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資訊- 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 - 環保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空品不良與應變 ... 首頁 > 環保主題 > 空氣品質保護規劃 > 空品背景 > 酸雨資訊 ... 於1995年開徵空氣污染防制費,並接續建立許可管理制度、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制度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空品背景空氣品質指標空氣污染防制區特殊性工業區監測酸雨資訊排放資訊與模式模擬空品模式支援中心空氣污染排放清冊空氣品質保護規劃空氣品質保護政策規劃空氣污染防制計畫空氣污染防制總檢討空氣污染防制費支用情況臭氧層保護在台灣空氣品質淨化區空品不良與應變懸浮微粒物質災害預警期間空氣污染行為空氣品質嚴重惡化預警資訊每日應變作為概況 ::: 首頁>環保主題>空氣品質保護規劃>空品背景>酸雨資訊 酸雨資訊 何謂酸雨? 「酸雨」其學術名稱為「酸性沉降」,可分為「濕沉降」與「乾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

在自然界大氣中,所含二氧化碳溶解於雨水中並達到氣液相平衡後,大自然的雨水酸鹼值(pH值)約為5.6,呈現酸性(pH<7);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物質,例如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硫化氫、海洋所釋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閃電所導致之氮氧化物等,均會使雨水進一步酸化,使得pH值降至5.0左右。

因此,許多國內外研究者及本署研究報告,將「酸雨」定義為當雨水pH值<5.0,即認定受到人為排放酸性污染物的影響。

人為致酸污染物主要為二氧化硫(SO2)及氮氧化物(NOX),其中SO2與化石燃料使用、火力電廠、含硫有機物燃燒有關;NOX主要源自工廠高溫燃燒過程及交通工具排放等,這些污染物被排放至大氣當中,經化學反應並溶於雨水後,變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pH值降低,形成酸雨。

空污管制政策成效與酸雨改善 過去三十年間,我國透過各項空污管制策略,酸雨情形已逐年改善。

本署自1992年公告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又於1995年開徵空氣污染防制費,並接續建立許可管理制度、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制度及逐步加嚴排放標準等,所以大型污染源逐步加裝或改善污染防制設備,促使污染減量;在移動污染源方面,透過油品成分管制、排放標準加嚴、定期檢驗、補助汰換等措施,降低我國汽、機車及柴油車的污染。

目前本署在全國架設14座酸雨監測站,依監測結果顯示,雨水中的非海鹽性硫酸根離子(nss-SO42-)於過去30年間平均濃度減少35%,且2019年所有測站年平均pH值皆高於酸雨定義之5.0,顯示在我國污染管制策略推動下,已明顯改善雨水酸化的情形。

不過酸雨防制並非靠政府單方面的努力可以完成,仍需透過全民共同參與配合,如汽機車定期檢驗、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養成節約能源習慣等,便可減少空氣污染排放,減少酸雨的產生。

更多酸雨監測數據,可至本署環境資源開放平臺查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