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費者為你的產品買單!社會創業者應避開的7 個行銷盲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 ... 社會創業家容易有這樣的盲點「我家產品名不虛傳,靠口碑絕對熱賣」—— ...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BlakeWiszonUnsplash 讓消費者為你的產品買單!社會創業者應避開的7個行銷盲點 創業評論 2020.03.26 FacebookLike 瀏覽次數: 自2014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112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18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1億台幣。

iLab將於每月精選創業領域相關文章,與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新知。

社企流/文:梁元齡 所有的社會創業家,如果希望事業能夠長長久久,都會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把自家產品或服務,在對的時間、賣到對的人手裡。

「行銷策略」因此成了最重要的學習關鍵之一。

社會創業家容易有這樣的盲點「我家產品名不虛傳,靠口碑絕對熱賣」——畢竟又能消費、又能做好事,這麼美好的事,誰抵擋得了? 壞消息是,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

究竟社創者該怎麼行銷產品和服務?有哪些最容易犯的錯誤,應該要小心避免?聽聽其他專家怎麼說! 盲點一:大膽假設,卻沒有小心求證 很多社創者容易把日常經驗帶入創業作為中,誤以為有個市場存在,接著就開始對銷量抱持過於樂觀的態度。

許多人最終會失望發現,他們所設想的市場根本不存在,又或者是顧客還沒準備好要購買。

致力於環境倡議活動的HubbubEnterprise環境行銷經理AlexRobinson建議:「在你著手行銷前,必須要先非常確定,你的目標受眾對你的產品擁有興趣。

」 致力打擊「月經貧窮」的月事品牌HeyGirls為例,該組織每推出一項新的產品,都會進行焦點團體訪談,調查他們對產品本身、包裝和溝通語言的滿意度與回饋。

如果焦點訪談的執行成本太高,線上問卷也是不錯的方法。

(同場加映:呵護妳的荷包,也呵護妳的心:打擊「月經貧窮」,蘇格蘭校內全面提供免費衛生棉) 一旦商品上市,也要記得定期審視: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最能有效打到受眾?此時「AB測試(A/Btest)」就是不錯的方法——設計兩個版本的行銷方案,然後把受眾分成兩群,最後追蹤哪一個方案成效更好。

