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好和興趣,也有高低貴賤嗎? 「耍廢無罪、邊緣有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日本人說出「我的嗜好是爵士樂」,那麼八九不離十,這個人的絕大多數休息時間都會花在上面:不是以樂評身份在相關領域活躍著,就是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生活風格
生活
嗜好和興趣,也有高低貴賤嗎?──「耍廢無罪、邊緣有理」,休息時就放過自己吧!
微微辰/MissPilotoffDuty
2020/09/10
17866
PhotoCredit:Ben[email protected]
工作上的積極進取,跟休息的時候好好放鬆並不衝突。
有些人天生靜不下來,閒暇時也總要找點「正事」做,填滿行事曆上的空白──這樣當然也很好,但這畢竟是個人選擇,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你有嗜好嗎?」曾經有一位同事這樣問我。
「我喜歡看音樂劇!」這樣回答了之後,他卻失望地說:「所以你的嗜好,是『沒有成果』的東西嗎?」
我不明白,他遲疑了一下後說:「我喜歡製作紫砂壺,還去拜師學藝過,休假的時候都在做這個。
有的人喜歡做木工、有人喜歡打高爾夫⋯⋯這些都是『有成果』的嗜好,可以看到作品,或是給身體帶來好處。
但你說喜歡『看』音樂劇,這不是你自己在進行的事啊!你只是一個觀眾,怎麼能說這是嗜好呢?比如釣魚是興趣,但你聽過有人的興趣是『看人家釣魚』嗎?」
我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一直以為興趣(interests)是自己熱衷的領域,嗜好(hobbies)是閒暇時喜歡進行的活動──兩者未必要專精,只要喜歡就好。
但這位同事顯然主張,興趣和嗜好,必須是一件由你自己進行、拿手且必須「有成果」的項目。
仔細地審視了自己從小到大的興趣:喜歡音樂劇,沒事上網看看各國不同的音樂劇影片;喜歡語言,閒暇時會觀察跟研究各種口音同異處;我可以輕易模仿法國人講英文、日本人講中文⋯⋯。
但就像同事說的,我確實沒有什麼可以寫在履歷表上,拿得出手的「興趣」。
(想像一下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你的興趣是模仿法國人講英文嗎?」我應該會當場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
日本名演員「不曉得假日該做什麼」的焦慮
日本富士電視台的節目「真的假的!?TV」,是一個集合藝人、評論員與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討論流行話題並探討傳聞真假的節目。
節目中有一個不固定的單元叫做「人生相談」,邀請名人在節目上提出自己的困擾,並請學者們由專業的角度提出建議。
名演員天海祐希在這個節目上,說出自己「不曉得休假日該做什麼」,引起許多討論:對許多受薪階級來說,平常工作極為忙碌,假日只想好好休息、待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就覺得很滿足了;而作為演員的天海祐希,儘管拍攝時經常密集工作,但作品與作品之間的休暇,往往比一般人來得長。
因此當她苦惱地問在場眾人:「大家都有興趣嗜好嗎?」且接下來「有」的聲音此起彼落時,她顯得很不好意思,彷彿犯了錯般地坦承:「我完全沒有興趣跟嗜好。
」
現場的「名嘴學者」武田邦彥教授接著指出,對日本人而言,「嗜好」的定義經常是「努力習得某種技能,然後才去做這件事情。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日本人說出「我的嗜好是爵士樂」,那麼八九不離十,這個人的絕大多數休息時間都會花在上面:不是以樂評身份在相關領域活躍著,就是學習某種樂器,或是爵士唱片、專書的收藏家──甚至以上皆是。
圖/JorgeFakhouriFilho@Pexels
「反觀如果是一個西洋人說自己的嗜好是爵士樂,他很可能單純就是比較常聽而已。
」武田教授的這一番話,引起在場許多來賓的會心一笑。
由此觀之,日本人對「嗜好」的定義,幾乎已接近「第二專長」的概念,也和前文提到的同事主張不謀而合──因為喜歡所以進行,接著努力讓它成為拿手的、有成果的活動。
而我的行為模式,顯然比較接近武田教授口中的「西洋人」,為了享受休息的時間,而去聽爵士樂──更不見得非爵士樂不可,也可以是古典樂和流行樂,也可以是爬山或烹飪。
總之就是用自己覺得好玩、有興趣的活動,去填滿空暇的時間。
所以,如果名演員天海祐希對嗜好的定義「不那麼日本」,是不是就不至於這麼焦慮了?
