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格魯希侯爵(法語:Emmanuel de Grouchy, marquis de Grouchy,1766年10月23日-1847年5月29日)法國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軍人和世襲侯爵,法國 ...
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法國元帥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侯爵
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格魯希侯爵(法語:EmmanueldeGrouchy,marquisdeGrouchy,1766年10月23日-1847年5月29日)法國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軍人和世襲侯爵,法國元帥。
目次
1早期的生活
2在法國革命戰爭期間
3在拿破崙戰爭期間
4滑鐵盧會戰
5晚年
6爭議
7來源和參考
早期的生活[編輯]
格魯希於1766年10月23日生於巴黎附近的維萊特城,他的父親是一位侯爵。
1779年進入法國炮兵學校。
畢業後進入軍隊,但因為他的貴族身份,兩次被迫離職。
在法國革命戰爭期間[編輯]
1799年任義大利軍團司令莫羅的總參謀長,後後任西班牙軍隊騎兵總指揮兼馬德里總督。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編輯]
格魯希在法國大革命時就是拿破崙軍隊中的士兵,他是個老實人,從軍二十年,參加過從西班牙到俄國,從尼德蘭到義大利的各種戰役。
不能說他沒有成績,卻無特色的貢獻。
是奧地利人的子彈,埃及的烈日,阿拉伯人的匕首,俄國的嚴寒,使他的前任相繼喪命,從而為他騰出了空位,再加上跟隨拿破崙多年的老帥一半死於戰爭之下,一半因厭倦戰爭而在莊園過著悠然的生活。
終於,百日王朝期間,1815年4月15日,因鎮壓保王黨叛亂有功,被授予法國元帥權杖。
滑鐵盧會戰[編輯]
在拿破崙最後一戰中,受拿破崙之命,率領法軍三分之一的軍隊去追擊普魯士軍。
然而格魯希卻一味固執地、絲毫不懂應變地執行死命令,罔顧手下的勸告,錯過了增援處於布魯塞爾與普魯士軍和英軍拼盡最後子彈的拿破崙機會。
格魯希的決定直接導致了拿破崙的戰敗。
格魯希最終在瓦富爾先敗普魯士第三軍,然後為了掩護拿破崙撤退又擊退普魯士第二軍的追擊,為百日皇朝贏得了最後一次的勝利。
晚年[編輯]
波旁王朝復辟後,他流亡美國,1821年大赦格魯希回國,1831年11月19日,法國政府恢復了他的元帥軍階,1832年他進入貴族院。
爭議[編輯]
事實上格魯希當時身處的瓦夫爾距離滑鐵盧20多公里,再加上普軍後衛,蒂爾曼(Thielmann)普軍的攔截,格魯希在聽到炮聲時再轉向滑鐵盧亦根本鞭長莫及。
準確的說,格魯希並沒有跟丟普軍,而是緊緊追上普軍的後衛。
而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則是因為拿破崙在利尼會戰後次日才派出格魯希追擊普軍,而且拿破崙給出的追擊方向還是錯誤的(命令格魯希向東面的那慕爾搜索),幸而格魯希自行修正了追擊路線,改往北面的瓦富爾前進。
來源和參考[編輯]
本條目出自公有領域:Chisholm,Hugh(編).大英百科全書(11thed.).劍橋大學出版社.1911.
