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特有種 - 我們的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長鬃山羊,是台灣特有種,又叫做台灣野山羊,是台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喜歡獨行,出沒在陡峭的岩壁邊緣。
因為面臨棲地減少和獵捕的雙重壓力,目前被列為第二級珍貴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您在這裡首頁
台灣特有種
跟著溫度搬家~山椒魚記事(2017新版)
2017/07/03
跟著溫度搬家
山椒魚記事
顯示之日期
201707/03
摘要
阿椒:「我來自北方,遠從冰河期走來,你們叫我山椒魚,不過,我不是魚,是有尾巴的兩棲類,蛙類才是我的近親。
」「經過多年的隔離演化,才成為台灣的特有種,但是數量稀少,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如果全球持續暖化,我們會越來越歹命。
」
背起沉重的登山裝備,來自師大的研究人員邁開腳步,踏向玉山群峰。
隨著高度攀升,景致從亞熱帶變成溫帶,氣溫逐漸降低。
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數度與亞洲大陸相連,許多古老生物遷徙來台定居,冰河退去後,牠們向高海拔山區遷移,歷經隔離演化,成為台灣的特有生物,山椒魚就是其中之一。
山椒魚分布在西伯利亞、日本、中國東北等溫帶地區,台灣是牠們分布的最南界,棲息地局限在年均溫攝氏20度以下的山區。
當暖化問題延燒全球,怕熱的山椒魚,勢必首當其衝。
溫度變化對生物的影響需要長時間觀察,在台灣高山型的國家公園中,玉山國家公園最早意識到氣候變遷對高海拔生物的影響,於是邀請師大生科系的呂光洋教授,展開長期的監測計畫。
日據時期之後,台灣山椒魚學術研究曾經出現一段空白,民國68年呂光洋老師在阿里山發現人生中的第一隻山椒魚,從此結下30年的不解之緣,他和研究人員踏遍群山,在一塊塊石頭間,尋找來自冰河期的祕密。
玉山群峰之間的這片山坡地,高度將近3700公尺,是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一處山椒魚樂園。
夜行性的山椒魚,晚上才會出來覓食,白天喜歡躲在小溪附近的石塊或木頭底下,要想一睹牠的風采,研究人員得要翻遍石頭,才有機會。
好不容易找到山椒魚,必須用GPS定位記下座標,測量牠躲藏的石頭大小、拍照紀錄周圍環境,搜索完整個樣區之後,還要麻醉牠們,標記、測量每一隻找到的山椒魚。
日正當中,氣溫急速攀升,每個人都汗如雨下,大家忙著幫山椒魚降溫,忘了自己早就被晒的紅通通。
完成工作後,研究人員還要把山椒魚一一送回家。
山椒魚住在高山上,林立的山頭卻也成為生態孤島,讓不同族群的山椒魚,沒辦法到處串門子,長期隔離之後,小小的台灣孕育出五種外型不同的山椒魚。
生活在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中央山脈南段的是阿里山山椒魚,另外還有分布在中央山脈中段的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南湖山區的南湖山椒魚、以及分布在雪山山脈的觀霧山椒魚。
牠們看起來柔弱,卻有一套自己的防禦本事,才能在嚴苛的環境中存活至今。
師大生科系教授呂光洋說,牠們的黏液有毒,有禦敵的功能,而且遇到襲擊的時候,牠們會把尾巴舉起來,轉移敵人注意。
山椒魚的天敵是蛇類、地棲性的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同時牠也是鼠婦、蚯蚓等節肢動物的天敵。
吃與被吃,是大自然設計好的循環,在人跡罕至的山林裡運行,不過牠們現階段遇上了一些麻煩,恐怕不是天賦的本領能夠應付的。
當人們的腳步靠近,山椒魚的生活難免失去安寧。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在地理上是雪山山脈的北段,是山椒魚緯度最北,海拔最低的棲地,住在這裡的是數量非常稀少的觀霧山椒魚。
但是保留區內的北插天山是有名的登山路線,遊客常在水源地洗滌餐具,影響水質,也影響山椒魚的居住品質。
因為地形限制,台灣的山椒魚呈現小族群不連續性的分布,近親繁殖已經對族群繁衍相當不利,開發導致的棲地喪失更是一個大問題。
師大生科系助理教授賴俊祥說,開路或野溪整治的工程,很容易就破壞了山椒魚的棲地,一個棲地消失,更代表一個族群的消失,山椒魚原本就數量稀少,禁不起這樣的打擊。
