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裔臺灣人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20年代閩粵(閩南與客家)兩祖籍分布圖;紅色部分代表粵族,可見當時客家人多集中於今桃竹苗和臺中東勢一帶,其次為南臺灣六堆地區。

其他地區以客語方言島的型態零星分布 ... 客家裔臺灣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臺灣客家人Thòi-vânHak-kâ-ngìnToi2van2hag5ga1ngin2鄧雨賢李登輝呂赫若賴和徐若瑄羅大佑王心凌蔡英文胡瓜方文山許信良彭佳慧吳伯雄田馥甄呂秀蓮江啟臣總人口臺灣人口中13.6%(2011年調查)[1]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語言中華民國國語臺灣客家語其他臺灣漢語宗教信仰臺灣民間信仰、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基督宗教(新教、天主教)、其他宗教相关族群南方漢族、客家人、閩南人、閩南裔臺灣人、臺灣原住民族 客家 客家支系(客家地區) 贛南系(贛州) 閩西系(汀) 粵東系(梅、惠、潮) 香港新界原居民 臺灣系(臺灣) 客家語言 客家话 梅縣話 𠊎話 土廣東話 懷遠話 臺灣客家話 香港客家話 平婆話 客家文化 客家文學 客家飲食 廣東漢樂 客語流行音樂 客家山歌 客家八音 客家表演藝術 舞麒麟 木偶戲 採茶戲(三腳採茶戲) 客家大戲 廣東漢劇 客家建築 客家土樓 圍屋 敬字亭 祠堂 客家武術 客家龍形拳 客家流民拳 白眉派 周家螳螂拳 朱家教 布雞拳 金鷹拳 客家信仰 三界爺 土地伯公 龍神 觀音菩薩 民主公王(閩西客家) 定光古佛(閩西客家) 慚愧祖師(粵東客家) 開漳聖王(漳州客家) 五顯大帝(漳州詔安客家) 三山國王(粵東潮州客家) 義民爺(臺灣客家) 客家傳媒 客家電視台 梅州電視台 惠州廣播電視台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台 新客家電台 中廣客家頻道 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 高屏溪廣播電台 CRI客家之聲 講客廣播電臺 查论编 臺灣客家人繁体字臺灣客家人简化字台湾客家人标音官话(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Táiwānkèjiārén- 威妥瑪拼音T'ai2wank'êchiajên2- 耶魯拼音Táiwānkèjyārén- 注音符號ㄊㄞˊㄨㄢㄎㄜˋㄐㄧㄚㄖㄣˊ闽语- 白話字Tâi-oânKheh-kalâng- 台語羅馬字拼音Tâi-uânKheh-kalâng客語- 客家话拼音Toi2van1Hag5ga1ngin2- 客語白話字Thòi-vànHak-kângìn 2011年公告的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可見客家人口比例較高的區域集中於桃竹苗、臺中市東勢區以及南臺灣六堆地區及花東縱谷。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都市化的影響,客家人口數則以桃園市居冠,其次為新北市、臺中市。

1920年代閩粵(閩南與客家)兩祖籍分布圖;紅色部分代表粵族,可見當時客家人多集中於今桃竹苗和臺中東勢一帶,其次為南臺灣六堆地區。

其他地區以客語方言島的型態零星分布。

注意汀州與漳州詔安的客家人在此被歸類為閩而非粵。

臺灣客家人(客語白話字:Thòi-vânHak-kâ-ngìn;客家話拼音:Toi2van2hag5ga1ngin2;客家語拼音方案四縣腔:toiˇvanˇhagˋnginˇˊ;客家語拼音方案海陸腔:toivanhaggaˋngin),是指父系為漢族客家民系的臺灣人,是臺灣漢族的一支,為臺灣第二大族群,祖籍大多源自粵東地區,少部分源自福建。

其母語為臺灣客家話,歷經早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皆能通行於臺灣的客家地區,在日治時期也仍為台灣大多數客家族群的母語。

但在1949年臺灣進入戰後時期後,中華民國政府積極推行國語運動,臺灣的許多客家人都改以中華民國國語為母語,还有一定數量的客家人後裔改用在地占多數的閩南語,於是臺灣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幅減少;現今中華民國政府設有客家委員會主管相關的族群事務,並推行母語運動,在學校中設立客語課程,以保存客家文化。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客家人」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客家人及其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客家移民,通常歸類在台灣戰後移民的行列中,如:電影導演侯孝賢、舞台劇導演賴聲川等,又稱為外省客家人[2]。

