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習俗之一的蹴鞠,和現代的足球有聯繫嗎? - 今天頭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清明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傳統的重大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裡有許多的活動開展,有上墳、效游、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放風箏等等。
首頁
舊時文壇歷史
清明節習俗之一的蹴鞠,和現代的足球有聯繫嗎?
2020-07-11 舊時文壇歷史
原標題:清明節習俗之一的蹴鞠,和現代的足球有聯繫嗎?
清明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傳統的重大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裡有許多的活動開展,有上墳、效游、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放風箏等等。
這些習俗隨著朝代的更替,也產生著些微的變化,有的節日保留至今,有的文化傳承卻斷絕了。
這裡頭有一項遊戲活動蹴鞠,就保留了下來,它已經演變成目前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體育運動——現代足球運動。
只不過它不是完整的傳承,而是發展演變了。
那麼,古代的蹴鞠,和現代的足球有什麼類同之處,又有什麼區別?我們現在就來敘述這個問題。
蹴鞠,又名「蹴球」、「築球」等,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這項活動在我國開展的歷史非常悠久。
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出現在《戰國策》中,它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的都城臨淄,就流行蹴鞠這一體育活動。
《史記》中也有記載,但這時的蹴鞠可不是那麼輕鬆的遊戲,而成為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相傳漢高祖劉邦的父親早年曾是一踢球高手,劉邦當了皇帝後,給他父親封了個太上皇,按理說吃香的喝辣的,一切都應有盡有,應該整天樂樂呵呵的頤養天年才對,但不成想一天都是唉聲嘆氣、悶悶不樂的樣子。
其父一天到晚踢不著球十分鬱悶。
《西京雜記》中記載,伺候劉太公的左右,曾經把這種情況彙報給了劉邦,劉邦一聽就明白了,對僕人說,老父親生平所好的,就是走街串巷,混跡於市井之中,再就是以鬥雞蹴鞠為樂,如今住在深宮大院,這些接地氣的東西都沒有了,所以才悶悶不樂的。
但是如今的劉邦已經做了皇帝,並且通過叔孫通的努力,好不容易制定了正式的漢朝禮儀,不是當年那街頭的蠱惑仔了,端著高皇帝的架子放不下來,宮中好手又太少,自然不好組織一支皇室球隊來娛樂自己的父親。
劉邦放不開,弄得劉太公悶悶不樂。
相比之下他的重孫漢武帝就比較放得開。
漢武帝在東部巡狩,封禪泰山之後,意興所致,也喜歡踢上幾腳蹴鞠,還讓文官們寫賦來讚頌自己。
「昔漢武帝平西域,得胡人擅蹴鞠者,蓋炫其便捷跳躍。
帝好而為之,群臣不能諫。
侍臣東方朔因以此藝(指彈棋)進之,帝舍蹴鞠而尚彈棋矣焉」。
(《彈棋經序》晉·徐廣)
漢武帝曾得到一胡人俘虜,此人是個踢球高手,結果漢武帝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群臣都無法勸阻,最後高智商的東方朔想出一個辦法,教漢武帝下彈棋,漢武帝的注意力才得到轉移。
三國時期的曹操也是踢球高手,至少是位超級球迷。
「桂性便辟,曉博弈、蹹鞠,故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
(《三國志·魏書三·明帝紀》)
根據《三國志》上的說法,有個叫孔桂的,下棋、踢球那都是高手,曹操成為了他的鐵桿粉絲,非常喜歡他,無論出門上那兒都帶著他,不離左右。
唐宋時期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期,無論是音樂詩歌,書法繪畫,還是體育搏擊,都呈現出一個高潮來。
作為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的蹴鞠文化,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潮。
這個時期,無論是球的材質,還是比賽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出現了充氣球和球門,用球門的蹴鞠比賽叫做「築球」,一般是單球門,大多在宮廷宴會時進行。
築球時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桿,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
比賽時衣色不同的左右軍(兩隊)分站兩邊,每隊12或16人,分別稱為球頭、驍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
比賽時鳴笛擊鼓為號,左軍隊員先開球,互相顛球數次然後傳給副隊長,副隊長顛數待球端正穩當,再傳給隊長,由隊長將球踢向風流眼,過者為勝。
右軍得球亦如此。
結束時按過球的多少決定勝負,勝者有賞,負方受罰,隊長要吃鞭子,臉上塗白粉。
同時,不用球門的踢法逐漸規範。
這種踢法叫做白打,屬個人表演性活動,對球員控球能力有更高要求,除手外,頭、肩、臀、胸、腹、膝各部位均可觸球,變換各種花樣,先落地或違規者輸。
看著這些技法,要比現代足球豐富得多。
這時期的蹴鞠為何發展這麼迅猛?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主要還是領導的帶頭作用發揮了作用。
宋太祖就是一位蹴鞠高手,古畫《宋太祖蹴鞠圖》,便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與趙炅、趙普等人踢球的場面。
高俅還因為球踢得好,最後官至太尉。
有了這些名人的帶動,坊間蹴鞠活動開戰的紅紅火火,「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清代中葉以後,西方的現代足球傳入中國,這一傳統的蹴鞠活動,逐漸被踢毽子作為「蹴鞠之遺事」(宋高承《事物紀原》)所代替。
從1958年7月,國際足聯前任主席阿維蘭熱正式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以來,?到2005年5月20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國際足聯百年慶典閉幕式上,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先生為足球起源地臨淄頒發了「足球起源地證書」。
以權威組織所頒發證書的形式,再次確認了這一世界所公認的事實。
由於中國足球現在一直很弱勢,所以現在有些人就予以否定這項運動起源於中國這個現實,其實個人認為大可不必。
一個國家發明的運動項目,和它能否持續保持高水平,並沒有直接關係。
就像我們的國球桌球一樣,它的起源在英國,但後來這項運動基本上變成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蓬勃開展的一項體育運動。
衰弱下去的英國並不以此為恥。
為何?