尋找、捕捉、麻醉、上標、拍照、放回,重複的動作在不同的樣區持續上演,只為了建立基礎的資料庫,釐清氣候變化與族群消長的關聯。
師大生科系教授呂光洋說,目前缺少的就是以前的生物資料,我們要趕快建立資料庫,有了以後,未來十年、二十年就有資料可以比對。
山椒魚留下了台灣的冰河記憶,用生命感應暖化的威力,牠們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成為氣候變遷的指標,雖然平常離我們有些遙遠,但牠們的命運,正映照著我們的未來。
學科
動物
縣市
新北市
三峽區
新北市
烏來區
桃園市
復興區
關鍵字
山椒魚,保育類動物,高山,兩棲類,台灣特有種,自然保留區,棲地復育,棲地消失
阿椒:「我來自北方,遠從冰河期走來,你們叫我山椒魚,不過,我不是魚,是有尾巴的兩棲類,蛙類才是我的近親。
」「經過多年的隔離演化,才成為台灣的特有種,但是數量稀少,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如果全球持續暖化,我們會越來越歹命。
」
相關議題連結
氣候懸崖上的台灣
全球暖化面對台灣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佳利
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剪輯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動物
閱讀更多關於跟著溫度搬家~山椒魚記事(2017新版)
山上的癩痢羊
2011/04/04
山上的癩痢羊
顯示之日期
201104/04
摘要
在街頭巷尾,偶爾會見到癩痢狗出沒,因為疥癬螨作祟,導致牠皮膚病變,毛髮脫落,一動就皮開肉綻,行動困難。
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原始的山區,也有癩痢羊…
南投深山,楠梓仙溪流域裡,來自東埔的兩位高手,在森林中無聲前進,搜索的目標,是獵人公認最高難度的對象,山羊。
瞄準前方,他們手中拿的不是獵槍,而是麻醉槍,開槍的目的,不是要撂倒動物,而是希望解開一個山羊之謎。
兩位年輕獵人和屏科大的研究團隊合作,在遙遠的深山,嘗試一種全新的研究方式。
台灣長鬃山羊,是台灣特有種,又叫做台灣野山羊,是台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喜歡獨行,出沒在陡峭的岩壁邊緣。
因為面臨棲地減少和獵捕的雙重壓力,目前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
由於山羊害羞機警,研究難度非常高,關於牠們生活細節的研究資料也相當稀少。
然而近幾年,學者卻發現牠們,身陷危機,山羊在冬季容易感染穿孔疥癬螨和德州食皮疥癬螨這兩種寄生蟲,導致嚴重的皮膚病,發生脫毛、痂皮、甚至皮開肉綻的病徵。
雖然山羊是獨行俠,但是不同的個體,常常在同一個區域活動。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表示,由於台灣長鬃山羊領域行為不明顯,個體跟個體之間接觸頻繁,在同一個地方棲息的機率很高,互相感染的機率因而也很高。
到底患病的山羊,死亡率有多高?有沒有機會痊癒?皮膚病對牠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研究團隊透過不同的方式,積極尋求解答。
透過紅外線相機的紀錄,還有和當地人訪談,研究團隊初步發現,罹患皮膚病的山羊,大多在中央山脈丹大山區以南,霧台以北,海拔2000公尺左右的地區。
但是住在相同區域的其他哺乳動物,目前並沒有出現類似的病徵。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說,疥癬螨有可能擴散到其他物種,現在或許只感染長鬃山羊,並不表示其他的動物就安全了。
夜幕低垂,當大多數人準備進入夢鄉,研究人員才開始整裝。
裝上有發報器的麻醉藥子彈,準備出發。
夜間,當光線照到動物,牠的雙眼會閃閃發亮,經驗豐富的獵人,能以此辨別動物。
之前研究人員曾經嘗試用陷阱捕捉山羊,但是山羊容易受到驚嚇發生緊迫、引發肌肉溶解的症狀,捕獲率極低,於是研究團隊嘗試配合山羊作息,日夜顛倒,開啟國內首度在野外使用麻醉槍捕捉動物的先例。
雖然有無線電追蹤,但是山羊飛簷走壁的功力和良好的保護色,讓夜間搜尋難度很高,跟著訊號也不一定能找到牠。
因此研究團隊頻繁的上山,希望能盡快達成目標的樣本數。
這個國內首例的槍擊麻醉方式,操作過程辛苦無比。
不但日夜顛倒,還要在陡峭的山崖、狹小難行的獸徑中行走,挑戰體力與耐力的極限。