閱論編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1804貝爾蒂埃·繆拉·蒙塞·儒爾當·馬塞納·奧熱羅·貝爾納多特·蘇爾特·布律納·拉納·莫蒂埃·內伊·達武·貝西埃爾·凱勒曼·勒費弗爾·佩里尼翁·塞律里埃
1807維克托1809麥克唐納·烏迪諾·馬爾蒙1811絮歇1812聖西爾1813波尼亞托夫斯基1815格魯希
註:數字為授銜年份
閱論編法國大革命
舊制度
起因
國民制憲議會
君主立憲
國民公會
共和
督政府
執政府
年表
重要事件1788年
磚瓦之日(1788年6月7日)
維濟耶集會(1788年7月21日)
1789年
《第三等級是什麼?(法語:Qu'est-cequeleTiers-État ?)》出版(1789年1月)
通宵暴動(1789年4月28日)
三級會議集會(1789年5月5日)
國民議會(1790年6月17日-7月9日)
網球廳宣誓(1789年6月20日)
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
大恐怖(1789年7月20日-8月5日)
八月法令(1789年8月11日)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789年8月27日)
凡爾賽遊行(1789年10月5日)
1790年
高等法院的廢除(1790年2月至7月)
廢除貴族(1790年6月19日)
教士的公民組織法(1790年7月12日)
1791年
路易十六的出逃(1791年6月21日-21)
戰神廣場慘案(1791年7月17日)
皮爾尼茨宣言(1791年8月27日)
1791年法國憲法(1791年9月3日)
自抑法(1791年9月30日)
國民立法議會(1791年10月1日-1792年9月)
1792年
新的巴黎自治政府(1792年6月)
布倫瑞克宣言(1792年7月25日)
八月十日事件(1792年8月10日)
九月屠殺(1792.9)
國民公會(1792年9月20日-1795年10月26日)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2年9月22日)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1793年1月21日)
革命法庭(1793年3月9日-1795年5月31日)
恐怖時期(1793年6月27日-1794年7月27日)
救國委員會
治安委員會
吉倫特派(1793年7月13日)
馬拉之死(1793年7月13日)
全民動員(英語:Levéeenmasse)(1793年8月23日)
嫌疑犯處治法(1793年9月17日)
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斷頭臺(1793年10月16日)
去基督教化運動(全年)
1794年
丹敦和德穆蘭被處死(1794年4月5日)
牧月22日法令(1794年6月10日)
熱月政變(1794年7月27日)
第一次白色恐怖(英語:FirstWhiteTerror)(1794年秋季)
雅各賓俱樂部關閉(1794年11月11日)
1795年
共和三年憲法(1795年8月22日)
格拉古·巴貝夫(1795年11月)
督政府(1795年-1799年)
1797年
果月政變(1797年9月4日)
第二次拉施塔特會議(英語:SecondCongressofRastatt)(1797年12月)
1799年
霧月政變(1799年11月9日)
共和八年憲法(1799年12月24日)
革命戰爭1792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2)
瓦爾密戰役
保皇黨叛亂
舒昂黨叛亂
旺代戰爭
多芬
凡爾登戰役
圍攻蒂永維爾(法語:SiègedeThionville(1792))
圍攻里爾
圍攻美因茨(法語:SiègedeMayence(1792))
熱馬普戰役
圍攻那慕爾(法語:SiègedeNamur(1792))
1793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3)
第一次反法同盟
旺代戰爭
下溫登戰役(英語:BattleofNeerwinden(1793))
法馬爾斯戰役(1793年5月23日)
奪取聖彼得羅和聖安蒂奧科(英語:CaptureofSanPietroandSant'Antioco)(1793年5月23日)
凱撒斯勞滕戰役(英語:BattleofKaiserslautern)
圍攻美因茲(英語:SiegeofMainz(1793))
瓦蒂尼戰役(英語:BattleofWattignies)
翁斯科特戰役(英語:BattleofHondshoote(1793))
圍攻貝勒加德(英語:SiegeofBellegarde(1793))
佩爾斯托特戰役(英語:BattleofPeyrestortes)
土倫港之役(1793年9月18日-12月8日)
第一次維桑堡戰役(英語:FirstBattleofWissembourg(1793))(1793年10月13日)
特魯亞斯之戰(英語:BattleofTruillas)
第二次維桑堡戰役(英語:SecondBattleofWissembourg(1793))(1793年12月26-27日)
1794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4)
維萊昂科希戰役(英語:BattleofVillers-en-Cauchies)(1794年4月24日)
