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23年-從星際效應看等效原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索恩是當今世界上天文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他以黑洞、重力波、蟲洞和時間旅行的理論研究為基礎,讓星際效應的劇情增添不少科學根據,把科幻電影帶入了更高 ... 關閉廣告 秘境探索研究社 跳到主文 旅行˙日誌˙尋找心中的極光 部落格全站分類:休閒旅遊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Nov10Mon201420:32 消失的23年-從星際效應看等效原理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是諾蘭繼黑暗騎士(TheDarkKnight;2008)、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超人:鋼鐵英雄(ManofSteel;2013)等膾炙人口的作品之後所執導的最新年度鉅作。

  【星際效應電影海報】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Nolan)電影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故事架構龐大複雜,表現強烈的思考性邏輯卻又能引人入勝。

「星際效應」不僅融合多元科幻元素,更嘗試把相對論、黑洞、時空旅行等艱難深奧的物理學理論加以連結,以電影藝術的方式普羅具像化呈現大眾面前,格局大膽而創新,令人印象深刻。

  【ChristopherNolan】     為了考究電影科學,諾蘭特別邀請了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Thorne)擔任劇本顧問。

索恩是當今世界上天文物理學領域的領導者,他以黑洞、重力波、蟲洞和時間旅行的理論研究為基礎,讓星際效應的劇情增添不少科學根據,把科幻電影帶入了更高層次的嶄新境界。

  【KipThorne】     星際效應以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為科學基礎,電影中的劇情才能合理建立,不論蟲洞、黑洞、五次元(5-Dimension)的研究皆由廣義相對論衍生,具有嚴謹的物理學理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廣義相對論現象,我想就是那「消失的23年」。

    永續號任務來到一顆環繞「巨人」黑洞的A星球,因為重力場非常強大,A星球時間過的極度緩慢。

馬修麥康納(MatthewMcConaughey)飾演、一心想要趕回家看女兒的庫柏心急如焚,想要盡量縮短探索A星球的時間,卻被滔天巨浪打得東倒西歪,不但損失一位同伴,還被迫待上兩個多小時。

然而這一耽擱不得了,他們回到太空船上已經過去23年。

  【星際效應劇照:AnneHathaway與MatthewMcConaughey】     庫柏看著從地球傳來的訊息,發現老父走了、兒子娶妻生子、女兒雖然成長卻對父親失望……對庫柏來說,原本可以通訊聯繫家人的23年光陰平白無故消失了,他等於在「家人的時間」中消失23年,這如何不讓極度恐慌的庫柏充滿了悔恨及悲痛呢?若時間再這樣「浪費」,趕回地球與家人相聚的機會渺茫。

    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等效原理     「消失的23年」是如此巨大,導致庫柏如此悲傷,馬修麥康納的演技令人動容。

其實這23年並非真的消失了,而是時間維度被強大的重力場壓縮放大,因此,庫柏和布蘭達雖然只用了幾小時探索A星球,繞行黑洞的羅米利其實已經等了23年,而地球上家人的時間也過去了23年之久,其背後的物理即為「重力時間延遲」,簡單來說:重力場越強的地方,時間就會過的越慢。

    狹義相對論中,彼此有相對速度的慣性座標系互相比較,可發現時間延遲的現象很普遍(參閱誰來對我高談闊論「狹義相對論」、「勞倫茲變換」),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則繼續探討「重力」對時空的影響。

  【AlbertEinstein】     等效原理(EquivalencePrinciple)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理論,由愛因斯坦分別在西元1911年的論文《關於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及1916年《廣義相對論的基礎》所提出。

    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想像在遙遠宇宙中有一艘太空船,太空船裡的太空人拿起一個鉛球,太空人不僅發現鉛球有重量,也感覺到自己有重量。

這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太空船正在加速前進,就像搭乘電梯往上升時,會感覺到有一股力量把我們往下拉,此即為加速度的「慣性力」;另一可能性則為太空船正停在一顆星球上,該星球的重力場造成了鉛球及太空人感覺到重量,此即為「重力」。

  【等效原理的思想實驗】     這個思想實驗說明,太空船裡的太空人無法分辨到底是「慣性力」還是「重力」造成了重量感覺,兩者互為「等效」現象;重力場中的靜止座標系可「等效於」加速中的慣性座標系。

等效原理的發現,讓人類首度意識並探討「慣性力」與「重力」的本質,如同愛因斯坦曾說:「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了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

