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桶后溪.桶后越嶺古道 -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桶后林道位於台北縣烏鄉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且保留不少原始風貌。

沿著桶后林道行走可看見水質清澈且景觀優美的桶后溪;桶后溪係台北市重要水源南勢溪的支流 ... 烏來.桶后溪.桶后越嶺古道(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67篇)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67) 烏來.桶后溪.桶后越嶺古道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桶后溪 曾有山友形容桶后是「人間天堂」。

下個月起,「天堂」將管制每天進出車輛數量。

我運氣好,這個月兩次進出桶后。

一次桶后溪戲水,一次走桶后越嶺古道。

我深深覺得,不至桶后,不知台北溪流之美。

桶后溪天生麗質,水流清澈,遊客能不珍惜? 七月十三日,我首次帶妻小造訪桶后溪,向溪魚問好。

桶后在烏來鄉孝義村。

自台北開車至新店, 新店至烏來。

烏來至孝義,約五公里;途經烏玉檢查所,須停車辦理入山證。

自孝義起,為桶后林道, 約十三公里,林道前鋪水泥,後鋪柏油路,路況尚佳,但車道狹窄,僅容會車而已。

這條林道始闢於日據時期,為造林目的而興建,曾設有搬運木材的台車。

光復後,台車拆除, 原路基改供車輛行駛。

桶后林道循著山腰彎繞而行,漸入深山,景觀愈原始,林道公路與桶后溪 上游溪畔漸貼近,時可見清澈溪流淺灘。

沿溪則有攔沙壩阻隔溪水,形成一幕幕水簾瀑布。

溪谷兩岸則見巍山峻嶺,途中路旁有一桶后瀑布,高約四層樓,瀑布自懸崖奔盪而下。

林道9.5公里處,桶后溪在此以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形成極美的白色沙洲,淺淺溪底細小礫石,在陽光下, 石光閃耀,清澈晶瑩。