布盧戰役(英語:BattleofBoulou)(1794年4月30日-5月1日)
圖爾寬戰役(1794年5月18日)
圖爾奈戰役(1794年5月22日)
弗勒呂斯戰役(英語:Battle_of_Fleurus_(1794))(1794年6月26日)
朱安黨叛亂
阿爾登霍芬戰役(英語:BattleofAldenhoven(1794))(1794年10月2日)
1795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5)
巴塞爾和約
1796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6)
洛納托戰役(英語:BattleofLonato)(1796年8月3-4日)
卡斯奇里恩戰役(1796年8月5日)
泰寧根戰役(英語:BattleofTheiningen)
內勒斯海姆戰役(英語:BattleofNeresheim)(1796年8月11日)
安貝格戰役(英語:BattleofAmberg)(1796年8月24日)
維爾茨堡戰役(英語:BattleofWürzburg)(1796年9月3日)
羅韋雷托戰役(英語:BattleofRovereto)(1796年9月4日)
巴薩諾戰役(英語:BattleofBassano)(1796年9月8日)
埃門丁根戰役(英語:BattleofEmmendingen)(1796年10月19日)
施林根戰役(1796年10月26日)
第二次巴薩諾戰役(英語:SecondBattleofBassano)(1796年11月6日)
加利亞諾之戰(英語:BattleofCalliano)(1796年11月6-7日)
阿爾科萊戰役(英語:BattleoftheBridgeofArcole)(1796年11月15-17日)
遠征愛爾蘭(英語:Expéditiond'Irlande)(1796年12月)
1797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7)
布列塔尼海軍集結(英語:Actionof13January1797)(1797年1月13日)
里沃利會戰(1797年1月14-15日)
加的斯灣戰役(英語:Actionof25January1797)(1797年1月25日)
萊奧本條約(英語:TreatyofLeoben)(1797年4月17日)
新維德之戰(英語:BattleofNeuwied(1797))(1797年4月18日)
坎波福爾米奧條約(1797年10月17日)
1798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8)
埃及遠征(1798年–1801年)
1798年愛爾蘭起義(1798年5月23日-9月23日)
美法短暫衝突(1798年-1800年)
農民戰爭(英語:Peasants'War(1798))(1798年10月12日-12月5日)
1799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799)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年-1802年)
亞克圍城戰(英語:SiegeofAcre(1799))(1799年3月20-21日)
奧斯特拉赫戰役(英語:BattleofOstrach)(1799年3月20-21日)
史塔卡赫戰役(1799年3月25日)
馬尼亞諾戰役(英語:BattleofMagnano)(1799年4月5日)
卡薩諾戰役(1799年4月27日)
第一次蘇黎世戰役(英語:FirstBattleofZürich)(1799年6月4-7日)
特雷比亞戰役(1799年6月19日)
諾維戰役(英語:BattleofNovi(1799))(1799年8月15日)
第二次蘇黎世戰役(英語:SecondBattleofZürich)(1799年9月25-26日)
1800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800)
馬倫哥戰役(1800年6月14日)
霍恩林登戰役(英語:BattleofHohenlinden)(1800年12月3日)
第二次武裝中立聯盟(1800年-1802年)
1801年(英語:FrenchRevolutionaryWars:Campaignsof1801)
呂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
佛羅倫薩條約(英語:TreatyofFlorence)(1801年3月18日)
阿爾赫西拉斯灣之戰(英語:BattleofAlgecirasBay)(1801年7月8日)
1802年
亞眠和約(1802年3月25日)
軍事將領陸軍
厄斯塔什·夏爾·達烏斯特(英語:EustacheCharlesd'Aoust)
皮埃爾·奧熱羅
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
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
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
讓-巴蒂斯特·貝西埃爾
紀堯姆·布律納
讓·弗朗索瓦·卡爾托(英語:JeanFrançoisCarteaux)
讓-艾蒂安·瓦希耶·尚皮歐內
