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年薪破百萬?金融業MA必備五個條件 - Pubu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MA是Management Associate 的縮寫,有些公司稱為MT(Management Trainee),中文通常稱為「儲備幹部」、「儲備主管」、「儲備菁英」、「管理培訓生」 ... 最新話題 用「走路」享受「自由」的無限可能 想告別泛蠢?從擺脫思維慣性開始! 或許你已經努力過頭了? 時光機器—帶你進入八十萬年後的人類世界! 尋找你的夢想客戶 賴床不是懶散,多半是太努力?史丹佛最強身心鍛鍊術讓你時刻維持最佳表現 傳統金融太糟了,顛覆者登場 從琉球王國到沖繩,從神話時代到納入日本—一窺沖繩的前世今生 8/26金流系統維護公告(8/27已更新完成) 領導力之旅,始於檢視自我—對你而言,成為成功領導者的意義何在? 下載App隨時關注焦點話題 Pubu飽讀電子書 每月最低91元起,PC、手機、平板無限閱讀! Pubu電子書城 MA是ManagementAssociate的縮寫,有些公司稱為MT(ManagementTrainee),中文通常稱為「儲備幹部」、「儲備主管」、「儲備菁英」、「管理培訓生」等,顧名思義MA計畫是希望藉由比較好的待遇和發展機會,精挑細選出雖然缺乏實務經驗,但擁有高度潛力的菁英,透過系統化的輪調、專案任務、師徒制指導等學習發展活動,期望快速成為管理職或關鍵 台灣的金融機構中,最早的MA計畫據說是花旗銀行推出,至今已超過30年歷史,不僅是台灣金融業中最早,後來也成為各產業訓練儲備幹部人才的重要參考依據。

而金融業的MA計畫演化至今,不僅是企業爭取優秀人才的機會,更成為企業發展雇主品牌及營造企業雇主形象的重要管道,因此,現在每年都有超過十家以上的金融機構招募MA,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MA為什麼這麼夯? 職場上,雖然也有不少比金融業MA起薪還高的職缺,但多屬工程師、醫生、律師、機師等菁英族群,文組及商學院學生較難有機會,金融業MA便成為快速獲得年薪百萬的捷徑了。

各家MA薪資雖然不盡相同,但大致來說,第一年年薪包括年終獎金,大部分會落在新台幣70萬∼100萬之間(第一年因為剛進去半年就領年終獎金,計算期間約7月至12月,按照比例年終獎金只能領50%)。

沒錯,這範圍未免有點大,但是,因為外商銀行、本土民營、泛官股的薪資結構都不一樣,包括每月本薪、額外加給、年終獎金、個人績效等差異,因此會有這樣的範圍出現。

到了第二年,如果考核績效不錯,應該就有機會領破百萬的年薪。

而邁向第三年,MA計畫大多已經畢業結束,則看個人的造化,基本盤可能每年年薪有5萬∼10萬的增幅,如果獲得升遷則會有更快速的增幅。

受到公司重視除了表現在薪資福利外,投入眾多資源的完整學習計畫,更能看出公司對MA的看重。

MA計畫的在職訓練通常包括:工作輪調、專案指派、教練或師徒制,以及專業技能的訓練。

MA究竟要找怎樣的人才? ①學歷: 基本上高達70%以上的MA計畫都需要研究所以上的學歷才能申請,但還是有中信、元大、中租、花旗、匯豐、渣打等開放大學學歷申請,所以你說MA是個高學歷門檻的工作?答案很殘酷:是的!而且通常大學學歷能錄取,都是學經歷極優秀的菁英,所以MA的確是個高學歷門檻的工作,因此值得高起薪的待遇。

但是,如果只有大學學歷怎麼辦?你可以考慮應徵不限定研究所學歷的MA計畫或者開始準備考取研究所。

②語言: 幾乎全部的MA計畫都要求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絕大部分是英文,少數如第一金控、兆豐金控要求日文,甚至西班牙文、法文。

