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 ... 燃烧的煤炭、有毒的气体、高温构成了造成46%物种灭绝的物种大灭绝——石炭纪燃煤事件。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石炭纪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地质年代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又叫密西西比纪,三亿两千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和后石炭纪(又叫宾夕法尼亚纪,两亿八千六百至三亿两千万年前)。
石炭纪(Carboniferous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
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
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1]
百科星图
查看更多
中文名
石炭纪
外文名
CarboniferousPeriod
代
古生代
开始时间
3.55亿年至2.95亿年
延续时间
6500万年
目录
1
主要特征
2
煤炭来源
3
动物演化
4
植物演化
5
气候资源
6
形成过程
7
巨虫时代
▪
巨型蜘蛛
▪
巨型马陆
▪
巨型蜻蜓
8
生物灭绝事件
石炭纪主要特征
编辑
播报
石炭纪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气候分异现象又十分明显,北方古大陆为温暖潮湿的聚煤区,冈瓦纳大陆却为寒冷大陆冰川沉积环境。
气候分带导致了动、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
石炭纪
石炭纪是地壳发展史上重要的造山时期,地壳上分布最广的晚古生代海西山系的雏型,基本上在石炭纪形成。
早石炭世末期的苏台德运动是晚古生代最主要一次构造变动,使北美的阿帕拉钦地槽、西欧的莱茵海西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等的主体部分皱起形成山系;西伯利亚地台以南的辽阔地槽区,大致可以中天山-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线为界,其北部石炭纪陆相为主,苏台德运动也明显存在。
石炭纪的古气候问题中最令人注意的是:岗瓦纳大陆自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的大规模的冰川活动现象、持续时间长达5000万年,属极地大陆冰盖类型。
石炭纪煤炭来源
编辑
播报
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
石炭纪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
由于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纪”。
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50%以上。
[2]
石炭纪动物演化
编辑
播报
石炭纪陆生生物飞跃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也有所更新。
与泥盆纪相比,蜓类是石炭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而腕足动物尽管在类群上减少,但数量多,依旧占相当重要地位,头足类则以菊石迅速发展为主。
在石炭纪晚期,脊椎动物演化史出现一次飞跃,从此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以适应更加广阔的生态领域,以北美宾夕法尼亚早期地层中的林蜥为代表。
生活在陆上的昆虫,如蟑螂类和蜻蜓类,是石炭纪突然崛起的一类陆生动物,它们的出现与当时茂盛森林密切相关,其中有些蜻蜓个体巨大,两翅张开大者可达70cm。
石炭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泥盆纪比较起来,有了显著的变化。
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腕足类为主。
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动物中,出现了新兴的筳类,菊石类仍然繁盛,三叶虫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几个属种。
最早发现于泥盆纪的昆虫类,在石炭纪得到进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叠纪的昆虫就达1300种以上。
陆生脊椎动物进一步繁盛,两栖动物占到了统治地位。
早石炭世一开始,两栖动物蓬勃发展,主要出现了坚头类(也称迷齿类),同时繁盛的还有壳椎类。
石炭纪植物演化
编辑
播报
石炭纪(3.58亿年-2.98亿年前)——壮观的蕨类森林.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时期。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与晚泥盆世相似,古蕨类植物延续生长,但只能适应于滨海低地的环境;晚石炭世植物进一步发展,除了节蕨类和石松类外,真蕨类和种子蕨类也开始迅速发展。