雖然辛苦,研究團隊絲毫不敢懈怠。
隔天,在楠梓仙溪的溪床,研究團隊遇上一隻感染情形嚴重的母羊。
掛上無線電發報器的項圈,牠與研究人員之間,像是拉上了一條看不見的線,這條線將是未來山羊疥癬螨問題解密的線索。
將山羊放回森林,研究團隊還要定期上山做無線電追蹤,紀錄山羊的活動情形。
另外還有24小時活動模式追蹤,像是在為山羊寫日記。
希望了解染病個體和健康個體之間,行為模式的差異,釐清疥癬螨對山羊造成的衝擊。
二月中旬,屏科大研究人員王常宇正進行例行工作,耳機卻傳來他最不願意聽到的死亡訊號。
訊號來自去年十二月捕捉到的個體,編號第六的小六子,牠是目前採集到的樣本中,年紀最小的一隻。
王常宇表示,捕獲當時,牠的皮膚病就已經相當嚴重,牠是目前個體裡面第一隻死亡的,釐清死因非常重要。
解剖之後,醫療人員初步判定小六子的死因是肺水腫,牠的死亡與疥癬螨之間的關聯,需要進一步鑑定。
屏科大野生動物急救站獸醫曾美萍說,疥癬會使牠的皮膚崩裂,這種痛感就是一種緊迫因素,使牠免疫力下降,容易發生病原感染,現在必須整合,才能釐清牠的死亡,與疥癬螨之間的關聯。
目前研究團隊在楠溪林道的樣區,捕獲到十隻個體,當中有八隻出現嚴重感染情形。
對台灣野山羊來說,疥癬螨像是一種新興疾病,如同SARS之於人類,勢必造成強烈衝擊,國際間的案例中,穿孔疥癬螨曾經造成阿爾卑斯山區岩羚羊八成的致死率,也曾經在西班牙北部cazorla國家公園中,導致九成的大角羚羊死亡,可能引發的嚴重性不能忽視。
台灣野山羊的族群情況,牽動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健康。
然而野生動物研究不容易,面對害羞機警的山羊,生態資料蒐集更是困難,雖然山羊疥癬螨研究才剛起步,卻在為台灣生態體系,建立重要資料庫。
背起沉重的器材,研究團隊再次上山,他們要再度忍受冬季的寒冷、日夜顛倒的煎熬、再度叢林穿越挑戰體能極限,直到累積足夠資料,為山羊的皮膚病問題,找到答案。
側記
山羊疥癬螨研究是國內中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研究方式的一大突破,他們大膽採用國內研究單位不曾操作的野外槍擊麻醉方式,有效率卻相當辛苦。
屏科大研究團隊默默在森林中為山羊奉獻心力,他們和兩位發揮所長協助調查的原住民朋友,都是台灣生態資料庫的功臣。
學科
動物
縣市
南投縣
南投縣
信義鄉
關鍵字
山羊,裴家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楠梓仙溪,野生動物急救站,動物疾病,陳貞志,癩痢羊,山區疾病,寄生蟲,台灣特有種
在街頭巷尾,偶爾會見到癩痢狗出沒,因為疥癬螨作祟,導致牠皮膚病變,毛髮脫落,一動就皮開肉綻,行動困難。
但是很少人知道,在原始的山區,也有癩痢羊…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陳佳利
攝影/剪輯 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動物
閱讀更多關於山上的癩痢羊
冰河退去我留下~山椒魚記事
2010/11/08
冰河退去我留下~山椒魚記事
顯示之日期
201011/08
摘要
阿椒:「我來自北方,遠從冰河期走來,你們叫我山椒魚,不過,我不是魚,是有尾巴的兩棲類,蛙類才是我的近親。
」「經過多年的隔離演化,才成為台灣的特有種,但是數量稀少,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如果全球持續暖化,我們會越來越歹命。
」
背起沉重的登山裝備,來自師大的研究人員邁開腳步,踏向玉山群峰。
隨著高度攀升,景致從亞熱帶變成溫帶,氣溫逐漸降低。
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數度與亞洲大陸相連,許多古老生物遷徙來台定居,冰河退去後,牠們向高海拔山區遷移,歷經隔離演化,成為台灣的特有生物,山椒魚就是其中之一。
山椒魚分布在西伯利亞、日本、中國東北等溫帶地區,台灣是牠們分布的最南界,棲息地局限在年均溫攝氏20度以下的山區。
當暖化問題延燒全球,怕熱的山椒魚,勢必首當其衝。
溫度變化對生物的影響需要長時間觀察,在台灣高山型的國家公園中,玉山國家公園最早意識到氣候變遷對高海拔生物的影響,於是邀請師大生科系的呂光洋教授,展開長期的監測計畫。
日據時期之後,台灣山椒魚學術研究曾經出現一段空白,民國68年呂光洋老師在阿里山發現人生中的第一隻山椒魚,從此結下30年的不解之緣,他和研究人員踏遍群山,在一塊塊石頭間,尋找來自冰河期的祕密。
玉山群峰之間的這片山坡地,高度將近3700公尺,是目前已知海拔最高的一處山椒魚樂園。
