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相比,有何不同?看完後明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 年),《永樂大典》正文共22 877卷,另有、目錄60卷,共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字數達三億七千多萬字。

《四庫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相比,有何不同?看完後明白了! 2020-11-29騰訊網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兩部大型綜合類典籍彙編,兩者均爲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珍品與瑰寶。

《永樂大典》是類書,而《四庫全書》是叢,兩者不同之處應從以下方面來理解。

《永樂大典》編纂工作始於明代永樂元年即公元1403年,歷時六年編修完畢,全書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約3.7億字,共輯錄收入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方面的典籍文獻近8000種,明成祖作序,命名爲《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共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成爲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

乾隆還把貯藏《四庫全書》的閣名用淵、源、津、溯加以命名,以凸顯《四庫全書》具有的所謂「溯其源流」的功能屬性。

《永樂大典》的編排方式類似於現代的百科全書,分類輯錄(摘抄)古代文獻,雖然偶爾也有全文收錄的,更多也是截取,再分類編排。

《四庫全書》則是叢書,將文獻整本整本編入。

從文獻的完整性來說,各有千秋,《永樂大典》收錄書目更多更雜,但多是截取,不完整也打亂了原書編排,而《四庫全書》收入的都是完整的內容。

從總的文字數量來說,《四庫全書》的要多,《永樂大典》的總字數不到《四庫全書》的一半。

再者《永樂大典》後來還有大部分散失了,存數很少。

《四庫全書》編纂的過程包含了文禁,但是仍然爲保存文獻做出很大貢獻。

本來歷史上文獻的自然散逸是很嚴重的也是很常見的,任何一本文獻學的概論都會強這個問題,沒有被刻意銷毀的圖書其實真的多數情況下也留存不下來。

《四庫全書》在這方面做得較好,能夠做了較好的保存工作,而且是一旦收錄基本整本收錄,並不像《永樂大典》那樣多是截取。

從史料價值來說,能用得上的都是有價值的。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是有重大影響的古代大型文化工程,客觀上也對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有什麼區別? 人們常常將《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相提並論,殊不知,兩者雖然都是中國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重要文獻,但其文獻性質卻截然不同。

《四庫全書》是叢書,而《永樂大典》是類書。

他要做前人未做之事,修纂一部大型叢書──《四庫全書》,以補類書的缺失。

還把藏《四庫全書》的閣名用淵、源、津、溯來命名,凸顯他的這部書才真正能夠「溯其源流」。

這時,安徽學政朱筠和四庫總裁于敏中都建議乾隆皇帝輯佚《永樂大典》中的大量散佚古籍,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視。

在開四庫全書館之初,他連頒兩道聖旨,下令輯佚、匯訂《永樂大典》中的古書善本。

《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誰的影響更爲深遠?看後恍然大悟 【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都是萬分珍貴的中國古代歷史書籍,這兩套古書籍規模龐大,費時費力又費錢而且還是存世稀少。

永樂大典編修在大明王朝永樂年間,永樂大典共匯集了歷朝歷代古典書籍約7000種左右,共分爲11095冊,全書撰寫字數量約3.7億字。

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相比,誰才是毀滅文獻的一個? 說到《永樂大典》估計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因爲它大部分都已經遺失在了戰火之中,現存的《永樂大典》副本只有不足十分之一。

而與之相比較的《四庫全書》則知名度高多了,很多人都對此比較熟悉。

作爲中國古代最出名的兩本百科全書式的書籍,它們在中國古代書籍的保護流傳過程中又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同樣大型皇家書籍,爲什麼有人說《永樂大典》比《四庫全書》珍貴 《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永樂大典》正文共22877卷,另有、目錄60卷,共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字數達三億七千多萬字。

《四庫全書》成書(最終版)於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分經史子集四部,全部完成共收書3503種,79337卷,裝訂成36304冊,約8億字。

兩部大型皇家書籍究竟有何異同? 《四庫全書》底本與《永樂大典》遭焚毀有內幕 《四庫全書》底本與《永樂大典》遭焚毀有內幕筆者認爲《四庫》底本、《永樂大典》的確毀於1900年庚子事變,地點也的確在翰林院,但翰林院被焚卻與八國聯軍沒有直接關係。

《永樂大典》與《四庫》的保存  《四庫全書》的纂修,最初是從輯集《永樂大典》中的佚書開始的。

《永樂大典》在《四庫全書》完成後一直存放翰林院中。

但《四庫全書》的主體部分則來自全國各地獻來的圖書,共收集到13176部書,集中存放在翰林院四庫館。

永樂大典屬於資料性書籍,四庫全書屬於叢書,其文化價值是一樣的 儘管《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屬於類書,《四庫全書》屬於叢書,體例不同,但它們的文化價值及某些編纂特點卻是相似的。

第一,窮搜博征各種著作,匯成龐大的書籍世界,對文化遺產的保存具有重大意義。

明成祖下令編纂《永樂大典》時,「敕遣使臣,博採四方之籍;禮招儒彥,廣綢中祕之儲。

事跡務在於周詳,義例必令其明白。

於是上自古初,暨於昭代,考索累朝之逸典,匯羅百氏之遺言。

明朝朱棣《永樂大典》能和清朝乾隆《四庫全書》相提並論麼? 麻花的故事,這回聊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