此處向來被山友視為是桶后溪必拍景點之一。

若非溪岸林間數頂帳蓬旁升起裊裊輕煙, 又有遊客嬉戲其間,這景象,恐怕會讓人真以為天堂到了。

圖:狗甘仔魚歡喜獲釋 林道11公里處,又有攔沙壩形成水濂瀑布,壩上方有淺溪淺潭。

於是我停車於此,選擇此處戲水。

溪裡有魚群,石斑、馬口魚等。

女兒備妥魚網,興奮入溪撈魚。

石斑、馬口敏捷狡黠,難以捕獲。

雖然無所獲,女兒樂在其中。

我下溪協助女兒,亦徒勞無所獲。

我突然發現有狗甘仔魚伏於溪底。

狗甘仔魚性笨拙, 只會忸怩閃躲,於是告知女兒,注意溪底動靜,改捕捉狗甘仔魚。

父女同心協力,共捕獲二十幾條狗甘仔魚, 漁獲量為出遊三年以來最豐碩的一次。

女兒以漁獲量論風景排名,認為隨父出遊以來,以今日景點最好玩。

我頗認同女兒的看法。

戲水戲魚幾小時,臨別,女兒依依不捨將狗甘仔魚放回溪流,向狗甘仔道別。

我也想說: 「狗甘仔兄、狗甘仔姐,這是女兒得意的一天,委屈你們了。

」狗甘仔恢復自由,歡喜游回溪底。

桶后溪,開車可直抵溪畔,故易吸引遊客來訪。

雖然須辦理山證,但污染或恐不能免。

今日特別選非假日出遊,已見不少戲水烤肉露營的遊客,更何況是週末假日。

國民親近山水,原是一件美事,政府應該鼓勵。

只是一般遊客缺乏公德心,便使桶后天堂美景有遭殃之虞。

這幾年來,桶后溪曾經封溪以護魚,最近林務局則宣佈自八月一日起,將實施新的管制措施。

(註1) 我贊成這項管制。

我曾在烏來南勢溪野溪溫泉處親睹遊客任意丟棄的報紙、烤肉架、木炭、啤酒飲料罐、垃圾、食物殘餘, 不堪入目。

國人有人情味,卻無公德心,不能使國家山川溪水免於人為污染。

所以我支持林務局稍加 管制遊客數量,勿令百千萬年形成的桶后溪之美毀於一代遊客手裡。

圖:桶后吊橋附近,碧潭清流 桶后不僅溪美而已,桶后還有一條著名的桶后越嶺古道,也是我心所嚮往的。

烏來鄉為泰雅族的居住地。

境內三條古道,巴福越嶺、哈盆越嶺及桶后越嶺古道,都是昔日泰雅族狩獵及遷徙時所踏踩出來的路徑。

相傳泰雅族(Tayal)發祥於大霸尖山,其後向北遷移,至桃園復興鄉角板山、巴陵一帶,其後又有一支北循巴福越嶺古道至福山 ,又循南勢溪深入哈盆,沿桶后溪至孝義,皆可越嶺至宜蘭。

泰雅族為原住民第二大族,總人口約八、九萬人左右, 居住地區以北台灣山地為主。

七月二十四日,我參加桶后越嶺古道之行,再次來到桶后。

上次只在外圍戲水,這次則更深入桶后菁華區域, 終於能親身體驗這條以溪流杉景著名的古道。

而今天是假日,交通頗不順暢。

北二高下新店交流道,一路堵車至 新店新烏路。

轉往烏來時,車潮才疏解。

烏來至孝義,烏玉檢查所前大排車龍,等辦入山證。

檢查所內,擠滿遊客, 等著填寫入山申請資料,遊客、警員皆心浮氣躁,語氣之間多火氣。

過檢查所,一路開車至桶后林道終點,約12.5公里處。

終點處,有一新建的桶后吊橋。

橋之下, 上游處,有一小瀑布,瀑布下有碧潭清流,潭色翠碧如翡翠,在桶后入口處即已遇此令人詞窮之美景, 接下來,若再遇奇景,這拙筆該如何揮灑呢? 吊橋附近,車太多,人太多,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圖:桶后林道 從桶后吊橋旁循著林道往上走,是一段寬闊的泥土路,沿著桶后溪畔而行。

行經一攔沙壩,壩旁設有魚梯。

過攔沙壩,溪潭深處魚隻成群。

沿途溪流隨處可見魚隻悠游,溪清澈,溪裡魚隻清晰可見,或大或小, 大者可至十餘公分,有溪哥、石斑、馬口及不知名的魚種。

而苦花魚最討喜,在溪裡翻浪,閃動白腹, 如反光鏡,折映白光,每每使人驚豔不已。

約十餘分鐘,越溪進入森林裡。

沿溪行,溪聲、蟲聲、柳杉、綠草,泥徑芬香,林蔭怡然。

耳聽溪淙, 目遇林翠,極愜意。

林徑各處皆有小徑通向溪畔,溪畔處處可親水、可紮營。

溪裡又多見魚群,悠游舞躍於溪流中。

山友雨傘兄曾多次來桶后溪露營,他說,夏日假日桶后溪露營人潮多。

晚點來,就找不到好的位置, 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露營,半夜起來時,望見夜空下的桶后溪畔宛若印地安人部落,盈滿各式帳蓬, 十分壯觀。

我不禁羡慕此景此境。

躺於桶后溪灘,望夜空,數星星,聽溪潺蟲鳴聲,生活若能如此, 何等幸福。

而國家有此好山好水,倘若人民皆樂山樂水,且能惜山惜水,則國家遠景不僅為綠色科技矽島而已, 亦足以成為可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島。

能不珍惜? 自桶后吊橋起算,約一小時,抵第二吊橋,為台電保線所吊橋。

吊橋陳舊,橋板鬆動,橋身搖晃。

過橋可接台電保線所及登鳥嘴尖,溪對岸亦是一片柳杉林區。

不經吊橋,繼續走,又是一大段極美的柳杉林, 在台北山林,我很少走過這麼怡人的森林步道。

約四十分鐘,抵烘爐地山登山叉路口。

續前行, 便是真正越嶺古道的開始。

漸爬漸上,漸離溪谷,但坡度緩,不覺疲累。

約行十餘分鐘,抵一支流處, 有淙淙溪流,全隊在此休息半小時,然後再上爬。

圖:鞍部嶺上眺望蘭陽平原 桶后越嶺古道為泰雅族狩獵之徑,故沿途未見任何駁坎、石厝或土地公廟等漢人拓墾的遺跡,但植物生態極豐盛, 道旁盛長整片的水腳鴨秋海棠令人印象深刻。