除了漢族以外,粵東畲族移民來台後也被視為客家人。

目录 1沿革與分布 1.1渡臺時間點 1.2地理分布特性 1.3主要祖籍來源 1.4主要腔調比例 2人口 2.1臺灣客家人口 3語言 4文化 4.1信仰 4.2音樂[19] 4.3戲曲 5相關作品 6相關條目 7註釋與參考 8連結 沿革與分布[编辑] 渡臺時間點[编辑] 臺灣客家族群渡臺時間相當早,德國史學家Riess研究荷蘭史料時發現,荷蘭人與臺灣原住民溝通多由客家人居中翻譯[3][4]故此,尹章義教授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可能更早[5]。

地理分布特性[编辑] 客家人後來因清朝康熙帝採納施琅的建議頒布渡臺禁令,因南明時惠潮之民幫助鄭軍對抗清軍而特別訂立第三條「不許粵民來臺」,人口數逐漸不如閩籍,而在閩粵械鬥失利,被迫退出平原,遷至靠山的丘陵地[6]。

於是丘陵地多形成客家人為主的村莊,保有濃厚的客家文化,亦有部份地區的客家人在人口數居上風,得以居住在平原或沿海鄉鎮。

臺灣客家人口比例較高的客家地區即桃竹苗、臺中東勢、高屏六堆、花東縱谷地區[7][8]。

(詳細分佈請參見臺灣客家話) 學者尹章義認為,客家人並沒有來臺較晚,也不是主動選擇類似原鄉地形之丘陵地來居住,早期影響臺灣客家人口分佈的因素,主要為閩粵械鬥及樟腦採集[9]。

道光十年(1830年)台北盆地閩粵二族因爭地盤發生械鬥,客家人人數較少械鬥失敗,被迫遷至開墾較晚、較貧瘠的山麓與丘陵地帶。

美濃地區,則是客家人在原漢衝突中,從原住民手中得來的。

新屋區位於沿海平原,原有平埔原住民族及閩南泉州人先後開墾,後因客家移民日增,成為客家地區,永安漁港亦成為臺灣唯一以客家籍為主體的漁港[10]。

花蓮縣客家人多為日治時期樟腦業盛行時,自臺灣西部遷居,臺南市楠西區亦有同例,埔里鎮在一百年前台灣日治時期,來自今臺中市東勢區、苗栗縣、桃園市和新竹縣等地的客家人,因從事樟腦業而遷徙,佔了境內族群的80%。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都市化的影響,客家人原本所在地區由農村成為都市地區的一部分或移居至都市。

現時人口數以桃園市居冠,其次為新北市、臺中市。

主要祖籍來源[编辑] 依照邱彥貴、吳中杰所著之《台灣客家地圖》,臺灣客家人主要來源如下: (括號內為現今地名[11]) 廣東省(今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和汕尾市) 嘉應州:嘉應(梅縣)、鎮平(蕉嶺)、興寧、長樂(五華)、平遠。

潮州府:以客家人較多的大埔、豐順為主。

惠州府:海豐、陸豐的客家鄉鎮為主。

福建省(今屬於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 汀州府:長汀、上杭、武平、連城、永定。

漳州府:南靖、平和、詔安、雲霄的客家鄉鎮為主。

臺灣客家漢人祖籍來源地[12] 省份 福建 廣東 府州 汀州府 漳州府 嘉應直隸州 潮州府 惠州府 縣 長汀、上杭、武平、連城、永定 南靖、平和、詔安、雲霄 嘉應(今梅縣)、鎮平(今蕉嶺)、興寧、長樂(今五華)、平遠 大埔、豐順、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普寧、惠來、饒平 海豐、陸豐 備註 純客家居住地區 非純客家居住地區 純客家居住地區 大埔、豐順為純客家居住地區,其他縣份為非純客家居住地區 非純客家居住地區 主要腔調比例[编辑] 依照臺灣客家話主要腔調的比例,可以推測臺灣客家人來自各祖籍的比例。

