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退化從幾歲開始?百萬人研究結果讓你大吃一驚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年紀漸長,許多人都覺得腦袋變得遲鈍,動作也變慢了,這是否代表你的腦力退化了呢?德國一項超過百萬人的大型研究結果發現,...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養生保健 保健 大腦退化從幾歲開始?百萬人研究結果讓你大吃一驚 收藏 圖片來源/Pixabay 瀏覽數8,181 2022/03/02· 作者/林慧淳 ·出處/康健編輯部 放大字體 隨著年紀漸長,許多人都覺得腦袋變得遲鈍,動作也變慢了,這是否代表你的腦力退化了呢?德國一項超過百萬人的大型研究結果發現,大腦退化的年紀恐怕和你想的不一樣。

德國海德堡大學心理學首席研究員范克勞斯分析哈佛大學資料庫中將近120萬名10歲至80歲受試者的數據,這些人參加一個線上實驗,讓他們在螢幕上出現特定單字或圖像時做分類並以按鍵回應,藉此測量他們的認知反應時間。

結果發現,大約20歲的人反應最快,這與過去科學界認為大腦速度會在20歲時達到高峰的看法一致,但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數據後卻有不同看法,因為結果顯示,14至16歲的人反應最快,到了30歲~60歲之間,反應速度雖然略為下降,但他們的答案出錯率卻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直到大約60歲開始,大腦找到正確答案的決策速度就明顯變慢,之後更逐漸退步。

也就是說,研究人員認為,60歲和30歲的人思考其實同樣敏銳,只不過年長者在決策時更為謹慎,而且動作反應變慢,並不是腦力變差了,相反地,20歲的人反應最快,卻經常是犧牲答題的準確度來換取速度。

推薦閱讀:1分鐘檢測失智症風險,預防腦退化AI模型推估 60歲和30歲腦力同樣機敏范克勞斯認為這項研究發現令人鼓舞,因為這代表大腦運作速度到了人生較晚的階段才會下降,不過他也強調,雖然普遍來說,心智速度要到了60歲左右開始會出現年齡愈大、速度愈慢的狀況,但事實上,同一個年齡層的人,彼此間的差異也很大,「有許多年長者仍舊能表現出非常高的心智反應,為什麼他們能夠維持這樣的腦力,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有趣的重點,」范克勞斯說。

廣告 對此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謝伯讓認為,這個研究刊登於影響指數很高的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HumanBehaviour)》上,研究中的推論確實和腦科學界過去的認知不同,不過由於研究方法是跑數學模型的結果,因此只能算是間接證據。

陽明交通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鎮源也認為,過去多項學術研究觀察到,認知功能在腦部退化的時序上本來就比較晚,但從影像掃描來看,大腦神經從30幾歲到達顛峰,之後就會開始有些萎縮,但腦子為了鞏固認知功能,會協同其他腦區一起運作,因此從外表行為看來與年輕時幾乎沒有差別,一直到了60幾歲之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退化現象;而醫學史上知名的「修女研究」也是同樣原理,該研究首度發現高齡修女即使死後解剖時發現大腦已沉積大量類澱粉蛋白,有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性變化,但她們生前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舉措仍然如常,終其一生沒有出現失智症狀。

推薦閱讀:腦霧、健忘…你的大腦退化了嗎?4招記憶訓練法鍛鍊腦力4招保養大腦 現在開始永不嫌遲加州聖約翰醫學中心神經科學家波特(VernaR.Porter)指出,有幾個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保持大腦健康:(圖片來源/Unsplash)保持運動習慣:每天30~45分鐘、每週4~5天,可以降低50%阿茲海默症風險。

維持社交活動:常與家人、朋友聚會,有助身心健康。

試試「心智飲食」(MINDdiet):綠色和其他多元蔬菜、堅果、莓果、全穀、豆類、魚、家禽、橄欖油和紅酒組成的飲食法,可降低認知衰退和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不妨試試「心智飲食」健腦食譜。

睡好覺、紓壓:重點在於維持情緒放鬆愉悅,因為慢性或持續壓力會使神細胞衰退和死亡,導致大腦的記憶相關腦區萎縮。

廣告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腦退化 失智 大腦 健腦 心智飲食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論壇】重症治療新契機,成人周邊造血幹細胞儲存 熱門文章 1. 猴痘疫情拉警報!邊境發現第一起猴痘境外移入案例 4. 用盛裝赴宴的心情服藥,陳文茜:生病雖苦,美好生活並沒有離開 2. 兒女爭產 指揮三軍的羅總長,為什麼搞不定身後事? 5. 甲狀腺亢進症狀?如何治療?甲狀腺亢進飲食禁忌一次看 3. 擔心記憶衰退、防失智 這5種精油有效! 6. 九成膝蓋痛不需手術 1招強化大腿肌力改善膝蓋疼痛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居家 白色衣服這樣洗 泛黃、汗味不殘留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