不論是入口網頁、廣告或線上活動,都可以做AB測試,經過一次次經驗,將能更有效掌握行銷溝通的竅門。

盲點二:幻想能把產品賣給「每一個人」 社創者瞄準的目標受眾範圍越廣,當然更容易觸及到更多人。

但是,所謂的行銷策略不只攸關你「要吸引誰」,你「不要吸引誰」也同等重要。

如果你能做到去蕪存菁,就代表你能把精力聚焦在最具開發潛力的一塊市場上,也是你最能夠闖出些名堂的地方。

這樣一來,你不僅有充分的時間,去制定出有效率的行銷策略,也能夠達到永續的商業成長。

如果對於精準受眾一點概念也沒有,很容易就落入打「散彈槍」的狀態,不但徒增一堆沒必要的花費,成效也不見得好。

永續時尚品牌Mamoq行銷總監MattWilliams指出:「你沒有三頭六臂,不可能滿足所有受眾的需要。

對初創事業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

」他強調,「把廣告策略的目標受眾劃得越小越好。

」 究竟該怎麼做呢?「描繪受眾輪廓」就是個很好的練習,藉由釐清受眾的細節,想像一個用戶的可能樣貌。

有了這一層想像後,要打造能吸引這個人的語言、內容,也更容易些。

盲點三:行銷語言的「推銷感」太重 當你和潛在顧客對話的時候,不應該把重點放在推銷上,而是應該著重於「分享你的故事」。

即便只是分享故事,也切記別讓話題總繞著自己轉:換個角度想,你不見得只是推銷者,也可以扮演專業領域的萬事通,讓那些認同你的人持續追隨你的腳步。

有些人也建議,臉書發文中,每4篇最多應只有一篇提到自家企業,其他則可以發布業內重要趨勢等內容。

例如,Mamoq的社群主要用來和受眾溝通「永續資訊」,希望這些內容能夠降低消費者理解永續的門檻,並且透過消費(購買Mamoq的產品)等方式參與其中。

Williams說,這些貼文往往能夠創造高互動率,但此時企業便很容易忘記「粉絲最初追蹤你的原因」,獲得一些社群成果後就只著眼在「賣東西」上面,忽略了要持續經營資訊平台的本質,是必須避免的事情。

HeyGirls剛成立時,行銷用語多半都很直接,呼籲受眾購買他們的產品,但是成效非常失敗。

反而是激發討論、問粉絲問題的貼文,往往能夠促成相當高的互動。

因此,HeyGirls現在很少在社群貼文中提及推銷感太重的字眼,而是著重在刺激互動上面,這個做法依然成功為產品網站創造流量、提升下單率。

盲點四:在茫茫品牌海中丟失獨特性 許多新創品牌都有個問題:忘記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創業?要意識到這件事不容易,特別是當市場中充滿誘惑、到處都看得到賺錢機會,又或是出現銳不可擋的趨勢時,總會讓創業家想趕緊跟上潮流、遺忘初衷,這時就容易丟失自己的獨特之處。

切記自己的初心,是與眾人做出區隔的不二法門;長期而言,也有利於和忠誠顧客維繫關係、提高營收。

也有創業家都建議,不要過度受到「政治正確」這類的文化趨勢影響,而侷限了品牌語彙的可能性。

例如:因為害怕冒犯到特定群體,而修改、甚至不溝通某個對品牌而言很有代表性的觀念。

你更應該做的是:時時和忠誠客戶保持聯繫與溝通,並且不吝於採納他們的建議。

這裡另外提供一個小秘訣,教如何你確保所有文案都能夠具有十足代表性。

所有的行銷語言,都不應該被設定為「只使用一次」,而是應該和組織風格緊密地結合。

你可以試試把視覺設計、其餘資訊都移除,單單審視文案本身,請個第三人來猜猜看:這是哪家公司的文案?如果猜得出是你的公司,那麼你就成功了。

盲點五:小看電子報名單,沒有好好善用 不論你的行銷計畫如何,「電子報」都是非常關鍵的一項。

由於電子報的機制設計,需要消費者主動訂閱、才能接收訊息,因此這群訂戶就成了最珍貴的一群人。

通常,相較其他行銷管道,電子報也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項。

部分創業家分享,他們的電子報訂戶數、轉換率,跟銷售營收呈現正相關。

好好經營電子報,對營收的益處可見一斑。

經營電子報時,發信頻率固定是首要關鍵之一。

不管是每周發或每月發信,都一定要持之以恆,而且最好在顧客訂閱時就讓他們知道這件事情。

另外,如果有成效不佳的地方,也別害怕改變。

電子報的優勢就在於容易調整、容易測試,成效報告也往往很直觀。

如果你還位於初創階段,WordPress、Squarespace、Wix這些網站都有提供電子報整合的服務;Mailchimp、Campaigner、CampaignMonitor等外嵌電子報系統則相對便宜,使用起來也容易上手。

在尋找電子報系統時,可以盡量找些有簡易模板、成效報表功能的選擇,清楚的使用說明也很重要,如果卡關才不會求助無門。

盲點六:社創的兩難——產品性能v.s.社會影響力 行銷商品或服務時,究竟應該強調產品本身的性能品質,還是買家能夠創造的社會影響力呢?這是很多社會創業家都會面臨的難題。

有些公司採取的作法,是先著重在其中一項上面,稍後再把行銷重點轉移到另一項上。

舉例來說,公益型連鎖健身企業GLL發現,為了與其他競業做出區隔,必須特別強調產品的社會公益性;而致力公平貿易的咖啡茶飲業者Cafedirect則把行銷重點先放在優質的茶飲咖啡上,接著才會與市場溝通商品的道德面。