夜行性的山椒魚,晚上才會出來覓食,白天喜歡躲在小溪附近的石塊或木頭底下,要想一睹牠的風采,研究人員得要翻遍石頭,才有機會。
好不容易找到山椒魚,必須用GPS定位記下座標,測量牠躲藏的石頭大小、拍照紀錄周圍環境,搜索完整個樣區之後,還要麻醉牠們,標記、測量每一隻找到的山椒魚。
日正當中,氣溫急速攀升,每個人都汗如雨下,大家忙著幫山椒魚降溫,忘了自己早就被晒的紅通通。
完成工作後,研究人員還要把山椒魚一一送回家。
山椒魚住在高山上,林立的山頭卻也成為生態孤島,讓不同族群的山椒魚,沒辦法到處串門子,長期隔離之後,小小的台灣孕育出五種外型不同的山椒魚。
生活在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中央山脈南段的是阿里山山椒魚,另外還有分布在中央山脈中段的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南湖山區的南湖山椒魚、以及分布在雪山山脈的觀霧山椒魚。
牠們看起來柔弱,卻有一套自己的防禦本事,才能在嚴苛的環境中存活至今。
師大生科系教授呂光洋說,牠們的黏液有毒,有禦敵的功能,而且遇到襲擊的時候,牠們會把尾巴舉起來,轉移敵人注意。
山椒魚的天敵是蛇類、地棲性的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同時牠也是鼠婦、蚯蚓等節肢動物的天敵。
吃與被吃,是大自然設計好的循環,在人跡罕至的山林裡運行,不過牠們現階段遇上了一些麻煩,恐怕不是天賦的本領能夠應付的。
當人們的腳步靠近,山椒魚的生活難免失去安寧。
插天山自然保留區在地理上是雪山山脈的北段,是山椒魚緯度最北,海拔最低的棲地,住在這裡的是數量非常稀少的觀霧山椒魚。
但是保留區內的北插天山是有名的登山路線,遊客常在水源地洗滌餐具,影響水質,也影響山椒魚的居住品質。
因為地形限制,台灣的山椒魚呈現小族群不連續性的分布,近親繁殖已經對族群繁衍相當不利,開發導致的棲地喪失更是一個大問題。
師大生科系助理教授賴俊祥說,開路或野溪整治的工程,很容易就破壞了山椒魚的棲地,一個棲地消失,更代表一個族群的消失,山椒魚原本就數量稀少,禁不起這樣的打擊。
師大團隊看見這個困境,嘗試幫山椒魚重建家園,2003年起與林務局聯手,在阿里山區展開棲地復育工作,兩年後在復育區中發現七隻小baby,證明了在原本就有山椒魚棲息的空間進行棲地改善,是自然的好方法,2007年,師大團隊與林務局也在苗栗的觀霧森林遊樂區中,建立了另一個棲地復育區。
了解牠們,才能有效的幫助牠們,雖然師大團隊長期投入山椒魚研究,但目前為止,對牠們的生活史依然很不清楚。
為了增加調查人手,2010年七月,一項訓練計畫展開了,對象是新竹林管處的巡山員與解說志工。
尋找、捕捉、麻醉、上標、拍照、放回,重複的動作在不同的樣區持續上演,只為了建立基礎的資料庫,釐清氣候變化與族群消長的關聯。
師大生科系教授呂光洋說,目前缺少的就是以前的生物資料,我們要趕快建立資料庫,有了以後,未來十年、二十年就有資料可以比對。
山椒魚留下了台灣的冰河記憶,用生命感應暖化的威力,牠們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成為氣候變遷的指標,雖然平常離我們有些遙遠,但牠們的命運,正映照著我們的未來。
學科
動物
縣市
新北市
三峽區
新北市
烏來區
桃園市
復興區
關鍵字
山椒魚,保育類動物,高山,兩棲類,台灣特有種,自然保留區,棲地復育,棲地消失
阿椒:「我來自北方,遠從冰河期走來,你們叫我山椒魚,不過,我不是魚,是有尾巴的兩棲類,蛙類才是我的近親。
」「經過多年的隔離演化,才成為台灣的特有種,但是數量稀少,名列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如果全球持續暖化,我們會越來越歹命。
」
相關議題連結
沙漠‧施工中
氣候懸崖上的台灣
全球暖化面對台灣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佳利
攝影陳添寶陳慶鍾,剪輯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動物
閱讀更多關於冰河退去我留下~山椒魚記事
消失中的天堂-哭泣的百合
2009/10/19
消失中的天堂-哭泣的百合
顯示之日期
200910/19
摘要
氣質優雅的台灣百合,是島嶼上生命力最強盛的植物之一,從海邊到高山,我們都可以看到台灣百合的美麗身影。
也因為美麗的身影,台灣百合受到民眾的喜愛與注意,也同時遭受任意採摘與棲地破壞的壓力,台灣百合是否能夠繼續在台灣的大地上,綻放美麗花朵?