」     庫柏的1小時=家人的7年   【星際效應劇照:A星球上的悲劇】     電影中,庫柏討論到A星球的時間延遲現象,他們發現黑洞重力場之強大讓時間極度延遲,在A星球上的時間每過1小時等於地球上流逝7年!「時間」成為必須考量的「消耗資源」,庫柏於是要求盡快完成登陸探索任務,以爭取日後與家人重逢的機會,沒想到卻發生意外,消耗那充滿悔恨與悲痛的23年時光……依據等效原理,我們可以讓重力「等效」慣性力,推導並證明「重力場越強的地方,時間就會過的越慢。

」   【星際效應的等效原理】     假設A星球與黑洞的距離為R並受到重力場g,而庫柏的太空船與A星球距離為h且幾乎不受黑洞的重力場影響(時間流逝的速度跟地球一樣)。

依等效原理,我們可以把A星球視為正在加速遠離黑洞,造成等效黑洞重力場的「慣性加速度」。

當A星球加速遠離,距離黑洞剛好為R的瞬間,遠離速度為u,此時A星球往太空船發出光波,庫柏可觀察到光波的都卜勒效應:       其中,λ船、T船為庫柏觀察到的波長與時間,c為光速。

考慮相對速度的時間延遲:       其中,TA為A星球上的時間。

於是庫柏觀察到的都卜勒效應變成:       且:       又,f為頻率:       因為遠離瞬間u遠小於c,所以,:       頻率為時間的倒數: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太空船與A星球的時間轉換式,其中速度u是「等效」慣性座標系的假想物理量,我們必須轉換成重力場中的某個等效物理量。

考慮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       A星球受到黑洞重力加速度即為,而光波傳送的時間,所以速度u可等效轉換為:       於是太空船與A星球的時間轉換式變成:       A星球受到黑洞重力場為:       其中G為重力常數、M為黑洞質量,得到:       於是我們可利用等效原理,簡單證明A星球上流逝的時間被延遲了,比太空船上的時間還要慢;重力場越強的地方(A星球),時間就會過的越慢。

帶入電影中的設定,太空船與A星球的時間轉換式即為:       黑洞質量有多大?   【星際效應劇照:巨人黑洞】     由太空船與A星球的時間轉換式,我們可以概略評估電影中這顆「巨人」黑洞的質量到底有多大?代入重力常數與光速:           雖然R和h仍為未知,但觀察上式並比較太陽質量(約為)仍可感覺黑洞質量M的巨大程度。

目前人類所發現的最大黑洞位於距離地球13億光年外的Apr147星系之中,質量約為太陽的400億倍!假設A星球所繞行的「巨人」黑洞為此質量,那麼太空船不受黑洞重力場影響(假設至少跟地球一樣)的距離為(R+h):         以及:         可以求得R與h的關係: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1天文單位(AU),約為一億五千萬公里()。

比較後可概略評估R約為10AU,幾乎是太陽到土星的距離。

然而,考慮靜止黑洞的史瓦西半徑:       又「巨人」黑洞質量為太陽的400億倍:       其史瓦西半徑竟然高達800AU!表示在此臨界距離內都會掉進黑洞,更何況10AU……產生如此矛盾的結果,讓我們得考慮「巨人」必須為「旋轉黑洞」的可能性,來修正史瓦西半徑的矛盾。

旋轉黑洞擁有「角動量」,也就是黑洞本身在轉動,所以除了自己的靜止質量,本身還有內禀轉動能量。

因此,旋轉黑洞的總質能關係會有:       關於旋轉黑洞的廣義相對論計算非常複雜,但我們或許可以用「質能互換」與「等效」的觀念來做非常簡單的近似修正。

原來「巨人」黑洞400億倍太陽的質量,可視為總能量的「等效質量」,並假設其史瓦西半徑為10AU(不考慮參考系拖曳現象),也就是說,考慮最極端的形況,A星球剛好位於臨界距離而不會掉進「巨人」黑洞,則「靜止質量」為:         所以總質能關係為:         其中MRot為轉動能量的「等效質量」,約佔「巨人」黑洞總能量的98.75%,因此「巨人」必須為一個旋轉黑洞,而且以非常高速的頻率轉動。

旋轉黑洞的設想或可避免矛盾,並視內禀轉動能量來決定該黑洞邊界的範圍。

若繼續考慮「參考系拖曳」或「吸積盤」等現象,黑洞的臨界距離應該會更為縮小。

  【星際效應劇照:登陸A星球】     計算得到R為10AU,亦可求出h約為5000AU,此為黑洞重力場與地球一樣的距離,但此距離對太空船出發到登陸A星球似乎太遠了……然而,若黑洞總能量再小一些,或「時間消耗」能控制在容忍範圍,庫柏的太空船便可更接近這顆「巨人」,或許就更符合電影中的實際情況吧!       文章標籤 電影 星際效應 克里斯多夫諾蘭 基普索恩 廣義相對論 等效原理 重力時間延遲 黑洞 相對論 天文物理 愛因斯坦 思想實驗 馬修麥康納 安海瑟威 蟲洞 時光旅行 五次元 旋轉黑洞 質能互換 等效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團長BMC 秘境探索研究社 團長BMC發表在痞客邦留言(7)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電影評論個人分類:電影好好看此分類上一篇:你怎能不愛棒球-魔球(Moneyball) 此分類下一篇:憂鬱卻堅毅的臉孔-實尾島風雲(실미도) 上一篇:五子棋獲勝法:四三與四三前 下一篇:簡單物理大思維-力與運動的關係探討 歷史上的今天 2021:高雄桃源塔羅留溪。

