTaiwanconcerns,June9,2013[2013-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3),[QuotingfromadeclassifiedCIAreportonTaiwanwritteninMarch1949]Fromthelegalstandpoint,TaiwanisnotpartoftheRepublicofChina.PendingaJapanesepeacetreaty,theislandremainsoccupiedterritoryinwhichtheUShasproprietaryinterests.  ^RobertI.Starr,StarrMemorandumoftheDept.ofState,July13,1971[2012-05-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9),FollowingWorldWarII,theRepublicofChina,undertheKuomintang(KMT)becamethegoverningpolityonTaiwan.In1949,afterlosingcontrolofmainlandChinafollowingtheChinesecivilwar,theROCgovernmentundertheKMTwithdrewtooccupiedTaiwanandChiangKai-shekdeclaredmartiallaw.JapanformallyrenouncedallterritorialrightstoTaiwanin1952intheSanFranciscoPeaceTreaty,butneitherinthattreatynorinthepeacetreatysignedbetweenJapanandChinawastheterritorialsovereigntyofTaiwanawardedtotheRepublicofChina.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ewsweek.com;accessed17August2021. ^[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digitaljournal.com;accessed18August2021 ^存档副本.[2020-09-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7).  ^立法局憲制事務委員會會議紀要.[2018-07-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8).  ^Venezuela:un"TribunalSupremodeJusticia"enelexilioseinstalaenlaOEA.Clarín.12October2017[10July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西班牙語).  ^緬甸平行文人政府領導人誓言藉革命推翻軍政府|緬甸示威延燒|全球|聯合新聞網.[2021-04-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緬甸前議長曼溫凱丹逃亡中號召“革命推翻軍政府”-要聞分析.[2022-01-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緬甸議會代表委員會領袖揚言革命推翻軍政府-RTHK.[2021-04-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3).  ^OfficialwebsiteoftheGovernmentinexileoftheFreeCityofDanzig.danzigfreestate.org.[2013-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4).  ^AssertingJurisdiction:InternationalandEuropeanLegalApproaches',editedbyPatrickCapps,MalcolmEvansandStratosKonstadinidis,whichmentionsDanzigonpage25andhasafootnotedirectlyreferencingtheDanzigGovernmentinexilewebsiteinafootnotealsoonpage25.[2013-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5).  ^SydneyMorningHerald,November15th,1947.[2013-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0).  ^TheEconomist,December20th,2001.2001-12-22[2013-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9).  ^Saha,SantoshC.PerspectivesonContemporaryEthnicConflict.LexingtonBooks.2006:63[20May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  ^Minahan,James.EncyclopediaoftheStatelessNations:S-Z.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PublishingGroup.2002:2055、page=2241[20May2011].ISBN 978-0-313-32384-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حكومةالاقباطفيالمهجر.http://www.cpr-government.de/.[2012-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存档副本.[2013-08-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Southerncameroonsig.org.Southerncameroonsig.org.2012-08-20[2012-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TheTransnationalGovernmentofTamilEelam.Tgte-us.org.[2012-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1).  ^WORLDBalochistanLeadersDemandGovernmentInExileInIndia;SuppotPMModi’sMoveOnKashmir.Eurasiantime.[2020-07-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Biafraland.Biafraland.[2012-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Peacehalle.com.Peacehall.com.[2012-09-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4).  ^governrepublica.org.共和委員會.[2018-06-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9).  參見[編輯] 殘存國家 主權國家 臨時政府 政治實體 傀儡政權 分裂國家列表 有限承認國家列表 王位覬覦者 現有王位覬覦者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流亡政府&oldid=72579996」 分類:​政府流亡政府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archiveis連結CS1印度尼西亞語來源(id)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CS1英語來源(en)引文格式1錯誤:不可見字符CS1西班牙語來源(es)含有義大利語的條目需要進一步釐清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עבריתहिन्दी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ëtzebuergeschLietuvi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