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自私自利的動物,道德感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之一,我們也有一句古話說:「人不爲己, ... 一般而言,是先定下一個結論,然後在網上搜些婚外情的例子,給主人公換個名字,然後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人是自私自利的動物,道德感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2020-09-23小播讀書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大衛·休謨的哲學思想,今天,我們繼續分享休謨的倫理學思想,今天我們來聊聊個人道德感的基礎是什麼?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之一,我們也有一句古話說:「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有哲學家說:我們對公衆的全部關心,都可以歸結爲對自己幸福的關心。

也就是說,人們的利他行爲的本質都是一種利己行爲。

休謨說:「問一個人爲什麼鍛鍊,他會回答,因爲他希望保持健康。

如果你再問,爲什麼想要健康,他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爲生病太痛苦了。

如果你再進一步追問,想要一個原因,爲什麼不喜歡痛苦,他就再沒法給出任何回答了。

這是終極的終點,再也無法被轉到別的任何事物上。

」,換句話說,我們所做的一切,似乎最終都是爲了自己。

理察·道金斯甚至說:「我們的基因都是自私的」。

但是,你反過來想,如果追求自私自利是人的天然本性,那麼其實一個人的道德感,似乎不應該存在,因爲畢竟,道德大多數時候是需要自我犧牲的,比如樂善好施,捨己為人,甚至犧牲自己去救助別人等等。

有一個關於人類無法做出道德行爲的論證:前提1:人類的天性是註定只會追求自利的前提2:道德通常需要自我犧牲結論:人無法做出道德的行爲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其實人類做出道德行爲,有點多餘,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僞善。

但這個論證其實並不完美,因爲道德通常需求自我犧牲,而並不是所有情況都需要自我犧牲,因此當一些道德行爲和自利的行爲相符合的時候,人類是可以做出道德行爲的,至少按照上面的論證是這樣的。

比如,假設你答應幫忙照看一天鄰居的狗,那你現在就有道德責任去那麼做。

但假設照看這隻狗很有意思,是你最喜歡做的事之一,那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和自利就是吻合的。

因此,出於自利的行爲可以與道德兼容。

不過,大多數時候道德和自利還是衝突的,那爲什麼我們還會表現出道德行爲呢?休謨認爲,我們道德行爲的基礎是:同理心,也有地方翻譯爲:同情心或者共情能力。

這裡的同情心,並我們通常理解憐憫或者同情,而是一種同情共感能力,能對別人的情緒感同身受的能力,同時還需要一點想像力,當一個人被帶到懸崖邊往下看,他會害怕甚至發抖,這是因爲他可以想像掉下懸崖時的危險。

同樣,我們可以對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中,其他人的道德品質感同身受,這是源於我們的想像力和同理心。

當我們走進一個劇場,看到很多人在一起,共同歡樂,我們很容易被這樣的景象所打動。

在觀賞演出中,我們也很容易受到劇情的跌宕起伏,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

這些都是我們人性中共情能力所產生的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同理心。

休謨說,如果任何人都情感冷漠,毫無共情能力,他們對人類幸福和苦難的情景毫無感觸,那麼他對人性的善惡美醜也一定會無動於衷。

正我們有共情能力,讓我們時刻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和細微的道德差別,這種感受可以表現出對弱者的同情,和對強者的不滿,而這些感受並不是出於自私自利,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會讚美,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的道德品質的原因。

但休謨同時也指出,共情能力也同樣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大量民衆的暴亂、黨派的狂熱、對宗教領袖的忠誠和崇拜,所有這些都是由人性中的社會共情所產生的結果,或者說,共情也很容易導致從衆現象。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對別人的同情,要比對自己的關心更微弱;對遠離我們的人的同情,要比對我們附近的人的同情更微弱。

也就是說,共情能力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變弱,但正因爲如此,我們在對人的品格進行冷靜評判時,就必須忽略時間和空間的差別,使我們的情感更加大衆化和社會化。

不管怎麼樣,我們賦予社會美德的價值,主要都是從對人類和社會的利益中產生的。

而且由於人類具有廣泛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我們也不可能對其他同類禍福和悲喜無動於衷。

如果沒有什麼事情使我們產生特殊的偏見的話,我們就會很自然的認爲,凡是能促進同類幸福的就是善的,凡是使同類遭到痛苦的就是惡的,因爲這個時候,我們會將自己映射到同類中。

而這種對他人和社會的道德評判,並不一定源自,自私自利,而是源自我們共有的「同理心」或者「同情心」。

休謨認爲個人的道德感或者利他精神,是建立在」同情心「之上的,因爲有同情心,所以,我們可以表現出捨己為人,樂善好施的道德行爲,自私自利是人性的本能之一,而同情心也是人性的本能之一,就像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惻隱之心是一個人表現出仁愛的來源。

而同情心或者仁愛之心,也會相互影響和傳遞,所以,從個人的同情心,可以擴展成爲一種普遍的仁愛。

休謨說:「人性中有一種普遍的仁愛,在這種仁愛中,沒有摻雜任何實際的利益」。

好了,到這裡,我們就簡單介紹了休謨倫理哲學的主要思想,人並非完全自私自利的動物,同情心是道德感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表現出道德行爲。