調查結果發現,在符合《客家基本法》定義且會說客家話的客家民眾當中,與他人溝通的客家話腔調以「四縣腔」的比例最多(63.4%),其次為「海陸腔」(47.6%),其他如「大埔腔」(4.5%)、「饒平腔」(3.9%)、「詔安腔」(2.6%)的使用人數較少。

使用其他腔調的比例占0.5%[1]。

人口[编辑] 主条目: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依據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在各大族群單一自我認定的分布上,「福佬人」占67.5%;「客家人」占13.6%;「臺灣人」占7.5%;「大陸各省市人」占7.1%;「原住民」占1.8%;「大陸客家人」占0.5%[1]。

在「客家基本法定義」的條件下的調查,則有所差距[13],臺灣人口客家人占18.1%,約419.7萬人,其中新竹縣71.6%、苗栗縣64.6%是客家人。

其次桃園市39.2%、花蓮縣31.7%、新竹市30.1%、屏東縣23.7%、臺東縣19.9%、臺中市16.4%、臺北市16.4%、南投縣16.0%、新北市14.1%、高雄市11.6%、基隆市10.0%,其餘縣市比例不足10%。

客家人口數最多的縣市依序為桃園市(78.5萬人)、新北市(54.9萬人)及臺中市(43.6萬人)[14]。

2016年12月,客家委員會調查顯示,台灣客家人口超過453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9.3%,較2011年調查結果增加33萬人,提升1.2%,代表民眾客家自我認同的提升,但能夠講客語的比例則降至46.8%(212萬人)[15]。

臺灣客家人口[编辑] 排名 縣市 客家人比例 人口(萬人) 1 新竹縣 71.6% 36.7 2 苗栗縣 64.6% 36.3 3 桃園市 39.2% 78.5 4 花蓮縣 31.7% 10.7 5 新竹市 30.1% 12.5 6 屏東縣 23.7% 20.7 7 臺東縣 19.9% 4.6 8 臺中市 16.4% 43.6 9 臺北市 16.4% 42.9 10 南投縣 16.0% 8.4 11 新北市 14.1% 54.9 12 高雄市 11.6% 32.2 13 基隆市 10.0% 3.1 14 嘉義市 8.7% 2.4 15 宜蘭縣 8.5% 3.9 16 雲林縣 8.1% 5.8 17 嘉義縣 7.2% 3.9 18 彰化縣 5.7% 7.4 19 臺南市 5.4% 10.1 20 連江縣 5.2% 0.1 21 澎湖縣 2.5% 0.2 22 金門縣 1.5% 0.1 依據客家基本法,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對於客家人口達三分之一以上之鄉(鎮、市、區),應列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加強客家語言、文化與文化產業之傳承及發揚。

語言[编辑] 主条目:臺灣客家語 臺灣客家話主要源於粵東,及少部份的閩南、閩西地區,於1993年統計約有236.6萬人使用[16]。

客家話保留許多古漢語音韻,是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中原地區許多古漢語詞語與常用詞一些詞語的發音特徵。

臺灣客家話腔調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永定、長樂,合稱「四海永樂大平安」;優勢腔調為四縣腔和海陸腔,但其中又以四縣腔較為強勢,在公共場合如車站多採此腔發音。

2016年調查報告[17],客家民眾使用四縣腔者計有58.4%,南四縣腔有7.3%,海陸腔為44.8%,大埔腔佔4.1%,饒平腔佔2.6%,詔安腔佔1.7%。

由於同一人可能操持一種以上客話次方言,統計數字加總會超過100%。

文化[编辑] 信仰[编辑] 主条目:香花派 客家人的信仰多為儒道釋三教奉祀之神明。

除了釋迦佛、觀音、玉帝、關帝、玄帝、媽祖、城隍等等華人共通的神佛之外,各地有獨特的鄉土神祇。

土地伯公:為漢人共通的信仰,客家人更視為鄉土神[18],稱之「伯公」。

土地廟稱為「伯公下」,常見於客家地名。

三界爺:為漢人共通的信仰,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大神,三官大帝[18]。

龍神:守護地脈之神,常與土地伯公並稱。

三山國王:廣東潮州府——獨山、明山、巾山的山神信仰,主要是潮州福佬人和畬族的信仰,客家人信仰的部分只有潮州、漳州南部(平和、東山、雲霄、詔安四縣)、部分嘉應州(主要為梅縣、蕉嶺和平遠)和部分惠州(海陸豐)的客家人信仰。

