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康德先驗與後驗的區分與Saul Kripke的挑戰 - 方格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哲學, 隨筆, 邏輯學, 先驗, 後驗, 必然, 可能, 語意學, 行星, 經驗, ... 對過去的哲學命題成功的挑戰,也就是說對當代哲學上有所突破的例子有什麼? 登入取消幫助中心【隨筆】康德先驗與後驗的區分與SaulKripke的挑戰:原來有後驗必然的這種東西!德德的心世界追蹤32021-06-22|閱讀時間‧約4分鐘  前幾天跟一位朋友聊到怎麼樣才算是對過去的哲學命題成功的挑戰,也就是說對當代哲學上有所突破的例子有什麼?我舉的例子就是SaulKripke的其中一個貢獻。

  但由於這個例子相當複雜跟專技,所以我想了良久才想到要怎麼講這個故事,因此現在我也才想說要分享下來,我是這樣講的:18世紀康德對哲學各分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其中一個是他對先驗與後驗的區分,所謂「先驗」意思就是可以「獨立於經驗」,「後驗」就是「經由經驗得知的」。

舉例來說,1+1=2這個述句是先驗地為真,因為它不需要經由我們經驗去得知。

而我眼前的「這杯飲料是苦的」是後驗地為真,因為是我經由喝的這個經驗而得知它是苦的。

而直觀上來看,先驗的命題像數學似乎都是必然為真的,而後驗的命題則有可能不為真(偶然為真),這杯飲料是苦的,但這杯飲料有可能會是甜的。

然而SaulKripke(的理論結果*)則說Nono,事情不是這樣的,康德你錯了!這時Kripke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思想實驗): 從前從前,有一批人在早晨發現天空中有一顆明亮的星,他們就指著它將它命名為「晨星」,後來又是這一批人在黃昏時發現天空中也有一顆明亮的星,他們就指著它將其命名為「昏星」,後來的人才發現原來古代的人所指的「晨星」跟「昏星」是同一顆星「金星」。

這個故事雖然很簡短但它告訴我們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後驗的東西不像康德想的那樣都是偶然地為真,在Kripke這個故事中「晨星」和「昏星」這兩個後驗的東西等同是必然地為真,Kripke在這裡把知識論上的先驗/後驗與形上學的必然/偶然給分析出來了,從此人們也知道了原來有「後驗必然性」這樣的情況。

我就是這樣講的,這樣講變得非常簡單易懂了吧!(但簡化的後果就是應該有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不至於影響我所要表達的東西,所以請不要來細究鞭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