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英文譯名之議 - 金門日報全球資訊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拜戰爭之賜,當時金門(Quemoy)在西方幾乎是家喻戶曉,是亞洲的火藥庫、東西冷戰(Cold War)的焦點,躍上世界的舞台。

因此在英語世界中,金門被譯成Quemoy,是有深厚的 ...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金門」英文譯名之議 發布日期:2011/11/15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23,232   「國立金門大學」於2011年自金門技術學院改制成功,海內外鄉親無不寄予厚望。

學校名稱的英譯,成為一件大事。

譯名,是國際化的一個基礎工程,是與國際接軌的關鍵之一。

金門大學,譯為National Quemoy University。

金門(Quemoy)怎麼來的?  金門,得名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現在,我們行政機關或大多數人所熟知的「金門」英文譯名,為Kinmen一詞。

根據我的了解,Kinmen為威妥瑪(Thomas  Wade)拼音系統,以國語(北京話、普通話)發音而得。

類似的地名,還有包括台北(Taipei)、基隆(Keelung)等。

當然不只是地名,許多人名譯音亦同。

金門以Kinmen譯之,成為行政機關常用的標準譯名,時間並不長,大致上成形於1970年代末期,而且多數集中於國內使用。

    在國際上,威妥瑪拼音系統在1979年中國大陸與美國建交之後,逐漸被漢語拼音取代,成為英語系國家普遍的拼音法。

若根據國際常見的漢語拼音,或者國內頒布使用的通用拼音(其實兩者差異很小),金門應該譯為Jinmen。

有一些外國學者或記者,提及金門,使用Jinmen一詞還比Kinmen普遍。

    然而,真正廣為西方世界知曉的金門譯名,既非Kinmen,也不是Jinmen,而是Quemoy。

在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年代,以葡萄牙、西班牙為首的國家積極向外拓殖,這時候跨洲的航海知識被建立,航海地圖被繪製出來。

台灣被葡萄牙人稱為Formosa(美麗之島,當然全世界被稱為Formosa的地方有好幾處),而金門被稱為Quemoy、烈嶼Lishou、大擔Toatta,金門首要城鎮後浦稱為Au Po;廈門則稱為Amoy、漳州府Tchang-teheou-fou、海澄Hai-teng、鼓浪嶼Kou-lang-se。

這些詞彙,乃是根據閩南語發音的葡文、荷蘭文或法文,後來一直流傳下來,被其他後起的西方殖民國家沿用,特別是英國,其古海圖均標示了Quemoy。

  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的Pusey  Library  Map  Collection中,藏有古地圖善本書。

一是1697年英國John  Seller爵士所編的的Atlas  Maritimus,一為1703年John  Thornton的The  English  Pilot。

這兩本地圖,繪製了當時全球海域航道的詳圖,供東印度公司船隻航海使用。

在東亞的部分,均可見Quemoy(金門)的蹤跡。

書中提到船隻從東南亞北上、沿著中國東南沿海向上航行的一段紀錄:從廈門(Amoy)出來,經過金門(Quemoy)及圍頭中間該走什麼方向,遠方各地島嶼及陸地形狀為何等等。

Columbia Encyclopedia(《哥倫比亞百科全書》)中,也收有Quemoy這個詞彙。

這些都表明了在三百多年前,金門已於東西航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過,Quemoy這個島嶼,廣受西方熟知是在國共戰爭時期。

西方媒體稱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為Quemoy  Crisis (金門危機)。

從這時候開始,到單打雙不打的年代,Quemoy這個地方,大量出現在CNN、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China  Weekly  Review的報導中。

拜戰爭之賜,當時金門(Quemoy)在西方幾乎是家喻戶曉,是亞洲的火藥庫、東西冷戰(Cold  War)的焦點,躍上世界的舞台。

    因此在英語世界中,金門被譯成Quemoy,是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及文化意義。

時代雜誌(Time)於1995年的台海危機、1996年的民選總統及晚近的小三通均有專文報導,提及金門均是用Quemoy一詞。

曾在金門服役的知名詩人洛夫,於2001年底發表了一首〈再回金門〉的詩作,其英文題名翻譯成Return  to  Quemoy(翻譯者John  J.  S. Baloom)。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Quemoy的普遍性。

    必也正名乎。

回到有歷史文化意義的譯名,實屬必要。

甚至,若縣政府要提升國際的知名度,從我的觀點來看,Quemoy絕對比Kinmen適合。

畢竟,譯名是要讓外國人看的。

回上一頁 回首頁 回頁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