其實休謨的道德哲學和英國主流的經驗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也影響了後面英國哲學家邊沁的「功利主義」道德觀,而且休謨的道德觀和亞當·斯密的道德觀也是類似的,人類的道德感的起源是同情心,關於這一點,甚至東西方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相關焦點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並不擁有更高的道德感? 不安感從何而來?恐怕也是被寫入DNA中的。

生物感知到前面提到的三種生存要素受到了侵害,就會感到不安。

譬如,當生命受到威脅時,生物就會減小留下後代的可能性。

許多有毒有害的食物都有奇怪的味道。

看到外表高大強壯的動物,人類會本能地感到恐懼,根本不想嘗試與之戰鬥,而是一溜煙地逃跑。

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後來我發現,做好人總吃虧,我就不想做好人了。

我承認,我道德不高尚,沒有吃虧精神,還有些好吃懶做,爲此,我經常感到慚愧。

按照做好人的標準,在一個集體裡,需要幹活時,我應該搶在最前,分配勞動果實時,我應該躲在最後。

以前我比較傻,認爲這樣很好,每個人都這樣做,積極勞動、不爭功勞,我們的集體會越來越好。

「人不可過於自私自利,但也不應該完全不自私」,您認同嗎? 因爲向來主張和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等道德理念,所以,一直提倡與人爲善,要仁愛天下,千萬不可自私自利。

爲此,從小開始,父母、家庭、老師、社會都會教育和灌輸這種思想觀念。

那麼,有人說,「人不可過於自私自利,但也不應該完全不自私」,您認同這句話嗎?其實,你如果活得很累,很不開心,也許真的是你不夠自私所造成的。

自私自利的鳳凰男,母親生病要岳父母出錢,道德綁架妻子 自私自利的鳳凰男,母親生病要岳父母出錢,道德綁架妻子小萍看著手裡的離婚證真特別高興,已經終於擺脫了這段沒有快樂的婚姻。

而這時候張偉就問小萍離婚後悔了,要是後悔了,就道個歉兩人可以復婚。

可小萍看了一眼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的張偉,頭也不回的就離開了。

什麼是道德?人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康德說所有的道德法則,最終都可以概括成一條法則,就是:「讓你的道德行爲可以成爲人類的一條普遍法則。

」因此要求人的行爲在任何地方都能長期適用於所有人。

這就是人爲社會立法,如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別人。

就是自己選擇行爲時,都應該先反問自己,如果別人也這樣待我,我喜歡嗎?例如:希特勒剛當總理時犧牲少部分猶太人,造福大部分德國人爲什麼是不道德的。

人性二元論—道德和人類的情感 ,生產力發展了,社會文明也發展了人與人的交流範圍擴大了,社會的範圍便由一個部落羣體變成了一個大的部落或者是國家,這時候社會規則也發生了變化,社會的分工在不斷細化,這時候除了有一些默認的社會規則,國家裡面還會建立強制性的規則,那就是被稱作律法的東西,律法是由統治階級制定的,且有統治階級強制推行,如果有人違反,那就必將會被律法的強制力量所處罰。

人是自私的,還是大公無私的? 自私自利是所有動物,所以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本性,人,當然不能例外。

不過,人是虛僞的、僞善的。

人不會直接表現自己的本性,加之其它目的,人總是會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大公無私的模樣。

因此,古往今來關於人的自私自利性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和說法,把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就能夠輕易看到的普遍事實,說得乎其神,理論得玄而又玄。

《道德經》:有些愛,一旦說出來,便離分手不遠了 ——《道德經》情感生活中,關於兩個人如何相處,《道德經》裡給出了答案,可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愛,都是有限度的,也不是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愛情。

真正相愛的雙方,言行舉止中,有一定的默契。

——《道德經》愛情中的雙方,需要坦誠相待,不能有自私的念頭。

如果某個人,被自私蒙蔽了雙眼,那麼會在一段感情里,缺少大度的包容,只會用斤斤計較的舉動,給所愛的人,留下難以相處的感覺。

我是人不是動物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人」?我估計在座90%的人會說,「人」是會思想的動物。

因爲大家都覺得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會思想而動物不會。

但這個結論不夠準確。

事實上,人類的思維分成兩類。

一類是跟人類的生理本能有關的思維。

人活在世界上最根本的生理本能有兩個:活下去和繁衍後代,所以這類思維方式也叫作實用性的思維方式,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人和動物都具有。

您的道德層次處於哪個階段? 通過分析不同答案中隱含的認知特點,可以劃分出道德發展的三個水平和六個階段。

第一個水平爲「前習俗水平」,通過行爲後果來判斷行爲是否妥當。

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懲罰和服從取向」,不受懲罰的事就能做;第二階段「功利取向」,對我有好處的事就能做。