有的時候,如果品牌太強調自身公益性,容易讓顧客將品牌判定為「慈善組織」,因而只做單一次消費、而非讓此類消費成為自己的生活常態,回購率也就變得很低。

溝通「永續性」因而成了非常重要的學習。

純素個人清潔品牌TheSoapCo.共同創辦人CamillaMarcus-Dew認為,這個問題並無標準答案,但有個必須考量的關鍵要素,就是:這個市場有多成熟?例如:咖啡、巧克力等產品是否合乎公平貿易原則,普遍已是很多消費者想知道的事情;其他商品在傳達社會影響力時,則必須有「開路先鋒」的準備,謹慎以對。

另一個需要考量的要素是產品價格,因為產品價位決定了競品,也影響了社創品牌該如何和其他競品做出區分。

如TheSoapCo.商品價格偏高,顧客大都是基於產品性能才購買,然後當他們自己發現「這家公司有著很好的社會影響力」,多半會因此對品牌更忠誠。

而TheSoapCo.旗下姊妹牌BECO,價位較低,行銷上就會先強調社會影響力。

盲點七:錯估自己的能耐,沒有適時說「不」 社創者很容易受到社會關注,此時便有來自外界的各種機會、邀請、甚至是要求。

你必須學會說「不」,即使那可能是一件你很想去做、或者很想做到的事情。

第一種「說不」是針對來自外界的誘惑和機會。

HubbubEnterprise環境行銷經理AlexRobinson提醒,要時時謹記時間分配的優先順序,不是每件事情都重要到值得去做。

「比如受邀出席某場座談會,卻沒有坐下來好好思考:我能從中獲得什麼?就一頭熱地赴了約。

很多小型組織都有這問題。

」 第二種「說不」則針對外界對你的要求。

Marcus-Dew指出,身為社會創業家,外界很容易對你放大檢視,甚至假設你應該在公益上面面俱到。

這時,將公司資訊公開透明便是唯一的解方,清楚地讓大眾知道公司做什麼與不做什麼,以回應大眾對組織的期待。

社創產品的社會面向,既是營運上最具挑戰性的地方,也是行銷時相當有利的特色。

學習如何善用自身特色、拿捏溝通術語間的平衡點,將能幫助社創者打造出最具說服力的行銷策略、成功讓消費者買單。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Marketingmishaps(I)madebysocialentrepreneurs–andhowtoavoidthem(part1)(Pioneerspost) Marketingmishapsmadebysocialentrepreneurs–andhowtoavoidthem(part2)(Pioneerspost) 延伸閱讀 >> 3面向掌握數位經濟時代必備行銷術:品牌定位策略、全網行銷概念、客戶關係管理 >> 讓社會影響力成為組織DNA!5個秘訣讓你的公司除了創造收益,更促進社會正向改變 >> 社會企業如何打造獨特品牌、發揮影響力?5個品牌策略心法,幫你擦亮「做好事」的招牌 【社企流iLab孵化器徵件中!】 在你的創革路上,iLab從0到100陪伴創業者錨定方向、穩健前進,掌握社會創新創業必備技能與思維! 只要你正致力於改善某個社會議題、透過商業創造影響力,無論你正在驗證點子或商業模式、測試市場與產品服務、或已邁入穩定營運階段,在iLab孵化器,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專業服務與資源,以及100+與你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社群! +了解更多iLab孵化器:https://pse.is/J7W6X +立即申請:https://pse.is/3aj4um +徵件截止日:2021年1月31日23:59 +還是不清楚?來和iLab聊聊吧>>> https://pse.is/QKEN5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社會創業社會企業行銷公關廣告社會影響力產品 前往完整專欄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此專欄收錄iLab執行團隊每月精選的社會創業相關文章與iLab最新動態,帶領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洞察。

