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落得一毛退休金都嘸!勞保再怎麼好用也只保障懂得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天,筆者在每日固定瀏覽新聞時,發現一則也許沒有多少理財大眾關心及在意,但卻攸關近千萬勞工退休權益的事件... 快訊 高雄又傳停電網酸:換哪種動物調皮 20:39 她戰火下身亡因紅色美甲被認出 19:39 udn 產經 個人理財 聽新聞 test 0:00/ 0:00 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 別落得一毛退休金都嘸!勞保再怎麼好用也只保障懂得的人 2021-08-1916:13 聯合新聞網/ 李雪雯 退休金 保費 保單 關閉 桃園男子繳勞保費24年往生,勞保金無法請領,勞保局全部充公。

記者曾學仁/攝影 前幾天,筆者在每日固定瀏覽新聞時,發現一則也許沒有多少理財大眾關心及在意,但卻攸關近千萬勞工退休權益的事件。

話說這則新聞事件的投訴人,是一位家住桃園的羅姓男子。

他表示他的家人差半年滿55歲,工作投保勞保繳費已經24年,最近疫情影響因病往生,向勞保單位申請勞保金給付,卻被勞保單位以年齡未滿55歲,及投保未達25年理由拒絕給付。

該羅姓男子不滿的是:勞保的這項硬性規定,對於之前家人是以勞保最高保額繳交勞保費24年,最後卻一塊錢都拿不到,24年保費如同「充公」的結果而言,實在是「情何以堪」! 新聞中,記者同時採訪了律師,以及勞動部勞保局桃園辦事處人員均表示:「依法」而言,結果就是如此。

但筆者認為,目前投保人數約千萬的廣大勞工,每一位都應該從這則新聞中,獲得以下的「lessons」。

首先的第一個「lesson」是,勞保所提供的保障範圍相當廣泛,從「性價比(所繳保費,相對於所獲得保障)」來看,比任何單一商業保險都要好。

然而,一般勞工並不清楚它的「好用」,而感覺勞保「可有可無」,並疏忽了它的重要性及保障不中斷。

事實上,目前屬於基礎社會保險的勞工保險,提供了「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共5大範圍的保障,且實際理賠金額還會依照「普通事故」與「職業災害」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請見下表一)。

UntitledinfographicInfogram 實際以35歲、工作年資10年的女性上班族為例,假設她的平均月投保薪資為3萬0300元,每月所繳勞保費只要少少的697元(含就業保險,但不含職業災害保險費,且一般公司行號投保的勞工,只需負擔總保費的20%,但掛在職業工會之後,勞工的保費負擔是6成,也就是每月1882元),但她在工作期間發生生、病、死、殘等情形,或是選擇在65歲退休、投保年資超過15年,都可以領到不同金額的各項保險給付(請見下表二)。

UntitledinfographicInfogram 這則新聞的第二「lesson」是:勞保所提供的保障,是給懂得相關法律條款的人。

就以此新聞案例來看,根據熟悉勞工相關法規,且過往實際輔導過許多中小企業的張國鼎顧問的說法,雖然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58條第一項的規定,這位羅姓男子家人,確實不符合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的資格。

但是,如果當事人的家屬了解相關法條,也許還有請領其他勞保給付的可能。

因為依《勞工保險條例》第20條的規定,退保後一年內身故,如果身故原因(例如中風或癌症)發生在投保期間,且能證明有因果關係者,則可以領勞保身故給付。

然而張國鼎特別強調,其請領的「眉角」,必需是以當事人的「病例」做為佐證。

然而,由於多數勞工並不熟悉相關法律條文,一旦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是像新聞中這位羅姓男子一樣,只能透過新聞媒體「吐吐苦水」之外,就只能以抽佣1-3成的費用,委託專門代辦的公司或人「代為申請」。

至於這則新聞的第三個「lesson」就是:正因為勞工保險的「性價比」高,且保障範圍只限於「投保期間」,所以,一旦開始投保勞保之後,就算傷病或轉換工作、失業等,也儘量不要讓勞保中斷。

類似此一新聞的案例,張國鼎說他在20年前,就已碰過類似的案例。

該案主是採取「先離職,再找工作」的方式。

不過在找工作期間,他就因為中風而身故。

所以,張國鼎一直以來都會奉勸有勞保的民眾,特別是已經投保很多年,再幾年就可以領取勞保老年給付的人,儘量不要讓兩個工作之間的「空窗期」太長。

如果能夠「無縫接軌」,那當然最好。

當然,一般人換工作,都會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先找到再離職;另一個則是先離職再找。