只要是本民族為世界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大家認為呢?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IGyeO3MBiuFnsJQViJ3Z.html
「聖人可汗」楊堅,一言不合就砍頭,各種奇葩的殺人理由簡直了
2020-07-28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清朝的實力,和現今實力相比如何?答案終揭曉
2020-07-25
18歲被封為賢妃,一個月晉封皇貴妃,她是順治一生最愛的女人
2020-07-25
李泌開誠布公,化解了君臣之間的猜疑,他是如何做到的
2020-07-23
劉備被呂布擊敗後投奔曹操,為何曹操沒有殺他?與兩個人有關係
2020-07-23
此女18歲出嫁,被封為固倫公主,身高156,去世後穿龍袍
2020-07-23
此女是雍正最悲催的妃子,去世7年才被發現,乾隆震怒百官倒霉!
2020-07-22
令妃的兩個兒子,為何一個當上皇帝,另一個卻受到乾隆的嫌棄?
2020-07-22
曹操為控制皇帝,將七個女兒全部嫁給他,結局卻讓曹操感到意外
2020-07-22
山西太原城外的這座古墓,被稱千年「凶墓」,專家挖到兩米後停下
2020-07-22
大明劫,明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2020-07-21
秦始皇鑄造的12金人下落之謎,被秦始皇挪進了陵墓中嗎?
2020-07-21
蜀漢走向滅亡,並非劉禪一人之過,天下大勢註定他難有作為
2020-07-19
愛妃去世,這位大清天子悲痛欲絕,命三十人為她殉葬
2020-07-19
世人只道王昭君,卻不曾記解憂女,幸得晚年歸故里,安享太平晚年
2020-07-19
此人曾是公主的侍女,卻被稱為大漢西域雙星,曾幫此國穩定局勢
2020-07-18
李自成坐擁百萬大軍,打了一仗就潰退,到底什麼原因?
2020-07-18
皇帝封他為丞相,別人祝賀,他卻痛哭:我的禍期不遠矣!結果太震
2020-07-17
康熙皇帝因為無知犯下一個大錯,叫錯一水果的名字,卻被沿用至今
2020-07-17
如果袁紹、袁術兩兄弟能和睦相處,還會出現三國鼎立這一段歷史嗎
2020-07-16
三國中不出名的英雄,連續斬殺關羽、黃忠,不被重用反被小人所殺
2020-07-16
明太祖大肆殺戮功臣為什麼單單留下了他說說湯和的故事
2020-07-15
伏壽皇后可以向漢獻帝求救她只能起舞與丈夫生死訣別
2020-07-14
皇帝駕崩,皇宮的3000妃嬪該怎麼處理,新皇帝的方法讓人難以接受
2020-07-14
延伸文章資訊
- 1作為清明節的傳統風俗之一,「蹴鞠」是如何衰落的? - 每日頭條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亦稱「蹋鞠」,翻譯為現代漢語就是「踢球」,其中蹴是「踢」的意思,鞠是「球」。
- 2清明节的蹴鞠习俗- 网络中国节 - 六安新闻网
“鞠”是一种皮球。“蹴鞠”即用脚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据《说苑》记载,相传为黄帝发明,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鞠”在战国时代已开始流行。
- 3清明節蹴鞠的由來
蹴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 42019清明節蹴鞠的由來 - 每日頭條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 ...
- 5清明趣味習俗:蹴鞠 - 中国台湾网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