細雨中,雲霧圍繞下,台灣百合沿著大雪山林道旁綻放,我們抵達海拔2600公尺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在這裡,植株不到十五公分的台灣百合,早已含苞待放。
台灣百合可說是生命力強盛的植物,從海邊到3500公尺的高山,我們都可以看到台灣百合的美麗身影。
曾經大家熟悉的台灣百合,在郊野、海邊、荒地都可見到它們的蹤影,不過在民眾任意的採摘壓力下,台灣百合在野外的族群有愈來愈少的趨勢。
1854年4月,第一位來台灣採集植物的英國園藝家福鈞,在淡水發現台灣百合,他透過望遠鏡觀察生長在河邊以及山坡上的植物,見到最有生命力的台灣百合,同時應該也是最早被發現的台灣特有植物
台中榮總後方,緊鄰車水馬龍的西屯路旁,這一片台糖土地上,也生長著數量不少的台灣百合,是大肚山區與人類生活環境距離最近的地方,根據道禾實驗學校自然老師吳金樹在2008年調查發現,這裏大約有2000多株的台灣百合。
雖然民眾可以在這裡,近距離的觀察台灣百合,卻也為它們帶來了生存上的干擾。
為了想要欣賞百合的美,有民眾會挖取台灣百合的鱗莖,帶回家去種植,這也導致台灣百合的野外族群受到影響。
多年來,吳金樹調查發現,大肚山區有多處台灣百合的大族群,因為現在網路盛行的緣故,許多地點被視為最高機密,為的只是避免民眾的干擾與破壞。
許多地點隱藏吳金樹心中多年,不敢對外公佈。
原本是軍事管制區的南寮,本來有著數千植株超過2米高的台灣百合。
在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下,地點偏僻的龍井鄉南寮,從此聲名大噪,成了大肚山的百合聖地。
因為遊客太多的關係,百合志工們發現,現在的南寮,隨處都可以發現台灣百合被民眾挖掘後遺留的坑洞,吳金樹從草叢中撿起一株遭丟棄的百合花,與志工們交流觀察心得。
除了民眾的不當採摘和挖掘,土地的開發與破壞,也威脅台灣百合的生存空間,大肚山的望高寮,向來都是民眾看夜景的熱門地點,台中市政府也在望高寮興建工程,在大興土木下,犧牲了大肚山區原生植物的生長空間。
對台灣百合來說,崩塌地、草生地是它們最鍾愛的生長空間,愈空曠的環境,生長情況愈好,大肚山乾旱的冬季,時常發生火災,給百合創造了生長的良機。
雖然火災創造了台灣百合的生長機會,不過人類空間卻一步步逼退台灣百合,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復育百合?
靜宜大學生態系的劉伍燦教授形容台灣百合,開花時,花朵向下垂,感謝大地;結果時,果莢垂直朝上,感謝上天。
當我們欣賞百合之美時,是否也該感謝百合帶給我們的感動,並用這分感動守護它,也為我們的子孫,留住這片天堂?
