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 衛教專區> 早產兒常見腦部疾病( 台中榮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通常在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或者出現下肢張力變強、痙攣、幾個月後開始出現下肢僵直、肌肉緊繃。

五、如何診斷. 臨床醫師會經由前囟門使用腦部超音波 ... 跳到主要內容區 ::: 搜尋 English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跳到主要內容區 ::: 搜尋 English 聯絡我們 網站導覽 會員登入 Togglenavigation 最新消息 學會公告 活動花絮 關於我們 學會章程 理事長的話 歷史沿革 成立緣由 學會組織 理監事 委員會 歷任理監事名單 學術活動 行事曆 國內會議 國外會議 專醫甄審 專科醫師甄審 小兒神經醫學會兒童發展會員認證辦法 榮譽與獎勵 小兒神經醫學會旅行獎 民眾專區 衛教專區 活動報名 會員分布 兒發專區 兒童發展學程認證 111年兒發課程 歷年兒發課程 會員專區 會員登入 ::: 臉書分享 Line分享 推特分享 微博分享 複製網址 一、前言 早產兒最常見的神經問題包括腦室出血以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這兩種疾病都好發於懷孕週數小於32週或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

2006年台灣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的統計發現約有28%有腦室出血,其中22%為輕度,6%為嚴重出血,約有3.5%有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

  二、什麼是腦室出血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 腦室是腦中含有脊髓液的空間,在腦室裡面或附近出血就稱為腦室出血,一般依照出血的量及合併問題,將出血分為四級:   第一級(或稱原生質出血)-出血只發生在靠近腦室的一個小地方(原生質)。

第二級-在腦室內也有血塊,但範圍不超過一半。

第三級-腦室擴大。

第四級-腦室周圍的腦組織內也有出血。

  第一二級很常見,通常沒有什麼後遺症。

第三四級較嚴重,可能造成嬰兒長期的腦部傷害,可能合併水腦(腦內太多脊髓液),發展遲緩、腦性麻痺、痙攣。

  白質在腦的內部,傳遞神經細胞與脊髓之間以及腦部之間的訊息,當白質受傷軟化就稱為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

受傷的部位可能影響控制動作的神經纖維隨著嬰兒的成長肌肉可能變僵直、緊繃、不易動作。

常合併有腦性麻痺、智能或學習障礙,以及視覺障礙,可能與腦室出血同時發生。

    三、什麼造成腦室出血以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 早產兒腦部的血管非常脆弱及不成熟,很容易破裂,因此容易出血。

有呼吸問題如呼吸窘迫症候群,或其他併發症的嬰兒更容易有腦室出血。

越小越不成熟的早產兒越容易發病,通常都發生在出生頭三天內(也就是住院中)。

  早產兒腦室周圍的細胞較脆弱很容易受傷,氧氣不足(可能發生在產前,生產中或產後),血壓不穩定,使用呼吸器,子宮內感染,早期破水都是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可能的危險相關因素。

  四、這兩者會有什麼症狀 每個嬰兒的表現不同,從沒有症狀到嚴重者皆有可能。

腦室出血常見的症狀可能包括:呼吸暫停及心跳變慢、膚色變白或發紫、吸吮力變差、哭聲變尖銳、痙攣、前囟門(頭頂軟軟的部位)腫脹、貧血。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通常在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或者出現下肢張力變強、痙攣、幾個月後開始出現下肢僵直、肌肉緊繃。

  五、如何診斷 臨床醫師會經由前囟門使用腦部超音波來觀察腦內部,以此診斷腦室出血,並根據其出血量來分級。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嬰兒的腦部超音波可以一開始是正常,在出生後的一兩個月內才看到腦組織有空洞。

核磁共振(MRI),可以更清楚看到受傷的範圍,通常是超音波無法診斷者才需要此項檢查。

  六、治療原則 雖然早產兒的照護已經有明顯的進展,但是仍無法完全避免腦室出血以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

一但發生時,沒有特殊的治療方式,只能治療其他可能讓腦室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更惡化的問題。

如果合併有水腦,且腦室持續擴大,可能考慮手術治療,放置一條引流管將脊髓液體由腦部引流至肚子內。

  七、居家照護 三四級以上的腦室出血以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日後合併嚴重發展遲緩的機會很大,建議嬰兒於出院後定期由兒童神經科醫師追蹤其發展,常需要早期療育,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