「斜槓」社交生活初體驗
「嗜好」鑽研久了,就會成為一項「技能」。
而「技能」若是能夠發展成「副業」,就會成為所謂的「斜槓」。
多元人生、多元職涯⋯⋯因為斜槓而同時擁有不只一份收入,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
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改變了大多數人的生活型態,很多產業和工作也面臨全新挑戰,對於受薪階級來說,「如何不被取代」成為一個高急迫性的問題──於是,如何盡可能拓展自己的「斜槓力」/「第二專長」,再次成為主流媒體上的顯學。
我也被這樣的大環境氣氛影響,決定試著向周遭「積極生活」的友人們學習:我有一位老同學兼臉友,始終非常積極地經營著自己,出書、演講不斷,認識了各行各業的菁英──每次看她的生活日常打卡,總讓我感到深深的焦慮。
為什麼明明同個學校畢業,她如今儼然是個談笑有宏儒的「成功人士」?而我還是只跟那少數幾個朋友來往,靜靜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是不是我的生活過得太安逸了?沒有廣闊人脈也沒有個人品牌的我,會不會將來需要幫助的時候,只能一個人在黑暗中孤獨地掙扎呢?⋯⋯
基於這樣的不安,我決心踏出自己的小小生活圈,嘗試著參與一些以前覺得自己「望塵莫及」的社交性社團,所舉辦的「論壇講座兼networking」活動。
活動正式開始前的社交時間,我只認識一個人;她馬上介紹我認識另一個人,這個人再介紹我另一個人⋯⋯,一步一步,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的心情。
圖/Antenna@Unsplash
上次參與這種一屋子人當中只認識一兩個人的大型社交性活動,是我還在唸書的時候──室友在家裡的廚房開houseparty,來了一堆四面八方的同學。
如今畢業多年,我的社交能力顯然有點生疏了。
而每一個人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有很長的開場白:「我白天是保險業務員,晚上在社區大學教課」;「我在國際電商工作,閒暇時經營自己的個人粉絲團,只要搜尋XXX就能找到我囉」;「我是大學的職員,平常工作關係會接觸到活動策劃、主持演講等等,所以平常也有在經營學校與個人的社群與公關」⋯⋯。
相較之下,只有一份工作的我,實在是太乏善可陳了。
雖然閒暇時喜歡寫寫文章,但慚愧的是一直沒有花太多心思在經營。
聽著大家的自我介紹,我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心底開始盤算著要不要在輪到我自介之前先離開。
和我一起來的朋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聽著大家的自我介紹,她緩慢地向後退,腳尖朝著門,似乎只要一等到適當時機就會奪門而出。
雖然最後我們還是完整地參與了當天的活動,但在大家熱情邀約續攤時仍婉拒了。
朋友是個內向的人,我們在加拿大的求學過程中都被訓練出社交能力,商學院的她更可說是箇中翹楚,但「做得到」、「不介意做」跟「喜歡做」,畢竟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事情。
而我儘管是相對外向的人,可以輕易和陌生人聊天,但也僅止於禮貌性的社交,不容易深交。
簡單來說,我們兩個人的這趟「斜槓社交跨出同溫層」之旅,在一種相當不自在又有些自責的氣氛中結束了。
「需要」還是「想要」的反思
後來跟這位朋友一邊吃著晚餐,一邊討論著我們久違了的社交:以前學生時代參加活動,分享的不外乎是自己就讀的科系、來自哪裡,平常喜歡做什麼、玩什麼、吃什麼等等。
但出了社會之後,介紹的卻不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有什麼樣的能力,身在什麼行業」,以及大家雖都沒有明講,卻多半頗為在乎的「你擁有什麼樣的資源」。
而在這時候,「斜槓」經常代表著一個人擁有跨領域的技能;並且在多數時候,代表擁有「更多」的人脈及資源。
仔細思考過後,我終於明白為何現場的大家,會如此積極地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拓展人脈」、「交換資源」;也明白了為何我對此類事情總提不起勁──差別之處未必是個性問題,有時候更是「需不需要」的緣故:
身為一個「靠技術吃飯」的飛行員,其實不易也不常透過「跳槽」來取得更佳的待遇。
我們多在同一家公司按部就班地考核、升遷、累積年資,用時間來換取更好的待遇──航空業蓬勃發展的最近30年,同時待過長榮和華航兩家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卻屈指可數。
比較多是從復興、遠東等專攻區域航線的公司,轉到國際性的長榮和華航發展。
當然,也有不少人為了更優渥的待遇,離開台灣前往中國大陸或海外發展。
但是整體而言,「圈外的人脈」對飛行員的職業規劃來說,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力。
而若所屬公司營運不善,也只有本業的知識與能力,能讓我們成為裁員潮中「被留下的那一個」;跨領域的能力與人脈,是留待被裁員「之後」使用的。
所以,或許因為我自己沒有立即的「需要」,實在無法融入現場那熱情又積極的氣氛中──無論這是旁人眼中的「幸運」或「不幸」。
「耍廢」無罪,放過自己吧!