裸子植物中的苛达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成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鳞木
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随着陆地面积的扩大,陆生植物从滨海地带向大陆内部延伸,并得到空前发展,形成大规模的森林和沼泽,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石炭纪成为地史时期最重要的成煤期之一。
此外,石炭纪也是地壳运动频繁的时期,许多地区这时褶皱上升,形成山系和陆地,地形高差起伏,使地球上产生明显的气候分异。
按照地理环境的不同,科学家们根据石炭纪的植物分布特点划分出各具特色的植物地理区,每一植物地理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群(flora)和一定的生态特征。
在石炭纪的森林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
乔木中的木贼根深叶茂,木贼的茎可以长到20~40厘米粗,它们喜爱潮湿,广泛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湖泊沼泽地带。
石松是另一类乔木,它们挺拔雄伟,成片分布,最高的石松可达40米。
石炭纪时,早期的裸子植物(如苏铁、松柏、银杏等)非常引人注目,但蕨类植物的数量最为丰富。
蕨类植物是灌木林中的旺族,它们虽然低矮,但大量占据了森林的下层空间,紧簇拥挤,蒸蒸日上。
可以这样说,今天地球上之所以蕴藏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与石炭纪的植物界的繁盛密切相关。
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外国科学家们曾经指出,石炭纪森林的广袤和茂密可以从中国所产煤层的厚度上看出来,有的煤层厚度竟然超过120米,这相当于2440米的原始植物质的厚度。
植物是怎样变成煤炭的呢?由于石炭纪的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迅速,它们死后即便有一部分很快腐烂,但仍有许多枝干倒伏后避免了风化作用和细菌、微生物的破坏。
石炭纪森林的不少林地是被水浸泡着的沼泽地,死亡后的植物枝干很快会下沉到稀泥中,那里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还原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植物枝干避免了外界的破坏,并在压实作用和其它作用下缓慢地演变成泥炭。
年复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层中得到保存,并又经历了成煤作用后成为初级的煤炭-褐煤。
褐煤是一种劣质煤,褐煤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煤——烟煤。
褐煤转化成烟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据地质学家们推算,0.3米厚的烟煤是由6米厚的象褐煤这样的植物质压缩而成的。
石炭纪森林分布在地球陆地的许多地方,在中国北方的华北平原,就曾保存着石炭纪的广袤森林,山西的煤层应该是最好的证据。
在石炭纪时,山西大地历经海水的数次入侵,海陆频频交替。
每当海水退却,陆地植物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迅速繁盛,一期又一期的森林就这样生成了。
成煤的泥炭沼泽植物林中,主要以石松类、科达类、种子蕨类、真蕨类等为主,当我们今天开发山西的煤炭资源时,有谁能够知道并辨认出那些形形色色的史前植物呢?
石炭纪气候资源
编辑
播报
石炭纪化石
根据石炭纪的珊瑚礁分布,可以推断早石炭世的赤道带通过北美洲中部,西北欧经黑海穿过中国西北、华南到达印尼和澳洲东部。
石炭纪同大陆上的古气候相适应的是植物地理区系的分布,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冈瓦纳植物区和安加拉植物区分别代表热带以外的南北温凉气候区。
世界上各地石炭纪的成煤时期早晚也有差别,分别代表各地区的热带潮湿气候,石炭纪的干旱气候区仅限于一定的地理分布,同泥盆纪和二叠纪相比,干旱面积较小,干旱气候同蒸发岩类沉积的分布相适应,例如亚洲早石炭世从哈萨克斯坦南部经天山伸延至南天山和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向东到西伯利亚干旱气候一直延续到中石炭世。
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石炭纪时高出海面,从石炭纪中晚期开始气候变冷,冰川活动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冰期和间冰期沉积在南美、南非、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有广泛的分布,在南非南部冰川呈放射状方向流动。
在北半球,仅在西伯利亚东部可能为寒冷干燥气候。
