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能源的下一個希望:地熱發電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淺層地熱是在地下深度3公里以內,利用地熱加熱的熱水與蒸氣來發電。

淺層地熱的鑽探成本比較低,但有地質條件的限制,需要有多孔隙的岩層來讓水流動;深層 ... 快訊 圖解新聞/2分鐘摔8千公尺東航空難發生什麼事 07:10 俄烏衝突未解中東緊張升溫國際油價21日盤中大漲 01:30 udn 雜誌 商業企管 台灣再生能源的下一個希望:地熱發電 2022-02-1114:00 聯合新聞網/ 北美智權報 (圖片來源:Outlookxp)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台灣首個民間營運的百萬瓦(MW)等級地熱電廠,於2021年11月取得電業執照,地熱發電開始正式啟動,平均每日可發6萬度電,成為台灣再生能源的大事。

地熱發電最大特色是不受天候影響,可24小時穩定運轉,發電過程不僅碳足跡極小,電廠佔地面積也相對少,是各國極力推廣的再生能源之一。

台灣位處於太平洋火環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相當於11.7座核四廠的發電量。

何謂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利用地球內部的高溫加熱地層水推動渦輪機發電,透過鑽井的方式把地下高溫地熱水及高壓蒸汽取出地表推動渦輪機發電,發過電的地熱水再回灌地下重新加熱,再取出地表發電。

地熱是使用地球內部的熱源取代煤碳、天然氣或核燃料,是一種便宜且乾淨的發電系統。

由於地下的熱源相當豐富,可以24小時連續發電,是一種穩定的再生能源,可以當作基載電力。

地熱發電依深度可以分為「淺層地熱」和「深層地熱」。

淺層地熱是在地下深度3公里以內,利用地熱加熱的熱水與蒸氣來發電。

淺層地熱的鑽探成本比較低,但有地質條件的限制,需要有多孔隙的岩層來讓水流動;深層地熱發電則是利用深度超過3公里的深層地熱,在地溫梯度地區進行發電,利用地底高溫將注入的冷水加熱後,再以生產井將熱水產出後使用蒸氣進行發電。

目前深層的地熱發電技術有兩種,分別是「增強型地熱系統」(EnhanceGeothermalSystem,EGS)以及「閉迴路熱量收集系統」(ComplexEnergyExtractionfromGeothermalresource,CEEG)。

EGS利用灌注井將液體注入深層地層中,利用高壓使岩層產生裂隙以增加儲水空間,之後再以生產井將這些熱水產出,使用蒸氣進行發電。

而CEEG是一種新穎的地熱取熱技術,一樣將管線鑽掘至深層地層,不過是使用封閉的管路。

CEEG的管路設計是同軸內外雙管。

冷水從外管往下流到地底,經地熱加熱至數百度高溫之後,再由內管輸送返回地表。

台灣的地熱發電將採取「由淺入深」策略,短中期以淺層傳統地熱為主,長期發展增強型深層地熱發電技術。

台灣地熱能源相當於11.7座核四廠的發電量 地熱發電擁有穩定的供應能力,是可以當作長時間連續運轉且低成本的再生能源。

台灣地處太平洋火山環帶,初步評估全國的地熱發電潛能約達32GW,包含730MW的淺層地熱與31GW的深層地熱,相當於11.7座核四廠的發電量。

回首1980年代,台灣也曾經是全世界第14個擁有地熱電廠的國家,然而因為當時發電技術與井體維護技術受限,發電效率不佳,最終走向關廠。

如今時隔30年,各國政府及產業界均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除了一般大眾已熟知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地熱發電將是下一個潛力新興能源。

然而地熱資源埋藏在地底下,不像其他再生能源,投入即有產出,反倒像是探礦、探油氣一樣,須經由前期調查探勘,累積學習曲線,最後才能探勘成功。

因此需仰賴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投入高風險的地熱前期探勘工作,並累積成果建立探勘資訊平台,為後續投資開發提供重要的基礎評估資料。

