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講座系列--再現現實:談報導文學的寫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例如當時還有很多礦坑,礦工的生活就成為報導文學家的題材,他們關心並重視在地底下的黑色靈魂,以及礦工家族的生活、礦工的生命;很多報導文學家到原 ...
首頁>
今日新聞>
專刊>
人間講座系列--再現現實:談報導文學的寫作
人間講座系列--再現現實:談報導文學的寫作
向陽/主講 王麗君/整理 |2005.11.06
語音下載
69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前言:詩作的類型有很多種,表現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透過自我,詩作也可以具有個人創意,至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詩作?在歐美國家,人民不只是會考慮看實用的書而已,因為教育不只是實用而已,人人所讀的書籍都是經典,包括︰莎士比亞、佛洛斯特的書,這樣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背景:報導文學與社會關係報導文學在我們這個時代比較消退了,大概七○年代(民國六十年~七十年)裡,報導文學曾經是台灣文學裡非常重要的一種文類,當時報紙副刊,有很多作家們上山下海到處去採訪,主題與內容都與台灣的土地、人民息息相關,特別與弱勢的人、弱勢的族群有關。
例如當時還有很多礦坑,礦工的生活就成為報導文學家的題材,他們關心並重視在地底下的黑色靈魂,以及礦工家族的生活、礦工的生命;很多報導文學家到原住民部落,揭開他們的生活面、文化,報導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苦;有報導文學家以樂生療養院為題材,寫出療養院裡中孤苦殘障人的故事。
除了這些,還包括漁民、農民都有很多報導。
七○年代有很多類似的故事,當然也包括他們對台灣的生態、公害、環境的各種報導,像楊憲宏當時是一名記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報導文學家,他報導台灣的工業污染、環境污染,引起了社會、政府朝野的重視,因而得到吳三連的報導文學獎;其實還有很多人,像古蒙仁(這是他的筆名),現任雲林縣文化局局長,當時他才只是個大學生而已,他報導台灣沿岸漁民生活、台灣最高山上的原住民生活等等;還有後來寫了很多和佛教有關的散文作家林清玄,當時也是很重要的報導文學家。
在台灣退出聯合國(一九七一年)的大年代裡,百姓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追求更像人的生活,反應在報導文學上,則強調社會的公道、正義與愛心,簡單地說,就是強調人與人的愛、人對土地的愛、對上天的愛,他們當中有人悲哀,有人痛苦,有人病殘,報導文學家通過他們的筆,希望提醒政府注意、改進,提醒社會大眾關心、付出,這是報導文學最正面的意義;我們幾乎也可以說,台灣的文學創作裡有各種不同的文類,有小說家、詩人、散文家,報導文學也算是散文,我們也可以單獨稱它為報導文學家。
在台灣這些眾多的文學文類裡,較與社會接近、能夠聽到社會脈搏心跳的,就是報導文學。
源流:中國、日治時期與 美國報導七○年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是一個知識分子嘗試學習關心周遭人的年代,我們說到報導文學,其實它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報導文學有三個源流:其一是中國四○年代「報告文學」,這個文類就是我們的報導文學,當時中日抗戰,許多文學家鼓吹所有的中國作家拿起一枝劍筆,描述日本人如何的迫害中國人,所以有了報告文學,這些報告文學就是描述當時整個大中國每個地方,包括抗日、重要事件的報導。
四○年代的報告文學基本上是左翼的文學,主張馬克斯主義、社會主義,是以蘇聯、中國共產黨為主,這個源流來到台灣就被壓制了,換句話說,一九四○年至一九七○年台灣沒有報導文學。
另外一條源流是日治時期,一九三○至一九四○日本統治台灣,當時台灣作家也有人強調並主張用報導文學來報導社會的苦難,其中小說家楊逵寫了一篇非常重要的〈中部地震探勘記行〉的報導。
台灣文學在日本統治之下也是坎坷異常,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中國,並對台灣人採取高壓方式,例如皇民運動、廢除漢文運動,使得雖有像楊逵這樣的作家提唱、推動、報導文學,但因為戰爭來了,所以變成進入皇民文學的階段。