沙皮伊·德·圖維爾(英語:CharlesBertinGastonChapuisdeTourville)
居斯蒂納伯爵(英語:AdamPhilippe,ComtedeCustine)
路易·尼古拉·達武
路易·夏爾·安托萬·德塞
雅克·弗朗索瓦·迪戈米耶(英語:JacquesFrançoisDugommier)
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
皮埃爾·馬里·巴泰勒米·費里諾(英語:PierreMarieBarthélemyFerino)
路易-夏爾·德·弗萊爾(英語:Louis-CharlesdeFlers)
保羅·格勒尼耶(英語:PaulGrenier)
埃曼努爾·格魯希
雅克·莫里斯·阿特里(英語:JacquesMauriceHatry)
拉扎爾·奧什(英語:LazareHoche)
讓-巴普蒂斯·儒爾當
弗朗索瓦·克里斯多夫·凱勒曼
讓-巴蒂斯特·克萊貝爾(英語:Jean-BaptisteKléber)
皮埃爾·肖代洛·德拉克洛
讓·拉納
夏爾·勒克萊爾
克洛德·勒古布(英語:ClaudeLecourbe)
弗朗索瓦·約瑟夫·勒費弗爾
艾蒂安-雅克-約瑟夫-亞歷山大·麥克唐納
讓-安托萬·馬爾博
馬塞蘭·馬爾博
弗朗索瓦-塞韋朗·馬爾索(英語:FrançoisSéverinMarceau)
奧古斯特·德·馬爾蒙
安德烈·馬塞納
邦·阿德里安·讓諾·德·蒙塞
讓·維克多·莫羅
愛德華·莫蒂埃
若阿尚·繆拉
米歇爾·內伊
皮埃爾-雅克·奧斯滕(英語:Pierre-JacquesOsten)
尼古拉·夏爾·烏迪諾
多米尼克·凱瑟林·德·佩里尼翁
讓-夏爾·皮什格魯
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
洛朗·古維翁-聖西爾
巴泰勒米·路易·約瑟夫·謝雷(英語:BarthélemyLouisJosephSchérer)
讓-馬蒂厄-菲利貝爾·塞律里埃
約瑟夫·蘇昂(英語:JosephSouham)
尼古拉·讓·德迪厄·蘇爾特
路易·加布里埃爾·絮歇
貝爾格朗·德·沃布瓦(英語:Claude-HenriBelgranddeVaubois)
貝盧諾公爵
海軍
夏爾-亞歷山大·利努瓦(英語:Charles-AlexandreLéonDurandLinois)
敵軍奧地利
約瑟夫·阿爾文齊
卡爾大公
克萊費特伯爵(為奧地利戰鬥的瓦隆人)
弗里德里希·弗萊歇爾·馮·霍策(為奧地利服務的瑞士人)
卡爾克羅伊特伯爵
帕爾·克賴(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朗貝斯克親王(為奧地利服務的法國人)
馬克西米利安·巴耶·德·拉圖爾(為奧地利服務的瓦隆人)
卡爾·馬克·馮·萊貝里希
魯道夫·里特·馮·奧托(為奧地利服務的薩克遜人)
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約西亞親王
彼得·夸斯達諾維奇
羅伊斯-普勞恩親王
約翰·梅薩羅什·馮·索博斯洛(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卡爾·菲利普·塞博滕多夫
達戈貝爾·馮·烏姆瑟爾
英國
拉爾夫·阿伯克龍比
詹姆斯·索馬雷茲
愛德華·珀柳
約克和奧爾巴尼公爵
荷蘭
奧蘭治親王威廉五世
普魯士
卡爾·威廉·斐迪南(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
卡爾·阿洛伊斯·祖·菲斯滕貝格
弗雷德里希·路德維希(霍恩洛厄-英格爾芬根親王)
俄羅斯
亞歷山大·科薩科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
西班牙
路易斯·費爾明·德·卡瓦哈爾
安東尼奧·里卡爾多斯
其他派系人物波旁王朝
查理十世
路易十六
路易十七
路易十八
昂吉安公爵
孔代親王路易六世
孔代親王路易五世
路易-菲利普一世
瑪麗·安托瓦內特
薩伏伊的瑪麗·路易絲公主
杜巴利伯爵夫人
路易·德·布勒特伊
洛梅尼·德布里安
查爾斯·亞歷山大·德·卡洛訥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
讓·朱安
格雷斯·埃利奧特
阿爾諾·德·拉波特
讓-西弗雷安·莫里
奧諾雷·米拉波
雅克·內克爾
斐揚俱樂部
安托萬·巴納夫
拉梅特伯爵
夏爾·馬洛·弗朗索瓦·拉梅特
拉法葉
吉倫特派
雅克·皮埃爾·布里索
艾蒂安·克拉維埃
孔多塞侯爵
夏洛特·科黛
埃羅·德·塞舍爾
羅蘭·德拉普拉蒂埃
羅蘭夫人
讓·巴蒂斯特·特雷亞爾
皮埃爾·維克蒂尼安·韋尼奧
貝特朗·巴雷爾·德·維厄扎克
熱羅姆·佩蒂翁·德·維爾納夫
山嶽黨
保羅·巴拉斯
喬治·庫東
喬治·雅克·丹敦
雅克-路易·大衛
卡米爾·德穆蘭
羅歇·迪科
讓·馬里·科洛·德布瓦
讓-保爾·馬拉
普里厄-迪韋努瓦伯爵
普里厄·德拉馬爾訥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
吉爾貝爾·羅默
讓·邦·聖安德烈
聖茹斯特
讓-蘭貝爾·塔利安
貝特朗·巴雷爾·德·維厄扎克
法布爾·代格朗蒂納(英語:Fabred'Églantine)
埃貝爾派
雅克·勒內·埃貝爾
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
皮埃爾·加斯帕爾·肖梅特(英語:PierreGaspardChaumette)
雅克·羅歐
波拿巴黨(英語:Bonapartism)
拿破崙·波拿巴