學科
植物
縣市
台中市
台中市
龍井區
台中市
和平區
關鍵字
台灣特有種,棲地破壞,原生種
氣質優雅的台灣百合,是島嶼上生命力最強盛的植物之一,從海邊到高山,我們都可以看到台灣百合的美麗身影。
也因為美麗的身影,台灣百合受到民眾的喜愛與注意,也同時遭受任意採摘與棲地破壞的壓力,台灣百合是否能夠繼續在台灣的大地上,綻放美麗花朵?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應欽
攝影/剪輯陳慶鍾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植物
閱讀更多關於消失中的天堂-哭泣的百合
跟蹤孫悟空
2009/05/18
跟蹤孫悟空
顯示之日期
200905/18
摘要
一般民眾對獼猴的印象,可能都來自一些比較負面的報導,有了既定的印象,也許就認為台灣獼猴調皮愛搗蛋,但這是我們常常很容易用人的觀點,去思考問題的地方,人猴衝突是獼猴的行為偏差造成的嗎?如果不是人去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又怎會偏差?我們對台灣獼猴認識又有多少?都是值得去想想的課題。
清晨五點多,天還沒亮,屏東科技大學的蘇秀慧老師,帶領研究生走在宜蘭縣福山植物園裡。
他們不時抬頭張望、彼此用無線電聯絡,正在搜尋的目標,是台灣特有種,台灣獼猴。
一看到猴子出現,大家頓時興奮起來,眼睛和嘴角都充滿笑意,紛紛拿起望遠鏡觀察猴子,蘇秀慧老師跟我們介紹每隻獼猴的名字,聽得我們滿頭霧水,在我們眼裡,獼猴的臉看起來都長得很像,但怎麼到蘇秀慧老師的口中,每隻獼猴的背景,都能像說起家人般那樣地熟悉。
從一九九八年研究台灣獼猴開始,蘇秀慧就一頭栽入了獼猴的世界,儘管已經看了十幾年的猴子,她對獼猴的社會互動還是充滿興趣。
總是成群出現的台灣獼猴,喜歡棲息在森林裡,從平地到海拔三千公尺高山,都有牠們的身影,通常由二、三十隻獼猴組成猴群,其中會有一隻成年公猴當猴王,數量多時也會自動分群,蘇秀慧認為,這跟食物競爭和群體緊密度有關。
以學術研究為主的福山植物園,海拔高度六百公尺左右,是低海拔地區。
在這裡為了避免過度干擾野生動物和維護原有自然景觀,非假日每天開放遊客人數最多五百名,讓這裡的野生動物能安心生活。
為了要全面瞭解台灣獼猴的生活形態,研究人員從清晨就採取全天候跟蹤的方式,遇到獼猴時,他們也會保持一定的距離觀察做記錄,這道距離是野生動物和人類,彼此尊重的界線。
從早到晚追蹤獼猴,連吃飯時間也只能簡單地自備飯糰打發。
不過,對他們來說,最怕的還是潮濕多雨的福山植物園起霧。
有的時候,獼猴們還會躲在茂密的樹叢間睡午覺,你只能等待牠們睡醒。
研究人員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在觀察動物時,可以發掘許多有趣的生態行為,像是猴群內的位階變化,都能從猴子進食或理毛的行為裡看得出來。
台灣獼猴有大半的時間都在覓食,取用的食物豐富多樣,讓獼猴成為森林最佳的播種者。
獼猴的排遺,在森林也很重要,除了散布種子,還能提供底層生物養分,同時也是研究人員探密的線索。
三月底,長葉木薑子的果實,正逐漸轉向成熟的暗紫色,吸引著台灣獼猴大快朵頤。
隨處吃、隨地吐的飲食習慣,不但協助植物擴展領地,也造福了其他動物,山羌和獼猴之間,就存在著有趣的關係。
在野外看到猴子,看起來好像無憂無慮,不過,在牠們的生活裡,也並非全然平靜。
猛禽是獼猴的天敵,而最大的威脅,則是來自人類,長期以來,人猴之間似乎存在一份難分難解的情仇。
不同於福山獼猴有廣闊的野外空間,柴山公園的獼猴活動範圍和人類居住的環境重疊,因此人猴衝突特別明顯,這裡的攤販,似乎都有一套對付獼猴的方法。
為什麼這裡的野生獼猴,和福山的野生獼猴行為差異這麼大?蘇秀慧認為,跟人類餵食有很大的關係,人類長期餵食獼猴,讓獼猴認為,只要跟著人類就能找到食物,降低牠們野外覓食的慾望。
高雄市政府雖然在入園處架設告示牌,禁止民眾餵食,但還是有餵食的情況持續發生。
棲地環境不同,加上人為因素,讓柴山的獼猴面臨人猴衝突的難題,福山的獼猴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未來是否能成為人類學習和野生動物和平共處的場所呢?