從這兩本書的功能性上來說應該是不分伯仲的,因爲兩本書的功能是一樣的,都是百科全書。

匯聚了自古以來的大部分事跡。

從成書時間來看,《永樂大典》更早,而《四庫全書》又可以說是《永樂大典》繼承者。

爲何《永樂大典》備受讚揚,而《四庫全書》卻遭到貶義,差別在哪 說起對古代文化的整理,有兩本書我們都聽說過。

一本是明朝時期的《永樂大典》,另一本是清朝時的《四庫全書》。

這兩本書可以說對我國古代文化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理。

政府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編纂這些書。

這兩本書都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影響深遠。

不過同樣是對古文化進行整理,《永樂大典》備受讚揚,而《四庫全書》卻遭到貶義。

我們今天看一下,這兩本書差距在哪,爲何評價懸殊這麼大。

《永樂大典》or《四庫全書》,誰才是保存資料的最佳方式? 老祖宗早有智慧,看《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常把《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拿來相提並論。

不錯,它們都是明清時期,官方編修的古代文獻資料彙編,但是性質卻截然不同,一句話解釋:《大典》是類書,《全書》是叢書。

這是保存文獻資料的兩種不同的方式。

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齊名的巨作,卻鮮爲人知的一本巨作 在明朝永樂大帝時期有一部著作《永樂大典》這部巨作是皇帝下令由姚廣孝和解縉來編寫的,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全書22,87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當時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

可惜後來因爲種種原因很多都已經丟失毀壞了,現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

誰是書中之王:《永樂大典》PK《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的布頭要比永樂大典的要大的很多,大了數10倍。

它所包容的經史子集,覆蓋的內容要比用了永樂大典全面很多。

並且四庫全書一共是刊印了8部,分別處於北方的宮殿和皇帝的皇家園林,翰林院以及南方的三個城市中。

《永樂大典》有何特別之處?找到它的完整版,意味著什麼? 《永樂大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典籍,然而可惜的是,此書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現在僅以殘本的形式留存於世,而且大部分都散落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私人收藏家手中。

有人曾提出:如果找到《永樂大典》的完整本,很可能會改變歷史,這本書到底有何厲害? 用這三點告訴你,清朝《四庫全書》已經全面超越了《永樂大典》 因爲它的形式和明成祖朱棣時代編纂的《永樂大典》極爲相似,從成書的那天起,就不斷有好事者將這兩本書放在一起對比,甚至有些觀點還認爲所謂的修書不過是個騙局,純粹是清朝統治者壓制文化思想的一種手段。

儘管《四庫全書》存在思想管控的嫌疑,但總體而言,還是一部瑕不掩瑜的「文化長城」,而且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這部書的全面性和詳實性,也確實在《永樂大典》之上。

首先,在公開程度上,《四庫全書》就遠遠超越了《永樂大典》。

乾隆爺編寫完《四庫全書》後,抄寫了七部,卻是不同的命運 四庫七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套巨著在大清帝國誕生,讓乾隆爺如此挑剔的主兒都讚不絕口。

這套書便是《欽定四庫全書》。

編撰現代《四庫全書》說易行難 這裡面又以《永樂大典》、《康熙字典》、《永樂大典》最爲著名。

這些以皇帝主導的文化工程的確起到了傳承文化的作用,但囿於階級立場與時代的限制,《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無論是在典籍的選擇還是取捨上卻難言公正。

而《四庫全書》的修訂更是身處「文字獄」的背景之下。

二月河先生認爲朱棣、康熙、乾隆都是很聰明的政治家,可也正因如此,《四庫全書》之類的文化工程的確是爲這些聰明的政治家服務的。

魯迅: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 我以爲這之後,則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爲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

在魯迅看來,可謂是「四庫全書出,中國古書亡」。

那麼,四庫全書究竟有何罪過,讓魯迅給予如此低的評價?所謂「四庫」,即爲經、史、子、集,所謂「全書」,即爲集中歷史上的全部書本之意。

《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誰更偉大?紀曉嵐舉一例子,二者高下立判 但是《四庫全書》的總校官紀曉嵐在私人筆記《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他編纂《四庫全書》時,曾參考殘存於世的《永樂大典》,雖然他看到的只是《永樂大典》的冰山一角,但上面的記載事無巨細、包羅萬象,饒是他讀遍世間萬卷書,睹之還是對世間知識之浩淼廣博產生了深深的絕望感。

評論:編撰現代《四庫全書》說易行難 這裡面又以《永樂大典》、《康熙字典》、《永樂大典》最爲著名。

這些以皇帝主導的文化工程的確起到了傳承文化的作用,但囿於階級立場與時代的限制,《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無論是在典籍的選擇還是取捨上卻難言公正。

而《四庫全書》的修訂更是身處「文字獄」的背景之下。

二月河先生認爲朱棣、康熙、乾隆都是很聰明的政治家,可也正因如此,《四庫全書》之類的文化工程的確是爲這些聰明的政治家服務的。

乾隆爺編寫完《四庫全書》後,經歷了什麼,如今收藏於何處 這套書便是《欽定四庫全書》。

這可不僅僅是寫一部叢書這麼簡單,而是相當於發起了一項文化工程。

從部頭上看,相當於三部半《永樂大典》。

參與到其中的工作人員高達4000多位,包括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 四庫全書筆袋、永樂大典絲巾……這些大部頭開始慢慢走近你 原標題:四庫全書筆袋、永樂大典絲巾:圖書館與出版社的文創在路上敦煌蓮花包、四庫全書筆袋、永樂大典絲巾、海明威誕辰120周年紀念禮盒……繼博物館文創熱之後,圖書館與出版行業也開始摸索自己的文創之路,從原本是較爲靜態的古代典籍中提取出有趣味性的元素,並將其做成一種有一定的實用性或可玩味的年輕化的產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