約瑟芬·德·博阿爾內
約瑟夫·波拿巴
呂西安·波拿巴
德·康巴塞雷斯
雅克-路易·大衛
讓·德布里
約瑟夫·費徹
夏爾-弗朗索瓦·勒布倫
菲利普-安托萬·梅蘭
其他
讓-皮埃爾-安德烈·阿馬爾
格拉克斯·巴貝夫
讓·西爾萬·巴伊
巴泰勒米侯爵
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
拉扎爾·尼古拉·馬格里特·卡爾諾
安德烈·舍尼埃
讓-雅克·杜瓦爾·代普雷梅尼爾(法語:Jean-JacquesDuvald'Eprémesnil)
安托萬·康坦·富基耶-坦維爾(法語:AntoineQuentinFouquier-Tinville)
奧蘭普·德古熱
亨利·格雷戈瓦
菲利普-弗朗索瓦-約瑟夫·勒巴
雅克-多納蒂安·勒雷
讓-巴蒂斯特·羅貝爾·蘭代
紀堯姆-克雷蒂安·德·拉穆瓦尼翁·德·馬勒澤布
安托萬·梅爾蘭·德·蒂翁維爾(法語:AntoineMerlindeThionville)
讓-約瑟夫·穆尼耶
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德·內穆爾
弗朗索瓦·德·納沙托
路易·米歇爾·勒佩萊蒂耶·德·聖法爾若
皮埃爾·路易·普里厄
讓-弗朗索瓦·勒貝爾
路易·馬里·德·拉雷韋耶爾-勒波
薩德侯爵
安托萬·克里斯多福·薩利塞蒂
傑曼·德·斯戴爾
塔列朗
特雷薩·塔利安
居伊-讓-巴蒂斯特·塔爾熱
凱薩琳·特奧
馬克-紀堯姆·亞歷克西·瓦迪埃
讓-亨利·服蘭
夏爾·亨利·桑松
安托萬·西蒙
著名思想家
啟蒙時代
博馬舍
埃德蒙·伯克
夏爾·庫侖
德尼·狄德羅
班傑明·富蘭克林
托馬斯·傑斐遜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
孟德斯鳩
托馬斯·潘恩
讓-雅克·盧梭
西耶斯神父
伏爾泰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革命產物
馬賽曲
法國國旗
自由、平等、博愛
瑪麗安娜
巴士底日
先賢祠
法國共和曆
公制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至上崇拜
理性崇拜
無套褲漢
弗里吉亞帽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0723933z(data)
FAST:337298
GND:100491987
ISNI:0000000030748627
LCCN:n94018806
Léonore編號LH//1210/49不正確。
NLP:A25998602
SNAC:w6xp7qqv
SUDOC:091028442
VIAF:2705564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oldid=68398220」
分類:1766年出生1847年逝世包含錯誤規範控制信息的維基百科條目(Léonore)法國元帥法國大革命戰爭法國軍事人物巴黎人巴黎凱旋門上刻著的名字隱藏分類:含有法語的條目引用自1911年大英百科全書而缺少條目參數的維基百科條目含有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書內容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規範控制分類為紅鏈的頁面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مصرىБеларуская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Lombard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紐西蘭| 陶馬魯努伊Taumarunui | 公路與火車的中繼站 - 輕旅行
說到這個管轄區,還記得旺格摩摩納Whangamomona,這個位於被世界遺忘的公路Forgotten World HWY 上的小鎮嗎?就是在區域重新劃分之後管轄著這座小鎮的區域 ...
- 2BBC巾幗百名2021:今年有誰上榜?
阿赫瑪扎伊(Muqadasa Ahmadzai)組織了一個擁有逾400名年輕女性活動人士 ... 阿爾圖努魯克(Sevda Altunoluk)自小視力受損,12歲開始參與盲人門球, ...
- 3阿伊努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伊努族(阿伊努語:Aynu),是日本北方、俄羅斯東南方的一个原住民族群,或譯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主要聚居在北海道、庫頁島、千島羣島及堪察加等地。
- 4陶朗加芒格努伊山住宿推薦 - Agoda
Agoda提供陶朗加芒格努伊山超人氣住宿!網友激推的高CP值住宿任挑任選,精選住宿可享免費取消、免費早餐、提前入住、延後退房等福利!更多住宿推薦,就上Agoda。
- 5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埃馬紐埃爾·德·格魯希,格魯希侯爵(法語:Emmanuel de Grouchy, marquis de Grouchy,1766年10月23日-1847年5月29日)法國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