而英文大多數都要求多益成績750分的最低門檻,有志於MA的求職者們,一定要趁著在學校期間加強各種外語能力,並且分數越高越好。

③證照: 金融業是個高度管制的產業,因此許多業務根據法令規定,必須持有相關證照才能執行該項業務,所以在金融業工作,證照當然是免不了的。

而在應徵MA階段,證照通常是加分項目。

不會是強制項目。

但是一旦錄取了,許多MA計畫會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考取規定的證照。

雖然在面試時,證照不是強制項目,但如果在學生時代已決定要走金融行業,建議可以考取一些基本的金融證照,例如信託、銀行內控、壽險、產險、證券商業務員等,等於是告訴面試官你已經準備好了,具有加入金融業的企圖心,絕對是加分項目。

④工作經驗: 多數MA計畫要的都是畢業兩年內的新鮮人,主要是想從頭培養起,過長的工作經驗反而會降低學習的可塑性。

因此,應屆畢業的新鮮人資格是沒問題的,但少數如中信、富邦、國泰、元大、花旗等會將兩年內的工作經驗視為加分,主要是因為這樣的應徵者具有相關經驗,未來工作上比較快上手,且同時還保有新人般可塑性的優點。

⑤你的軟實力: 軟實力的體現,包括強烈的企圖心,高度的抗壓能力,注重團隊精神,以及積極的工作態度。

這是每項MA計畫一定都會要求的條件,之所以給MA那麼好的薪水、福利,就是希望MA能快速成為獨當一面的領導者,未來幫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

那你可能會問,面試官怎麼看出應試者具備企圖心、抗壓性、積極等軟實力呢?其實透過履歷的學經歷,面試的問答、團體評鑑中心的互動,只要經驗豐富的面試官,大致上都可以判斷出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此外,客觀條件上儘量豐富自己在履歷裡學歷、語言、證照、工作經驗、實習、社團經驗、校內外競賽、交換學生等,其實也是在替自己的軟實力背書,說服面試官我一定是具備了積極的企圖心與抗壓性,才能完成這麼精采的履歷。

MA招募計畫如何選擇? 以最實際的客觀條件來看,薪水的確是很多人最看重的項目之一。

大多數MA計畫都是以兩年為訓練階段,期間內同家MA的薪水落差不至於太大,但兩年訓練期滿後就看個人的造化了,差異可能逐漸拉開。

如果以兩年MA訓練期滿作為一個時間點,幾家MA計畫的薪資水準大致分布如下(以訪問加上市場概況估計,僅供參考)。

整體而言,在兩年內,外商≧本土民營>泛官股。

本土民營年終獎金爆發力強,加總年薪已經和外商年薪差不多水準,在意薪資的求職者,可以此為評估。

不過如果要算C/P值,又是另回事了。

泛官股的穩定性、準時下班,長期來看C/P值看俏,這就看個人的抉擇了。

除了客觀條件,主觀上喜不喜歡這家公司的文化,往往是決定會不會久留發展的關鍵,如果與公司文化格格不入,通常也待不久,就算這家公司有多好的發展機會,也不適合作為你職涯發展的起點。

公司文化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喜歡與不喜歡。

以下圖的兩個天平來看,其實大多數公司是介於中間,比較鮮明的如花旗是非常明顯鼓勵競爭和積極性,而玉山和多數泛公股銀行則是比較強調團隊至上,以及順從的特質。

如果求職者將外派或海外工作納入職涯規畫與發展的選項,那當然要關心各家金融機構在海外的布局,以及該MA計畫是否鼓勵MA外派的情況。

尤其近年來政府帶頭打亞洲盃,預期本土金融機構不論是民營或是公股銀行,會有越來越多海外發展機會,相較下可能出乎意料比在外商銀行擁有更多的外派或海外輪調機會。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