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 臺灣國家公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上穿山甲共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為樹棲型與地棲型。

臺灣穿山甲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是臺灣特有亞種。

跳到主要內容區 保育與研究自然與人文資源保育成果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知識學習全球暖化生物多樣性生態旅遊生態工程無痕運動(LNT)休閒遊憩墾丁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高雄都會公園台中都會公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創新遊憩公園新聞最新消息活動快報活動報名RSS聯播關於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簡介發展史大事紀年度成果統計資料熱門點閱率排行榜關於國家自然公園 入園入山線上申請 關於都會公園出版品微旅行護照書籍出版品影音出版品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公園學報電子報出版品購買資訊著作權聲明公園專欄主題報導他山之石愛戀公園誌公園萬象私房景點步道推介繪本說故事部落社區保育新知志工心語社區參與公園風情藝廊影音專區國土之美特展回顧重大事件 ::: 保育與研究 熱門景點新中橫塔塔加遊憩區[玉山]雪見遊憩區[雪霸]武陵遊客中心[雪霸]七星山[陽明山]龍鑾潭自然中心[墾丁]熱門步道瓦拉米步道[玉山]南仁山自然步道[墾丁]雪劍線[雪霸]大屯主峰、連峰步道[陽明山]雪山西稜線[雪霸] ::: 首頁 / 保育與研究 / 保育成果 / 生態櫥窗 / 穿山甲 生態櫥窗 生態櫥窗 保育研究成果 研討會資料 友善列印字級: 穿山甲 最近更新:2011-02-08 世界上穿山甲共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為樹棲型與地棲型。

臺灣穿山甲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是臺灣特有亞種。

體長44~56公分,尾長30~40公分,體重約3~6.5公斤。

頭部呈圓錐狀,吻部較尖。

眼小,虹彩為黑色,腹面淡紅色。

口無牙,具長型舌頭,舌長可達20公分。

除鼻部、腹面及四肢內側外,全身布滿灰色鱗片,遇敵時會蜷縮成球狀。

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pentadactyla 科名:穿山甲科 俗名:臺灣鯪鯉 保育等級:臺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 形態特徵: 世界上穿山甲共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為樹棲型與地棲型。

臺灣穿山甲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是臺灣特有亞種。

體長44~56公分,尾長30~40公分,體重約3~6.5公斤。

頭部呈圓錐狀,吻部較尖。

眼小,虹彩為黑色,腹面淡紅色。

口無牙,具長型舌頭,舌長可達20公分。

除鼻部、腹面及四肢內側外,全身布滿灰色鱗片,遇敵時會蜷縮成球狀。

生物習性: 穿山甲以螞蟻及白蟻為主食,以長舌黏取吞食。

善挖掘,夜行性,白天休憩於洞穴中,夜晚覓食。

穿山甲除了繁殖季節雌雄會同居一穴外,其他時間都獨居生活。

其在體重超過2.4公斤後開始性成熟,主要發情期長達6至8個月,而懷孕期約4至5個月。

小穿山甲出生後會攀爬在母體上,約5~6個月大後獨立生活。

棲地分布: 為臺灣特有亞種,棲息地從山麓到2,000公尺之高山,而以中低海拔300~500公尺之闊葉林或次生林較常見。

因為獵捕及棲地破壞,目前已極為稀少,全省僅零星記錄。

目前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等地。

保育現況: 早期臺灣皮革產製發達時,曾大量獵殺穿山甲,一年的捕殺量近6萬隻。

目前臺灣在生態保育的推動之下,濫捕的狀況已不復見,但由於人為開發加上棲地被破壞,穿山甲的數量仍然相當稀少。

根據統計,在路上被發現救治的穿山甲,多半是被獸夾創傷。

穿山甲並不好醫治,能夠康復重返山林的約占60%,但餘下的個體多半會面臨死亡或是安樂死。

也有許多受傷的穿山甲因為傷勢嚴重,無法野放,只好接受長期收容。

2004年臺北市立動物園曾經邀集各方學者針對穿山甲召開相關會議,在以電腦程式模擬之後,發現若再不針對穿山甲的生活環境做改變,臺灣穿山甲將於20年後消失。

刊登日期:2011-02-08 回上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