天色漸漸暗下,研究人員追蹤的腳步不曾停歇,逍遙山林的孫悟空,有一群追隨牠的研究人員,試圖挖掘台灣獼猴更多的秘密檔案,讓大眾對台灣獼猴,這個只屬於台灣的物種,能有更多的認識與接納。
側記
拍攝接近尾聲,也是接近黃昏的時候,一隻母猴突然從樹上跳下,衝到另一棵樹上,在濃密的樹叢間,其實看不真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不時聽到兩隻敵對的獼猴,嘶叫對峙,然後扭打的聲音。
事後蘇老師說明狀況,原來剛剛上演了一場猴子們的親情倫理家庭劇,某某欺負某某的女兒,然後有一隻母猴妹妹又為了位階,去跟姊姊敵對等等的情節,蘇老師連牠們之前的歷史心結,都能朗朗上口,在蘇老師生動的講解下,猴子們的故事就像人類故事般精彩。
可惜天色太暗、樹林太密,我們拍攝出來的效果並不好,但蘇老師對這群獼猴的用心,卻留給了我最深的印象。
學科
動物
縣市
宜蘭縣
員山鄉
高雄市
鼓山區
關鍵字
蘇秀慧,屏科大野保所,福山植物園,人猴衝突,棲地開發,生態保育,台灣特有種,野外調查
一般民眾對獼猴的印象,可能都來自一些比較負面的報導,有了既定的印象,也許就認為台灣獼猴調皮愛搗蛋,但這是我們常常很容易用人的觀點,去思考問題的地方,人猴衝突是獼猴的行為偏差造成的嗎?如果不是人去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又怎會偏差?我們對台灣獼猴認識又有多少?都是值得去想想的課題。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于立平林燕如,撰稿林燕如
攝影柯金源張光宗,剪輯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動物
閱讀更多關於跟蹤孫悟空
莎卡蘭溪砂石劫
2007/07/06
莎卡蘭溪砂石劫
顯示之日期
200707/06
石桌上,擺滿鮮花與青草,空氣中洋溢著芬芳的氣息。
黃玉英正仔細編織著參加喜宴用的頭飾。
在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口社村,不只黃玉英,家家戶戶也都會遵照排灣族傳統,在重要的喜慶宴會,穿上正式服裝,並且在頭上,戴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花環。
部落的大事,幾乎都在集會所舉辦。
只要村長透過廣播號召,族人就會陸續出現、參與活動。
對排灣族來說,部落的團結,是最重要的事,也因為這樣,排灣族的婚禮是不發帖子的。
口社村的排灣族名,叫做「莎卡蘭」,這是因為部落旁有一條莎卡蘭溪,一直以來是口社村人的水源和重要獵場,口社村人也因此自稱為莎卡蘭人。
民國初年,莎卡蘭人沿著莎卡蘭溪往下游遷徙,停留在現在的口社村,至今,這裡已經是個有七百多人的小村子了。
平靜的部落生活,在西元2001年出現變化,這一年,發生了莎卡蘭溪毒魚事件。
為了護衛莎卡蘭溪,族人開始封溪護魚,並且尋求外界協助,在河川周邊推動環境復育,建立生態園區與步道。
同年,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進入莎卡蘭溪,進行基礎生態資源調查。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長曾昭雄說,當他在莎卡蘭溪看到高身鯝魚、何氏棘魞時,他的內心激動不已,因為唯有自然環境條件足夠完整平衡時,才能出現這些對生活環境敏感度高的魚類。
但現在的莎卡蘭溪,卻不再清澈見底,原本可輕易看到的台灣特有種保育類魚類-高身鯝魚,也不見蹤影,原因是近年的夏季颱風,造成河床嚴重淤積。
而這又引發莎卡蘭溪另外一個浩劫。
以疏濬為名的砂石開採工程,竟在大多數居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於今年四月動工。
莎卡蘭溪河床升高二公尺,對部落和橋樑產生危害,口社社區發展協會曾在民國九十五年,向三地門鄉公所申請疏濬。
原申請內容為口社橋以上的1.7公里,但是鄉公所發包的疏濬工程,卻是3.5公里,並涵蓋莎卡蘭溪旁的生態園區,這馬上引起環保團體和學者的關心。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系助教邱郁文表示,工程單位清淤的方法和範圍,已經影響到口社村既有的生態,因為整治會大量將石頭移除,這會造成河川原有變化多元的生態消失。
曾昭雄補充說明,當溪流面向變成是一個平面的淺水灘,會讓性喜深潭的高身鯝魚感到沒有安全感,將直接影響牠的生存環境,另外,砂石一旦開採過量,未來只要遇到大雨或颱風,上、中游的砂石,勢必會往下游衝,這對居民來說,何嘗不是危險?