自2014年起,社企流啟動iLab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100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18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1億台幣。

你可能也喜歡 給社創者的備忘錄:第二屆亞太社企高峰會「世界咖啡館」,從4大面向優化經營之道 「傳遞理念,從說個好故事開始」聯合報:從真實出發,讓媒體成為社會企業的行銷夥伴 社會影響力評估並非絕對,「重要的不是比較數字大小,而是檢視影響力是否持續進步」 「教育新創的從0到1」論壇記實:在體制內外創造改變,你需要知道的6大關鍵 社企3個Y創造獨特商品價值 想當社會企業家你不該錯過的五大心法 名人「加持」社會企業,是加分還是扣分? 杜拜社企週帶你一窺中東新創企業的亮眼成果 PhotoCredit:PrimeRoots粉絲專頁 肉類替代品又添新例!美新創推「真菌培根」,口感不變、營養價值更高 創業科技健康青年新知 2020.03.25 社企流/編譯:簡育柔 為了吃得更健康、更環保,全球掀起一波素食風潮,消費者與食品供應者都在尋找適合代替動物肉品的替代蛋白質。

在美國舊金山灣區,一位24歲的年輕人因為烹飪課啟發靈感,創新採用真菌來嘗試仿製肉類,想不到不只外觀相似度極高,連味道都如出一徹。

她創辦公司推出首發產品「真菌培根」,於網路上架後便引發購買熱潮。

市面上許多素肉原料來自植物蛋白,像是美國人造肉品牌「BeyondMeat」推出的BeyondBurger、或食品大廠雀巢(Nestle's)推出的AwesomeBurger,這兩家品牌所推出的素肉多半由碗豆蛋白製成。

美國品牌「ImpossibleFood」所推出的素肉排,則是由馬鈴薯與豆類為原料;美國大廠家樂氏(Kellogg’s)的「無肉之肉」系列產品則是以豆類製成。

(延伸閱讀:未來的漢堡沒有肉?蔬食商機遍地開花,步步攻佔速食市場) 如今,位於美國舊金山灣區的新創公司「PrimeRoots」,則與眾不同,使用真菌類來仿製肉品——特別是運用製作日本清酒所使用的米麴菌(koji)。

PrimeRoots近期在官網上架一款限量新產品「真菌培根」,旋即被搶購一空。

「這是一款炙手可熱的素肉產品。

」共同創辦人KimberlyLe表示,市面上有非常多碎肉素食產品,無法仿製像培根或是雞胸這種一體成型的肉類,不過米麴菌卻能完美複製呈現。

用來製素肉的米麴菌,主要在PrimeRoots的柏克萊總部中以發酵桶培植,培植過程跟釀造啤酒或日本清酒一樣。

米麴菌的胞子接受養分後,幾天內就能長出豐富的纖維。

Le說,「米麴菌的纖維,與雞胸肉的纖維非常相似。

」取其纖維加入植物性脂肪,並加以調味便成為最終產品。

Le補充:成品是包含植物性脂肪與調味的塊狀物,過程中以煙燻使其成色、增添風味,最後再以機器將成品切片,真菌培根就這麼登場了,製作工法跟一般葷培根相同。

」 Le與另一位創辦人JoshuaNixon因為大學一堂以植物性海鮮為主的烹飪課結識,分組的學生們被賦予任務找出「海鮮的植物性替代品」,這比漢堡的碎肉還難仿製。

當時,Le便決定嘗試用米麴菌(學名為Aspergillusoryzae)來試試看。

米麴菌在美國鮮為人知,不過在日本卻是非常普及的食品原料,常用於釀造清酒與食品調味,麴類在日本稱作「糀」(音同花),酵母菌絲好像開在米上的花一樣,因此得名。

「我當時馬上就想到以發酵的方式來生成蛋白質,而不是從植物上分離蛋白質,因為那樣太費功夫了。

」真菌的長纖維有助於複製肉品的質地,且米麴菌本身也擁有些微的鮮味,可謂是仿製肉類的最佳選擇。

PrimeRoots團隊早期名為「TerraminoFoods」,當時他們創造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素鮭魚原型,接著繼續仿製其他不同肉類產品。