當時是歌詠戰爭、歌詠大東亞,日本要這些作家到軍區去鼓吹聖戰,換句話說,報導文學從一九四○年到日本人離開的一九四五年,這五、六年間成為御用的,只是在幫日本政府做粉刷的工具,這是台灣的另一條源流。
以上這兩個源頭都被壓制,所以假使我們要談台灣報導文學的發展,可以說是從七○年代開始。
第三個源流來自美國七○年代「新新聞」報導。
美國「新新聞」報導強調做新聞報導的人應該適度加入報導者的感情,甚至憤怒都可以,如果覺得有問題就把它報導出來,這是美國「新新聞」新的介入型報導走向,這個部分在台灣八○年代後的新聞才表現出來。
推動:七○年代的報導文學七○年代台灣之所以會產生報導文學這樣的文類,或者說把四○年代中國的「報告文學」和台灣的「報導文學」結合,而在七○年代的台灣出現,最重要的原因是台灣被孤立在國際社會中,釣魚台事件也在那前後發生,使得許多知識分子開始思考台灣往何處去,這樣的課題將它放到文化上,最有名的當屬一九七七年暴發的鄉土文學論戰。
報導文學在這個階段出現,表現了那個年代知識分子急切改革社會、解決社會問題,想要主持社會公道,這是報導文學出現最主要的原因。
七○年代之後,主要推動者是當時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當時主編高信疆除了報導文學之外,也開始注意台灣的本土藝術家,尤其是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素人畫家,其中朱銘和洪通是最有名的二位;在音樂部分則介紹陳達,當時陳達每天拿著月琴在台北羅斯福路專唱〈思想起〉,〈思想起〉後面接的故事全部是對應當時現場的隨機反應,這些也都是人間副刊大力介紹。
七○年代以後的報導文學是透過報導文學獎推動,很多重要的作品都在這個獎產生。
八○年台灣社會又改變了,因為經濟的富足繁榮,經濟泡沫化的現象,寫的人沒有心情再去寫,看的人沒有心情去看,大家關心的只是眼前的泡沫、眼前的影像,雖然如此,但也不是就沒有報導文學獎。
如果說七○年代的報導文學家,關心的是土地跟人的故事或者是苦難;八○年代有些報導文學家開始改變路向──關心自然生態。
旨趣:報導文學的寫作目的結合三個源頭,報導文學的寫作要件大約可化約為三個層次:第一、內容應與大眾興趣、公眾事物有關,透過實地踏查、採訪蒐集詳確資料。
有沒有可能說我受了委屈,我自己來寫報導文學?這樣可信度會減低,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如果由別人來報導呢?可以的,因為他是第三者,讀者會比較相信別人寫的,自己寫大家也會相信,可是總覺得老王賣瓜,所以那個可信度減少了。
第二、報導內容應求真實,並富有深入背景、貼近事實的解釋性,且能提供讀者更多的啟發與對照。
能夠有一個對事實和背景的解釋,這是一般新聞報導做不到的。
第三、書寫技巧應重視結構與組織、語言技巧、想像,創造足供讀者回味的文學境界。
報導文學的旨趣與目的,不只在於告知讀者what(發生了什麼事),而在啟發讀者這事情why為什麼發生。
進一步,則是how(如何防止再發生、如何改變已經出現的問題),因此報導文學是「問題意識」、「使命意識」與「改革意識」都很強的文類,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先能感動報導者本身,然後是感動讀者大眾──報導文學所以是文學,正在於文學擁有想像與感染的力量;有了想像與感染,才可能達到強化問題、改革問題的目的。
好的報導文學家基本上就是社會的病理學家,他告訴我們這個社會生病了,什麼病?為什麼生病?當然他沒有辦法提供你要怎樣治病,那又是另一個問題。
方法:報導文學的次第首先是前置作業:報導文學的繁複在於它有一個前置作業,就是還沒開始報導前要做的一些準備,其內容不外事件、人物兩者,因此寫作之前必須就這兩者進行前置作業。
1.事件的了解與現場的踏查。
報導文學工作者事前所花費的心血相當浩大,就所欲報導的事件,深入了解其來龍去脈,以及發生細節,必要的話應蒐集參考文獻,全盤掌握事件背景、豐富與事件相關的識,接著應親赴事件現場進行踏查,短則三到七日,長則一個月到一年,作田野調查與筆記,讓自己融入現場。
例如:我要報導日月潭的故事,我就要住到日月潭;想報導邵族,可能要跟邵族一起生活。
這樣下來,前置作業對事件的了解與與現場調查,就花掉很多時間心血,還不見得有用,也許住了七天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是很有可能的。
2.人物:對於報導人物應進行必要的訪談、觀察與了解。
此一前置作業也稱為「密集採訪」或「飽和採訪」,基本上採取田野調查方法,鉅細靡遺記錄下所得到的事件與人物資料,如此才能在之後的書寫過程中全神灌注,有所發揮。