金剛瀑布超長超好玩滑水道 2020:高雄大社觀音山風景區@觀音尖山猴子駱駝4峰8型走 2017:North-peakBlissCaveinMonkeyMountaininTaiwan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旅情日誌。

台灣319(24) 台灣研究懶人包(9)鐵道旅行(8)-南迴鐵道沿線秘境(4)-台鐵集集支線巡禮(3)-台鐵高雄臨港線尋根記(3)-阿里山森鐵尋蹤(16)公路旅行(13)-霧台公路現況(3)百岳旅行(16)小百岳旅行(14)野溪溫泉旅行(25)瀑布溯溪旅行(70)北台灣(21)-黃金稜線(4)中台灣(21)-鹿港古蹟地圖攻略(5)南台灣(45)-高雄柴山探秘GPS(22)東台灣(8)台灣的離島(5)-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7)-馬祖卡蹓冬冬(7)-孤海中的北方三島(4)台灣的漁港(15) 旅情日誌。

異地(15) 國際換日線(6)日本(24)越南(1)泰國(10)英國(2)韓國(14)中國(10)荷蘭(5)比利時(3)北韓(1)帛琉(1)馬來西亞(2)印尼(12)美國(2)澳大利亞(3) TravelDiary(1) InTaiwan(1) 台灣美食研究專題(5) 肉圓專題研究(9)屏東美食大三角(2)美麗的早午餐(16)記錄有趣美食(1)艾蜜莉的拉麵世界(3) 我的頻道。

專欄(8) 天外飛來一筆(26)閱讀有裏(5)電影好好看(6)野球小札(10)關於圍棋的二三事(6)運動天地(1)五星連珠五子棋(2)賞車日記(2) 最新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四月(2) 2022三月(5) 2022二月(5) 2022一月(10) 2021十二月(2) 2021十一月(4) 2021十月(5) 2021九月(4) 2021八月(5) 2021七月(9) 2021六月(7) 2021五月(7) 2021四月(3) 2021三月(3) 2021二月(5) 2021一月(3) 2020十二月(8) 2020十一月(3) 2020十月(6) 2020九月(4) 2020八月(5) 2020七月(5) 2020六月(11) 2020五月(7) 2020四月(7) 2020三月(4) 2020二月(4) 2020一月(1) 2019十月(3) 2019九月(2) 2019八月(1) 2019七月(1) 2019六月(2) 2019五月(2) 2019四月(5) 2019三月(2) 2019二月(2) 2019一月(3) 2018十二月(2) 2018十一月(3) 2018十月(5) 2018八月(3) 2018七月(4) 2018六月(3) 2018五月(4) 2018四月(5) 2018三月(4) 2018一月(8) 2017十二月(4) 2017十一月(5) 2017十月(4) 2017九月(4) 2017八月(8) 2017七月(9) 2017六月(6) 2017五月(4) 2017四月(4) 2017三月(4) 2017二月(2) 2017一月(3) 2016十二月(3) 2016十一月(1) 2016十月(7) 2016九月(5) 2016八月(2) 2016七月(3) 2016六月(8) 2016五月(7) 2016四月(7) 2016三月(3) 2016二月(2) 2016一月(1) 2015十二月(4) 2015十一月(2) 2015十月(7) 2015九月(5) 2015八月(4) 2015七月(5) 2015六月(3) 2015五月(4) 2015四月(4) 2015三月(8) 2015二月(2) 2015一月(3) 2014十二月(6) 2014十一月(7) 2014十月(6) 2014九月(7) 2014八月(4) 2014七月(7) 2014六月(6) 2014五月(7) 2014四月(6) 2014三月(10) 2014二月(3) 2014一月(8) 2013十二月(7) 2013十一月(1) 2013十月(5) 2013九月(4) 2013八月(4) 2013七月(1) 2013六月(8) 2013五月(10) 2013四月(5) 2013三月(4) 2013二月(2) 2013一月(7) 2012十二月(11) 2012十月(8) 2012九月(15) 所有文章列表 月曆 « 五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相簿幻燈片 誰來我家 最新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