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周事件看大陸言論自由與政治改革 文/黃季寬(中央社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事件起因於由戴志勇撰寫的元旦獻詞「中國夢,憲政夢」不為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滿意而遭到換稿,南周人員為此罷工抗議,並獲得各界聲援。

最終南周總編輯黃燦離職,編輯部發表 ...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首頁 資訊公開 出版品 交流雜誌(文章) 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從南周事件看大陸言論自由與政治改革■文/黃季寬(中央社大陸新聞中心主任) 更新日期:109-08-18 言論自由與民主政治相輔相成,言論自由之可貴,不僅在於自由的本身,還在於它能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擴展社會的容忍度,監督政府的權力運作,發揮道德的良善。

言論自由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一種高貴的情操,一種進步不可少的元素,它需要文化的涵養,需要制度的呵護。

逐步寬鬆的言論空間無庸諱言,大陸在一九四九年以後,言論自由曾經長期遙不可及。

但近三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陸的言論尺度逐步寬鬆。

尤其在手機普及,網路發達,微博興盛的時代,言論空間更較過去擴大不知凡幾。

我們可以看到,二○一一年溫州動車事故、二○一二年王立軍和薄熙來事件,大陸網友的發言,對促進查清事故責任及披露真相,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底上任後高調宣示反腐,大陸民眾在網路上勇於揭發貪官,又帶來了巨大效果。

這些都是以往無法想像的現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同樣也在中共十八大落幕未滿三個月,舉世矚目北京新領導人將帶來何種改革氣象之際的二○一三年元旦,看到廣東發生了「南方周末」事件。

遭到換稿的元旦獻詞事件起因於由戴志勇撰寫的元旦獻詞「中國夢,憲政夢」不為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滿意而遭到換稿,南周人員為此罷工抗議,並獲得各界聲援。

最終南周總編輯黃燦離職,編輯部發表聲明說明換稿後刊登的文章三處技術性錯誤,事件才暫告落幕。

但被質疑是換稿「幕後黑手」的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仕途似暫未受到影響。

「中國夢,憲政夢」與置換後的文章「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主要有以下一些根本性的不同。

「中國夢,憲政夢」以呼應習近平去年十二月在大陸紀念實施憲法三十週年大會講話起首,表明「我們期待憲法長出牙齒,憲政早日落地。

惟如此,才能成就這個滄桑古國的艱難轉型;惟如此,國家與人民才能重新站立於堅實的大地之上。

」接著,這篇感性與理性兼具、熱情洋溢的文章指出,「經歷過憲政缺失的『文革』夢魘,我們花費三十多年的時間來逐漸回歸常理與常情。

」「我們重新體認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是其是,非其非;我們重燃對公義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

」文章發出「兌現憲政,堅守權利」、「兌現憲政,限權分權」的呼聲,表示因為如此「公民們才能大聲說出對公權力的批評;每個人才能依內心信仰自由生活;我們才能建成一個自由的強大國家。

」文章進一步表示,兌現夢想要借鑒前賢智慧,要吸取世界經驗,要認真審視希臘民主及羅馬法治,並且借鏡「英美憲政」,追趕現代科技文明。

「中國人本應就是自由人,中國夢本應就是憲政夢。

」「中國夢,自由夢,憲政夢」,「你的天賦權利就是可以夢想,並且兌現夢想!」相對於「中國夢,憲政夢」,換稿後刊出的獻詞口吻換了一個方向。

它把詮釋「中國夢」的重點放在習近平於去年十一月說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文章說,這個夢想「包含著中國走向未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而「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

文章表示,這除了因為有憲法,也因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這樣的民生承諾。

」而「民族復興之夢必須將廣大人民個人小夢串聯匯聚,把國家與人民真正連為一體的承諾正是匯聚的閘門。

」對比兩篇文章,不難發現戴志勇的文章,滿懷對憲政和自由的渴望,天賦人權的理念在字裡行間湧動,盼望中共當局能具有海納百川的政治容忍,並且對中南海新一代領導人充滿期待。

而更換後的文章,著重對現況的肯定,強調對中共道路、理論、制度的信心,並把個人的價值框限在與國家民族的關係之內,表達「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唱的是中國夢現在進行式,甚至有完成式意味。

憲政與憲法對於戴志勇的文章為何被撤換,至今中共各有關方面並沒有明確解釋,儘管南方周末後來復刊,「中國夢,憲政夢」仍未能得見天日獲得刊登,只在網上流轉。

有可能「中國夢,憲政夢」隱含大陸尚未落實憲政的意涵,而凸顯分權限權、借鑑英美、天賦權利等,則與中共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南轅北轍,在各項因素影響下,於是遭到宣傳部門封殺。

所幸的是,南周事件雖然轟動一時,甚至一度出現新京報聲援,環球時報批判等對立場面,但終歸平和收場,過程中看得到妥協的影子,與以往中共處理類似事件常見的肅殺做法有所不同,這不能不說是一定程度的進步。

然而,我們很難依此斷定,中共十八大所選出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新一代領導人,未來可在政治體制改革上邁出何種驚人步伐。

大陸學者韓志國在事件發生後曾分析,憲政國家和憲法國家是不同的概念,憲政國家一定是憲法國家,憲法國家卻不一定是憲政國家。

他指出,憲政國家有三大基石:「一、有限政府與公民社會。

權力被關進籠子裡;公民有言論、信仰和結社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和不虞匱乏的自由。

二、民主監督與多黨競選。

三、司法獨立與軍隊國家化。

」「而憲法國家卻可以有專制和獨裁統治」,韓志國說。

從這裡不但可以看到「中國夢,憲政夢」遭到換稿的更深層次可能原因,還可以體會到另一位大陸網友在事件發生後所直指的大陸憲法「先天缺鈣」的見解。

因為大陸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並且在序言中表明:「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這就使得大陸人民難以追尋自由民主制度,也說明有憲法不必然就有憲政的道理。

曲折前進的言論自由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去年十一月十八日在中共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表示,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動搖。

所謂「一個中心」指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則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其中,「四項基本原則」又包括: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換言之,習近平甫就任中共總書記,即已在中共黨內高層宣示其政治方向,這個方向與上述大陸憲法主要精神若合符節,而非外界一些主觀憧憬者所念茲在茲的政治體制改革新政方向。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共高層事先可能已知悉有「中國夢,憲政夢」這篇文章,或曾經指示如何處理,而是說從南周事件發展過程,至少可以論知大陸現行體制尚無法接受這樣的思路,至於中共政治體制改革是否會啟動或走向何方,還有待觀察。

無論如何,言論自由的確是政治改革的先聲,也是政治民主化的風向球,透過南周事件,可以發現大陸的言論自由至今仍在曲折前進,政治改革雖非易事,但也不必絕望,儘管內外在的陣陣風雨,一時可能抑制初生的蓓蕾,春雨過後大地仍將綠意片片。

收合 關於本會 簡介及沿革 董事長 副董事長 董監事 秘書長 副秘書長 組織職掌 組織章程 聯絡我們 文書驗證 訊息公告 本會訊息 參考消息 主題專區 文書驗證 文教專區 臺商服務 旅行專區 陸配關懷 政策專區 兩岸會談 影音專區 資訊公開 業務統計 出版品 常見問答 國會監督 委託研究案 出訪報告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預算及決算書 辦理政策宣導廣告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年度工作報告 回頁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