簡單地說,就是常常到現場體會那種感覺,通過現場進入到事件的內部或者人的內部,也成為當事者,寫的時候再把自己抽出來,所以這種密集式的報導要花掉很多心血。
其次是書寫作業:有了對於報導事件與人物的詳細資料之後,就像菜都買好準備要炒菜了,這個時候就是書寫,所有的文學創作者都有這要求,文體太深刻不好,太深刻社會就不要它了。
簡單地說,一篇報導最少也要一萬字才夠,要用到這一萬字要花多少時間?要收集資料,然後到現場看,有些報導者甚至就住在那邊,住七天、一個月、一年。
如果他是人類學家,也許要住三年、四年,如馬諾夫斯基在一個部落裡住了十年,學那個部落的語言,同他們講話、一起生活,他每天就只是做記錄、不採訪,到最後他成為人類學非常重要的一個大師。
一般人不可能如此,報導文學家也不可能如此,就算在那裡住個七天,食、衣、住、行這些開銷從哪裡來?如果要用相機就要買底片,整理好這些資料要用稿紙寫到一萬字,還要寫得好,寫不好也沒人會看,寫好之後還要投到報社去才能有稿費,稿費是報導文學家維持基本生活的來源,但報社要等到有版面刊出時,可能要等到半年後,刊出來後稿費兩個月後拿。
一個報導文學家,光寫這一篇花那麼長的時間,然後還要等,等的時間比寫的時間還要長,最後拿到幾仟元,那幾個月怎麼生活?所以要化緣。
現在更慘,現在即使你寫得非常好,不計較稿費,也沒有地方刊,因為報紙的副刊改變了,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會想當報導文學家嗎?除非你家有田、有地,或者你有個丈夫、太太很會賺錢,他們也覺得你這樣遊山玩水對他們壓力比較小,這樣就可以。
(待續)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人間講座系列--再現現實:談報導文學的寫作(下)
熱門新聞
01一碗臘八粥的智慧揭開釋迦牟尼佛覺醒的奧祕2022.01.1002中職/曾敲出單場四響砲獅隊簽重砲羅薩里歐2022.01.0603中職/沈鈺傑轉戰桃猿隊擔任育成部主管2022.01.0604111.1.11一的密碼通往天堂與地獄2022.01.1105社論--公投議題、民主政治與政府角色2022.01.0506世衛:變異結構及社交互動增致Omicron強襲2022.01.0807社論--危老建築的悲歌2022.01.0608【禪居食堂年菜特輯】杏福福捲讓你幸福滿滿一整年2022.01.0609賞櫻去阿里山奮起湖河津櫻接力滿開2022.01.07101月24日前維持二級警戒餐飲場所實聯制2022.01.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殊月曆】2022壹月大智文殊七佛之師【地藏月曆】2021拾貳學佛融入利生大願莊嚴世間【地藏月曆】2021拾壹地獄本無此心能造此心消【地藏月曆】2021拾月禮拜修福發願自我管理成就【地藏月曆】2021玖月天堂地獄就在當下一念【地藏月曆】2021捌月願做地藏王勤度心內眾生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
延伸文章資訊
- 1楊樹清:好的報導文學要像好電影有好配樂 - 中國時報
作家楊樹清表示,好的報導文學作品,必須要像一部好電影,要有好配樂,才能成就一個作品,他表示,「電影的架構,就是你的題材和觀點,而好的配樂,指 ...
- 2從商周〈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與柏楊〈穿山甲人〉
第四、題材的未能推陳出新,甚至於同一議題的重複寫作,也讓報導文學一度成為沒有未來的文體。由於前述的因素,造成作家們在選擇題材上,往往集中在邊緣與弱勢族群,也 ...
- 3台灣的報導文學@ 游蕩在書寫與影像間 - 隨意窩
胡台麗:「報導文學作家應該常常反省自己,如果要為弱勢者發聲,但卻不同時接路 ... 題材上包括了原住民、環保、勞工、農民、雛妓救援、兒童保護等社會運動領域,也碰 ...
- 4報導文學,我最喜歡的一種文類《護火》|讀小說 - 方格子
報導文學家下筆前,會先擇定某個特定主題,通常就事件和人物做準備,這個準備動作絕對不能馬虎。報導文學的目的是要感動讀者、傳達問題,為此就必須先感動 ...
- 5追蹤報導深入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二、是藉文學的筆法
重要作家古蒙仁、馬以工等並起,奠下台灣報導文學的基石。 生態書寫的90年代至今 ... 報導文學是寫實的,不容許虛構,選擇題材是以自己感興趣且熟知的為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