台灣目前有27處主要地熱潛能區,其中台北大屯山、宜蘭清水與土場、南投廬山、台東知本與金崙、花蓮瑞穗等7個地方,為最主要的潛能區,全台並有23個地熱案場正在開發。

目前已在大屯火山群、宜蘭縣、花蓮縣與台東縣等地,展開區域性的地熱地質探勘工作,並針對重點地熱潛能場址規劃進行地質鑽探,以評估地下熱源與熱流的分布。

地熱地質調查探勘除了參考國際經驗,引進多項最新設備及科技,還要與產學研合作,系統性推動地熱資源調查。

同時也盤點收集國內地熱相關地下溫度資訊,建置成全國地熱探勘資訊查詢平台,採用雲端架構及開放式技術,透過調查圖層套疊及3D視覺化呈現,提供各界評估開發之重要資訊,以降低前期探勘風險,並加速地熱能源開發期程。

圖一、台灣地熱發展現況(資料來源:地熱發電資訊網)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02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異質整合系列-1:藍圖及應用概觀 集體電路(IC)發明至今已有50多年,自1991年問世以來,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InternationalTechnologyRoadmapforSemiconductors,ITRS)一直是半導產業往前邁進的指南,藍圖預測半導體技術會遵循摩爾定律(Moore'sLaw)的縮放節奏邁進。

不過,在2016年7月ITRS所釋出的半導體產業「未來藍圖」報告顯示,估計微處理器中的電晶體體積將在2021年開始停止縮小,這意味著微處理器中的電晶體數量將不會再如摩爾定律所說的會逐步增加,也就是說摩爾定律已宣告死亡。

隨著摩爾定律的死亡,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ITRS也將步入歷史。

取而代之的,將是異質整合藍圖(HeterogeneousIntegrationRoadmap,HIR)。

2022-03-1111:44 RIMOWA案更審:智財商業法院如何回應最高法院? 繼最高法院於2020年就RIMOWA一案發回更審後(可參見前文:從RIMOWA案看著名表徵保護),2021年底,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頗為詳盡地回應最高法院的提問,提出新理由並重為判決。

2022-03-1111:44 美國著作權局拒絕AI畫作申請登記著作權 由英國的RyanAbbott教授所領導的人工智慧發明人團隊,在2018年開始,就宣稱由人工智慧DABUS自己完成的二項發明,在全世界申請專利。

同時,由於美國仍對著作權保留了登記制度,該團隊也宣稱由人工智慧完成的一幅平面美術著作,向美國著作權局申請著作權登記。

2022年2月14日,美國著作權局公布正式的審查決定,否定該團隊所申請的人工智慧美術創作。

2022-03-1109:15 5G結合藝文娛樂文化科技跟上數位轉型潮流 COVID-19疫情加速了文化娛樂領域的5G應用,由於疫情嚴重時禁止各種文化娛樂現場活動,但透過線上虛擬化,滿足過去現場活動的觀賞、互動需求,成為吸引用戶參與文化娛樂的防疫替代方案。

文化科技跟上數位轉型潮流,是各國電信業者規劃5G應用時的優先項目,長期將可發展出付費性質的文化娛樂產業,讓原先嘗試性質的5G商業模式,增添更多永續運轉的可能。

2022-03-1109:04 扶植新創智財權先行:《新加坡IP策略2030》帶來的啟示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WIPO)發布的《2021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新加坡排名全球第八,亞洲第二。

面積只有2.5個台北大的新加坡,深知自身天然資源不足,因此創新成為該國生存法則。

有鑑於此,星國政府其中之一的目標為成為亞洲技術研發中心。

2022-03-1109:03 《產業學院系列報導》那些校園創投在意的事 聽到有關大學技術的最大抱怨之一是:通常比其他初創公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進入市場,因此投資風險比較大,吸引力比較小。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創投公司究竟想要的是什麼?身為校園創業家要如何抓住投資人的心?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議題。

2022-03-1109:03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北美智權報》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智慧財產權電子報,內容涵蓋:熱門產業專利及趨勢分析、美台中及歐洲等各國智權法規解析、侵權訴訟、專利應用、智權管理、產業研發創新等文章,可幫助業者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高效率地學習進軍全球市場所需的智權關鍵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