石炭纪时陆地海岸和沼泽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形成重要的煤矿,中国华南早石炭世晚期的测水组(湖南)、梓山组(江西)、叶家塘组(浙江),均含可采煤层。
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上石炭统,含有重要的煤系。
大陆上经过长期剥蚀的地区,往往形成铝土矿和耐火粘土,中国华北石炭系含有G层铝土矿和山西式铁矿,贵州清镇一带下石炭统顶部亦含大型铝土矿。
北美晚石炭世蕴藏有油页岩和石油。
中国石炭系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中部石炭系含有石膏及蒸发岩矿床。
石炭纪碳酸盐岩沉积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开采石灰岩和白云岩作为石灰和水泥的原料。
石炭纪形成过程
编辑
播报
在泥盆纪中北美地块和北欧——俄罗斯地块结合到一起。
这块大陆与后来的刚瓦那超大陆的其它部分(今天的非洲、南美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部分是由不同的地形组成的海洋。
在上泥盆纪这些地区与北美——北欧——俄罗斯组成的大陆已开始有接触。
石炭纪巨虫时代
编辑
播报
巨虫时代(17张)
石炭纪有个别名叫“巨虫时代”,因为当时大气含氧量很高,虫子长得特别大。
下面介绍几种著名的节肢动物:
石炭纪巨型蜘蛛
巨型蜘蛛
巨型蜘蛛属于中突蛛亚目。
有人头般大小。
它住在自己的洞穴里,用蜘蛛丝探测外面的动静。
石炭纪巨型马陆
巨型马陆
巨型马陆属于多足纲,有大约3米长,身披坚硬的盔甲,长有锋利的大颚。
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节肢动物。
石炭纪巨型蜻蜓
巨型蜻蜓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
翼展将近一米。
石炭纪生物灭绝事件
编辑
播报
3.06亿年前,地球处于石炭纪晚期。
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块超级大陆:盘古大陆(泛大陆)。
石炭纪的盘古大陆99%由针叶林覆盖,树木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这使得地球的含氧量高达45%,是今天的两倍。
此时陆地上的霸主主要有两类:两栖动物和巨型昆虫。
石炭纪的含氧量极高,促进了昆虫的进化。
两栖动物在超级地幔柱事件中由硬骨鱼进化而来,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它们也进化出了巨大的体型。
如今最大的蜻蜓也只有18厘米长,可当时有一个叫巨脉蜻蜓的物种,翼展长达95厘米,依靠长长的翼,使它们的飞行时速达到了60千米。
它们依靠巨大的体型和极快的飞行速度,成为了丛林的霸主。
可它们也有天敌:引螈。
引螈体长2.2米,重约100千克。
它看上去就像一只胖大的蝾螈。
与现生两栖动物一样,引螈也以昆虫为食。
巨型昆虫还有很多种类,如巨独角仙、巨蜚蠊等。
此时有一个新兴的物种:爬行动物。
截止至2012年,只发现了一种那时的爬行动物:原蜥。
它体长60厘米。
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有很大的不同,爬行动物的卵有硬壳保护,不需产在水中。
它们的皮肤不像两栖动物,只有一层薄膜,而是长有鳞片,这使它们不必隔一段时间就返回水中,防止脱水。
它们还进化出了一种器官:声带。
这次灾难的祸首是煤炭。
一亿年来,陆地都完全由森林覆盖。
它们的枯枝形成了一层厚达30米的煤炭,而且遍布全球。
那时,地幔岩浆活动剧烈,产生高温。
高温穿过岩石,直达煤炭层。
煤炭在高温下开始燃烧。
3.06亿年前的一天,一堆火苗出现在地面上,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火苗出现了,它们烧毁了成片的树木。
倒下的燃烧树木引燃了更多树,很快,附近一片火海。
当时极高的含氧量,加快了大火的扩散。
大火在数天内就扩散到了500千米以外的地方。
丛林中的动物无处可逃,大多被烧死。
巨脉蜻蜓等昆虫虽能飞行,但它们的卵却不可能。
昆虫们失去了栖息地,而它们不可能总在飞行,最终筋疲力尽,掉在了火海中。
十年后,大火还在继续燃烧。
它们覆盖了陆地约50%的地区。
在这范围内的大多数生物都被烧死。
由于山脉和河流的阻挡,大火没能继续扩散。
但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渐渐扩散到了全球。
这些气体使全球发生温室效应,平均温度在十年内上升了5摄氏度。
这使海洋动物的卵无法孵化,这摧毁了很多动物。
三十年后,由于可燃物燃烧殆尽,大火停止燃烧。
大火燃烧的地区,有一层厚厚的灰烬,这是动植物被燃烧所形成的。
幸存下来的动物由于没有食物来源,很快被饿死。
大气中充满了有害气体,这又摧毁了许多呼吸功能差的动物。
这些气体又使全球气温继续上升,灾难发生100年后,全球气温平均可能达30摄氏度。
一千年后,有毒气体还在继续挥发,它们遮住了太阳。
地球表面所得的光源只有正常的50%,这使得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植物因此死亡。
一些呼吸功能差的动物,如引螈,也因此大量死亡。
一万年后,有毒气体终于停止了挥发,但动植物遭到了重创,50%的陆地几乎没有生命迹象,地球开始进入恢复期。
距煤炭层燃烧过去了5万年,灭绝事件基本结束。