當團隊準備開始銷售產品時,他們做了潛在客戶調查,藉此分析消費者接受度最高的肉類替代品可能是哪些,脫穎而出的就是培根這個品項。

料理這款以真菌製成的培根,其表現跟豬肉培根相當類似,連煎煮時在鍋內發出滋滋聲響都一樣。

Le表示,真菌培根會像豬肉培根一樣在煎煮的過程中收縮,酥脆度也可以依喜好調整。

而PrimeRoots希望真菌培根比豬肉培根更健康,口感並沒有完全複製豬肉培根的油花感,而真菌培根也包含更多蛋白質。

團隊希望它嚐起來更像是火雞肉製的培根,而非豬肉製的培根。

目前,PrimeRoots已開始提供真菌培根給消費者限量訂購,團隊也打算從消費者身上取得回饋,進而不斷改良這款肉類替代產品。

核稿編輯:李沂霖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參考資料 Thisbaconlooksliketherealthingasitsizzles—butit’smadefromfungus(FastCompany) Kellogg’sIncogmeatotolaunchveganbratwurstandItaliansausage(CNBC) WhatIsKoji?(Foodrepublic) THEFUTUREOFPROTEIN.MADEFROMPLANTS(BeyondMeat) Nestlélaunchesnewplant-basedburgersandgroundsinUS,Switzerland(Nestle’s) 24-year-oldentrepreneurtolaunchplant-based“superprotein”productsbyvote(Inhabitat) 延伸閱讀 >>人造肉旋風席捲各地,你會愛上哪一種?台美技術比一比,外觀、口感各不同 >>肯德基爺爺來呷菜!KFC攜手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推出植物肉「炸雞塊」 >>不必擔憂過度捕撈,也能繼續大啖生魚片!全球新創研發幾可亂真的「素魚肉」,為海洋永續盡一份心 想要讓家鄉變得更好,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來看《社區自造家:第一次做社區營造就上手》專題,以移居者、返鄉者及師生團隊3種角色切入,帶你一探社造心法,齊心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看專題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真菌培根素肉人造肉蔬食減碳 你可能也喜歡 CO2竟能做成肉!美國新創AirProtein研發「空氣素肉」,營養媲美真實肉類 肯德基爺爺來呷菜!KFC攜手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推出植物肉「炸雞塊」 「未來漢堡排」台灣買得到!全家超商開賣BeyondMeat,全台通路限量發售 人造肉旋風席捲各地,你會愛上哪一種?台美技術比一比,外觀、口感各不同 素肉將登陸主流市場!漢堡王計劃推出「不可能華堡」,連員工都吃不出與原版華堡的差別 拯救世界的《地球健康飲食指南》:科學家建議「少肉多菜」,用三餐降低環境負擔 控制全球暖化的關鍵因子是素食!權威期刊:要養活100億人口又不破壞生態,全球得吃「彈性素」 未來的漢堡沒有肉?蔬食商機遍地開花,步步攻佔速食市場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評論 1 避開創業者常犯的錯誤,5分鐘帶你搞懂「使命」「願景」和「戰略」的差異 創業 2 同樣是影響他人,你選擇influence還是impact?認識關注他人想望的「B型影響力」 創業 3 「漁電共生」將成能源轉型曙光?5大爭議待解決 環保 4 社會企業新手必讀!3步驟帶你深度了解社會企業 創業 5 【循環時尚】面對時尚真正的代價,企業、消費者能做些什麼? CSR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報名嘉年華 參與永續大調查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