現在,緊鄰口社村的河床上,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砂石車隊。
雖然三地門鄉公所與施工單位有利工程公司,願意恢復當初申請的疏濬範圍,不過,一億四千萬的砂石利益,以及回饋金的分配方式,卻沒有任何相關單位出面向部落說明。
然而,最重要的是,依照疏濬合約,施工單位可以開挖29萬立方的砂石,不過,到底會不會過度採砂?根本無法可管。
在無法阻止開採砂石的情況下,專家學者大都認為,對口社村最好的折衷方式,就是保住上游生態、合理整治中游,至於疏濬的部份,就只停留在下游!29萬立方的砂石,在120天之內,必須出車1萬5千車次才能運完,口社村外圍的道路上,隨時都是砂石車奔馳的身影。
看著這些景象,邱郁文感嘆的說,當漢人以所謂整治的角度,進行莎卡蘭溪的疏濬工作時,會慢慢發現自然環境、水文的結構將大幅度改變,而這會回過頭來影響當地排灣族人既有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因此無論是地方或中央政府,都應該好好正視並調整所謂整治、疏濬的工程邏輯。
對莎卡蘭人來說,不疏濬,任由莎卡蘭溪淤沙衝擊橋墩、沖刷河川護岸,對口社村有明顯而立即的危險。
如果疏濬,就無法維護河川原本的生態樣貌,也難以避免開採砂石背後引發的利益爭奪。
似乎在做與不做之間,莎卡蘭人都是最大的輸家。
側記
幾乎每個莎卡蘭人都說,自從祖先發下誓願保護莎卡蘭溪後,莎卡蘭溪就成為所有族人的母親之河。
過去原漢衝突或部落間的征戰,幾乎也都因為莎卡蘭溪的水權與獵場範圍而起。
但是,此次疏濬工程變相成為開採砂石,卻讓莎卡蘭人顯得特別手足無措,因為沒有專業協助,族人無法了解疏濬與開採的差別,缺乏被尊重與溝通,族人更不可能在第一時間表示集體共識。
當喜慶歌舞正飄揚在蔚藍無雲的天空下之際,莎卡蘭人、河川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學科
動物,水文,開發
縣市
屏東縣
三地門
關鍵字
封溪護魚,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台灣特有種,保育類,高身鯝魚,砂石開採,河砂,邱郁文,排灣族,原住民,部落
六月初,一位南部朋友來電說,一定要去屏東三地門的排灣族部落口社村看看,那裡的人們熱情好客,風景優美宜人,最重要的是,離沿山公路不遠處的莎卡蘭溪,也是保育類魚類高身鯝魚的家。
但是,當我們一走近莎卡蘭溪,一切卻又完全不一樣、、、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李慧宜
攝影/剪輯陳志昌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水文
閱讀更多關於莎卡蘭溪砂石劫
每週一晚間十點
搜尋
關閉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特有的8種珍稀動物,有的堪比大熊貓 - 每日頭條
寶島台灣良好的自然環境,使這裡成為一個絕對的動植物王國。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8種台灣特有的珍稀動物。8.台灣黑熊雜食性動物,屬於亞洲黑熊的台灣 ...
- 2台灣特有種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特有種列表包括臺灣的特有種與特有亞種,地域上的分布包括臺灣本島、離島(綠島、蘭嶼、澎湖)。 臺灣特有種動物在臺灣動物物種中所占的比例: ...
- 3首選珍藏: 台灣特有種動物
請點閱以下連結,瀏覽豐富詳細的藏品介紹:. 台灣山羌 · 台灣雲豹 · 台灣水鹿 · 台灣藍鵲 · 莫氏樹蛙. 延伸閱讀:.
- 4臺灣特有種生物展-珍稀之美(108/10-109/01)
- 5台灣特有種 - 我們的島
台灣長鬃山羊,是台灣特有種,又叫做台灣野山羊,是台灣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喜歡獨行,出沒在陡峭的岩壁邊緣。因為面臨棲地減少和獵捕的雙重壓力,目前被列為第二級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