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減法生活33年成功提早退休專家提醒:太「小氣」也不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位網友認為,如果不靠投資,就能夠存上退休金,那不就省下了挑選投資 ... 從以上的生活費用支出資料分析可以了解,這則新聞中提到的例子,其實就 ...
快訊
桃園防疫旅館群聚陳時中:判定6人群聚、7人同病毒株
11:35
日本大阪鬧區大樓嚴重火警!27人來不及逃生心肺停止
11:16
udn
產經
個人理財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他靠減法生活33年成功提早退休專家提醒:太「小氣」也不好
2021-05-2016:33
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退休金
退休
保險
關閉
圖為民眾在家工作示意圖。
歐新社
正當疫情升溫而減少出門、「宅」在家裡之際,有位網友傳了一則新聞,詢問筆者對此的看法?這位網友認為,如果不靠投資,就能夠存上退休金,那不就省下了挑選投資標的的麻煩,還有挑不對時間進場,以及選錯標的的虧損風險?
先簡單交待一下,網友提到的這個「日本57歲打工仔」的收支狀況。
在日本算是普通白領的坂口一真,年收入約是450萬日圓(月薪等於37.5萬日圓)。
而在「減法生活」的原則下,他每個月的花費只有10萬日圓,等於每月可以存下約27萬日圓的薪水。
所以,靠著33年只存錢、不投資,也不買保險,就讓他累積到1億日圓,並提早在50歲左右退休。
最後,他更出書《貯金が1億円貯まったから》,分享個人經歷。
乍看起來,這則新聞的立論還滿「誘人」的—什麼投資都不用做,單是靠一份薪水,就可以讓自己提早10年退休。
這樣「好康」的案例,怎能不令人稱羨呢?
但是,如果深入了解個案的收支狀況,就可以發現一些值得許多,希望能輕鬆累積出退休金的理財大眾,參考及注意的地方。
首先,屬於「特例」,就很難當做「通例」來參考、引用。
筆者特別去找了日本的生活費資料。
表、在日本東京的每月開銷
至於每月薪水收入,從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了解,一個22歲的畢業生的平均年薪是279萬日圓,也就是月薪23萬日圓(實際情況還可能更低)。
如果扣掉各種稅負(稅率約15%-20%),那麼,實際拿到手中的約只有18萬4000日圓。
從以上的數字來看,此一新聞中的主人翁,薪資收入應該算是偏高的一群(當然,這裡並未計算時間差的因素,也就是30年前的薪資,與現在時下日本新鮮人薪資的差異),至於生活費水準,主人翁則算是較低水準。
至少,他很有可能不是住在物價及房價昂貴的東京地區,所以,每月生活費可以控制在10萬日圓以內。
從以上的生活費用支出資料分析可以了解,這則新聞中提到的例子,其實就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而既然是特例,就代表例子裡所提到的方法,很難適用在其他人身上。
筆者分析,並不是每個個案都像這個特例,畢竟就代表例子裡所提到的方法,很難適用在其他人身上。
圖/Ingimage
其次,成功需要「特殊條件」。
當然,儘管這則案例是一個特例,其方法很難適用在眾多他人身上。
也不能說其他人想要「模仿及照做」,一定就無法成功。
其中有一個可行的方向就是:如果每月存的錢,遠高於所花的生活費,且都不用擔心失業。
以新聞中所談到的個案為例,他的月薪是37.5萬日圓,但他他每個月的花費就只有10萬日圓。
也就是說,當事人每月所存金額,幾乎是每月花費的近3倍之多。
所以,假設一般大眾能夠符合這樣的「條件」,「選擇不投資」也許真的不是一大問題。
再者,小心過於小氣,可能壞了日後工做上的發展,以及他助的機會。
當然,筆者絕對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認定每個節省之人,都一定是「小氣財神」之輩。
不過,基於人的習性都是「自私」(如果有人性不自私,那就已經成神、佛了,不會還繼續做人)的道理,當自己都在縮衣節食之際,當然也不可能對旁人特別大方。
只不過,人類本就是群居的動物,就算生活上再怎麼獨立自主,還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與外人連結。
當然,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係,並不在於吃吃喝喝或金錢給予,但是筆者堅信:當一個人凡事只有想到「節約」時,恐怕心中也很難培養出太多的「利他」與「大愛」。
特別是在工作、職涯領域方面,很多的機緣巧遇,都得靠平日所種下的「善因」,才有可能結下「好果」。
很多時候,一位貴人的點撥、提攜,或是自我進修的提升,在財富倍增的效果,恐怕反而是更大的。
筆者以個案為例,認為「不買儲蓄險」是正確的,但也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的保障。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後,「不買儲蓄險」是正確的,但如果沒有其他的保障,可能就要小心「明天與意外,不知道何者先到」。
老實說,新聞中的主人翁只是單純因為比他人幸運,他沒有在需要工作收入並儲蓄的33年間,發生影響他繼續工作的重大疾病,或甚至還導致支出更多的失能狀態。
所以從事後的角度來看,「他不買保險」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卻無法適用在所有人身上,特別是「沒什麼錢的人」。
當然,這篇文章也不是完全沒有任何價值,還是有一個值得理財大眾學習之處在於:人生唯有「捨」,才會有「得」。
如果沒有前面克制不必要消費的慾望,就沒有後面豐收果實。
以坂口一真為例,他就提到自己沒有刻意節省金錢,只是將不必要的洗費減走,並只買必需品。
所以,假設一般大眾平日完全不儲蓄及存錢,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其實都很難累積出一大筆可供運用的財富的。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
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李雪雯
退休金
退休
理財
保險
三步驟存到人生第一桶金法人:鎖定5G、ESG、電動車
存到「第一桶金」是許多年輕人的目標,但在畢業出社會後才發現,原來夢想與現實仍有差距,存錢並不容易,唯有學會正確的理財方法...