定光古佛:閩西汀州客家人的高僧信仰。

慚愧祖師:粵東客家高僧信仰,廟宇多分布在臺灣中部南投。

五顯大帝:詔安客家人和福佬人的信仰,現今在臺灣的臺北、宜蘭、彰化、臺中、雲林、屏東、臺東等18個縣市,共有從詔安分香的五顯宮或五通宮,目前彰化縣大村鄉、員林市、埔心鄉、溪湖鎮等4個鄉鎮市,共有10個庄頭,為輪流值年爐主,故依帝別劃分奉祀區域[18]。

開漳聖王:漳州客家人和福佬人的信仰。

義民爺:臺灣客家人獨特信仰,為各地因保鄉護土而陣亡的客家子弟英靈。

土地伯公為漢人共通的信仰,客家人更視為鄉土神。

土地龍神神位。

義民廟主祀的義民爺是臺灣客家人獨特信仰。

三界公為漢人共通的信仰,客家人也視為鄉土神。

定光佛為閩西汀州客家人的高僧信仰。

慚愧祖師為粵東客家高僧信仰,臺灣主祀的廟宇主要分佈在中部。

五顯大帝為漳州詔安客家人的信仰,亦為漳州詔安福佬人信仰。

開漳聖王為漳州福佬人和漳州客家人共同的鄉土神信仰。

三山國王主要是潮州福佬人和畬族的信仰,客家人信仰的部分只有潮州、漳州南部(平和、東山、雲霄、詔安四縣)和部分嘉應州的客家人信仰。

音樂[19][编辑] 参见:客家山歌、客語流行音樂、客家八音和廣東漢樂 戲曲[编辑] 客家大戲 四平戲 相褒戲,又稱「挽茶車鼓」,一種源自山歌的即興小型演出[20];該劇種劇情簡單,通常由一男一女以對唱情歌與敘說情話之方式演出,其歌詞通常為以四句一段組成之連串幽默語句。

三腳採茶戲,發展自相褒戲;「三腳」指的是其演出組成唯一丑兩旦共三個角色,演出內容多為日常生活瑣事或倫理相關題材。

客家大戲(客家改良戲),自1920年代起隨歌仔戲興起由傳統三腳採茶戲曲改良而來。

[21] 相關作品[编辑] 台灣時代劇《源》,客家電視台 電影《原鄉人》 電影《一八九五》 戲劇《新丁花開》 戲劇《出境事務所》 戲劇《斯卡羅》 戲劇《茶金》 相關條目[编辑] 客家族群 客家文化 客家語 臺灣客家語 客家地區 渡臺悲歌 福佬客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 邱榮裕,台灣客家史學者 註釋與參考[编辑] ^1.01.11.2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PDF).[2012-02-23].(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03-04).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的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外省客家人的認同與文化:以廣東省五華縣籍為例 ^Riess(英语:LudwigRiess)原著/周學普翻譯.臺灣研究叢刊第三四種:臺灣經濟史三集(臺灣島史).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04.  ^邱彥貴、吳中杰,2001年,台灣客家地圖。

貓頭鷹出版社。

^一頁滄桑史──客家人在台四百年-台灣光華雜誌TaiwanPanorama|國際化,雙語編排,文化整合,全球華人的雜誌.[2021-03-0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清代台灣的社會變遷[永久失效連結] ^客家庄分佈圖.[2012-06-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4).  ^客家人口分佈圖.[2011-06-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3).  ^尹章義(1989,358-66;1991,212-4) ^29濱海客家好店饕客食指大動.[2016-12-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臺灣客家人祖籍地圖.[2012-02-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台灣客家地圖〉,頁29,邱彥貴,吳中杰 ^客家人:指具有客家血緣或客家淵源,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PDF).[2012-02-23].(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03-04).  ^過半客家人不會說客語 客委會修法鼓勵.[2017-05-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1).  ^EthnologueReportonChineseHakka.[2021-10-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客家委員會。