張國鼎的建議是:儘量讓前、後企業所投保的勞保保障間,沒有「空窗期」存在。

當然,除了換工作之外,有的勞工會斷保,最常發生的原因,就是因為生病常常請假,而被公司以暗示或明示的方式「請人走路」。

但張國鼎指出,依《勞基法》43條「勞工請假規則」的規定,在「未住院」的前提下,勞工一年最多可請30天病假;而在「有住院」的前提下(哪怕只住院一天),兩年內可以請到「1年(365天)」的病假。

且一年之後,如果生病的勞工,還想待在原公司,卻不想斷掉勞保,張國鼎建議勞工,可以向公司申請「留職停薪」。

另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9條規定,在職災尚未確定前,勞工可先申請「普通傷病假」,期滿後,雇主應給予留職停薪。

一旦啟動留職停薪之後,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9條,勞工「留職停薪」可要求續保一年。

如此一來,勞工等於總共可以爭取到「兩年勞保不斷」的條件。

之後,假設原公司拒絕留職停薪,但勞工仍有部分工作能力,也可以儘快找到新工作。

張國鼎表示,在新的投保單位加保之下,勞工至少能夠讓《勞工保險條例》第20條的保障持續生效。

最後,張國鼎對於廣大勞工的建議是:由於勞保保障範圍廣,千萬不要輕易中斷它的保障。

特別是在發生重大傷病之際。

當然,依照《勞基法》第11條,雇主有資遣員工的權力。

但是他不忘強調,工作累計超過15年的勞工,還是可以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9-1條所提供的保障,去勞保局加保到「依法可領退休金」的年齡(滿55歲或投保年資超過25年),讓自己的勞保保障不致於中斷。

千萬別讓自己,面臨文章開頭那位新聞事件當事人「繳了保費24年,結果退休金一毛都拿不到」的情形。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

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勞保 退休金 保費 保單 李雪雯 紓困補助領不到又遇到經濟困難怎麼辦?「就業保險」提供這5大保障 醫界林俊杰讓病患「永久失能」詐保共犯:病沒那嚴重 萬元生活補貼新增兩族群 保險小百科/保費計算方式搞懂兩類差異 他單身29年存642萬網友見存款單揪亮點:哪種外幣差很多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上PO出一張銀行APP的存款單,並說:「越單身,存款裡面的錢越來越多,我該怎麼辦?」圖中擷圖包括台幣、外幣加總後的金額為645萬,原PO稱這是他單身29年存下來的金額,讓網友看了羡慕,但也有網友直指,這存款金額連買房恐怕都要貸款。

2022-04-0713:02 不是有儲蓄就好荷包滿滿要避免這六大NG存錢法 儲蓄是一項美德,不過想要存下大筆財富,就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才能夠累積地有效率。

日本網站「サンキュ」最近就分享,那些能夠存下超過一千萬日幣(相當於新台幣233萬元)的人,認為哪些儲蓄習慣,其實都是應該避免的行為。

2022-04-0409:50 8年不出國玩、騎機車趕場「果凍姊姊」省出雙北3房與跑車 前兒童電視台果凍姊姊楊晨熙曾在3月初分享她坐擁3棟房及跑車的秘訣,表示現今的成就皆是自己一步一腳印努力得來,面對外人的質疑,她帥氣回應:「我是立志想當Sugarmommy的好嗎!這樣才有挑戰性嘛!」 2022-03-3111:15 分散風險、長期投資夯人氣「十大新ETF排行」冠軍是誰? 萬物漲唯獨薪水沒漲,想要存錢比別人快,除了省錢節流,嘗試投資為自己累積財富,是許多人都會選擇的開源法,其中可用小額投資多種標的 2022-02-1615:36 三步驟存到人生第一桶金法人:鎖定5G、ESG、電動車 存到「第一桶金」是許多年輕人的目標,但在畢業出社會後才發現,原來夢想與現實仍有差距,存錢並不容易,唯有學會正確的理財方法... 2021-10-2615:39 「40歲存款1千萬能退休?」他不買房、想靠領股息過活網給答案了 出社會一段時間後,不只是為了如今的生活努力,也總是要開始為「退休人生」做規劃,一名網友就透過Dcard發問「請問40歲存款1000萬能退休嗎?」他自曝目前33歲了... 2021-09-1822:08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長榮國際董座換人張國華:願賣股權退出集團 42年房東也撤了北市東區愛迪達店面4.98億求售 存款300萬該買房還是買股0050?多數人不考慮秒選這項 Fed今年可能升息十碼外銀認央行將以半碼步伐溫和升息 元大金員工平均年薪204萬冠金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