約二十分鐘,出森林,爬至桶后越嶺古道最高處的鞍部,夾道植物變 為耐風寒的芒草。

往前走,變下坡路,已進入宜蘭縣。

灰濛中,隱約望見遠處濛濛平野,正是蘭陽平原。

平原盡頭與天空相接處,海天難分,就是浩瀚的太平洋了。

愈走視野展望愈佳,蘭陽平原愈見明朗, 礁溪就在山腳下,屋宇、田園、道路、橋樑皆映入眼簾。

雖然知道桶后越嶺古道可翻山越嶺至宜蘭礁溪,但百聞不如一見。

在這嶺上初望見蘭陽平原的這一刻, 心情極雀躍。

當年泰雅族人初次望見這片平原時,想必也是如此心情。

我們從鞍部再前進二十分鐘路程而已,在一處視野展望良好處,欣賞蘭陽美景。

前方之路,為泥土產業道路, 循路而下,約兩小時內可至礁溪。

我們在此處略休息,然後返回走,回程,尋一處溪谷沁涼處,取水煮麵泡茶。

桶后溪水泡茶,特別的甘醇。

飲茶閒聊之際,山友Ivan已躍入溪裡沖SPA,渾然忘我。

黃昏前,於歸途林間,柳杉林,蟬聲鳴。

樹蟬殷殷送人歸,蟬聲鳴鳴入心扉。

遠近交鳴,忽強忽弱,似環繞音響。

這一段路最動人心情。

山友老恩不禁手足舞蹈,右手持起登山杖上下舞動,邊走邊做樂隊指揮狀,而樹蟬給足面子,一路蟬鳴未歇。

此景此境只應天上有,如何能夠不珍惜? 旅記日期:2004.7.24  【延伸閱讀】 .第1596篇-2020.09.08旅行影片:烏來.桶後越嶺古道(新修復) [行程記錄] 9:50桶后吊橋…10:04攔沙壩/魚梯…10:08越溪…10:47第二吊橋(略休息)…11:31烘爐地山叉路口 …11:45支流處(休息)…12:08出發…12:38鞍部最高點…12:53望見蘭陽平原…13:07農圃 …13:09折返點(休息15分鐘)…14:21溪邊休息…15:40出發…16:26第二吊橋…17:23桶後吊橋 註1:林務局桶后林道八月一日起實施車輛總量管制說明 桶后林道位於台北縣烏鄉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且保留不少原始風貌。

沿著桶后林道行走可看見水質清澈且景觀優美的桶后溪;桶后溪係台北市重要水源南勢溪的支流之一, 為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且屬於自來水法公告之重要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在水源進行烤肉、游泳、 露營及將機動車輛駛入河床等遊憩活動,已使當地原有水源涵養與溪流生態保育承受嚴峻考驗。

區內可供停車空間極為有限,為維持林道暢通確保行車安全及保護溪流環境生態等因素考量下,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將實施「車輛總量管制」措施,民眾在前往桶后活動前10天, 必須經由林務局網站向新竹林區管理處提出申請核准,在路經烏來鄉烏玉檢查所出示核准通知查驗並向檢查所 辦理進入山地特定管制區手續後始得進入,透過本次車輛出入總量管制新措施來控制每日進入桶后溪的人次, 以降低環境承載量,期能有效保護自然資源。

實施時間:九十三年八月一日起 管制地點:烏來鄉烏至檢查所至桶后招待所沿線 管制時間:1.週休假日星期五12:00至星期日12:00 2.每年暑假期間(七月一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全天 管制數量:每日限制進入汽車100輛及機車100輛 洽詢專線:(03)528-6629新竹林區管理處育樂課 受理申請:九十三年七月十五日起於林務局網站接受網路申請 [最新消息]桶后林道目前已開放遊客進入,無須申請。