2021-10-2615:39
「40歲存款1千萬能退休?」他不買房、想靠領股息過活網給答案了
出社會一段時間後,不只是為了如今的生活努力,也總是要開始為「退休人生」做規劃,一名網友就透過Dcard發問「請問40歲存款1000萬能退休嗎?」他自曝目前33歲了...
2021-09-1822:08
存款百萬被酸「放銀行超蠢」她生活過得去嘆:不投資很廢嗎?
一位25歲的女網友透露自從開始工作到現在已存了280萬元的積蓄,但身旁親友卻總是建議她要把錢拿去「投資」,但原PO自認就算不投資,生活還是過得去,這讓她忍不住直呼「不投資的人生真的很廢嗎?」
2021-08-1420:02
小資族學起來!6個罐子嚴控收支32K女會計3年存到半桶金
在萬物皆漲、唯薪水不漲的年代,懂得理財才能讓生活更有餘裕。
一名月入32K的會計,利用「6個罐子理財法」有效控管收入,3年共存下60萬,激勵不少網友,紛紛向她請益。
2021-07-0816:11
300萬該買套房出租或買股?他曝經驗賺15萬:感謝當年蠢動
如果身邊有一筆錢,你會選擇買房還是投資股票?一名網友就在臉書透露自己存到300萬元,但是不知道應該是投資房地產好,還是買股票來增加財富,於是上網尋求鄉民們的看法,買房買股各有人支持,當中還有人建議買ETF,每一年至少可以有15萬利息進帳。
2021-10-2411:59
跨國投資要注意什麼?5重點抓住易疏忽的隱藏成本和風險
上星期,筆者遇到兩個跟投資理財有關的案例,值得與所有讀者一同分享其中的心得與看法。
其一是筆者的一位朋友,她公司的員工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
話說這位新住民,因為一方面,不了解台灣的投資商品,二方面則是
2021-12-0917:36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央行利率「連七凍」!再出手打炒房推第四波房市管制
外資示警半導體2023供過於求黃崇仁:分析師搞不清楚
台積先進製程再突破5奈米家族擴大
力積電黃崇仁:中芯若遭美擴大制裁客戶將找第二供應商
貸款戶注意!央行總裁楊金龍:最快明年下半年升息
延伸文章資訊
- 1小富退休「晚美」人生從階梯式投資原則開始 - 遠見雜誌
王儷玲以最新的勞保局統計數據為例,全台約有六成勞工的勞保年金月領金額不到2 萬元,扣掉政府政策制度下的勞保年金和勞退基金,還有約600 萬元的缺口,也 ...
- 24成退休族唯恐積蓄不夠!她只存一半照樣33歲退休
近年來提倡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的口號不絕於耳,引起受薪族群好奇要如何擺脫職場的束縛,從成功案例來看,不少人都是透過投資存上千萬的資產,才能讓 ...
- 350歲就想退休,你準備好了?一個退休族的體悟:退休前一定要 ...
有不少的案例,連搭計程車也能遇上,就是將整個退休金拿去投資房地或是本人也不想多談的投資,明明有存下的一筆錢,結果中斷退休生活要幫人帶小孩或是去開 ...
- 4勞工退休問題 - 智慧查找案例-全國法規資料庫
請領一次退休金,係指一次領取全額的退休給付,方便勞工自行投資、規劃生涯理財。依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勞工年滿60歲,工作年資滿15年以上者,得選擇請 ...
- 5106年勞資爭議案例(八十六):退休後再受僱資遣費爭議
106年勞資爭議案例(八十六):退休後再受僱資遣費爭議勞工工作滿25年退休再受僱後被資遣,可否主張資遣費年資應自適用勞退新制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