情感類讀者,爲什麼討厭道德說教式文章? 這類道德說教式文章是如何炮製出來的呢?一般而言,是先定下一個結論,然後在網上搜些婚外情的例子,給主人公換個名字,然後排列組合成幾段文字,只要能證明自己的結論就成了。

那麼,情感類文章究竟應該怎麼寫呢?究竟應該怎麼寫,我也正在探索。

不過,可以多讀讀情感大師的文章,他們的文章會告訴你,情感類文章究竟應該怎麼寫。

「自私自利、我執我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還望警惕 人生在世,「私心「誰都會有,一個人私心過重,就會變得自私自利。

而自私自利的人,一心只爲個人利益打算,常常會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最終害人害己。

有一天,驢子和狗一同隨主人外出。

驢子表面機靈,實際上腦袋空空,不想事情。

半路上,主人睡著了,驢子就趁機大啃青草,吃得非常愜意。

更加完善的道德體系、更加公正的法律,必不可少,必不能少! 這也是法律和道德發揮作用的分界點。

但無論是大錯、小錯,能救贖他們的,最終只有他們自己,犯錯之人必須認清自己錯在哪裡!有人說,某些人之所以缺乏道德觀、甚至犯下大錯,是因爲他們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或教育,這倒是事實,從心理層面來講,有很多人的確沒有健康的成長環境,心理脫離正常人的軌道,或者乾脆按照欲望的驅使活著! 人啊,歸根到底,還是動物。

(原創) 有的時候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而有的時候,人的力量非常可怕。

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很受歡迎的語文老師講過,寫詩其實是爲了表達愛意,寫詩最好的年紀是青春期。

成年人就像下午茶,就寫不出那個味道了。

我父母教育我們,我們是來自於農村,是矮人半截的,就不能惹是生非,所以我骨子裡自卑,尤其是早些年,這也導致我沒啥朋友,不會表達自己。

人這種動物擁有「無用知識"越多越快樂。

(二稿) 很多人看文章,看視頻。

容易作道德的綁架。

用於娛樂的文章和視頻。

網民是這樣審視的。

其文章有沒有教育的意義。

是否是滿滿的正能量。

這正能量文章和視頻。

爲什麼不受人的歡迎?閱讀的人人不多。

點擊率也少。

這樣的就不理解了。

懷疑網民的道德水平怎麼樣?其動機怎麼樣?這正是一個誤區。

這個誤區往往是人們。

背離的人的天性。

人們的天性是多種多樣的。

飲食有飲食的天性。

靜態有靜態的天性。

學習有學習的天性。

理解講道德有品行的含義 「道德」的含義及其本質 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爲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調節人際關係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行爲活動的總和,包括道德意識、道德規範和道德實踐等。

道德作爲一種實踐精神,是具體的歷史範疇,隨著社會經濟生產方式的發展而變化。

進入階級社會之後,隨著社會經濟生產方式的發展,相繼出現了奴隸社會道德、封建社會道德和資本主義社會道德。

辯論|道德只是低等羣體用來阻礙高等羣體的虛構事物? 很多人會認爲道德是自利的,比如出軌會損失名譽與財富;但實際上,道德是用來約束普通人的行為準則的,道德將這些人的行為準則進行限制,以便更好地管理,所以我認爲,道德本質上是高等人發明出來讓低等人遵循的。

爲什麼低等人羣會用道德來阻礙高等人,我認爲這裡面有幾個重要的點。

行爲心理學:喜歡抖動腿腳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嗎? 因爲他由此斷定,這位朋友絕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可是,有一天,這位朋友的一個舉動卻讓他大失所望。

這天,陽光明媚。

張成打電話約好友來一個露天茶館聊天。

在遮陽帳篷下,他們品著茶,聊著天,好不愜意。

他們聊茶,聊生活,聊人生……聊著聊著,張成的手機不小心滑落到了地面。

他下意識地彎下身去揀手機,無意中瞥見了好友那雙抖動的雙腳。

梁文道:《隱祕的角落》,「壞小孩」有著怎樣的道德? ,各種隱形的、成條文的以及非成文的社會習慣和制度,都不支持兒童的道德判斷往更高階段發展的話,又怎麼去要求一個兒童的道德發展,能夠進展到更高的階段?很多人討論了他們的家庭原因。

我想到了另外一個議題,一個小孩從小到大,ta的道德教育是怎麼發展的呢?現在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活到我這個歲數的,多少都會有自己的道德判斷,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道德想法跟看法。

而討論道德從小到大是如何形成的,就會涉及到心理學上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發展心理學中的道德發展。

人與動物之間有著單純的情懷—《狂暴巨獸》 《狂暴巨獸》是外國導演由布拉德佩頓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整體以人和動物的感情爲起點,寫出了一部跨越了種族之間的友情,講述了主人公與大猩猩之間的一切故事,充分的以電影的形式向我們展示出了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是有感情的,感情這種東西也許並不是生來就有,但是可以通過後期來培養,電影中主人公與大猩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沒有一點勾心鬥角,動物這種生物可以說是只要你對她好那他就會百倍的對你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