...Tony補註於2020.06.16 [補註] 烏玉檢查所員警說:「自行車的數量不受限量。

」 山友雨傘兄說:「申請桶后車輛進入很方便,只要在網頁上打進一些資料後,等林務局e-mail通知即可。

」 自2008年3月份起,進入桶后地區已改採事先上網申請(三天以前),敬請特別注意。

....Tony補註於2008.04.01 附記1:「桶后」,山界慣稱為「桶後」,沿途登山標誌多用「桶後」一語,然而林務局網站正式稱其為「桶后」, 故本文使用「桶后」一詞,以與官方文書相同。

附記2:桶后越嶺古道同遊者:楊大哥、晉安、慧萍、雨傘、舒非、Ivan、老恩、Tony(依亂數排列) [補記] 據山友雨傘兄來函表示,桶后越嶺旅記中,手掌捧魚的那張相片不是【苦花】,應該是【狗甘仔】或【石貼仔】屬蝦虎科, 經常喜歡貼在石頭上的那種魚。

謝謝雨傘兄指正!我對溪魚本無研究,係自行根據所拍照片, 上網依樣蒐尋,誤認為【苦花】。

雨傘兄提供以下網址做為參考: 台灣淡水魚寫真 關於苦花 苦鍋不是苦花 謹依據雨傘兄所提供資訊,將原旅記【苦花】改名為【苦甘仔】。

...Tony(2004-07-27) [讀者迴響] 這篇旅記,關於魚類描述,錯誤不少,謹摘錄讀者來函如下:(網頁內容已做修改) Tony兄, 您們撈到的那些都是蝦虎魚。

謝謝。

...湖小魚(2004-07-27) Tony兄, 我想那些會翻出銀亮魚腹的是苦花,也就是台灣鏟頷魚,而不是溪哥。

...法賓(2004-7-27) Tony兄, 照片太小我努力看了一下 ----------- 學名:極樂吻鰕虎 學名:曙首厚唇鯊 台語俗稱都叫:狗甘仔(事實上絕少人會稱牠為苦甘仔) 國語俗稱都叫:鰕虎魚,狗甘兒 -------------- 學名:臺灣鏟頜魚(頜之左部是合) 台語俗稱:苦花 國語俗稱:苦花,鯝魚 ------------------ 學名:臺灣鬚鱲(臺灣特有種) 台語俗稱:一枝花 國語俗稱:臺灣馬口魚,馬口魚,一枝花 --------------------- 學名:臺灣石魚賓(臺灣特有種) 台語俗稱:石斑 國語俗稱:石斑 -------------------- 學名:粗首鱲(臺灣特有種) 台語俗稱:闊嘴郎(雄),溪哥仔 國語俗稱:闊嘴郎(雄),溪哥 --------------------- 學名:平頜鱲 台語俗稱:紅貓(雄),溪哥仔 國語俗稱:紅貓(雄),溪哥 ~~~~~~~~~~~~~~~~~~ 謝~~...湖小魚(2004-7-27) 希望這小圖沒太傷湖小魚兄眼力。

感謝!我從善如流,將【苦甘仔】改為【狗甘仔】。

寫錯一篇,因禍得福,對台灣溪魚又多一分認識。

...Tony(2004-07-27) Tony先生: 依個人淺見,在本省山間溪流所見之蝦虎魚,常以褐吻蝦虎居多,無論是緩流、瀨區、 深潭均見其蹤影,身體顏色常因棲息的環境而明顯不同,北部習慣稱作狗甘仔,我的家鄉南投一帶則叫做苦甘仔。

想必是,食時有一種苦中帶甘的滋味吧!...庄腳人(2004-07-28) 有趣!南北習慣稱法又有不同,謹將留言內容附於旅記篇末,一併供讀者參考。

旅記內容則維持北部【狗甘仔】的慣稱。

...Tony(2004-07-28) 拜讀烏來、桶后一文,其中一段「國家有此好山好水,倘若人民皆樂山樂水,且能惜山惜水, 則國家遠景不僅為綠色科技矽島而已,亦足以成為可永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之島。