圖/AndreaPiacquadio@Pexels
與我同行的朋友,在分工精細的公司裡,擔任相對單純的會計工作,平日不太需要和人接觸,也沒有業績壓力。
但她和我一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累積了很多焦慮,深怕成為被社會剩下的「邊緣人」。
出於這樣的心情強迫自己社交,卻得到「好像不需要社交」的結論。
「我這樣是不是太懶了啊?懶得出門、懶得笑臉迎人。
平常也沒什麼野心,休息時追追劇就很開心,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廢了啊?」朋友憂心忡忡地問。
但誰又有資格評斷別人「廢」呢?人生是自己的,只要不做傷天害理的事,休息的時間好好休息,有什麼錯呢?為什麼連休息的時候,也非要拿來進行「有建設性」的活動不可?──即使是「耍廢」,我覺得只要享受了過程,就不算浪費時間。
因為你從中放鬆了,並得到愉快的心情呀!
在資訊傳遞越來越快的年代,每個人都像是一個品牌,都在努力「跨界」。
別人看你你看別人,已經不再是一個「自然人」,更像一個所謂的「品牌」:「你哪裡跟別人不一樣?」、「我的優勢在哪裡?」、「還有哪些技能要點?」、「哪些趨勢不跟不行?」外型穿搭、社交應對、人脈培養、資源分配、時間管理、社群經營⋯⋯樣樣有學問有重點,只是沒想到,最後連放鬆的方式都會被拿來評分。
Dictionary.com對於「嗜好」(hobby)的定義是:「不是職業需要,而是為了得到樂趣與放鬆而進行的感興趣的事。
」我並不是在鼓吹大家只要滿足於眼前的「小確幸」、人生得過且過就好。
工作上的積極進取,跟休息的時候好好放鬆並不衝突。
有些人天生靜不下來,閒暇時也總要找點「正事」做,填滿行事曆上的空白──這樣當然也很好,但這畢竟是個人選擇,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休息的時候練芭蕾舞、品紅酒、學習新技能,跟追劇、打電動、滑手機⋯⋯本質上是一樣的。
快樂沒有高低貴賤:想休息的時候,就放過自己,好好休息吧!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張翔一
休閒
興趣
社交
人格特質
關聯閱讀
還在覺得「玩樂可恥、勞動光榮」嗎?來看法國人有多「盡力」休閒
你也被思考慣性綁架了嗎?其實,人生不是做什麼事情,都非得「功成名就」
作品推薦
為什麼妳要「看起來毫不費力」,才顯得特別「高級」?
加拿大的「華人社會鄙視鏈」
參考資料
TOP
微微辰/MissPilotoffDuty
喜歡寫字的女飛行員。
台北出生、溫哥華長大,京都和首爾交換學生,倫敦大學碩士。
嗜閱讀、語言、與文化觀察。
希望記錄下每個城市大街小巷中的故事,每個瞬間的美麗、緣分和相遇。
個人網站:MissPilotoffDuty
Instagram:waywaychenn
看更多
上一篇
避免踩雷、當冤大頭必讀的英國租屋指南、過來人的教戰守則
下一篇
避免踩雷、當冤大頭必讀的英國租屋指南、過來人的教戰守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學習Learning
從台灣、劍橋、香港到北京,「走出去」後我看見的事——與兩岸青年們線上對話「答客問」
學習Learning
「台灣最頂」有什麼意義?端看你我如何定義自己──台大研究生新訓演講分享
專訪Feature
【專訪】既是「理工女」也是「活動咖」──微軟工作生活家社群經理林子琦:別讓標籤限制你
生活Life
2018挽袖挺臺東名人對談廣告大師何清輝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解決住房危機!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課徵「空屋稅」,意外引發「大學生低價租豪宅」怪象
2
真的可怕到極點?臺中一中學生看「音樂課師生衝突」:我眼中的現今教學現場⋯⋯
3
【38歲圓留學夢】大家都覺得我瘋了──停滯的無趣,比重新開始的未知更恐怖
4
UWC申請(上)這所學校,為什麼讓北一女畢業的她選擇「重讀一次高中」?
5
沒留過學、英文不溜,我還是進到牛津大學工作──英國學術機構求職通關密語
6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高三生的第二封信:如何讓學習歷程檔案不「老梗」?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嗜好舉例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PTT.CC
嗜好舉例的評價費用和推薦,在DCARD、EDU.TW、PTT.CC、FACEBOOK和這樣回答,找嗜好舉例在在DCARD、EDU.TW、PTT.CC、FACEBOOK就來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有網...
- 2嗜好舉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提供嗜好舉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嗜好吉他、嗜好興趣、嗜好注音有關漫畫與動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動漫二維世界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3「我的嗜好是睡覺和看電視...」老外:台灣人你們真的懂”hobby ...
(台灣)我的嗜好是睡覺和看電視!廣告My hobby is sleeping and watching TV.(美國)Most Taiwanese don’t really und.
- 4嗜好舉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提供嗜好舉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嗜好舉例、嗜好定義、嗜好英文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5「嗜好舉例」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嗜好舉例資訊懶人包(1),興趣跟嗜好有什麼不同請個別舉例興趣有什麼...嗜好有什麼...舉自舉的例子也可以.,我覺得需要因為興趣和嗜好是用來評判應徵者的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