(2017)。

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018.118.2徐正光,《台灣客家研究概論》 ^客家音樂/HAKKAMUSIC.club.ntu.edu.tw.[2017-01-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客家戲曲發展歷史.club.ntu.edu.tw.[2017-01-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3).  ^中華天地.media.huayuworld.org.[2017-01-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連結[编辑] 客家人的由來-臺灣科大資訊工程系語音暨聲訊處理實驗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范明煥.台灣客家源流與區域特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客家民系客家史宁化石壁-土客冲突-太平天国-公司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客家基因族谱客家文化客家话-客家山歌-梅州客家山歌劇-客家大戲-罗香林-客家八音-广东汉乐-汉剧-客家流行音乐-客家蓝衫-天穿日-六虎牌-渡台悲歌-客家习俗-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用具客家菜酿豆腐-梅菜扣肉-腌面与三及第汤-盐焗鸡-娘酒鸡-客家小炒-客家面-客家娘酒-擂茶-艾粄-发粄-味酵粄-萝卜粄-茶粄-簸箕粄-老鼠粉-粄條-閩西八大乾-薑絲大腸客家民居花萼楼-荣槐楼-棣华围-磐安围-土楼群(田螺坑、高北、洪坑、河坑)主要分布地区广东(梅州、河源、惠州、韶关、陆河、深圳)-福建(龙岩、三明)-江西(赣州、銅鼓)-湖南(攸縣、桂东、汝城、炎陵、茶陵、平江、瀏陽)-廣西(賀州、贵港、北海、欽州、玉林、防城)-海南-四川-重庆-陝西-浙江-香港-臺湾(桃园、新竹市、新竹县、苗栗縣、六堆(屏东縣、高雄)、台中、南投、花蓮、臺東、崙背、福佬客)-越南-馬來西亞(怡保-吉隆坡-亚庇)-印度尼西亞-新加坡 查论编汉族民系北方民系 山东人 江淮人 江北人 上海苏北人 果敢人 下方人 巴蜀人 閩民系 闽东民系 福州人 興化民系 雷州民系 海南民系 闽北民系 闽南民系 惠安女 蟳埔女 龙岩人 潮汕人 海陸豐人 臺灣閩南人 泉州裔 漳州裔 潮州裔 福佬客 檳城閩南人 柬埔寨福建人 廣府民系 南番順人 四邑人 香港四邑人 圍頭人 水源话族群 江右民系江右民系(江西老表)客家民系 艾人 臺灣客家人 福佬客 香港客家人 水源话族群 湖湘民系湖湘民系吳越民系 沙上人 其他 外地人 福州兩個聲 軍家人 平话族群 蜑家 香港蜑家人 福州疍民 九姓渔民 高山汉 屯堡人 盧人 蔡家人 臨高人 明鄉人 相關族群 華裔泰人 土生華人 峇峇娘惹 文登华人 塔兹人 瓦乡人 廪嘎人 華裔麥士蒂索人 久米人 山由族 山泽-高栏人 山泽人 常来人 艾族侬人(英语:ChineseNùng) 華嘉族(英语:Multiracial_people#Singapore_and_Malaysia) 菜族人 喇叭人 羿人 龍家人 平埔客 查论编臺灣族群憲法、基本法律、宣言及政策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原住民族基本法》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原住民族(參見南岛民族)中央政府認定 阿美族(邦查) 排灣族 泰雅族 布農族 太魯閣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鄒族 賽德克族 賽夏族 達悟族 噶瑪蘭族 邵族 撒奇萊雅族 卡那卡那富族 拉阿魯哇族 地方政府認定 西拉雅族(台南市市定、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大武壠族(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馬卡道族(屏東縣縣定、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未受政府認定 歐佈諾伙族 德樂日卡族 古納達望族 巴布薩族(貓霧捒族) 巴賽族 洪雅族(和安雅族) 阿立昆族 羅亞族 凱達格蘭族 雷朗族 龜崙族 