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國族」(nation)? 語彙分析、構成元素式定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語言、歷史與民族主義〉,《正修學報》13:1-9。

連結:; 王明珂(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台北:允晨文化。

連結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ACI: 數據來源:AcademicCitation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

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

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期刊名稱。

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 號 來源資料 國家發展研究 12卷2期(2013/06/01) 何謂「國族」(nation)?─語彙分析、構成元素式定義、以及過程化思考的嘗試 國族渴望的巨靈─台灣科技官僚治理的中國脈絡 ProsecutingIndirectPerpetratorsofCrimesagainstHumanityinEasternGermany 縉紳化或便利城市升級?─新北市三重區都市生活支持系統再結構 台灣環評制度設計與執行爭議─反思美麗灣案 P1-71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政治學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DOI: 10.6164/JNDS 訂閱目次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何謂「國族」(nation)?─語彙分析、構成元素式定義、以及過程化思考的嘗試 WhatIsaNation?VocabularyAnalysis,ConstitutiveElements,andProcess-OrientationStrategies 許維德(Wei-DerShu) 國家發展研究 ; 12卷2期(2013/06/01) , P1-71 繁體中文 DOI: 10.6164/JNDS.12-2.1 國族;民族;語彙分析;構成元素式定義;過程化思考;nation;vocabularyanalysis;constitutiveelements;processorientationstrategy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119) │ 被引用次數 (2)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本文將以「語彙分析」、「構成元素式定義」、以及「過程化思考」這三種方式來試著回答「何謂『國族』(nation)」這個「國族與國族主義」研究領域的最基本發問。

首先登場的語彙分析,一方面將探究「nation」這個英文語彙在語義學上的演變情形,另一方面也將回溯「民族」及其他相關中文語彙在中文世界的起源和傳播過程。

再者,在構成元素式定義這一節,本文將逐一探討多數學者用來定義「國族」這個概念的「構成元素」,包括「客觀構成元素」(e.g.,國家、語言和族群),也包括的「主觀構成元素」(e.g.,國族意識)。

由於對上述這種「構成元素式定義」的不滿意,筆者將在最後提出所謂的「過程化思考」,試著摒棄將「國族」視為一種「實質本體」的思考方式,在指出「國族」相關現象的五種性質-脈絡性、互動性、多重性、競爭性、以及流動性-之後,以一種關係性、過程性和動態性的角度來解答「何謂『國族』」這個發問。

並列摘要 〈TOP〉 Thisessayaddressesoneofthemostsignificantquestionsinthestudyofnationsandnationalism:Whatisa”nation”?Threepossiblestrategiesforansweringthisquestionareexamined:(1)vocabularyanalysis;(2)definingthetermthroughitsconstitutiveelements;and(3)aprocess-orientationapproach.Withrespecttovocabularyanalysis,theevolvingmeaningoftheEnglishterm”nation”willfirstbeexplored,followedbyadiscussionoftheoriginanddiffusionof”Minzu”(民族)andotherChinesetermsrelevantto”nation.”Next,theessaywillexplorethestrategyofdefiningtheterm”nation”throughitsconstitutiveelementsbyexaminingtheso-called”objectiveelements”(e.g.,state,language,andethnicgroup)and”subjectiveelements”(e.g.,nationalconsciousness)insequence.Afterdemonstratingtheinadequacyofthisstrategy,theessayidentifiesfiveintrinsicqualitiesrelatedtotheterm”nation”:contextuality,interactivity,multiformity,competitiveness,andfluidity.Finally,analternativeapproachisproposedinwhich”nation”isunderstoodnotasastaticentity,butratherasarelationalanddynamicprocess. 參考文獻 ( 119 ) 〈TOP〉 于蕙清(2000)。

〈語言、歷史與民族主義〉,《正修學報》13:1-9。

連結: 王明珂(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台北:允晨文化。

連結: 王馬克(2006)。

〈關於「nation」譯名的一些思考:伽達默的詮釋學給我們的啟示〉,彭明輝、唐啟華(編),《東亞視角下的近代中國》,頁329-62。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連結: 石之瑜(2001)。

〈民族、民族研究、民族主義:兼論作為意識形態的社會科學研究〉,《問題與研究》40(4):97-110。

連結: 江士林(1997)。

〈將「宰制」自然化:從跨文化比較與歷史觀照的角度論語言及其他建制的「國族」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8:79-120。

連結: 被引用次數 ( 2 ) 〈TOP〉 范綱皓(2014)。

成為台灣好女人?越南新移民女性的空間化認同政治。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4。

1-117。

  黃曼晴(2016)。

1920-1930年代烏克蘭國族運動。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2016。

1-120。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