」 尤其「綠色生態之島」,但看文中桶后溪之描述就有三座攔砂壩,攔砂壩是河川生態殺手, 梯河﹙景觀殺手﹚的製造者,尤其早期所設置者沒有魚梯,造成魚類隔離, 近親繁殖或無法洄游到繁殖地,而有滅種之虞,想不到台灣除各大河流有攔砂壩外, 連桶后溪這種正應保育溪流也設有攔砂壩,真是痛哉!還談什麼「綠色生態之島」? 政府亦應加油!...陳文禮(2004-7-28) 桶后溪攔砂壩不只三座,我兩次造訪桶后溪,主流、支流,至少看到五座攔砂壩,其中有兩座設有魚梯。

我讀資料,當初建攔砂壩是為了防止土石沖流。

知識不足,建設河川,攔砂壩反而成為河川生態殺手。

我寫此文,亦旨在傳達珍惜桶后溪生態之意,陳兄補充說明,更能補充原文不足之處, 謹將留言附於旅記篇末,以供讀者(政府)參考。

...Tony(2004-7-28) 經常拜讀您的大作,真是羡慕,有關桶后遊記中,按泰雅族的明確口傳史中, 泰雅族的發源地,應是在南投仁愛鄉發祥村瑞岩社(Mashitobaon)的「賓斯布干」(Pinsabukan)巨岩, 源自於大霸尖山則為居住於頭前溪與鳳山溪流域的泰雅族的傳說,(大多人都這麼認為大霸尖山為其聖山), 其后再由泰雅族之傳奇英雄「武塔」(Buta)率一部份族人北遷越過梨山、雪山山脈、 到斯馬庫斯、秀鑾、並在鎮西堡建立了泰雅族在淡水河系的第一個部落,並在此地與斯卡馬雲族發生了一次戰爭, 並將斯卡馬雲族趕過石鹿大山,到今天苖栗南庒一帶, 即是今天大家稱的賽夏族,之後族人再度向北擴大,經三光後再分兩支, 一支沿大漢溪遷徙至今天的角板山(復興)、水流東(三民)、大溪等地, 另一支則越過延巴福稜線至林茂岸(福山)、拉號(信賢)及烏來-應為「宇內」(Ura)泰雅族語溫泉, 閩語發音即為烏來,以及屈尺一帶。

希望上項資訊可以提供大夥正本清源,之處尚祈見諒。

…102(2004-7-30) 感謝102兄的補充說明。

我寫旅記常失之疏略,或因時間匆促,未能詳查;或因學養有限,無力顧及; 幸好讀者來自四方,各有專長,總能適時給予指正或補充說明,我個人受惠良多。

謹將你的留言附於旅記篇末, 以供讀者參考。

謝謝!…Tony(2004-7-30) [行旅照片] 桶后林道-烏玉檢查所,停車辦入山證。

(7/13) 昔日的桶后林道,已鋪上柏油路。

11公里處,攔沙壩形成水濂幕,上方有淺潭可戲水。

清澈的溪潭。

父女三人齊力捕魚。

漁獲豐碩。

苦甘仔魚歡喜獲釋。

女兒戲水,樂在其中。

回程,9.5公里處,桶后溪美景(1) 回程,9.5公里處,桶后溪美景(2) 桶后吊橋。

(7/24行程) 桶后吊橋附近的碧潭清流。

越溪,進入桶后森林小徑。

林蔭小徑,愜意怡人。

第二座吊橋。

過橋可至桶后保線所。

桶后林道美景之一。

桶后林道美景之二。

桶后林道美景之三。

往烘爐地山叉路,研究地圖。

開始越嶺上坡路。

越嶺最高點,道旁多芒草。

雨傘兄一馬當先。

直行通礁溪。

終於看見蘭陽平原,心情雀躍。

踏上歸途。

歸途,柳杉林。

樹蟬殷殷送人歸。

回到桶后吊橋附近的攔沙壩。

[行旅圖] [交通地圖](可用箭頭上下左右移動及放大縮小) 檢視較大的地圖 Tony旅記(區域)】 【Tony旅記(列表)】 【Tony已出版電子書】】 【Tony的YouTube頻道】 搜尋Tony的旅記: 【Tony旅記隨選】 註:若您對於我的旅記有任何意見交流,歡迎來信(我的e-mail信箱:[email protected])。

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