在这场灾难中,两栖动物受到重创,而引螈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
节肢动物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巨马陆、巨脉蜻蜓、巨独角仙、巨蜚蠊等动物都灭绝了,巨型昆虫的时代结束了。
在这场灾难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的直系祖先——原蜥。
它们的种群在这次灾难中发展壮大,在接下来的数百万年进化出许多不同的物种。
海洋动物中,三叶虫受到了重创,并在下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中消亡。
值得一提的是,爬行动物开始多样化,它们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霸主,地球进入了长达2.4亿年的爬行动物时代。
燃烧的煤炭、有毒的气体、高温构成了造成46%物种灭绝的物种大灭绝——石炭纪燃煤事件。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石炭纪的“巨虫时代”:“蜈蚣”有两米四,蜻蜓大得像老鹰
石炭纪的富氧环境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节肢动物,一种叫节胸的千足虫可达2.4米长,蜻蜓的翼展有74厘米,蝎子长达70厘米。
后来由于原始森林崩溃,大气中氧含量急剧下降,这些巨虫就走向了消亡,地球由此进入爬行动物时代。
动物志
中级科普师,科学达人,优质创作者
蜻蜓比盆大,蜘蛛脸上挂,远古巨虫要称霸——可以!
地球历史上有一个被称为泥盆纪的时期,地球含氧量特别高,以外骨骼呼吸的昆虫由此得到了最好的进化时期,一个个都变得超大只的。
真的很大……
地球知识局
参考资料
1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大学;刘希圣;黄醒汉,王治同,迟瑛琳.石油技术辞典: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08
2
俞玉赟(译).简明自然百科全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7
图集
石炭纪的概述图(2张)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张明玉
教授级高工审核
中国石油集团新疆油田公司
V百科往期回顾
权威合作编辑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科普中国”是为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塑造的全...
什么是权威编辑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85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戏中闯天涯
(2021-12-14)
1
主要特征
2
煤炭来源
3
动物演化
4
植物演化
5
气候资源
6
形成过程
7
巨虫时代
巨型蜘蛛
巨型马陆
巨型蜻蜓
8
生物灭绝事件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延伸文章資訊
- 1石炭纪的巨虫时代结束为什么不算生物大灭绝? - 知乎
石炭纪也有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巨虫时代消亡,这就是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不过这次灭绝事件不在地球史上的五大灭绝事件之一。想了解五大灭绝可以收看我的视频节目。
- 2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 - 维基百科
石炭紀雨林崩潰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是一個小型滅絕事件,發生在大約3.05億年前的石炭紀末期。它改變了覆蓋歐洲和美洲赤道地區的廣闊煤炭森林。
- 3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 维基百科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英語: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
- 4石炭纪_百度百科
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 ... 燃烧的煤炭、有毒的气体、高温构成了造成46%物种灭绝的物种大灭绝——石炭纪燃煤事件。
- 5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 中文百科知識
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發生在二疊紀末期,大滅絕事件造成地球上約95%的物種滅絕,其中90%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關於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的原因,科學家有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