道卡斯族(平埔客) 巴宰族(巴則海族) 噶哈巫族 拍瀑拉族(巴布拉族) 斯卡羅族 虎尾壟族(費佛朗族) 搭加里揚人 瑯嶠人 放索人 宜蘭噶瑪蘭族 邦查人 因同化或種族滅絕而消失 箕模族 達谷布亞努族 哆囉美遠族 里腦族 猴猴族 小琉球人 漢族戰前閩南族群 臺灣閩南人 臺灣泉州人 臺灣漳州人 臺灣潮州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其他漢族 臺灣福州人 臺灣興化人 臺灣江浙人 臺灣廣府人 戰後 台灣外省人 外省後代 台灣大陳人 馬祖閩東人 金門閩南人 烏坵興化人(莆仙人) 在台緬甸華人 其他民族其他民族移民 荷蘭人 西班牙人 大和族(灣生) 琉球族 朝鮮族 京族 菲律賓人 印尼人 泰族 在臺大陸少數民族 滿族 畲族 回族 蒙古族 藏族 景頗族 擺夷族 歸化族 維吾爾族 景颇族 哈尼族 傈僳族 佤族 其他雲南少數民族 新住民按國籍在臺外籍人士 越南人 越南配偶 馬來西亞人 菲律賓人 印度尼西亞人 泰國人 緬甸人 緬甸華人 日本人 灣生 韓國人 印度人 蒙古人 俄羅斯人 猶太人 阿拉伯人 美國人 英國人 法國人 巴西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 烏拉圭人 其他外籍配偶 在臺港澳人士 香港人 澳門人 在臺中國大陸人士 中國大陸配偶 中國大陸學生 按族群 大和族 朝鮮族 琉球族 京族 蒙古族 滿族 回族 俄羅斯族 藏族 景頗族 維吾爾族 馬來族 爪哇族 相關條目 本島人 本省人 福爾摩沙人 臺灣人 台灣人口 僑生 海外臺灣人 註:戰後移民是指1945年日本投降離台後,移往臺澎金馬之中華民國國民 查论编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桃園市 新屋區 77% 楊梅區 68% 平鎮區 59% 龍潭區 59% 中壢區 57% 觀音區 48% 大溪區 34% 大園區* 26% 新竹縣 橫山鄉 94% 北埔鄉 93% 關西鎮 92% 竹東鎮 90% 峨眉鄉 89% 新埔鎮 88% 芎林鄉 88% 寶山鄉 82% 湖口鄉 81% 新豐鄉 69% 竹北市 55% 新竹市 東 區 37% 香山區* 27% 苗栗縣 公館鄉 91% 頭屋鄉 89% 三灣鄉 88% 大湖鄉 88% 銅鑼鄉 87% 苗栗市 87% 南庄鄉 82% 三義鄉 81% 獅潭鄉 79% 卓蘭鎮 79% 頭份市 78% 造橋鄉 77% 西湖鄉 76% 泰安鄉 41% 竹南鎮 38% 通霄鎮 33% 苑裡鎮* 30% 後龍鎮* 29% 臺中市 東勢區 77% 石岡區 46% 新社區 45% 和平區 34% 豐原區* 27% 南投縣 國姓鄉 58% 水里鄉* 27% 雲林縣 崙背鄉 39% 高雄市 美濃區 87% 杉林區 51% 六龜區 44% 甲仙區* 28% 屏東縣 竹田鄉 71% 麟洛鄉 68% 內埔鄉 64% 新埤鄉 54% 萬巒鄉 49% 長治鄉 43% 高樹鄉 42% 佳冬鄉 41% 臺東縣 池上鄉 43% 關山鎮 41% 鹿野鄉 33% 花蓮縣 鳳林鎮 66% 富里鄉 50% 瑞穗鄉 42% 玉里鎮 39% 壽豐鄉 34% 吉安鄉 33% 花蓮市* 32% 光復鄉* 30% 註: 括號內為當地客家人口佔總人口比例。

帶*者,為加上區間估計的誤差值後仍能達三分之一以上的鄉鎮。

中華民國客家基本法第6條規定:「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對於客家人口達三分之一以上之鄉(鎮·市·區),應列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加強客家語言·文化與文化產業之傳承及發揚」。

客家委員會依據《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以中華民國106年2月24日客會綜字第1060002892號公布。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客家裔臺灣人&oldid=73665936” 分类:​中国文化模板中国民族导航模板漢族民系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客家裔臺灣人隐藏分类:​有参考文献错误的页面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客家語/Hak-kâ-ngîBahasaIndonesia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