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疇(康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康德的哲學中,範疇(原文中的Categorie或現代標準德語中的Kategorie)是知性(Verstand)的純粹概念。
範疇是一般對象在被經驗之前(先驗)的表象特徵。
範疇(康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在康德的哲學中,範疇(原文中的Categorie或現代標準德語中的Kategorie)是知性(Verstand)的純粹概念。
範疇是一般對象在被經驗之前(先驗)的表象特徵。
通常來說,範疇是指把事物進行歸類所依據的共同性質。
比如說時間,空間,質地,關係等都是範疇。
在分類學中,範疇指種類的本質。
它不是種類本身,而是用來對事物進行分類的性質依據。
和亞里斯多德一樣,康德用「範疇」來指代「知性里的純粹概念,他們是適用於直觀的對象,並且一般來說都是先驗的。
「[1]康德進一步寫道:「他們是對一般對象的概念,通過範疇,直覺被認為是判斷力的邏輯功能之一。
」[2]這樣的範疇(category)與平時英語用語中的類別(category)不同,它不是分類劃分。
相反,它是一般對象的可能性的條件。
[3]康德列舉了十二個不同但與主題上互相有關的範疇。
參考文獻[編輯]
^Kant,Immanuel,CritiqueofPureReason,A79(reineVerstandesbegriffe,welcheaprioriaufGegenständederAnschauungüberhauptgehen)
^Kant,Immanuel,CritiqueofPureReason,B129(SiesindBegriffevoneinemGegenstandeüberhaupt,dadurchdessenAnschauunginAnsehungeinerderlogischenFunktionenzuUrteilenalsbestimmtangesehenwird.)
^Kant,Immanuel,CritiqueofPureReason,A13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范畴_(康德)&oldid=67883680」
分類:哲學範疇康德主義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한국어Română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康德所说的知性十二先验范畴(量、质、关系 - 知乎
康德的知性范畴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中引出来的,因为一方面他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认为他都是凑出来的不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形式逻辑和和范畴都源自知性有 ...
- 2关于康德的判断表和范畴表的认识 - 知乎专栏
关于康德的判断表和范畴表的认识 ... 如果说《道德经》是老子对名的批判,那么《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康德对名是何以可能的思辩,而且它能有效防止人类理性坠入玄学领域,在 ...
- 3康德的《十二道範疇》 磨刀霍霍向一批 - 香港01
不過到底知性利用什麼概念來思考?康德指出我們每個人都先天地擁有一些思考概念,這些思考概念便是「範疇」。康德指出範疇共有四大類,分別 ...
- 4Kant's Terminology - 康德術語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十八世紀德國重要的哲學家,著 ... 的純粹概念,包括數量、性質、關係與模態等四類,共十二種範疇:統一性(unity)、多元...
- 5理性的12個範疇. 人人都高舉理性 - Medium
康德的範疇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1. 純粹而非經驗。 2. 悟性而非感性。 3. 原型而非引伸。 4. 完整而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